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本刊去年第6期讨论了虎妈教育,虎妈因其采用咒骂、威胁、贿赂、利诱等教育方法引发了社会的热议。然而其余威未散,狼爸教育又闪亮登场。狼爸萧百佑坚持用最传统、最原始的古老方法来教育自己的孩子,只要孩子的品行、成绩不符合要求,就会遭到严厉的惩罚。这样的教育之下,他4个孩子中的3个被北大录取。在他眼中,打孩子不仅是家庭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环节,而且是最精彩的一个部分。以“三天一顿打,孩子进北大”为教育口号的狼爸成为备受争议的人物。
赞成狼爸教育
教育需要棍棒
中国有俗语“棍棒之下出孝子”,英国有谚语“省了棍子,惯了孩子”。很多人以为打孩子是为了让他记住下次不犯错。如果孩子犯错不改而你舍不得打,等他们被惯坏了、长大了,就会有社会上的人来帮你打了。如果社会不帮你打,就有国家机器帮你打——坐牢。萧氏理念中的棍棒之下出才子,在现实生活中也有其合理的一面,尤其孩子在年幼的时候,生性调皮难以看管,或是苦口婆心大有可能无济于事,此时棍棒之下的教育或许成果更鲜明。
网友公公2010表示对狼爸的支持:“个人觉得小家伙不听话该打还得打!一个家庭有一套家规家法,是教育孩子的好办法。根据规定,谁越过了红线就要受罚,这种罚孩子会心甘情愿地接受,并吸取教训,把以后的一切做得更好。”网友张立美认为作为未成年的中小学生,认知能力有限,是非分辨不清晰,自控能力更低,仅仅依靠说服教育显然很难起到有效作用。毕竟成年人靠说服都没有效果,更何况是未成年的孩子,所以必须依靠体罚教育进行补充,强制孩子改正错误。高级教师赵有雄说:“现在不论是学校还是家庭,都对孩子提倡愉快教育。但是愉快教育的有效性很难体现。这我有亲身感受——亲戚的孩子在愉快教育下,功课迟迟不能完成。后来,通过体罚惩戒,孩子很快就完成了既定的任务。”
打得有智慧
网友洪丹认为狼爸的教育经验不在于打、狠狠地打,而在于教导孩子辨别是非曲直的同时,给予孩子足够的挫折教育,让他们知道世界其实是残酷的,竞争在哪里都是惨烈的,这样才不至于被一点风吹雨打就刮得七零八落、体无完肤。如今的家庭教育普遍缺少的就是父母狠下心肠的强硬,凡事对孩子无原则,认为只要自己孩子做的都是正确的,这样最终反而会害了自己的孩子。从孩子、成人的角度而言,从国家培养人才的角度而言,狼爸这样的教育意识都是有其正面价值的。
有观点指出,在狼爸与孩子们之间是有契约的,狼爸其实是在培养孩子的契约精神,让孩子明白“言必信,行必果”。这就类似于要遵守国家法令、单位规章制度一样,违反了哪一条,就得承担违反哪一条的后果。生活中最有害的莫过于给孩子订立了规矩却不执行,或随口定下难以执行的规矩,过后再废弃。一而再,再而三,家长就成功地把孩子培养成了不遵守规范、缺乏良好学习习惯的人。实际上狼爸的惩罚策略(在不过分的前提下),他对人性的观察,一定程度上符合人性的真实。
家庭至上的价值观
狼爸的打只是手段之一,并且是要在很多前提下才能打,比如良好的家庭气氛。他爱家人,付出大量时间关心孩子,营造和谐的家庭生活,保证他的孩子们在一个有爱和温暖的环境下成长(当然,他更应该感谢他的妻子,如果没有她的理解和支持,他的实验将归于灰烬)。无论当代教育学者在对单亲家庭与孩子成长关系的实证研究中有没得出研究结论,常识认为,在父母双全、家庭氛围融洽的家庭中长大的孩子,心理更健康。狼爸的所为,不是每一个中国父亲、每一个中国家庭都能完全做到的。
反对狼爸教育
上北大不能说明教育成功
所有的讨论都是建立在一个假设的基础上,那就是狼爸的教育结果是成功的,成功的标准就是三个儿女被“打”进了北大。可是这个假设的可靠性不强。新华网评论员万光武说:“其实棍棒教育的根源还在于狼爸们把成功定义得过分功利和狭隘,他们认为只有考上名校才算成功,而意识不到参差多态乃幸福本源。把这种价值观强加在孩子身上,而丝毫不去考虑孩子的天性和独立追求,于是才有了常态化的棍棒威逼,这其实正体现出了教育的失败。”
也有观点认为孩子成绩好,能够上北大跟成功的教育并不能直接划等号,更不能跟成功的人生划上等号。在体罚下教育出来的孩子,学习成绩也许会很好,但难免会给这些孩子造成很大的阴影,甚至可能影响他们的一辈子。尽管狼爸的体罚教育冠冕堂皇地加上了“科学”二字,但其行为不仅仅违背了科学育人的原则,更是背离了以人为本的规定。也许,他们的内心世界并不一定如外表那么光鲜靓丽,压抑、痛苦、不快乐等可能是他们真实的写照。孩子们之所以考上北大,固然跟狼爸的体罚教育有着一定的联系,但并不是决定性的作用,其他因素诸如学校教育、自身努力等也很重要。倘若这种体罚教育真的是万能的,真的是成功教育的典范,那么狼爸另外一个孩子没考上北大就是一个有力的反证。
剥夺孩子童年的快乐
一个人活着,说到底,就是自己去为自己发现那段生命的意义。这意味着,人生每个阶段,最有价值的东西都不应该被剥夺,童年就是快乐无忧,成年是独立自由,而世界走向必是文明与自由。
华中师范大学杨朝清表示,他反对狼爸以暴力手段强迫孩子接受自己的意志,让孩子缺乏独立思考的空间。不允许随意看电视、喝可乐,不能开空调,大学前不能交朋友……孩子们被封闭在一个狭小的空间里,缺乏与他人的交往和互动,严苛的控制让他们失去了一个快乐的童年。传统的棍棒教育方法背离了现代社会的人本理念。他更希望的是,狼爸事件应当止于炒作,而是涌现出越来越多的教育样本:自立自主型、温情互动型、中西合璧型……
辽宁省家庭教育研究会理事田雅娥强调,每一个家长都需要尊重孩子的生命,让孩子感受到快乐,只有感受到快乐才能够和其他人分享快乐,也才能去创造更多的快乐。请问,三天挨一次打的孩子,怎么会感受到生命的快乐呢?连快乐都感受不到又何来的成功呢?成功是一种幸福、快乐,并不是考上让别人艳羡的学校。狼爸用家主对待奴才的方式教养自己的孩子,并成功地将孩子送到了北大,这对于曾极力倡导“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北大,不啻一个反讽。因此,教育孩子要在一个民主的氛围中,坚持快乐的原则,让教育符合孩子人性的需要。这样孩子才能形成健康人格。
体罚可能阻碍孩童智商发展
美国研究人员发现,打孩童屁股或是其他的体罚方式,可能阻碍孩童智商发展。美国惩戒与家庭暴力专家对1510名2岁—9岁的儿童进行了4年的跟踪研究后发现,在806名2岁—4岁的儿童组中,未遭体罚过的儿童,平均商数比经常挨打者高出5分,而另一组704名5岁—9岁的儿童的差距是2.8分。因此,研究人员建议,在任何情况下,孩子都打不得。家长实施体罚的目的大多在于威慑孩子,警告其同样的错误不能再犯。在他们看来,孩子受到的惩罚越重,教训记得越牢,下次就不敢再犯错误。而有资料显示,40.3%的孩子是“不服气,内心抵制”,20.94%的孩子表示“没办法,只好忍受着”,只有21.8%的孩子感到“自责,努力改正”。更值得父母警觉的是,受到体罚后有14.8%的孩子“真想离开这个家和产生辍学念头”。
另外,律师叶翔锋说,从法律的层面上来讲,父母对小孩的棍棒教育会触犯法律。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十条明确规定:“禁止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暴力,禁止虐待、遗弃未成年人。”叶律师还指出,虽然家长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棍棒教育的实质是一种家庭暴力,相对小孩幼嫩的身体和脆弱的心灵而言,可以说是一种严重的伤害。若达到一定的程度,做父母的须承担行政责任或刑事责任。
反 思
狼爸教育之所以会成为一个有争议的话题,其关键并不在于三天一顿打,而在于狼爸的孩子进了北大。如果他的孩子没有进北大,大家谈到这种棍棒教育肯定会立场坚定地去批评、去拒绝或者去抛弃。但是因为有了孩子进北大的这种诱惑,有了这个教育成果的遮掩,人们可能就变得是非不分了,然后失去了理性的判断。在中国现有的教育体制和成才体系下,上名校是衡量人才比较划一的标准, 上北大更是一个人才的象征。目前社会热捧的成功学,把进哈佛、耶鲁、清华、北大当作成功。这都有失偏颇。在某种意义上讲,狼爸既不是榜样,也不完全是一个靶子,而是一个值得我们反思的教材。狼爸不要溺爱、放纵孩子的主张当然不无道理,但简单地靠“打”解决问题、创造成绩,却不能被视为经验来膜拜。每一种教育方法的成功,都有其家庭条件、文化氛围、社会环境等客观条件的存在,不加分析而生搬硬套,可能出现淮南为橘淮北为枳的结果。狼爸打孩子与孩子考上北大之间不见得存在必然联系,我们不能将“打”这个因素夸大为成功的法宝。对狼爸式教育理念,理性的态度是“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在追求人性与人格成长的基础上,凝聚教育共识,寻找适合现代教育的良方。至于公共层面,则急需改变当前扭曲的教育评价体系,创造良好的土壤,让家长们能在尊重孩子基础上谈教育。
责任编辑 黄日暖
实习编辑 崔晓玲
(资料来源:凤凰网、新华网、新浪网、搜狐网、网易网、人民网)
赞成狼爸教育
教育需要棍棒
中国有俗语“棍棒之下出孝子”,英国有谚语“省了棍子,惯了孩子”。很多人以为打孩子是为了让他记住下次不犯错。如果孩子犯错不改而你舍不得打,等他们被惯坏了、长大了,就会有社会上的人来帮你打了。如果社会不帮你打,就有国家机器帮你打——坐牢。萧氏理念中的棍棒之下出才子,在现实生活中也有其合理的一面,尤其孩子在年幼的时候,生性调皮难以看管,或是苦口婆心大有可能无济于事,此时棍棒之下的教育或许成果更鲜明。
网友公公2010表示对狼爸的支持:“个人觉得小家伙不听话该打还得打!一个家庭有一套家规家法,是教育孩子的好办法。根据规定,谁越过了红线就要受罚,这种罚孩子会心甘情愿地接受,并吸取教训,把以后的一切做得更好。”网友张立美认为作为未成年的中小学生,认知能力有限,是非分辨不清晰,自控能力更低,仅仅依靠说服教育显然很难起到有效作用。毕竟成年人靠说服都没有效果,更何况是未成年的孩子,所以必须依靠体罚教育进行补充,强制孩子改正错误。高级教师赵有雄说:“现在不论是学校还是家庭,都对孩子提倡愉快教育。但是愉快教育的有效性很难体现。这我有亲身感受——亲戚的孩子在愉快教育下,功课迟迟不能完成。后来,通过体罚惩戒,孩子很快就完成了既定的任务。”
打得有智慧
网友洪丹认为狼爸的教育经验不在于打、狠狠地打,而在于教导孩子辨别是非曲直的同时,给予孩子足够的挫折教育,让他们知道世界其实是残酷的,竞争在哪里都是惨烈的,这样才不至于被一点风吹雨打就刮得七零八落、体无完肤。如今的家庭教育普遍缺少的就是父母狠下心肠的强硬,凡事对孩子无原则,认为只要自己孩子做的都是正确的,这样最终反而会害了自己的孩子。从孩子、成人的角度而言,从国家培养人才的角度而言,狼爸这样的教育意识都是有其正面价值的。
有观点指出,在狼爸与孩子们之间是有契约的,狼爸其实是在培养孩子的契约精神,让孩子明白“言必信,行必果”。这就类似于要遵守国家法令、单位规章制度一样,违反了哪一条,就得承担违反哪一条的后果。生活中最有害的莫过于给孩子订立了规矩却不执行,或随口定下难以执行的规矩,过后再废弃。一而再,再而三,家长就成功地把孩子培养成了不遵守规范、缺乏良好学习习惯的人。实际上狼爸的惩罚策略(在不过分的前提下),他对人性的观察,一定程度上符合人性的真实。
家庭至上的价值观
狼爸的打只是手段之一,并且是要在很多前提下才能打,比如良好的家庭气氛。他爱家人,付出大量时间关心孩子,营造和谐的家庭生活,保证他的孩子们在一个有爱和温暖的环境下成长(当然,他更应该感谢他的妻子,如果没有她的理解和支持,他的实验将归于灰烬)。无论当代教育学者在对单亲家庭与孩子成长关系的实证研究中有没得出研究结论,常识认为,在父母双全、家庭氛围融洽的家庭中长大的孩子,心理更健康。狼爸的所为,不是每一个中国父亲、每一个中国家庭都能完全做到的。
反对狼爸教育
上北大不能说明教育成功
所有的讨论都是建立在一个假设的基础上,那就是狼爸的教育结果是成功的,成功的标准就是三个儿女被“打”进了北大。可是这个假设的可靠性不强。新华网评论员万光武说:“其实棍棒教育的根源还在于狼爸们把成功定义得过分功利和狭隘,他们认为只有考上名校才算成功,而意识不到参差多态乃幸福本源。把这种价值观强加在孩子身上,而丝毫不去考虑孩子的天性和独立追求,于是才有了常态化的棍棒威逼,这其实正体现出了教育的失败。”
也有观点认为孩子成绩好,能够上北大跟成功的教育并不能直接划等号,更不能跟成功的人生划上等号。在体罚下教育出来的孩子,学习成绩也许会很好,但难免会给这些孩子造成很大的阴影,甚至可能影响他们的一辈子。尽管狼爸的体罚教育冠冕堂皇地加上了“科学”二字,但其行为不仅仅违背了科学育人的原则,更是背离了以人为本的规定。也许,他们的内心世界并不一定如外表那么光鲜靓丽,压抑、痛苦、不快乐等可能是他们真实的写照。孩子们之所以考上北大,固然跟狼爸的体罚教育有着一定的联系,但并不是决定性的作用,其他因素诸如学校教育、自身努力等也很重要。倘若这种体罚教育真的是万能的,真的是成功教育的典范,那么狼爸另外一个孩子没考上北大就是一个有力的反证。
剥夺孩子童年的快乐
一个人活着,说到底,就是自己去为自己发现那段生命的意义。这意味着,人生每个阶段,最有价值的东西都不应该被剥夺,童年就是快乐无忧,成年是独立自由,而世界走向必是文明与自由。
华中师范大学杨朝清表示,他反对狼爸以暴力手段强迫孩子接受自己的意志,让孩子缺乏独立思考的空间。不允许随意看电视、喝可乐,不能开空调,大学前不能交朋友……孩子们被封闭在一个狭小的空间里,缺乏与他人的交往和互动,严苛的控制让他们失去了一个快乐的童年。传统的棍棒教育方法背离了现代社会的人本理念。他更希望的是,狼爸事件应当止于炒作,而是涌现出越来越多的教育样本:自立自主型、温情互动型、中西合璧型……
辽宁省家庭教育研究会理事田雅娥强调,每一个家长都需要尊重孩子的生命,让孩子感受到快乐,只有感受到快乐才能够和其他人分享快乐,也才能去创造更多的快乐。请问,三天挨一次打的孩子,怎么会感受到生命的快乐呢?连快乐都感受不到又何来的成功呢?成功是一种幸福、快乐,并不是考上让别人艳羡的学校。狼爸用家主对待奴才的方式教养自己的孩子,并成功地将孩子送到了北大,这对于曾极力倡导“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北大,不啻一个反讽。因此,教育孩子要在一个民主的氛围中,坚持快乐的原则,让教育符合孩子人性的需要。这样孩子才能形成健康人格。
体罚可能阻碍孩童智商发展
美国研究人员发现,打孩童屁股或是其他的体罚方式,可能阻碍孩童智商发展。美国惩戒与家庭暴力专家对1510名2岁—9岁的儿童进行了4年的跟踪研究后发现,在806名2岁—4岁的儿童组中,未遭体罚过的儿童,平均商数比经常挨打者高出5分,而另一组704名5岁—9岁的儿童的差距是2.8分。因此,研究人员建议,在任何情况下,孩子都打不得。家长实施体罚的目的大多在于威慑孩子,警告其同样的错误不能再犯。在他们看来,孩子受到的惩罚越重,教训记得越牢,下次就不敢再犯错误。而有资料显示,40.3%的孩子是“不服气,内心抵制”,20.94%的孩子表示“没办法,只好忍受着”,只有21.8%的孩子感到“自责,努力改正”。更值得父母警觉的是,受到体罚后有14.8%的孩子“真想离开这个家和产生辍学念头”。
另外,律师叶翔锋说,从法律的层面上来讲,父母对小孩的棍棒教育会触犯法律。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十条明确规定:“禁止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暴力,禁止虐待、遗弃未成年人。”叶律师还指出,虽然家长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棍棒教育的实质是一种家庭暴力,相对小孩幼嫩的身体和脆弱的心灵而言,可以说是一种严重的伤害。若达到一定的程度,做父母的须承担行政责任或刑事责任。
反 思
狼爸教育之所以会成为一个有争议的话题,其关键并不在于三天一顿打,而在于狼爸的孩子进了北大。如果他的孩子没有进北大,大家谈到这种棍棒教育肯定会立场坚定地去批评、去拒绝或者去抛弃。但是因为有了孩子进北大的这种诱惑,有了这个教育成果的遮掩,人们可能就变得是非不分了,然后失去了理性的判断。在中国现有的教育体制和成才体系下,上名校是衡量人才比较划一的标准, 上北大更是一个人才的象征。目前社会热捧的成功学,把进哈佛、耶鲁、清华、北大当作成功。这都有失偏颇。在某种意义上讲,狼爸既不是榜样,也不完全是一个靶子,而是一个值得我们反思的教材。狼爸不要溺爱、放纵孩子的主张当然不无道理,但简单地靠“打”解决问题、创造成绩,却不能被视为经验来膜拜。每一种教育方法的成功,都有其家庭条件、文化氛围、社会环境等客观条件的存在,不加分析而生搬硬套,可能出现淮南为橘淮北为枳的结果。狼爸打孩子与孩子考上北大之间不见得存在必然联系,我们不能将“打”这个因素夸大为成功的法宝。对狼爸式教育理念,理性的态度是“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在追求人性与人格成长的基础上,凝聚教育共识,寻找适合现代教育的良方。至于公共层面,则急需改变当前扭曲的教育评价体系,创造良好的土壤,让家长们能在尊重孩子基础上谈教育。
责任编辑 黄日暖
实习编辑 崔晓玲
(资料来源:凤凰网、新华网、新浪网、搜狐网、网易网、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