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黄体酮胶丸保胎治疗黄体功能不全(luteal phase defect 即LPD)先兆流产的临床效用。方法:将90例黄体功能不全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一组口服黄体酮胶丸进行治疗(治疗组),另一组则是采用肌注黄体酮针剂进行治疗(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其治愈水平。结果:从两组患者症状、P水平、体征以及治疗结果比较来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即P>0.05。结论:对黄体功能不全导致的先兆流产患者来说,临床中口服黄体酮胶丸或是肌注黄体酮针剂其治疗结果并无显性差异,但口服黄体酮胶丸治疗的方式更方便易行,因而,口服黄体酮胶丸保胎治疗黄体功能不全先兆流产,其治疗过程安全并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黄体酮胶丸黄体功能不全先兆流产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8.210【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8-0132-01
先兆流产是指在妊娠二十八周以前出现少量阴道流血,常见状态为暗红色或是血性白带,无妊娠物排出,然后还会出现阵发性下腹痛或腰背痛。孕妇黄体酮功能不全是指排卵后黄体功能不良和黄体发育异常,分泌及合成孕酮不足,从而引起的子宫内膜发育不良,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受精卵着床,最终造成不孕或是预兆流产。调查显示由黄体功能不全导致的流产占所有自然流产原因的25%—60%[1]。现我院应用黄体酮胶丸治疗黄体功能不全所致先兆流产,取得满意结果,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患者为我院2012年1月到2013年12月就诊的先兆流产患者,按照黄体酮不足诊断标准(高温相小于11天;孕前黄体期血清孕酮水平P(8-18ng/ml);B超结果显示孕囊或胚胎发育符合孕周大小;高温相上升幅度小于0.3℃或不上升者;孕后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倍增缓慢[2])筛选出黄体功能不全导致先兆流产者共90例。其中年龄最小20岁,年龄最大39岁,平均年龄29.2岁;孕妇孕周为6周—12周,平均孕周为8.9周;其中无流产史者5例,20例有过一次流产史,39例有过两次流产史,26例有过3次或以上的流产史。随机将90例患者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均无严重肾脏、心脏、肺胀等方面疾病的影响,且两组患者在年龄、流产史等方面均无影响统计学意义的差异,即P>0.05。
1.2治疗方法。治疗组:口服黄体酮胶丸(100mg/粒),每次壹粒,每天三次,7天为一疗程。对照组:肌注黄体酮针剂(20mg/支),每天一次,7天为一疗程。同时在采用相关药物治疗的同时,医护人员应当嘱咐患者有充分时间卧床休息,并要求患者在疗程结束后来院复查。
其治疗疗效判定标准为[3]:用药后症状和相关体征消失(腹痛消失或减轻、胚胎按正常速度生长发育同时孕妇血清P水平按正常妊娠规律增长)、妊娠继续且一月内不反复即为治愈;用药后症状和体征未消失,并且最终导致流产即为失败。
1.3统计学分析。本次研究的所有数据与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
2结果
统计分析,治疗组和对照组均有一定疗效,治疗组治愈39人,而对照组则是治愈38人。从两组患者症状、P水平、体征以及治疗结果比较来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即P>0.05,但治疗组治疗方式更方便易行,且从患者依从性角度来看,治疗组的方式更值得推广。
表1治疗组、对照组疗效效果比较
分组人数成功例数治疗成功率治疗组453986%对照组454084%注释:两组治疗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2治疗组、对照組P值水平对比
分组/疗程6周7周8周9周10周11周12周治疗组96.5±9.7103.2±13.0114.5±16.1129.3±19.0736.7±25.1146.8±26.2157.6±29.1对照组96.3±9.8105.1±15.3116.5±16.0130.6±18.7138.3±21.5149.2±25.2158.1±28.2P值0.1230.33150.18350.27330.10370.19130.1326表3治疗组、对照组药物不良反应比较
分组过敏反应乳胀痛胃肠道反应神经系统症状治疗组011101对照组010923讨论
卵巢黄体主要通过分泌孕酮来起到一种生理作用,从而使得孕妇子宫内膜由增生期转变为分泌期,抑制子宫收缩,降低子宫平滑肌对缩宫素的敏感性,并且抑制母体对胎儿抗原及滋养层细胞的免疫应答反应,最终可以起到有利于受精卵的着床和胚胎的植入发育,在妊娠三个月后黄体逐渐萎缩,孕妇所需孕酮则是主要由胎盘分泌,但在妊娠七周以前,孕妇体内的相关孕酮含量则是孕妇妊娠是否继续以及胎儿是否能够良好发育的基础。
而黄体酮在人体内的作用和孕酮是相同的,因此,在临床中,由黄体功能不全所致使的先兆流产,治疗时则一般通过增加孕妇体内黄体酮来控制相关病情,以确保孕妇妊娠能够继续并能够起到保护胚胎的作用。
本组调查显示,在治疗中,肌注黄体酮针剂效果较之口服黄体酮胶丸更佳一些,但是长期的肌注黄体酮针剂,更易出现局部疼痛或是红肿等不良反应,最终致使患者耐受性差,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药物吸收,从而致使孕妇体内黄体酮水平不稳定,且从使用方式上来讲,口服黄体酮胶丸更方便可行。
因此,口服黄体酮胶丸简单易行、使用安全方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参考文献
[1]冯蓉.血清孕酮诊断难免流产及异位妊娠的价值[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0,16:215
[2]李涌经,于传鑫.实用妇产科分泌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267
[3]姚珍薇.反复流产的内分泌检测与临床意义[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2,18(7):395
关键词:黄体酮胶丸黄体功能不全先兆流产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8.210【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8-0132-01
先兆流产是指在妊娠二十八周以前出现少量阴道流血,常见状态为暗红色或是血性白带,无妊娠物排出,然后还会出现阵发性下腹痛或腰背痛。孕妇黄体酮功能不全是指排卵后黄体功能不良和黄体发育异常,分泌及合成孕酮不足,从而引起的子宫内膜发育不良,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受精卵着床,最终造成不孕或是预兆流产。调查显示由黄体功能不全导致的流产占所有自然流产原因的25%—60%[1]。现我院应用黄体酮胶丸治疗黄体功能不全所致先兆流产,取得满意结果,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患者为我院2012年1月到2013年12月就诊的先兆流产患者,按照黄体酮不足诊断标准(高温相小于11天;孕前黄体期血清孕酮水平P(8-18ng/ml);B超结果显示孕囊或胚胎发育符合孕周大小;高温相上升幅度小于0.3℃或不上升者;孕后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倍增缓慢[2])筛选出黄体功能不全导致先兆流产者共90例。其中年龄最小20岁,年龄最大39岁,平均年龄29.2岁;孕妇孕周为6周—12周,平均孕周为8.9周;其中无流产史者5例,20例有过一次流产史,39例有过两次流产史,26例有过3次或以上的流产史。随机将90例患者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均无严重肾脏、心脏、肺胀等方面疾病的影响,且两组患者在年龄、流产史等方面均无影响统计学意义的差异,即P>0.05。
1.2治疗方法。治疗组:口服黄体酮胶丸(100mg/粒),每次壹粒,每天三次,7天为一疗程。对照组:肌注黄体酮针剂(20mg/支),每天一次,7天为一疗程。同时在采用相关药物治疗的同时,医护人员应当嘱咐患者有充分时间卧床休息,并要求患者在疗程结束后来院复查。
其治疗疗效判定标准为[3]:用药后症状和相关体征消失(腹痛消失或减轻、胚胎按正常速度生长发育同时孕妇血清P水平按正常妊娠规律增长)、妊娠继续且一月内不反复即为治愈;用药后症状和体征未消失,并且最终导致流产即为失败。
1.3统计学分析。本次研究的所有数据与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
2结果
统计分析,治疗组和对照组均有一定疗效,治疗组治愈39人,而对照组则是治愈38人。从两组患者症状、P水平、体征以及治疗结果比较来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即P>0.05,但治疗组治疗方式更方便易行,且从患者依从性角度来看,治疗组的方式更值得推广。
表1治疗组、对照组疗效效果比较
分组人数成功例数治疗成功率治疗组453986%对照组454084%注释:两组治疗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2治疗组、对照組P值水平对比
分组/疗程6周7周8周9周10周11周12周治疗组96.5±9.7103.2±13.0114.5±16.1129.3±19.0736.7±25.1146.8±26.2157.6±29.1对照组96.3±9.8105.1±15.3116.5±16.0130.6±18.7138.3±21.5149.2±25.2158.1±28.2P值0.1230.33150.18350.27330.10370.19130.1326表3治疗组、对照组药物不良反应比较
分组过敏反应乳胀痛胃肠道反应神经系统症状治疗组011101对照组010923讨论
卵巢黄体主要通过分泌孕酮来起到一种生理作用,从而使得孕妇子宫内膜由增生期转变为分泌期,抑制子宫收缩,降低子宫平滑肌对缩宫素的敏感性,并且抑制母体对胎儿抗原及滋养层细胞的免疫应答反应,最终可以起到有利于受精卵的着床和胚胎的植入发育,在妊娠三个月后黄体逐渐萎缩,孕妇所需孕酮则是主要由胎盘分泌,但在妊娠七周以前,孕妇体内的相关孕酮含量则是孕妇妊娠是否继续以及胎儿是否能够良好发育的基础。
而黄体酮在人体内的作用和孕酮是相同的,因此,在临床中,由黄体功能不全所致使的先兆流产,治疗时则一般通过增加孕妇体内黄体酮来控制相关病情,以确保孕妇妊娠能够继续并能够起到保护胚胎的作用。
本组调查显示,在治疗中,肌注黄体酮针剂效果较之口服黄体酮胶丸更佳一些,但是长期的肌注黄体酮针剂,更易出现局部疼痛或是红肿等不良反应,最终致使患者耐受性差,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药物吸收,从而致使孕妇体内黄体酮水平不稳定,且从使用方式上来讲,口服黄体酮胶丸更方便可行。
因此,口服黄体酮胶丸简单易行、使用安全方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参考文献
[1]冯蓉.血清孕酮诊断难免流产及异位妊娠的价值[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0,16:215
[2]李涌经,于传鑫.实用妇产科分泌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267
[3]姚珍薇.反复流产的内分泌检测与临床意义[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2,18(7):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