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建筑工程地质勘察是工程建设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它是基本建设工作的重要环节。特别是近十几年,我国的道路、桥梁、房屋建设迅速发展,工程地质勘察已成为一项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之一,因此,工程地质勘察必须明确勘察工作的因素,以确保勘察和设计的质量。笔者通过对建筑建筑工程地质勘察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建筑工程;岩土工程勘察;问题分析
岩土工程勘察是建设工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也是工程设计的基础和依据,其成果好坏直接影响到工程建筑的经济合理、技术的可行性乃至安全问题。不仅要真实客观地反映勘察场地的地形、地貌、地层构造、地下水、岩土性质和不良地质现象等问题,更重要的是应该进行正确合理的岩土工程分析评价,提供合理可信的岩土工程参数和建议。以下尽管对勘察过程中的一些问题作了初步的归纳和总结,但仍有不免挂一漏万之嫌,因此需要在以后的工作中加以重视。
1.岩土工程勘察中存在的主要技术问题
岩土工程勘察是工程建设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其主要目的为:如实弄清拟建场区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条件,提供准确的岩土工程特性指标和地基基础设计参数,对建筑场地进行稳定性和适宜性评价,并提出经济合理的岩土利用、整治、改造的建议和方案。采用传统的勘察方法和传统的勘察手段已经很难满足设计的需要,存在着许多急需解决的岩土工程勘察技术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界面划分问题:主要有岩土体和岩石风化程度的界面划分,地质构造和软弱结构面的判定,以及不良地质体的地质界面等。(2)地质形态问题:主要有不明地下物体、空洞及其分布形态、埋藏位置和埋藏深度的确定。(3)岩土参数问题:主要是那些难于取到原状岩土样和难于进行室内、外试验的岩土层如粗颗粒土、残积土和風化岩等。其岩土设计参数(承载力、变形指标等)难于确定。
1.1第三系泥岩载荷试验
第三系泥岩风化程度的划分是其载荷试验所得出结论正确性、可靠性的关键所在。通过这些规定,我们看到:把泥岩看做强风化或是看做中风化,两者进行载荷试验所得到的承载力出入非常大。比如:某工程泥岩层载荷试验极限承载力为8~kPa,若按强风化考虑承载力特征值应为400kPa,而按中风化考虑承载力反而降为266kPa。设计时,前者尚可进行深宽修正而后者则不能。这种结果显然是有悖常理、难以接受的。当工程中遇到上述问题时,我们建议两者取高值,特殊情况下把中风化当做强风化来做,但不建议进行深宽修正。岩土规范附表A.0.3规定:泥岩和半成岩,可不进行风化程度划分。其实也是对这一看法的支持。
1.2地下水抗浮设防水位问题
地下水水位变化是受诸多因素控制的。比如水库可能的渗漏影响等等。因此,笔者建议重要工程地下水的勘察,应收集勘察期水位、历史最高水位及近3~5年水位,且应详细调查周边水文、水文地质建构筑物状况,比如水库、抽水井及水源地等状况,然后进行全面、综合评价。
1.3湿陷系数统计值及杂填土湿陷量计算问题常常碰到这样的情况,土工统计表中出现让人费解的统计结果。如某工程湿陷性黄土湿陷系数统计结果为:湿陷系数crs=0.001-0.105,面对这种数据,评价湿陷程度时,有人就犯了愁。单从数据本身看,小于0.015属非湿陷土层,于是往往就会不假思索地得出结论,土工统计结果错了。那么到底是不是统计出错了呢,不尽然,如果仔细分析土性,我们会发现,一些土层(尤其是新近堆积黄土)在小压力作用下表现出异常敏感的湿陷性。
(1)综合能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部分勘察技术人员缺乏对勘察各专业的野外和室内原始资料的整理、分析、利用的能力,缺乏如何辨别真伪、去伪存真、补充印证、归纳总结的能力。缺乏建筑结构设计方面的知识,常造成勘察的目的性不明确,所提供的资料不能满足设计的需要。
(2)技术素质问题:主要是勘察技术人员知识的广度和深度问题,勘察各专业缺乏内部沟通、技术交流,对各自技术服务的对象和技术发展状况不了解,导致碰到重大项目和复杂工程时束手无策,不知应采用何种技术方法和手段去解决所碰到的技术问题。
2.岩土勘察中存在技术缺陷的解决措施
(1)随着电子、电子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近十几年来,工程物探专业根据弹性波理论、电磁波理论和电学原理发展了许多新的工程物探方法并相应发展了一大批集适时采集处理,软、硬件功能于一体的工程物探探测设备,它具有采样密度大、速度快、成本低、信息量大等特点。为了有效地解决某些复杂的岩土工程技术难题,必须采用多种工程物探手段和钻探联合使用的方法,起到互相补充、互相验证的作用。合理地选择、运用工程物探技术与传统勘探手段相结合,无疑是解决岩土工程勘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的有效手段之一。
(2)加强室内、外测试新技术和施工检测、监测技术的使用,通过其所获得的数据和资料,经过分析、对比,建立它们之间的经验关系,并通过工程施工检测、监测所获取的实测资料反算得到的参数作为对比依据,确保所提供的岩土工程设计参数的可靠性,并达到解决那些采用传统勘探手段难于获取可靠的岩土工程设计参数等问题。此外,还可以利用土工离心模拟技术检查工程安全的可靠性:验证堤坝、边坡的变形和稳定性;解决建筑物浅基础的地基变形特征、破坏模式及极限承载力,桩基础的承载力和施工工艺对桩基础承载力及变形的影响:解决挡土结构的变形及破坏机理,土体与结构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了解动力工程、砂土液化、单桩和群桩在水平动荷载作用下的性状。
(3)加强勘察技术人员的再教育和技术培训并形成定期制度,促进其知识的更新换代。勘察单位施行内部岗位轮换制度,促成勘察各专业的技术交流、知识渗透,尽可能组织技术人员参加各种有关的学术活动和讲座,达到扩大勘察技术人员的知识广度和深度的目的。强调计算机技术的应用,采取这些措施无疑可以大大提高他们的技术综合能力。
3.结束语
许多弄清地基岩土的性状和获取其工程特性指标的岩土工程勘察手段是间接的,非直观的,岩土工程勘察工作者应掌握与岩土工程勘察有关的各类规范、规程,勘察工作中应仔细、认真、考虑全面,并且不断总结、提高,这样才能使勘察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能够确保勘察成果满足设计使用要求,也能避免或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参考文献】
[1]马林,王莉.岩土工程勘察中有关场地类别判定的体会.海军工程技术,2005,No01.
[2]金梦熊.湿陷性黄土增湿和减湿效应探讨.岩土工程技术,2006,No04:203-204.
[3]建筑工程勘察设计资质管理规定[S].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令第160号,2007.
[4]秦兆虎,张先余,江根耀.工程勘察和地质勘查市场恶性竞争的对策[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04,17(4):16~18.
[5]乐安祺.工程勘察中的水文地质问题不容忽视[J].科技咨询导报,2007,(19).
[6]李宁新.工程地质勘察学若干理论问题探讨[J].人民珠江,2005,(1).
【关键词】建筑工程;岩土工程勘察;问题分析
岩土工程勘察是建设工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也是工程设计的基础和依据,其成果好坏直接影响到工程建筑的经济合理、技术的可行性乃至安全问题。不仅要真实客观地反映勘察场地的地形、地貌、地层构造、地下水、岩土性质和不良地质现象等问题,更重要的是应该进行正确合理的岩土工程分析评价,提供合理可信的岩土工程参数和建议。以下尽管对勘察过程中的一些问题作了初步的归纳和总结,但仍有不免挂一漏万之嫌,因此需要在以后的工作中加以重视。
1.岩土工程勘察中存在的主要技术问题
岩土工程勘察是工程建设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其主要目的为:如实弄清拟建场区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条件,提供准确的岩土工程特性指标和地基基础设计参数,对建筑场地进行稳定性和适宜性评价,并提出经济合理的岩土利用、整治、改造的建议和方案。采用传统的勘察方法和传统的勘察手段已经很难满足设计的需要,存在着许多急需解决的岩土工程勘察技术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界面划分问题:主要有岩土体和岩石风化程度的界面划分,地质构造和软弱结构面的判定,以及不良地质体的地质界面等。(2)地质形态问题:主要有不明地下物体、空洞及其分布形态、埋藏位置和埋藏深度的确定。(3)岩土参数问题:主要是那些难于取到原状岩土样和难于进行室内、外试验的岩土层如粗颗粒土、残积土和風化岩等。其岩土设计参数(承载力、变形指标等)难于确定。
1.1第三系泥岩载荷试验
第三系泥岩风化程度的划分是其载荷试验所得出结论正确性、可靠性的关键所在。通过这些规定,我们看到:把泥岩看做强风化或是看做中风化,两者进行载荷试验所得到的承载力出入非常大。比如:某工程泥岩层载荷试验极限承载力为8~kPa,若按强风化考虑承载力特征值应为400kPa,而按中风化考虑承载力反而降为266kPa。设计时,前者尚可进行深宽修正而后者则不能。这种结果显然是有悖常理、难以接受的。当工程中遇到上述问题时,我们建议两者取高值,特殊情况下把中风化当做强风化来做,但不建议进行深宽修正。岩土规范附表A.0.3规定:泥岩和半成岩,可不进行风化程度划分。其实也是对这一看法的支持。
1.2地下水抗浮设防水位问题
地下水水位变化是受诸多因素控制的。比如水库可能的渗漏影响等等。因此,笔者建议重要工程地下水的勘察,应收集勘察期水位、历史最高水位及近3~5年水位,且应详细调查周边水文、水文地质建构筑物状况,比如水库、抽水井及水源地等状况,然后进行全面、综合评价。
1.3湿陷系数统计值及杂填土湿陷量计算问题常常碰到这样的情况,土工统计表中出现让人费解的统计结果。如某工程湿陷性黄土湿陷系数统计结果为:湿陷系数crs=0.001-0.105,面对这种数据,评价湿陷程度时,有人就犯了愁。单从数据本身看,小于0.015属非湿陷土层,于是往往就会不假思索地得出结论,土工统计结果错了。那么到底是不是统计出错了呢,不尽然,如果仔细分析土性,我们会发现,一些土层(尤其是新近堆积黄土)在小压力作用下表现出异常敏感的湿陷性。
(1)综合能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部分勘察技术人员缺乏对勘察各专业的野外和室内原始资料的整理、分析、利用的能力,缺乏如何辨别真伪、去伪存真、补充印证、归纳总结的能力。缺乏建筑结构设计方面的知识,常造成勘察的目的性不明确,所提供的资料不能满足设计的需要。
(2)技术素质问题:主要是勘察技术人员知识的广度和深度问题,勘察各专业缺乏内部沟通、技术交流,对各自技术服务的对象和技术发展状况不了解,导致碰到重大项目和复杂工程时束手无策,不知应采用何种技术方法和手段去解决所碰到的技术问题。
2.岩土勘察中存在技术缺陷的解决措施
(1)随着电子、电子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近十几年来,工程物探专业根据弹性波理论、电磁波理论和电学原理发展了许多新的工程物探方法并相应发展了一大批集适时采集处理,软、硬件功能于一体的工程物探探测设备,它具有采样密度大、速度快、成本低、信息量大等特点。为了有效地解决某些复杂的岩土工程技术难题,必须采用多种工程物探手段和钻探联合使用的方法,起到互相补充、互相验证的作用。合理地选择、运用工程物探技术与传统勘探手段相结合,无疑是解决岩土工程勘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的有效手段之一。
(2)加强室内、外测试新技术和施工检测、监测技术的使用,通过其所获得的数据和资料,经过分析、对比,建立它们之间的经验关系,并通过工程施工检测、监测所获取的实测资料反算得到的参数作为对比依据,确保所提供的岩土工程设计参数的可靠性,并达到解决那些采用传统勘探手段难于获取可靠的岩土工程设计参数等问题。此外,还可以利用土工离心模拟技术检查工程安全的可靠性:验证堤坝、边坡的变形和稳定性;解决建筑物浅基础的地基变形特征、破坏模式及极限承载力,桩基础的承载力和施工工艺对桩基础承载力及变形的影响:解决挡土结构的变形及破坏机理,土体与结构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了解动力工程、砂土液化、单桩和群桩在水平动荷载作用下的性状。
(3)加强勘察技术人员的再教育和技术培训并形成定期制度,促进其知识的更新换代。勘察单位施行内部岗位轮换制度,促成勘察各专业的技术交流、知识渗透,尽可能组织技术人员参加各种有关的学术活动和讲座,达到扩大勘察技术人员的知识广度和深度的目的。强调计算机技术的应用,采取这些措施无疑可以大大提高他们的技术综合能力。
3.结束语
许多弄清地基岩土的性状和获取其工程特性指标的岩土工程勘察手段是间接的,非直观的,岩土工程勘察工作者应掌握与岩土工程勘察有关的各类规范、规程,勘察工作中应仔细、认真、考虑全面,并且不断总结、提高,这样才能使勘察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能够确保勘察成果满足设计使用要求,也能避免或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参考文献】
[1]马林,王莉.岩土工程勘察中有关场地类别判定的体会.海军工程技术,2005,No01.
[2]金梦熊.湿陷性黄土增湿和减湿效应探讨.岩土工程技术,2006,No04:203-204.
[3]建筑工程勘察设计资质管理规定[S].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令第160号,2007.
[4]秦兆虎,张先余,江根耀.工程勘察和地质勘查市场恶性竞争的对策[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04,17(4):16~18.
[5]乐安祺.工程勘察中的水文地质问题不容忽视[J].科技咨询导报,2007,(19).
[6]李宁新.工程地质勘察学若干理论问题探讨[J].人民珠江,2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