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实践过程后,我逐渐走出了曾经的困惑和迷茫,总结出小一数学启发式教学的一些浅薄的经历。
[关键词]学习空间 启发式教学 有效性
小学数学教学几年来,我曾经感叹:书好难教,教好书更难。在不断经历了盲目、疲倦、学习、借鉴、总结、实践、反思、改进等一个长期的理论投入实践的过程后,我逐渐走出了曾经的困惑和迷茫,总结出小学数学启发式教学的一些浅薄的经验。
一、多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空间,提高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兴趣
1、让学生多想
许多教师在上课时,一提出问题,学生还没有领会到意思,就要求学生立即回答,如一时解答有误或答不出,老师便迫不及待提供正确答案,思考过程犹如蜻蜓点水。而在教学中,则应该提倡学生的“多思多悟”自主学习。如在教学“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对比”一课时,教师首先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认真地去分析比较,其次要从题目结构、解题思路、解题方法等方面引导学生进行对比,最后,还要从整体上对两类应用题的比较进行归纳小结,对学生的思考过程给予适度的评价。
2、让学生多动
“动”是创新教学的主旋律。如动手操作、推导公式、发现规律,这些都是是动的重要方面。“动”的效果要胜过老师苦口婆心的重复讲解。而算一算、折一折、量一量、摆一摆、找一找、拼一拼、比一比等更应该是数学课上常开展的活动。同时,不流于形式的小组讨论、同桌说悄悄话等活动也为创新教学增加了不少动感。
3、让学生多说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学生敢说、会说、能说、多说都是主体精神得以发挥的表现。在数学教学中,只要是学生能说的教师就不要包办代替。老师应把思考的空间留给学生。如上“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课,教师要学生通过对例题的观察去发现、归纳出分数的基本性质,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胜过教师的左强调右注意。
二、多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空间,要求教师应做到以心动心,追求实效
(1)用心
用心熟悉课标、熟悉教材、通晓每一节课的重难点,功夫用在课外。小学教材和课程标准不断在发生变化,教师必须随时关注,不断更新教育理念。真正做到胸有成竹、游刃有余。
用心备课。提前准备教学所需用具,认真设计课堂环节,做好课中预设以及教学冲突的化解,力求让课堂环节顺畅自然和谐过度。
用心钻研教法学法。力求课堂丰富多彩、形式多样、方法新颖,努力提高学生兴趣,促进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变化中谋求和谐发展。
(2)细心
细心观察。教育学认为:教育无小事。因此,教师的细心显得尤为重要,学生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传达的信息,学生的轻松与困惑,矛盾和满足的原因,只要细心观察都能获取到。在课内课外,教师都应该及时把握这些信息,及时化解矛盾,保证学生没有心理负担的投入到学习中。
细节处理。数学知识中很多都是细小的知识点,比如;单位、书写格式、符号、数据等,需要教师细心地在教学过程中恰如其分的安排,填充在重难点的主框架里。小学生也很容易丢三落四,马虎大意,要么忘记学习用品,要么忽视问题里不显眼的条件……面对这些细枝末节的问题,也绝不要忽视,帮助马虎的学生集中注意力,细心对待学习,使其逐渐养成细致的学习态度和能力。
(3)爱心
了解学生。爱就应该先了解。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特长、优缺、习惯等,和学生近距离交流,给学生全面的关心,走进学生,就会直接知道学生的需求,可以帮助教师把握备课的强度,更有利于因人施教。
公平公正。教师还是应该用教育的智慧解决问题,不可简单粗暴或者放弃对学生的帮助。教师如果能真正做到公平公正,就会让学生更加融入集体,更能看到自己的价值。
关心后进生。我班现在有一名后进生,因为弱视,导致学习没有基础,不能像正常学生一样有敏锐的思维能力,各方面都很落后。但他很乖,不惹事生非,学习也算用功,虽然大多是无用功,但有着锲而不合默默无闻的精神。数学学习连最基本计算的都困难。我对他的要求是:多参加体育锻炼,多与同学交流,作业可以照抄,上课能懂得就想办法记住。虽然他的学习仍然没有改观,但是,总能看见他信心满怀的出现在课堂上,没有厌学情绪,没有破罐子破摔的现象,而且作业很整齐,虽然是照抄的,但我觉得他很可爱。
三、正确运用启发式教学,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1、启发式教学应重“导”
“启发”一词,来源于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教学的一句格言:“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启发”指教学的表现形式艺术,强调教学的适度性和巧妙性。
现代素质教育对启发式教学的要求是在如何教会学生学习和思考上下功夫,“导”已成为现代启发式教学思想的特点、策略和核心所在。
2、启发式教学应注重“启”
一切教学活动都必须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例如,在教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师让同桌二人分别扮演售货员和顾客,商店里有15支铅笔,卖出9支,还剩几支?教师启发学生可以通过各种途径自己发现计算方法,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计算方法。有的用小棒一根一根地数,得出15-9=6;有的把15分成10和5先算10-9=1,再算1+5=6;有的把9分成5和4,先算15-5=10,再算10-4=6,有的先算15-10=5,再算5+1=6;有的想9+6=15,因为9+6=15,所以15-9=6。这样,人人动脑筋尝试发现,方法多种多样,人人都获得了成功。接着教师出示同类的问题,启发学生把这种算法应用到同类问题中。这样教学,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达到了学思结合。
3、启发式教学应注重启发点的“准”
教师的启发当然要点在要害处,拨在迷惑时,才能指给学生柳暗花明又一村。
首先新课前的复习和新课的提问要精心设计启发点,把握问题的关键,真正起到启发、点拨和迁移作用。其次,要重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发展,注意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分化点的关键处,设置有层次,有坡度,有启发性、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系列提问。让学生独立思考,积极练习求得新知,掌握规律。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把新旧知识串在一起,形成知识的系统结构。例如,推导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的关系。后再复习了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关键词]学习空间 启发式教学 有效性
小学数学教学几年来,我曾经感叹:书好难教,教好书更难。在不断经历了盲目、疲倦、学习、借鉴、总结、实践、反思、改进等一个长期的理论投入实践的过程后,我逐渐走出了曾经的困惑和迷茫,总结出小学数学启发式教学的一些浅薄的经验。
一、多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空间,提高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兴趣
1、让学生多想
许多教师在上课时,一提出问题,学生还没有领会到意思,就要求学生立即回答,如一时解答有误或答不出,老师便迫不及待提供正确答案,思考过程犹如蜻蜓点水。而在教学中,则应该提倡学生的“多思多悟”自主学习。如在教学“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对比”一课时,教师首先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认真地去分析比较,其次要从题目结构、解题思路、解题方法等方面引导学生进行对比,最后,还要从整体上对两类应用题的比较进行归纳小结,对学生的思考过程给予适度的评价。
2、让学生多动
“动”是创新教学的主旋律。如动手操作、推导公式、发现规律,这些都是是动的重要方面。“动”的效果要胜过老师苦口婆心的重复讲解。而算一算、折一折、量一量、摆一摆、找一找、拼一拼、比一比等更应该是数学课上常开展的活动。同时,不流于形式的小组讨论、同桌说悄悄话等活动也为创新教学增加了不少动感。
3、让学生多说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学生敢说、会说、能说、多说都是主体精神得以发挥的表现。在数学教学中,只要是学生能说的教师就不要包办代替。老师应把思考的空间留给学生。如上“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课,教师要学生通过对例题的观察去发现、归纳出分数的基本性质,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胜过教师的左强调右注意。
二、多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空间,要求教师应做到以心动心,追求实效
(1)用心
用心熟悉课标、熟悉教材、通晓每一节课的重难点,功夫用在课外。小学教材和课程标准不断在发生变化,教师必须随时关注,不断更新教育理念。真正做到胸有成竹、游刃有余。
用心备课。提前准备教学所需用具,认真设计课堂环节,做好课中预设以及教学冲突的化解,力求让课堂环节顺畅自然和谐过度。
用心钻研教法学法。力求课堂丰富多彩、形式多样、方法新颖,努力提高学生兴趣,促进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变化中谋求和谐发展。
(2)细心
细心观察。教育学认为:教育无小事。因此,教师的细心显得尤为重要,学生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传达的信息,学生的轻松与困惑,矛盾和满足的原因,只要细心观察都能获取到。在课内课外,教师都应该及时把握这些信息,及时化解矛盾,保证学生没有心理负担的投入到学习中。
细节处理。数学知识中很多都是细小的知识点,比如;单位、书写格式、符号、数据等,需要教师细心地在教学过程中恰如其分的安排,填充在重难点的主框架里。小学生也很容易丢三落四,马虎大意,要么忘记学习用品,要么忽视问题里不显眼的条件……面对这些细枝末节的问题,也绝不要忽视,帮助马虎的学生集中注意力,细心对待学习,使其逐渐养成细致的学习态度和能力。
(3)爱心
了解学生。爱就应该先了解。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特长、优缺、习惯等,和学生近距离交流,给学生全面的关心,走进学生,就会直接知道学生的需求,可以帮助教师把握备课的强度,更有利于因人施教。
公平公正。教师还是应该用教育的智慧解决问题,不可简单粗暴或者放弃对学生的帮助。教师如果能真正做到公平公正,就会让学生更加融入集体,更能看到自己的价值。
关心后进生。我班现在有一名后进生,因为弱视,导致学习没有基础,不能像正常学生一样有敏锐的思维能力,各方面都很落后。但他很乖,不惹事生非,学习也算用功,虽然大多是无用功,但有着锲而不合默默无闻的精神。数学学习连最基本计算的都困难。我对他的要求是:多参加体育锻炼,多与同学交流,作业可以照抄,上课能懂得就想办法记住。虽然他的学习仍然没有改观,但是,总能看见他信心满怀的出现在课堂上,没有厌学情绪,没有破罐子破摔的现象,而且作业很整齐,虽然是照抄的,但我觉得他很可爱。
三、正确运用启发式教学,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1、启发式教学应重“导”
“启发”一词,来源于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教学的一句格言:“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启发”指教学的表现形式艺术,强调教学的适度性和巧妙性。
现代素质教育对启发式教学的要求是在如何教会学生学习和思考上下功夫,“导”已成为现代启发式教学思想的特点、策略和核心所在。
2、启发式教学应注重“启”
一切教学活动都必须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例如,在教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师让同桌二人分别扮演售货员和顾客,商店里有15支铅笔,卖出9支,还剩几支?教师启发学生可以通过各种途径自己发现计算方法,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计算方法。有的用小棒一根一根地数,得出15-9=6;有的把15分成10和5先算10-9=1,再算1+5=6;有的把9分成5和4,先算15-5=10,再算10-4=6,有的先算15-10=5,再算5+1=6;有的想9+6=15,因为9+6=15,所以15-9=6。这样,人人动脑筋尝试发现,方法多种多样,人人都获得了成功。接着教师出示同类的问题,启发学生把这种算法应用到同类问题中。这样教学,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达到了学思结合。
3、启发式教学应注重启发点的“准”
教师的启发当然要点在要害处,拨在迷惑时,才能指给学生柳暗花明又一村。
首先新课前的复习和新课的提问要精心设计启发点,把握问题的关键,真正起到启发、点拨和迁移作用。其次,要重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发展,注意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分化点的关键处,设置有层次,有坡度,有启发性、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系列提问。让学生独立思考,积极练习求得新知,掌握规律。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把新旧知识串在一起,形成知识的系统结构。例如,推导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的关系。后再复习了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