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来访者初印象
小红,女,23岁,大三学生。小红形象姣好,衣着整洁,大方得体,言语流利,举手投足间透着一股干练劲。小红自诉:大学剩下最后一年时间,面临毕业找工作的难题。想去参加教师招考,以便日后从事心仪、稳定的教师职业。但如果去准备招考,就要停了自己现在办的补习班,收入将大大减少,担心家庭生活难以为继。但她真的不想一辈子这么办班做家教,她很烦恼,不知该如何决定。近来,感到烦躁不安,一心想要宣泄,什么事都不想做,睡眠也不安稳,做事效率降低。
承担养家重任
大三学生靠自己打工养家,究竟是怎么回事?原来,小红的父亲身患疾病,在家休养多年。3年前,小红的母亲突发重病过世,家庭经济雪上加霜。她的哥哥已结婚生子,与嫂子都长期无业。小红自觉承担起养家的重担。两年多来,她所有的课余时间都在做家教,节假日从没休息过。从最初带一两个学生,到现在自己办班,月收入七八千。哥哥只有初中文凭,长年和社会无业青年混在一起。为了让哥哥彻底脱离原来的生活环境,自力更生,前几个月,她将哥哥一家接到自己现在读大学的城市。她帮哥哥找了一份工作,薪水低,不足以养家,为此,她除了承担基本生活费外,还要帮助哥哥负担小孩读幼儿园的费用。
寻求独立陷困境
继续办补习班还是专心备考?矛盾冲突引发不良情绪,符合逻辑。但在与小红深入接触时,我发现了新的线索。
咨询师:“你担心停了补习班之后,家庭收入会急剧下降,那这会对你们家的生活状况造成什么样的具体影响呢?”
小红:“生活肯定要比现在差了。”
咨询师:“刚才你讲到你哥哥已经开始工作,虽然收入不高,但也能给家庭减轻负担了,如果你暂时停下现在手上这份工作,家里人会过不下去吗?”
小红沉思片刻,微微一笑:“那也不会,其实我现在手上有一笔积蓄,我爸也有一些钱,维持一年生活应该没问题。”
引发小红当前强烈反应的似乎另有隐情。
压抑的内心冲突
谈到小红与家人的关系,她的眼眶明显泛红,说话也不那么自然:“哥哥与嫂子对我很冷漠,他们从来都不会关心我,我这么辛苦,他们即使知道我生病了,从来也不会打个电话。”“前几天晚上,我上完课,被大雨困住,特别晚才回家,他们也不闻不问,我的心很凉。”“他们习惯了我的付出,想起来,有时心里很愤怒,甚至想不再理他们,但又不忍心。”“嫂子曾抱怨我,‘你一走了之去读大学,把家里的一大摊事都丢给我了’。”
看来,哥哥嫂子对小红的态度,可能是造成她当下情绪困扰的深层原因。一方面,小红继承了母亲聪明、能干的品质,血缘亲情让她产生了必须照顾哥哥的强烈责任感,而且觉得自己家亏欠了嫂子,一心想弥补,因此接过母亲的重任,照顾整个家庭;另一方面,哥哥嫂子对小红漠不关心的态度,以及不思进取的做法又让她很痛苦、气愤。
纠正认知偏差
引導小红认识到“绝对化要求”的思维以及对自己与嫂子关系的归因谬误。将对哥哥嫂子“必须”、“应该”、“一定”要照顾好的要求转换成哥哥嫂子是成年人,有独立生活能力,作为妹妹,念及感情,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就很好了的观念,以减轻心理负担。
澄清角色定位
帮助小红正视自己的成长经历,逐渐淡化她一直所扮演的与其实际身份、年龄和能力不相符的“母亲”角色。过度的包办,反而助长了哥哥的依赖,不利于他的成长。换个角度,或许小红现在的过分能干正好让哥哥感受到了压力,自卑心理作怪阻碍了其行动。扮演好妹妹的角色,她的哥哥可能就不会有这么强烈的挫败感。
聆听内心选择
引导小红想象,若干年后,现在所担心的问题都得到解决,会是一个什么情景?“我想我会成为一名小学老师,有一份稳定的职业,一个幸福的家庭,哥哥也能独立起来,我们一起照顾爸爸……”可以看出,自己成为一名老师,哥哥独立起来是小红内心很强烈的两个愿望。
勇敢接纳自己
受亲情和内疚心理的影响,小红一直做着自己不喜欢甚至反感的补习班,好似家里的挣钱机器,对此,她心里不甘。当自己要为今后人生做打算,考虑停掉补习班时,又不敢说出口,好像那是要置家人于不顾,过分压抑了真实的自己。鼓励小红勇敢地去接纳不那么能干、不是万能的自己,接纳自己的选择。
通过会谈,小红更坚定了自己的理想,决定再坚持一段高强度的补习班工作,之后就全身心投入复习备考。今后,给哥哥必要的帮助,不过多包办,给他适度的空间。其实,从一开始小红内心的倾向性决定就比较明朗,打算开始新的生活,但她让自己背负了太多的责任,没有勇气直面那份矛盾的情绪,束缚了自我,所以迟迟没有下决心和采取行动。
小红,女,23岁,大三学生。小红形象姣好,衣着整洁,大方得体,言语流利,举手投足间透着一股干练劲。小红自诉:大学剩下最后一年时间,面临毕业找工作的难题。想去参加教师招考,以便日后从事心仪、稳定的教师职业。但如果去准备招考,就要停了自己现在办的补习班,收入将大大减少,担心家庭生活难以为继。但她真的不想一辈子这么办班做家教,她很烦恼,不知该如何决定。近来,感到烦躁不安,一心想要宣泄,什么事都不想做,睡眠也不安稳,做事效率降低。
承担养家重任
大三学生靠自己打工养家,究竟是怎么回事?原来,小红的父亲身患疾病,在家休养多年。3年前,小红的母亲突发重病过世,家庭经济雪上加霜。她的哥哥已结婚生子,与嫂子都长期无业。小红自觉承担起养家的重担。两年多来,她所有的课余时间都在做家教,节假日从没休息过。从最初带一两个学生,到现在自己办班,月收入七八千。哥哥只有初中文凭,长年和社会无业青年混在一起。为了让哥哥彻底脱离原来的生活环境,自力更生,前几个月,她将哥哥一家接到自己现在读大学的城市。她帮哥哥找了一份工作,薪水低,不足以养家,为此,她除了承担基本生活费外,还要帮助哥哥负担小孩读幼儿园的费用。
寻求独立陷困境
继续办补习班还是专心备考?矛盾冲突引发不良情绪,符合逻辑。但在与小红深入接触时,我发现了新的线索。
咨询师:“你担心停了补习班之后,家庭收入会急剧下降,那这会对你们家的生活状况造成什么样的具体影响呢?”
小红:“生活肯定要比现在差了。”
咨询师:“刚才你讲到你哥哥已经开始工作,虽然收入不高,但也能给家庭减轻负担了,如果你暂时停下现在手上这份工作,家里人会过不下去吗?”
小红沉思片刻,微微一笑:“那也不会,其实我现在手上有一笔积蓄,我爸也有一些钱,维持一年生活应该没问题。”
引发小红当前强烈反应的似乎另有隐情。
压抑的内心冲突
谈到小红与家人的关系,她的眼眶明显泛红,说话也不那么自然:“哥哥与嫂子对我很冷漠,他们从来都不会关心我,我这么辛苦,他们即使知道我生病了,从来也不会打个电话。”“前几天晚上,我上完课,被大雨困住,特别晚才回家,他们也不闻不问,我的心很凉。”“他们习惯了我的付出,想起来,有时心里很愤怒,甚至想不再理他们,但又不忍心。”“嫂子曾抱怨我,‘你一走了之去读大学,把家里的一大摊事都丢给我了’。”
看来,哥哥嫂子对小红的态度,可能是造成她当下情绪困扰的深层原因。一方面,小红继承了母亲聪明、能干的品质,血缘亲情让她产生了必须照顾哥哥的强烈责任感,而且觉得自己家亏欠了嫂子,一心想弥补,因此接过母亲的重任,照顾整个家庭;另一方面,哥哥嫂子对小红漠不关心的态度,以及不思进取的做法又让她很痛苦、气愤。
纠正认知偏差
引導小红认识到“绝对化要求”的思维以及对自己与嫂子关系的归因谬误。将对哥哥嫂子“必须”、“应该”、“一定”要照顾好的要求转换成哥哥嫂子是成年人,有独立生活能力,作为妹妹,念及感情,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就很好了的观念,以减轻心理负担。
澄清角色定位
帮助小红正视自己的成长经历,逐渐淡化她一直所扮演的与其实际身份、年龄和能力不相符的“母亲”角色。过度的包办,反而助长了哥哥的依赖,不利于他的成长。换个角度,或许小红现在的过分能干正好让哥哥感受到了压力,自卑心理作怪阻碍了其行动。扮演好妹妹的角色,她的哥哥可能就不会有这么强烈的挫败感。
聆听内心选择
引导小红想象,若干年后,现在所担心的问题都得到解决,会是一个什么情景?“我想我会成为一名小学老师,有一份稳定的职业,一个幸福的家庭,哥哥也能独立起来,我们一起照顾爸爸……”可以看出,自己成为一名老师,哥哥独立起来是小红内心很强烈的两个愿望。
勇敢接纳自己
受亲情和内疚心理的影响,小红一直做着自己不喜欢甚至反感的补习班,好似家里的挣钱机器,对此,她心里不甘。当自己要为今后人生做打算,考虑停掉补习班时,又不敢说出口,好像那是要置家人于不顾,过分压抑了真实的自己。鼓励小红勇敢地去接纳不那么能干、不是万能的自己,接纳自己的选择。
通过会谈,小红更坚定了自己的理想,决定再坚持一段高强度的补习班工作,之后就全身心投入复习备考。今后,给哥哥必要的帮助,不过多包办,给他适度的空间。其实,从一开始小红内心的倾向性决定就比较明朗,打算开始新的生活,但她让自己背负了太多的责任,没有勇气直面那份矛盾的情绪,束缚了自我,所以迟迟没有下决心和采取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