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儿教育当前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幼儿心理教育的缺失,当更多家长或者教育者将关注点放在幼儿身体健康时,幼儿心理问题已经突显且不容忽视。如何让幼儿身心均能够健康成长,在塑造健康心理和人格的关键期,找到化解幼儿心理的“密码”?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以游戏辅导为视角对幼儿心理教育进行了思考和研究。
幼儿教育 心理健康 游戏辅导 方法
【中图分类号】G6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5-8877(2018)25-0044-01
幼儿心理教育问题伴随素质教育改革的深入引发了更多人关注。虽然很多教育机构和幼儿教育者在对待幼儿心理教育上还存在着片面理解,他们中有的认为幼儿心理问题只发生在少数孩子身上,没必要当做专门教育课题来研究;也有的在对幼儿进行心理教育过程中,容易发生明显的说教式或者成人式倾向。幼儿受语言等条件限制,无法将一些需求和个人情感表达清楚和准确,因此采取忽视或者是成人化教育都无法真正化解幼儿心理问题。通过多年实践,笔者发现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引导最好的途径就是游戏辅导。以游戏为“媒介”,通过形式多样的游戏活动,在潜移默化中对幼儿心理进行“诊疗”和“援助”,既对幼儿心理素质是一种教育和训练,也能够让幼儿社会性得到良好发展。基于此,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对此进行了详细阐述。
1.通过游戏辅导,帮助幼儿养成健全人格
攻击性、厌烦情绪、病态恐惧等,都是当前幼儿心理暴露出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但面对这些问题很显然是无法仅通过语言上的沟通和引导就能够解决的。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就是游戏,在游戏中他们往往会表现出愉快积极的情绪,开朗活泼的天性。游戏能够很好的催发出幼儿快乐情感,这可以有效缓解幼儿不良心理,改变他们受挫消极的状态,并逐步学会如何对自己的行为和情绪进行控制。很多心理学家也用实验证明了,喜欢玩一些想象类游戏的幼儿基本不会存在攻击性,即使在比较无聊和烦闷的环境中,他们比同伴会更有耐心等待,也能够很快将厌烦情绪进行自我消除和化解。如让幼儿进行“撕纸”游戏,给他们准备各种纸让幼儿随意去撕,当他们撕出不同形状的纸片时,引导他们说一说撕完后的纸的形状。这样的游戏不但能够锻炼幼儿手眼协调能力,还会随着纸形状的变化帮助幼儿想象出各种事物来,对于发展幼儿想象力和空间感十分有益。同时喜欢参加游戏的幼儿也会更早具有价值观念和社会规范,尤其是游戏规则比较明确的游戏,会让幼儿认识到如果想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游戏,就要付出一定努力并遵循一定规则,这就是幼儿价值观的初步形成。如和幼儿一起玩“成长三步曲”的游戏,所有的幼儿都扮演“鸡蛋”的角色,然后两人一组“PK”,通过“石头、剪刀、布”的方法,胜出一方成长为“小鸡”,输的一方还是“鸡蛋”;然后小鸡与小鸡组队PK,小鸡PK后,赢的一方就成长成“公鸡”,输的一方又被打回“鸡蛋”;最后公鸡与公鸡PK,赢的一方就可以回家,输的变成小鸡继续......游戏结束后让幼儿谈谈感受,启发他们对“集体”、“竞争”、“合作”、“归属感”等这些进行认知。
2.通过游戏辅导,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社会性”是每个人成长必须要面对的现实,而从目前幼儿一些心理问题的剖析中发现,正是由于社会化环境和幼儿不完善的社会性特征两者之间的矛盾造成的,所以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也是化解幼儿心理问题的一个重要内容。游戏可以让幼儿对社会角色有一个初步的但又准确的认定,了解到在社会中每个人所扮演的角色有什么不同,各自承担的任务以及享受的权利是什么。这种认定能够有效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在幼儿游戏中有很多关于角色分配的游戏,能够培养幼儿正确性别和角色意识,像“过家家”的游戏,游戏中幼儿们各自扮演着爸爸、妈妈、孩子,通过这样的游戏幼儿很快就能够明确爸爸和妈妈的职责定位,对爸爸妈妈承担的责任有了较为初步的社会认知。同样的还有类似于超市购物、争做好医生等游戏,都可以帮助幼儿尽快的对社会中的各种角色建立起较为具体的、鲜明的形象认知。此外,教育者还应组织一些具有显著社会性特征的游戏,帮助幼儿提前对社会活动有所了解,如“凑钞票”的游戏,通过游戏让幼儿对元、角、分这些人民币有清楚的认知,并体验合作的乐趣:让幼儿随意组合成若干小组,自己选择元、角、分的角色,如“一元”、“五元”、“五角”、“两角”、“一分”、“五分”等,然后听老师口令,当说出“一元五角一分”时,扮演这些角色的幼儿要快速的进行组合,凑成和老师口令一致的钱数,哪一组凑得快且正确哪组就获胜。游戏可以说是幼儿开始社交的一个起点,游戏性越强幼儿进行交往的主动性和兴趣也会越强,也越能够从中学会在不同群体和角色中应对自如。
游戏辅导不单纯的是仅凭借游戏来疏解幼儿心理压力,它是以游戏为媒介并同时运用心理学方法和原理,促使幼儿在游戏中改变认知、改变心理的一种教育方法。而如果想通过游戏辅导来化解幼儿心理问题,教育者最重要的是要做一个游戏的参与者,而不是单纯的组织者和旁观者,要与幼儿建立起和谐的伙伴关系,进而让他们认可教育者对其进行的引导。我们知道,真正有效的教育,往往发生在教育者的潜移默化和被教育者的不知不觉中。要想打开幼儿心理的“密码”,就要运用好游戏辅导这把金钥匙,让它在一種最自然的状态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郑小琴. 论游戏辅导在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J].文教资料, 2006(28):97-98.
[2]王小蓉. 浅谈心理健康辅导课中加入游戏的尝试[J].新课程(教育学术版), 2009(4):112-113.
[3]赵文雅.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沙盘游戏的运用与组织实践[J].好家长, 2017(16).
幼儿教育 心理健康 游戏辅导 方法
【中图分类号】G6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5-8877(2018)25-0044-01
幼儿心理教育问题伴随素质教育改革的深入引发了更多人关注。虽然很多教育机构和幼儿教育者在对待幼儿心理教育上还存在着片面理解,他们中有的认为幼儿心理问题只发生在少数孩子身上,没必要当做专门教育课题来研究;也有的在对幼儿进行心理教育过程中,容易发生明显的说教式或者成人式倾向。幼儿受语言等条件限制,无法将一些需求和个人情感表达清楚和准确,因此采取忽视或者是成人化教育都无法真正化解幼儿心理问题。通过多年实践,笔者发现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引导最好的途径就是游戏辅导。以游戏为“媒介”,通过形式多样的游戏活动,在潜移默化中对幼儿心理进行“诊疗”和“援助”,既对幼儿心理素质是一种教育和训练,也能够让幼儿社会性得到良好发展。基于此,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对此进行了详细阐述。
1.通过游戏辅导,帮助幼儿养成健全人格
攻击性、厌烦情绪、病态恐惧等,都是当前幼儿心理暴露出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但面对这些问题很显然是无法仅通过语言上的沟通和引导就能够解决的。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就是游戏,在游戏中他们往往会表现出愉快积极的情绪,开朗活泼的天性。游戏能够很好的催发出幼儿快乐情感,这可以有效缓解幼儿不良心理,改变他们受挫消极的状态,并逐步学会如何对自己的行为和情绪进行控制。很多心理学家也用实验证明了,喜欢玩一些想象类游戏的幼儿基本不会存在攻击性,即使在比较无聊和烦闷的环境中,他们比同伴会更有耐心等待,也能够很快将厌烦情绪进行自我消除和化解。如让幼儿进行“撕纸”游戏,给他们准备各种纸让幼儿随意去撕,当他们撕出不同形状的纸片时,引导他们说一说撕完后的纸的形状。这样的游戏不但能够锻炼幼儿手眼协调能力,还会随着纸形状的变化帮助幼儿想象出各种事物来,对于发展幼儿想象力和空间感十分有益。同时喜欢参加游戏的幼儿也会更早具有价值观念和社会规范,尤其是游戏规则比较明确的游戏,会让幼儿认识到如果想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游戏,就要付出一定努力并遵循一定规则,这就是幼儿价值观的初步形成。如和幼儿一起玩“成长三步曲”的游戏,所有的幼儿都扮演“鸡蛋”的角色,然后两人一组“PK”,通过“石头、剪刀、布”的方法,胜出一方成长为“小鸡”,输的一方还是“鸡蛋”;然后小鸡与小鸡组队PK,小鸡PK后,赢的一方就成长成“公鸡”,输的一方又被打回“鸡蛋”;最后公鸡与公鸡PK,赢的一方就可以回家,输的变成小鸡继续......游戏结束后让幼儿谈谈感受,启发他们对“集体”、“竞争”、“合作”、“归属感”等这些进行认知。
2.通过游戏辅导,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社会性”是每个人成长必须要面对的现实,而从目前幼儿一些心理问题的剖析中发现,正是由于社会化环境和幼儿不完善的社会性特征两者之间的矛盾造成的,所以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也是化解幼儿心理问题的一个重要内容。游戏可以让幼儿对社会角色有一个初步的但又准确的认定,了解到在社会中每个人所扮演的角色有什么不同,各自承担的任务以及享受的权利是什么。这种认定能够有效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在幼儿游戏中有很多关于角色分配的游戏,能够培养幼儿正确性别和角色意识,像“过家家”的游戏,游戏中幼儿们各自扮演着爸爸、妈妈、孩子,通过这样的游戏幼儿很快就能够明确爸爸和妈妈的职责定位,对爸爸妈妈承担的责任有了较为初步的社会认知。同样的还有类似于超市购物、争做好医生等游戏,都可以帮助幼儿尽快的对社会中的各种角色建立起较为具体的、鲜明的形象认知。此外,教育者还应组织一些具有显著社会性特征的游戏,帮助幼儿提前对社会活动有所了解,如“凑钞票”的游戏,通过游戏让幼儿对元、角、分这些人民币有清楚的认知,并体验合作的乐趣:让幼儿随意组合成若干小组,自己选择元、角、分的角色,如“一元”、“五元”、“五角”、“两角”、“一分”、“五分”等,然后听老师口令,当说出“一元五角一分”时,扮演这些角色的幼儿要快速的进行组合,凑成和老师口令一致的钱数,哪一组凑得快且正确哪组就获胜。游戏可以说是幼儿开始社交的一个起点,游戏性越强幼儿进行交往的主动性和兴趣也会越强,也越能够从中学会在不同群体和角色中应对自如。
游戏辅导不单纯的是仅凭借游戏来疏解幼儿心理压力,它是以游戏为媒介并同时运用心理学方法和原理,促使幼儿在游戏中改变认知、改变心理的一种教育方法。而如果想通过游戏辅导来化解幼儿心理问题,教育者最重要的是要做一个游戏的参与者,而不是单纯的组织者和旁观者,要与幼儿建立起和谐的伙伴关系,进而让他们认可教育者对其进行的引导。我们知道,真正有效的教育,往往发生在教育者的潜移默化和被教育者的不知不觉中。要想打开幼儿心理的“密码”,就要运用好游戏辅导这把金钥匙,让它在一種最自然的状态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郑小琴. 论游戏辅导在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J].文教资料, 2006(28):97-98.
[2]王小蓉. 浅谈心理健康辅导课中加入游戏的尝试[J].新课程(教育学术版), 2009(4):112-113.
[3]赵文雅.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沙盘游戏的运用与组织实践[J].好家长, 201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