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以实验,尤其是探究性实验为基础的中学化学教学对提高学生的科学技能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无法替代的作用,这一观念已得到科学教育界的普遍认同。本文从教师角度出发。论述了影响和制约探究性实验教学实施的因素及新课改对化学教师的要求。
【关键词】科学探究 化学教师 实验
一、问题的提出
中学化学实验的改革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因为实验教学改革常常是化学课程改革的新趋向的重要内容。当前国际国内教育改革以培养科学素养为重要目标,而探究教学是培养科学素养的重要突破口。因此,以实验,尤其是探究性实验为基础的中学化学教学对提高学生的科学技能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无法替代的作用,这一观念也已经得到科学教育界的普遍认同。
我国的许多学者注意到了化学实验教学在强调科学探究目标课程背景下的重要性。尤其是近10年来,随着全国范围的课程改革不断地深入和推广,化学教育者和研究者对中学化学实验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地位和作用方面的课题进行更多的探索和研究。作为新课程大力提倡的探究教学同样也需要教师的积极参与和探索,因此,笔者认为从教师素质的角度出发探明对实施探究教学的影响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将从中学化学教师实施科学探究实验教学的现状,化学教师对新课改的态度及教师应具备的素质等方面的研究来探讨探究性实验教学对中学化学教师到底有哪些要求。
二、化学教师实施实验教学现状
在很多国内研究者的研究中可以发现尽管在大力提倡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在实验中形成一定的科学思维能力,通过科学探究的过程理解科学的本质的大背景下,目前我国化学实验教学中仍然存在着问题,比如教师的演示实验较多,学生的动手实验较少;学生实验以验证性实验为主,缺少探究性实验。这将严重阻碍学生在化学实验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形成科学思维能力的发挥。因此,中学教师应当注意提高自己的科学素质。尽量多掌握一些实验科学方法和先进教学方法,在以后的实验教学中应用各种先进教学方法,以适应创新教学的要求。此外在有关探究性实验教学研究中发现学生还是希望自己能通过探究和小组合作来设计实验过程、并且有一些学生甚至希望能有独立做实验的机会,而现在中学的实验条件还无法满足这一要求。学校和化学教师应当创造条件,开放实验室,多分几组实验,多给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以锻炼他们的独立操作技能。
三、制约教师进行探究实验教学的因素
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的获取科学知识、认识和解决科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在探究的课堂教学过程中,通常要涉及到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这六个基本要素。而在现阶段的化学实验教学中开展科学探究存在着多方面的困难,从教师素质的角度来看,教师对探究实验的态度,对化学课程的教育观念,教师自身的专业水平,教师的教学习惯等等多方面的因素都将影响和制约探究实验在化学课堂中的实施。
3.1 教师的态度与教育观念
“态度决定一切”。这种说法虽然有些夸大,但也说明了良好态度的重要性。因此,如果一个化学教师他认为探究教学是理想化的教学方式,他们或者认为进行探究实验教学费时费力,是“不经济”的学习,或者认为探究教学很遥远,只有科学工作者才能进行科学探究,中学生不具备科学探究的能力,那么他们的课堂上几乎不开展探究教学,更不要说让学生体验探究性实验过程。如果他承认探究教学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有探究教学的意识但设计起来难度大,在课堂上偶尔有所尝试。但那或许就只是所谓的探究型公开课,流于形式主义。由此可见教师对探究实验的态度确实极大的影响了教师们的课堂教学行为。
同时笔者认为教师的教育观念也会极大影响他的教学方式。有研究表明教育观念对教育行为有影响,并且教育观念与教育行为之间是相互作用的。教师的教育观念对其教育行为具有指导作用,是教育行为的基础和内在依据,教育行为不仅是对教育观念的反映与应用。同时也有助于教育观念的理解和内化。探究教学是新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的实施,意味着教育观念必须要改变,因此教师是否从本质上改变教育观念对探究实验教学在课堂中的有效实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3.2 教师的专业水平
实施探究实验教学的课堂是一个开放的课堂,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对现象和数据产生的疑问。并提出一些不在教师准备范围之内的问题是在所难免的,关键是教师如何去应对和处理这样的问题,与此相关的便是教师专业知识因素。有的教师,尤其是新教师由于教学经验尚浅,准备不足,知识欠缺,对实验生成性问题置之不理,就间接地损伤了学生质疑的信心,打击了学生认真观察、实事求是的可贵精神,知识的习得过程与实践活动产生了脱节,影响了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对知识的建构,学生对探究实验的态度也开始变得很被动,探究也失去了应有的意义。
学生提出的问题往往不在教师的设想之内,学生的提问是否有探究的价值或者在当前阶段是否能够探究,这需要教师在第一时问内作出正确的判断,如果这是个值得探究的问题,那么教师可以改变原来的探究假设;反之就要明确态度,不在进行无谓的“探究”,同时又不能用强硬的态度来破坏学生探究的热情。这就取决于教师的应变能力。这种应变能力往往需要教师拥有深厚的知识储备作为支撑。因此教师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能正确的作出判断,进行解答并加以引导,这不仅要求教师的专业知识过硬,而且还要求教师有广博的知识。
四、探究型化学教师应有的素养
新课程要求教师要转变思想,更新教学理念,适应时代的要求,培养适应时代,善于质疑,勤于思考,敢于探究的新型人才,在这样的形式下,教师更要在课堂的实施过程中运用探究的教学模式,改变自己已有的教学观念,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真正做到“授人以渔”。因此笔者认为要重视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化学教师应该具备以下的素养:
4.1 更新教育观念
每一位教师都要建立正确的人才观,即什么是学生最重要的,什么是学生必须在基础教育阶段形成的,将来具有可迁移性的能力。了解和学习世界先进国家的教育标准,《美国国家科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基础教育以科学探究为核心。我国已经制定的新课程标准中均突出了科学探究这一核心。
因此教师要从单纯追求传授知识转变为培养人的科学素养的教育价值观,要从教师是传授者转变为教师是引导者的教师观;要从学生是接受者转向学生是学习主体的学生观;④学习观要从被动接受转向建构理解;要从传统的“师道尊严”转变为师生平等的师生观;从“先教后学”转变为“先学后教”。提倡启发式、探究式教学的教学观;由知识本位课程观转向发展本位课程观。
4.2 提高专业水平
探究的实验课堂教学是民主化、开放化,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可畅所欲言,提出自己的设想进行探究,很多生成性问题是无法预见的,这可能会让我们防不胜防。如果我们教师还抱着在学校学的那一点知识来应付教学,自然会捉襟见肘,陷入困境,只有不断更新专业知识,不断充实自己,不断学习,课才会上得得心应手,这样的课堂自然会精彩纷呈。
只有教师掌握了更全、更新、更高、更深层次的化学专业知识,才能有效地指导学生的化学学习,才能达到新课程改革对化学教师专业素养的基本要求。因此教师要进行必要的培训,重视实验在探究教学中承担的载体作用,在理解探究本质的基础上,掌握一些对实验活动具有指导意义的技巧和策略,如怎样提出问题,怎样创设问题情境,怎样设计方案,怎样归纳、处理信息等。
总之,教学改革的关键之一在教师,教师的观念和自身专业水平是影响探究活动是否能有效开展的决定性因素,笔者认为教师首先就“科学探究”要进行实验探究,即教师要对教学改革进行科学探究,同时加强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我们坚信改革一定会取得成功,因为科学的本质是探究。
【关键词】科学探究 化学教师 实验
一、问题的提出
中学化学实验的改革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因为实验教学改革常常是化学课程改革的新趋向的重要内容。当前国际国内教育改革以培养科学素养为重要目标,而探究教学是培养科学素养的重要突破口。因此,以实验,尤其是探究性实验为基础的中学化学教学对提高学生的科学技能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无法替代的作用,这一观念也已经得到科学教育界的普遍认同。
我国的许多学者注意到了化学实验教学在强调科学探究目标课程背景下的重要性。尤其是近10年来,随着全国范围的课程改革不断地深入和推广,化学教育者和研究者对中学化学实验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地位和作用方面的课题进行更多的探索和研究。作为新课程大力提倡的探究教学同样也需要教师的积极参与和探索,因此,笔者认为从教师素质的角度出发探明对实施探究教学的影响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将从中学化学教师实施科学探究实验教学的现状,化学教师对新课改的态度及教师应具备的素质等方面的研究来探讨探究性实验教学对中学化学教师到底有哪些要求。
二、化学教师实施实验教学现状
在很多国内研究者的研究中可以发现尽管在大力提倡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在实验中形成一定的科学思维能力,通过科学探究的过程理解科学的本质的大背景下,目前我国化学实验教学中仍然存在着问题,比如教师的演示实验较多,学生的动手实验较少;学生实验以验证性实验为主,缺少探究性实验。这将严重阻碍学生在化学实验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形成科学思维能力的发挥。因此,中学教师应当注意提高自己的科学素质。尽量多掌握一些实验科学方法和先进教学方法,在以后的实验教学中应用各种先进教学方法,以适应创新教学的要求。此外在有关探究性实验教学研究中发现学生还是希望自己能通过探究和小组合作来设计实验过程、并且有一些学生甚至希望能有独立做实验的机会,而现在中学的实验条件还无法满足这一要求。学校和化学教师应当创造条件,开放实验室,多分几组实验,多给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以锻炼他们的独立操作技能。
三、制约教师进行探究实验教学的因素
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的获取科学知识、认识和解决科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在探究的课堂教学过程中,通常要涉及到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这六个基本要素。而在现阶段的化学实验教学中开展科学探究存在着多方面的困难,从教师素质的角度来看,教师对探究实验的态度,对化学课程的教育观念,教师自身的专业水平,教师的教学习惯等等多方面的因素都将影响和制约探究实验在化学课堂中的实施。
3.1 教师的态度与教育观念
“态度决定一切”。这种说法虽然有些夸大,但也说明了良好态度的重要性。因此,如果一个化学教师他认为探究教学是理想化的教学方式,他们或者认为进行探究实验教学费时费力,是“不经济”的学习,或者认为探究教学很遥远,只有科学工作者才能进行科学探究,中学生不具备科学探究的能力,那么他们的课堂上几乎不开展探究教学,更不要说让学生体验探究性实验过程。如果他承认探究教学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有探究教学的意识但设计起来难度大,在课堂上偶尔有所尝试。但那或许就只是所谓的探究型公开课,流于形式主义。由此可见教师对探究实验的态度确实极大的影响了教师们的课堂教学行为。
同时笔者认为教师的教育观念也会极大影响他的教学方式。有研究表明教育观念对教育行为有影响,并且教育观念与教育行为之间是相互作用的。教师的教育观念对其教育行为具有指导作用,是教育行为的基础和内在依据,教育行为不仅是对教育观念的反映与应用。同时也有助于教育观念的理解和内化。探究教学是新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的实施,意味着教育观念必须要改变,因此教师是否从本质上改变教育观念对探究实验教学在课堂中的有效实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3.2 教师的专业水平
实施探究实验教学的课堂是一个开放的课堂,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对现象和数据产生的疑问。并提出一些不在教师准备范围之内的问题是在所难免的,关键是教师如何去应对和处理这样的问题,与此相关的便是教师专业知识因素。有的教师,尤其是新教师由于教学经验尚浅,准备不足,知识欠缺,对实验生成性问题置之不理,就间接地损伤了学生质疑的信心,打击了学生认真观察、实事求是的可贵精神,知识的习得过程与实践活动产生了脱节,影响了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对知识的建构,学生对探究实验的态度也开始变得很被动,探究也失去了应有的意义。
学生提出的问题往往不在教师的设想之内,学生的提问是否有探究的价值或者在当前阶段是否能够探究,这需要教师在第一时问内作出正确的判断,如果这是个值得探究的问题,那么教师可以改变原来的探究假设;反之就要明确态度,不在进行无谓的“探究”,同时又不能用强硬的态度来破坏学生探究的热情。这就取决于教师的应变能力。这种应变能力往往需要教师拥有深厚的知识储备作为支撑。因此教师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能正确的作出判断,进行解答并加以引导,这不仅要求教师的专业知识过硬,而且还要求教师有广博的知识。
四、探究型化学教师应有的素养
新课程要求教师要转变思想,更新教学理念,适应时代的要求,培养适应时代,善于质疑,勤于思考,敢于探究的新型人才,在这样的形式下,教师更要在课堂的实施过程中运用探究的教学模式,改变自己已有的教学观念,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真正做到“授人以渔”。因此笔者认为要重视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化学教师应该具备以下的素养:
4.1 更新教育观念
每一位教师都要建立正确的人才观,即什么是学生最重要的,什么是学生必须在基础教育阶段形成的,将来具有可迁移性的能力。了解和学习世界先进国家的教育标准,《美国国家科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基础教育以科学探究为核心。我国已经制定的新课程标准中均突出了科学探究这一核心。
因此教师要从单纯追求传授知识转变为培养人的科学素养的教育价值观,要从教师是传授者转变为教师是引导者的教师观;要从学生是接受者转向学生是学习主体的学生观;④学习观要从被动接受转向建构理解;要从传统的“师道尊严”转变为师生平等的师生观;从“先教后学”转变为“先学后教”。提倡启发式、探究式教学的教学观;由知识本位课程观转向发展本位课程观。
4.2 提高专业水平
探究的实验课堂教学是民主化、开放化,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可畅所欲言,提出自己的设想进行探究,很多生成性问题是无法预见的,这可能会让我们防不胜防。如果我们教师还抱着在学校学的那一点知识来应付教学,自然会捉襟见肘,陷入困境,只有不断更新专业知识,不断充实自己,不断学习,课才会上得得心应手,这样的课堂自然会精彩纷呈。
只有教师掌握了更全、更新、更高、更深层次的化学专业知识,才能有效地指导学生的化学学习,才能达到新课程改革对化学教师专业素养的基本要求。因此教师要进行必要的培训,重视实验在探究教学中承担的载体作用,在理解探究本质的基础上,掌握一些对实验活动具有指导意义的技巧和策略,如怎样提出问题,怎样创设问题情境,怎样设计方案,怎样归纳、处理信息等。
总之,教学改革的关键之一在教师,教师的观念和自身专业水平是影响探究活动是否能有效开展的决定性因素,笔者认为教师首先就“科学探究”要进行实验探究,即教师要对教学改革进行科学探究,同时加强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我们坚信改革一定会取得成功,因为科学的本质是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