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预习对于初中语文的学习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而传统的预习方式使预习成为一种形式和任务,不能满足当前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要求。为此,从提高学生对语文预习重要性的认识着手,先从主观上打消学生对于预习浪费时间的顾虑;进而提出具体的预习方法指导,为提高初中语文预习质量及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整体效率建言献策。
关键词:初中语文;预习;方法指导
初中语文的学习对于初中整体知识的学习起着基础性、帮助性的作用。而预习对于初中语文的学习更是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师要对学生预习初中语文的方法进行规范和指导,便于学生更好地利用“预习”这把利刃,提高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和理解。
一、课前预习的重要意义
(一)变被动为主动
经过有效的课前预习的环节,学生们基本上对即将学习的内容做到了心中有数,在进行课堂学习时能做到查漏补缺、有针对性地听讲,有了调查研究就有了一定的发言权,更能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热情,同时也充分体现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而不是机械被动的录音机。
(二)变敷衍为真情
有效的课前预习必然是包含了对文本的创作背景和作者情感的探究,让学生结合自身的经历和感悟透过文本去探索其背后更深层次的创作动机和心路历程,让自己与作者在情感上产生某种契合和共鸣,进而自然而然地融入文本。这时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真实情感的流露远比我们在课堂上刻意的营造一种情感气氛要有意义得多。
(三)变授鱼为授渔
有效的课前预习实际上也是一种自学能力的体现。学生在整个预习的过程中需要独立查找相关资料,独立进行文本的解读,思考和探究,这是过程和方法的重新认知和整合。而没有进行课前预习的学生走进课堂所进行的只能是机械而死板的知识内容的重复,成为“移动的书柜”“忠实的书记员”。
二、有效的预习方法
(一)指导学生利用总览单元内容进行预习理解
在开展语文预习的过程中,要想提高学生的预习质量,应该先教会学生明白“承上启下”的作用,应指导学生利用总览单元的作用,从整体上把握预习的内容,而不是孤立地理解文章。通过对单元内容的了解和学习,学生能够潜移默化地了解文章的编排思路、写作背景和思想内容等,并对单元共识问题和相似内容进行巩固学习。这种体系式的学习方法便于学生更好地找到文章的重点和难点,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
(二)指导学生充分阅读课文并完整使用字词
在开展初中语文预习指导的过程中,应在预习中要求学生充分阅读课文并利用好字典和其他课程辅导书的作用,以便能够完整地理解和使用字词。流畅地阅读课文能够加深学生对课文的整体认识。可以要求同桌之间在课间互相朗诵,并且要标注各个自然段的段号,做好预习标注工作,还可以鼓励学生积累好词佳句,在预习中将好的成语和段落记到好词佳句的本上,提高对课文理解能力的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语言丰富程度。
(三)明确学习目标,布置预习练习
在开始预习教学时,想要学生自主地去预习是困难的。所以,教师应该先采取一些强制性的手段,采取把预习变成课后作业的方法。在布置题目的时候,让同学们主动认真思考,熟读课文,把不会的问题主动解决,这样的学习方法会让学生精力集中,有更好的学习效果。学生预习之后在课堂上可以更好地跟上老师的思路,把自己在预习时出现的问题在课堂中解决。老师给学生布置一定的任务,学生在学习时思考老师给自己出的问题,可以更有学习的方向,更好地掌握知识点,由此提升学习的效率。
(四)加强方法指导,提高预习效率
老师教授学生的重点要放在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提高。在预习语文时重点在于学生仔细阅读课文,把老师提出的问题在课文中找出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学生阅读文章时应该在文章中做出标记,也避免精力不够集中。在遇到不懂得知识时应该先自己寻找答案,可以画出自己不能理解的知识点,在阅读之后查找相关的资料,弄懂文章真正要讲的含义,这样可以优化预习的方法,使预习的效果得到提升。
(五)指导方法,增强预习信息
要想当学生从“知之”转变为“乐之”,重点就是给予学生指导,让其掌握预习方法,相同学科,不同的学情、教学内容和文体,其选用的预习方法也有所区别。通常而言,经典美文重视诵读,戏剧重视矛盾冲突......运用有效的方法,根据任务单上的步骤展开有效预习,同时要坚持不懈。
以《三峡》一课为例,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既要把必要的文学常识掌握到,同时还要对朗读予以高度重视,运用形式多样的朗读,标注重难点位置,以引起密切关注,可以对相关的参考书和工具书进行查阅,将文章内容理解到,尽可能借助自己的努力突破学习难点。回忆已经学习过的写景美文,其特点有哪些?这样学生很容易就能把《三峡》的重点理解到,也就是寫景要把景物的特征抓住。并未彻底弄懂的问题要在相应的位置上做好记录,在课堂教学中进行解决。唯有如此,才能确保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学生不仅可以感受到语文的趣味性,促进学生语文信心的增强,也能最大化的促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六)采用有效预习评价措施,提高实现课堂效率
为了对学生的预习效果进行检测,并促进学生预习效率的提高,可以运用相应的激励、监督和评价措施。不要让预习流于形式,有效落实预习。
首先,自我评价,立足于教师讲解和学生回答,将自己的导学案中的不足发现,在之后的预习中进行完善和改正。其次,小组评价,可以由组长进行检查,加大监督和完善力度;也可以组内成员相互检查,取长补短;或不同小组之间相互检查,增强交流,促进学生进步。最后,教师评价。教师课前可以对各层次的一些学生的导学案进行抽查,也可以在课堂中立足于学生的表现随时对预习效果作出点评,主要采用表扬和鼓励的方式进行评价。借助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营造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实现课堂效率的最佳化。
结语
预习对于初中语文的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教师在学生的预习学习中是辅助和监督的引导者,除了让学生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教师还可以采取制定导学案、预习提纲等形式,让学生有的放矢,尽快抓住知识点主流,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整体语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董秀英.浅谈初中语文预习方法指导[J].新课程学习(上),2012(2):176-177.
[2]胡佑菊.浅谈初中语文预习方法指导[J].新课程(中学),2016(1):160.
关键词:初中语文;预习;方法指导
初中语文的学习对于初中整体知识的学习起着基础性、帮助性的作用。而预习对于初中语文的学习更是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师要对学生预习初中语文的方法进行规范和指导,便于学生更好地利用“预习”这把利刃,提高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和理解。
一、课前预习的重要意义
(一)变被动为主动
经过有效的课前预习的环节,学生们基本上对即将学习的内容做到了心中有数,在进行课堂学习时能做到查漏补缺、有针对性地听讲,有了调查研究就有了一定的发言权,更能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热情,同时也充分体现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而不是机械被动的录音机。
(二)变敷衍为真情
有效的课前预习必然是包含了对文本的创作背景和作者情感的探究,让学生结合自身的经历和感悟透过文本去探索其背后更深层次的创作动机和心路历程,让自己与作者在情感上产生某种契合和共鸣,进而自然而然地融入文本。这时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真实情感的流露远比我们在课堂上刻意的营造一种情感气氛要有意义得多。
(三)变授鱼为授渔
有效的课前预习实际上也是一种自学能力的体现。学生在整个预习的过程中需要独立查找相关资料,独立进行文本的解读,思考和探究,这是过程和方法的重新认知和整合。而没有进行课前预习的学生走进课堂所进行的只能是机械而死板的知识内容的重复,成为“移动的书柜”“忠实的书记员”。
二、有效的预习方法
(一)指导学生利用总览单元内容进行预习理解
在开展语文预习的过程中,要想提高学生的预习质量,应该先教会学生明白“承上启下”的作用,应指导学生利用总览单元的作用,从整体上把握预习的内容,而不是孤立地理解文章。通过对单元内容的了解和学习,学生能够潜移默化地了解文章的编排思路、写作背景和思想内容等,并对单元共识问题和相似内容进行巩固学习。这种体系式的学习方法便于学生更好地找到文章的重点和难点,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
(二)指导学生充分阅读课文并完整使用字词
在开展初中语文预习指导的过程中,应在预习中要求学生充分阅读课文并利用好字典和其他课程辅导书的作用,以便能够完整地理解和使用字词。流畅地阅读课文能够加深学生对课文的整体认识。可以要求同桌之间在课间互相朗诵,并且要标注各个自然段的段号,做好预习标注工作,还可以鼓励学生积累好词佳句,在预习中将好的成语和段落记到好词佳句的本上,提高对课文理解能力的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语言丰富程度。
(三)明确学习目标,布置预习练习
在开始预习教学时,想要学生自主地去预习是困难的。所以,教师应该先采取一些强制性的手段,采取把预习变成课后作业的方法。在布置题目的时候,让同学们主动认真思考,熟读课文,把不会的问题主动解决,这样的学习方法会让学生精力集中,有更好的学习效果。学生预习之后在课堂上可以更好地跟上老师的思路,把自己在预习时出现的问题在课堂中解决。老师给学生布置一定的任务,学生在学习时思考老师给自己出的问题,可以更有学习的方向,更好地掌握知识点,由此提升学习的效率。
(四)加强方法指导,提高预习效率
老师教授学生的重点要放在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提高。在预习语文时重点在于学生仔细阅读课文,把老师提出的问题在课文中找出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学生阅读文章时应该在文章中做出标记,也避免精力不够集中。在遇到不懂得知识时应该先自己寻找答案,可以画出自己不能理解的知识点,在阅读之后查找相关的资料,弄懂文章真正要讲的含义,这样可以优化预习的方法,使预习的效果得到提升。
(五)指导方法,增强预习信息
要想当学生从“知之”转变为“乐之”,重点就是给予学生指导,让其掌握预习方法,相同学科,不同的学情、教学内容和文体,其选用的预习方法也有所区别。通常而言,经典美文重视诵读,戏剧重视矛盾冲突......运用有效的方法,根据任务单上的步骤展开有效预习,同时要坚持不懈。
以《三峡》一课为例,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既要把必要的文学常识掌握到,同时还要对朗读予以高度重视,运用形式多样的朗读,标注重难点位置,以引起密切关注,可以对相关的参考书和工具书进行查阅,将文章内容理解到,尽可能借助自己的努力突破学习难点。回忆已经学习过的写景美文,其特点有哪些?这样学生很容易就能把《三峡》的重点理解到,也就是寫景要把景物的特征抓住。并未彻底弄懂的问题要在相应的位置上做好记录,在课堂教学中进行解决。唯有如此,才能确保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学生不仅可以感受到语文的趣味性,促进学生语文信心的增强,也能最大化的促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六)采用有效预习评价措施,提高实现课堂效率
为了对学生的预习效果进行检测,并促进学生预习效率的提高,可以运用相应的激励、监督和评价措施。不要让预习流于形式,有效落实预习。
首先,自我评价,立足于教师讲解和学生回答,将自己的导学案中的不足发现,在之后的预习中进行完善和改正。其次,小组评价,可以由组长进行检查,加大监督和完善力度;也可以组内成员相互检查,取长补短;或不同小组之间相互检查,增强交流,促进学生进步。最后,教师评价。教师课前可以对各层次的一些学生的导学案进行抽查,也可以在课堂中立足于学生的表现随时对预习效果作出点评,主要采用表扬和鼓励的方式进行评价。借助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营造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实现课堂效率的最佳化。
结语
预习对于初中语文的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教师在学生的预习学习中是辅助和监督的引导者,除了让学生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教师还可以采取制定导学案、预习提纲等形式,让学生有的放矢,尽快抓住知识点主流,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整体语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董秀英.浅谈初中语文预习方法指导[J].新课程学习(上),2012(2):176-177.
[2]胡佑菊.浅谈初中语文预习方法指导[J].新课程(中学),2016(1):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