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创造力的培养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ming_w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使学生感到安全的、宽容的和有利于其自主发展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减少焦虑,不怕出现语言错误,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现代心理学认为:学生只有在民主、平等的教育氛围中才能迸发出想象与创新的火花。我在教学中常给每一个学生以展示自己才能和水平的机会,还特别创造条件,给学生发表意见的机会,允许学生犯错误,并给予改正错误的机会。还引导学生相互尊重、相互关心,这样学生的身心会得到解放,进而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去创造。
  一、从质疑开始,培养创造思维
  爱思考,善质疑,是创造性思维的主要特征,“多想出智慧,深思能创新”。质疑,是深思的结果。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形成了学生只听、只记却疏于思索的状况。部分学生,你问他有问题没有,他总是说没有,但考试成绩总不好;还有部分学生作文书看了很多,可是写起作文来仍旧无从下笔。究其原因,就是他们虽记住了某些知识或词句,但没有深入理解,不会应用,更谈不上创新。因此,启发创造思维,首先要引导学生质疑,把教学的要求转化为学生自身的要求,逐渐使学生依靠自身的力量去发展创造思维能力。
  只有激发了学习兴趣,学生才会思涌如泉,出口成章。尤其是开始形象直观的影片给予了学生极大的触发点,使他们在创作时对人物的性格,情节的发展,乃至语言的夸张都有恰当的把握和处理。
  教师的职责主要不在于“教”,而在于指导学生“学”。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是优化教育的重要原则。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需要教。”“不教是为了养成学生有一辈子自学的能力。”因此,指导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真正变“教”为“导”是创新教育的关键所在。在教学过程中,我常采取这种教学方法,首先让学生自读课文,谈谈自己的看法,提出疑难问题,全体学生一起动脑解决问题。然后我提出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最后让学生向我质疑,我引导学生找出答案。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不再是消极的接受者,而是主动的求知者,学生的应变素质和创新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了培养。
  记得有一位先哲曾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活跃的课堂气氛能激活学生的思维。
  二、注重积累,培养创造力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没有知识的积累沉淀,就谈不上创造力的发展。可是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和时间、精力等的限制,中学生知识面多数较狭窄,尤其阅读的数量与质量都还处于较低下的水平。在让阅读教学走出费时低效的问题上,计算机辅助教学又一次充当了好帮手。
  (一)提供阅读情境,优化阅读心理。
  不可否认,语文课本是学生们最基本的阅读素材,课堂是他们走向阅读殿堂的途径。可是许多语文教师总怕学生看不懂,还没让学生读就先把一篇美文由字词句逐步解剖得体无完肤,不仅完全破坏了文章美感,而且降低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因此,我在阅读教学中根据不同课文的特点,尽力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阅读情境。如诗歌散文,我为之添加相应的音乐背景渲染气氛;实物说明,我为之补充对应的实物图像加深印象;戏剧小说,我为之介绍写作的背景缘由帮助理解等。在阅读教学中运用CAI,能将人类第一信号系统反映的实物和第二信号系统的语言直接联系,结合使用,将无声的书面语言、有声的口头语言和形象直观的画面结合起来,为阅读教学提供质感受极强的形音义集合体,使教学信息传递的量和质都产生了飞跃。
  (二)补充阅读材料,管理阅读活动。
  信息业的快速发展为我们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丰富多采的信息资源,各式各样的学习软件和网络资源也为我们的阅读需求提供了便利的途径。结合课内学习的进程,我和学生一起收集、编制了一些补充性文章,建立了“阅读库”。这样不仅查阅方便简捷,而且有方向、有目的、有针对性地扩大了学生的阅读范围。教学是面向每一个学生的,而他们的理解和阅读水平却是千差万别的。这样不同学生就可以根据老师提供的不同信息,自主查找所需资料,既扩大了全部学生的阅读视野,又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程度和阅读水平,选做文后的辅助训练,及时信息反馈学习效果,巩固知识,甚至能让一部分理解力强的学生通过一次次的阅读认识,一步步建构出自己的知识网络。
  (三)敢于质疑,善于求异是创新教育的最高境界。
  学生能质疑,表明他已对问题进行了思考,在发现过程中已有所探索,已在进行创新思维活动。正如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师应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他们敢于标新立异、敢于逾越常规、敢于想象猜测、敢言别人所未曾言、敢做别人所未做,宁愿冒犯错误的风险,也不要把自己束缚在一个狭小的框内的创造品格。教师一要引导学生经常换个角度看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以便从多角度探索求异,二要引导学生广泛联想,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训练;三要帮助学生归纳、总结,进而发现新问题。如在学习《滥竽充数》一文后,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南郭先生能够滥竽充数?又给了我们哪些启示呢?”鼓励学生敢于提出自己新颖的见解。学生便可从南郭先生自身、齐宣王、众吹竽手、社会等不同角度去思考,从而得出不同的结论,写出《滥竽充数的启示》一文。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探求知识的兴趣,而且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勇于质疑、善于质疑的积极性。
  三、教师的不断创新,是激发学生创新的动力
  前苏联着名教育家沙塔洛夫指出:“教师的创造性是学生创造性的源泉。”学生思维的能力的强弱与教师创造性的教学水平的高低直接相关。因此,教师应该不断应用创造性思维进行教学,以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应该敢于突破常规的教学模式,标新立异。这样既能发散学生的思维,又能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我还给学生推荐一些名篇名著,让他们去阅读,再谈谈自己读后的心得,学习作者高超的写作方法。
  总之,创新是任何事物前进与发展的推动力。语文教学也一样,只有不断注入新的理念和思想,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使得他们以创新的思维去处理一切事情,可见在语文教学中创造力的培养很重要。
其他文献
《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初中生应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而现今初中语文教材每学期仅20多篇,如此数量显然不够,需要课外阅读来补充。2005年9月,新一届学生升入初中后,我发现他们的文学知识少得可怜,经过深入调查找出了原因:一是由于目前应试教育的客观存在,学生大都没时间进行课外阅读,同时也怕影响成绩;二是即使部分学生读了,也存在很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目的利用数字化三维重建技术优化测量儿童枕骨髁解剖学特征,并通过模拟置钉评估其置钉可行性。方法收集2016年12月至2019年6月行上颈椎螺旋CT扫描的年龄段为3~12岁非脊柱疾患儿童上颈椎CT影像学资料104例,其中男61例,女43例,依据年龄分为5组。将获得的CT数据导入Mimics软件,在三维视图下测量枕骨髁解剖学参数。随后,通过数字化三维重建技术获得枕骨及寰椎3D骨性结构并模拟置钉,计算不同
课堂教学活动是一个由教师与学生共同构建的双向活动,教学过程是教与学交互影响的过程,即教师以“教”来促动学生的“学”,学生以“学”来促进教师的“教”。师生互动是老师与学生在自觉活动的基础上相互作用的教学。它最终的目的是使课堂活跃,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学习成绩提高,那么我们如何让高中语文课堂中的互动更有效呢?  一、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是实现课堂有效互动的基础  叶澜教授说:“课堂教学的本质应当被视为师生、
所谓课堂教学境界,是对课堂教学情境和效果的描述,是以教的境界为起点,以学生学的境界为结果的过程。而语文课堂教学“活”的境界是语文课堂教学境界艺术化的集中体现,是语文教学的精髓所在。  1.乐趣是“活”的前提  孔子可以说是激发学生“乐学”的楷模。他曾自我评价说:“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而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这充分说明贯穿孔子整个学习活动中的一个核心要素就是乐趣。因此,我们必须把握学生的心理需求,
语文教学过程,既是一个“传道、授业、解惑”的认知过程,又是一个“陶冶学生情操,引导学生走向正途”的情感过程。情感在从认识到形成能力、习惯的转化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中介作用。它既像催化剂,又像中药的“药引”。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别林斯基说:“思想消融在情感里,而情感也消融在思想里。”语文教学亦是如此。可见,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情感对人们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