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学习方式的涵义
1.1学习方式的定义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学习方式有多种定义,总结比较常见的对于学习方式的定义发现学者们在某些方面达成了共识.如学习方式包括认知和行为两方面,学习方式是学习方法、学习策略等概念的上位概念等.因此我们取其中一种学习方式的定义便于读者理解其概念.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时基本的行为和认知的取向.
1.2传统学习方式及其优缺点
由于受传统客观主义知识观影响,我国教师在教学中多采用讲授式教学方法,加之高考作为选拔人才的唯一手段,学生在学习中逐渐形成了“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方式.该学习方式的形成基于以下优点:能够配合教师讲授式教学方法,系统掌握学科结构;只需知识记忆,无需多做思考,省时省力;在标准化考试中以正确答案获得高分,达到升学或择业目的等.
但是,随着社会发展及人们对脑科学知识的逐步了解,我们发现这种学习方式也有其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如下:学生机械记忆,不了解所学知识意义更谈不上应用;学生学习只为应付考试,没有自己的兴趣爱好,不利于社会对人才的分流;随着科技迅猛发展、社会日益进步,知识更新速度加快,被动记忆的旧的知识不符合新的社会需求等.
1.3新课程改革对多种学习方式的主张
随着人们对大脑的进一步研究发现,人脑对大量信息具有选择记忆功能,其中“意义和情感”是影响个体注意及记忆的两个重要因素.因此,单纯的“被动接受式”学习方式不利于学生的记忆与保持.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加德纳教授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表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表现出多种智能,不同智能要求学生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学生表现出的多元智能迫切需要多元化的学习方式加以配合.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对于学习方式有如下表述:“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由此可以看出,新课程倡导的新的学习方式主要有: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在实践中学习等.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教师及教育学家们研究出了更多种学习方式,根据不同分类标准,学习方式的分类也不尽相同.但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总体能够表现出学生的创新性、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等特点.因此,学生采用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才更加符合现代教育的目的和要求,有利于“生本课堂”的建构,且具时代性和前瞻性.
2学习方式的“囚徒困境”产生
2.1“囚徒困境”的含义
“囚徒困境”是博弈论分析中最经典、最基本的分析方法,它描述了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理性人,在任何决策中都以自己的最大利益为目标,结果,在信息不对称的环境中最终做出了非最优化的甚至是最坏的决策,从而陷入自己设置的困境之中.该方法是由塔克(Tucker)在1950年提出的在犯罪学方面的经典博弈问题.
2.2学习方式“囚徒困境”的产生
尽管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能够解决单一“被动接受式”学习方式的不足,长远看来也更具魅力,但是由于现行标准化考试评价制度的导向作用,多样化学习方式的实施不尽如人意.其在实施过程中的“囚徒困境”矩阵表现如图1.
矩阵中,A、B表示的是不同学生,其中的数字表示的是他们在使用不同学习方式后,学生在标准化考试中的收益,数字越大则收益越大.该矩阵表明:若A采用被动接受学习方式,则对B而言采用被动接受学习方式收益为5,采用多样化学习方式收益仅为4,因此B会选择采用被动接受学习方式;如果A采用多样化学习方式,此时B若选择被动接受学习方式获益为6,否则收益可能仅为3,所以B会选择采用被动接受学习方式.同理,无论B选择用哪种学习方式,对A而言最优决策也是采用被动接受学习方式.
因此,尽管新课程倡导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但在以标准化考试为唯一评价标准的时代背景下,无论学校、教师、家长还是学生都会选择短期对他们最有力的学习方式,即传统被动接受式学习方式.而这种学习方式从长远来讲无法使学生养成自主、合作及探究性学习习惯,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及动手能力的培养,不符合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因此,学生做了非最优化甚至是最坏的决策,由此便陷入了一种学习方式的“囚徒困境”之中.
2.3应对策略
研究表明,单纯的行为参与方式并不能促进学生高层次思维能力的发展,我们要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就要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由以上分析表明,标准化考试的评价方式是造成中学生物理学习方式“囚徒困境”的主要原因.为顺利走出该“困境”,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完善.
首先,應改变上述矩阵中的规则,即上述矩阵中的收益不仅指在标准化考试中的收益,还包括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能力的提高及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等多方面的收益.改变以标准化考试成绩作为唯一评价标准的现状,创设出多元化评价模式.具体可从评价内容、评价方式及评价主体三方面入手.新课标提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就要求评价内容方面应包含团队意识、合作精神、交往能力等.评价方式上要尽量实现多元化,即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重心的转移;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突出质性评价的方法.评价主体上,加强自我评价、同学互评、社区及家长评价等,使评价成为教师、管理者、学生、家长及社会各界共同积极参与的交互活动.
其次,采用“选择性激励制度”,即对于鼓励学生使用新课程要求的多元化学习方式的地区、学校及教师适当给予资源优先使用的权利及物质奖励.
第三,教育部门应做好教师的相关培训工作,及时将新课标的有关内容传达到每一位教师.定期开展大规模的教学专题评比,检查新课标有关学习方式变革的内容是否确实应用到课堂及学生的日常生活实践.
第四,教师教学行为的改变是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前提.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应当以身作则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促成学生多样化学习方式的养成.教师可以通过“自我反思—读书观摩—交流研讨—发展完善—实践提高”五步实现反思并且重建自身教学行为.同时,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评价者,应当努力客观的评价学生在学习中的表现.
第五,家长作为学生的监护人,应当改变传统只重分数的观念,给予学生适当的选择自由.家长作为第三方评价主体,应当积极配合学校工作,给予及时的反馈及评价.与此同时,家长还需改变传统被动接受式的“苦学”观念,以身作则,鼓励孩子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等多元化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快乐学习.
最后,学生作为新世纪国家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应当努力学习基础知识,提高自身能力,树立良好的对待“分数”的态度,培养自身的学习爱好和兴趣.在学习中不断思考,努力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积极主动的参与物理实验研究,努力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本文为2012年山东省教育创新计划资助项目(项目批号:SDYY12118)的阶段性成果.】
1.1学习方式的定义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学习方式有多种定义,总结比较常见的对于学习方式的定义发现学者们在某些方面达成了共识.如学习方式包括认知和行为两方面,学习方式是学习方法、学习策略等概念的上位概念等.因此我们取其中一种学习方式的定义便于读者理解其概念.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时基本的行为和认知的取向.
1.2传统学习方式及其优缺点
由于受传统客观主义知识观影响,我国教师在教学中多采用讲授式教学方法,加之高考作为选拔人才的唯一手段,学生在学习中逐渐形成了“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方式.该学习方式的形成基于以下优点:能够配合教师讲授式教学方法,系统掌握学科结构;只需知识记忆,无需多做思考,省时省力;在标准化考试中以正确答案获得高分,达到升学或择业目的等.
但是,随着社会发展及人们对脑科学知识的逐步了解,我们发现这种学习方式也有其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如下:学生机械记忆,不了解所学知识意义更谈不上应用;学生学习只为应付考试,没有自己的兴趣爱好,不利于社会对人才的分流;随着科技迅猛发展、社会日益进步,知识更新速度加快,被动记忆的旧的知识不符合新的社会需求等.
1.3新课程改革对多种学习方式的主张
随着人们对大脑的进一步研究发现,人脑对大量信息具有选择记忆功能,其中“意义和情感”是影响个体注意及记忆的两个重要因素.因此,单纯的“被动接受式”学习方式不利于学生的记忆与保持.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加德纳教授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表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表现出多种智能,不同智能要求学生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学生表现出的多元智能迫切需要多元化的学习方式加以配合.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对于学习方式有如下表述:“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由此可以看出,新课程倡导的新的学习方式主要有: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在实践中学习等.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教师及教育学家们研究出了更多种学习方式,根据不同分类标准,学习方式的分类也不尽相同.但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总体能够表现出学生的创新性、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等特点.因此,学生采用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才更加符合现代教育的目的和要求,有利于“生本课堂”的建构,且具时代性和前瞻性.
2学习方式的“囚徒困境”产生
2.1“囚徒困境”的含义
“囚徒困境”是博弈论分析中最经典、最基本的分析方法,它描述了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理性人,在任何决策中都以自己的最大利益为目标,结果,在信息不对称的环境中最终做出了非最优化的甚至是最坏的决策,从而陷入自己设置的困境之中.该方法是由塔克(Tucker)在1950年提出的在犯罪学方面的经典博弈问题.
2.2学习方式“囚徒困境”的产生
尽管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能够解决单一“被动接受式”学习方式的不足,长远看来也更具魅力,但是由于现行标准化考试评价制度的导向作用,多样化学习方式的实施不尽如人意.其在实施过程中的“囚徒困境”矩阵表现如图1.
矩阵中,A、B表示的是不同学生,其中的数字表示的是他们在使用不同学习方式后,学生在标准化考试中的收益,数字越大则收益越大.该矩阵表明:若A采用被动接受学习方式,则对B而言采用被动接受学习方式收益为5,采用多样化学习方式收益仅为4,因此B会选择采用被动接受学习方式;如果A采用多样化学习方式,此时B若选择被动接受学习方式获益为6,否则收益可能仅为3,所以B会选择采用被动接受学习方式.同理,无论B选择用哪种学习方式,对A而言最优决策也是采用被动接受学习方式.
因此,尽管新课程倡导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但在以标准化考试为唯一评价标准的时代背景下,无论学校、教师、家长还是学生都会选择短期对他们最有力的学习方式,即传统被动接受式学习方式.而这种学习方式从长远来讲无法使学生养成自主、合作及探究性学习习惯,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及动手能力的培养,不符合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因此,学生做了非最优化甚至是最坏的决策,由此便陷入了一种学习方式的“囚徒困境”之中.
2.3应对策略
研究表明,单纯的行为参与方式并不能促进学生高层次思维能力的发展,我们要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就要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由以上分析表明,标准化考试的评价方式是造成中学生物理学习方式“囚徒困境”的主要原因.为顺利走出该“困境”,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完善.
首先,應改变上述矩阵中的规则,即上述矩阵中的收益不仅指在标准化考试中的收益,还包括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能力的提高及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等多方面的收益.改变以标准化考试成绩作为唯一评价标准的现状,创设出多元化评价模式.具体可从评价内容、评价方式及评价主体三方面入手.新课标提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就要求评价内容方面应包含团队意识、合作精神、交往能力等.评价方式上要尽量实现多元化,即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重心的转移;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突出质性评价的方法.评价主体上,加强自我评价、同学互评、社区及家长评价等,使评价成为教师、管理者、学生、家长及社会各界共同积极参与的交互活动.
其次,采用“选择性激励制度”,即对于鼓励学生使用新课程要求的多元化学习方式的地区、学校及教师适当给予资源优先使用的权利及物质奖励.
第三,教育部门应做好教师的相关培训工作,及时将新课标的有关内容传达到每一位教师.定期开展大规模的教学专题评比,检查新课标有关学习方式变革的内容是否确实应用到课堂及学生的日常生活实践.
第四,教师教学行为的改变是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前提.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应当以身作则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促成学生多样化学习方式的养成.教师可以通过“自我反思—读书观摩—交流研讨—发展完善—实践提高”五步实现反思并且重建自身教学行为.同时,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评价者,应当努力客观的评价学生在学习中的表现.
第五,家长作为学生的监护人,应当改变传统只重分数的观念,给予学生适当的选择自由.家长作为第三方评价主体,应当积极配合学校工作,给予及时的反馈及评价.与此同时,家长还需改变传统被动接受式的“苦学”观念,以身作则,鼓励孩子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等多元化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快乐学习.
最后,学生作为新世纪国家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应当努力学习基础知识,提高自身能力,树立良好的对待“分数”的态度,培养自身的学习爱好和兴趣.在学习中不断思考,努力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积极主动的参与物理实验研究,努力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本文为2012年山东省教育创新计划资助项目(项目批号:SDYY12118)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