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如何做好与初中历史教学的衔接

来源 :南北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wp_haw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初中到高中是一次重要的人生转折,初高中教学衔接关系到高一学生从初中到高中的顺利过渡,关系到学生在高中学业进步和人格健全,关系到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关键词】高中历史  教学衔接  方法探索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12.016
   初中结束后同学们开始迈进高中,但是在学习上很多学生开始不适应,特别在历史科目的学习中,大多学生在这转变的关头甚为迷茫。那问题到底是出在哪里呢?我县教研室从2015年开始开展了多学科多轮次的衔接教学研究课活动,我作为一名高中历史教师积极参加了本次活动,通过深入初中历史课堂、初高中教师互相听评课、学科名师点评等工作,发现主要还是在于目前初中和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上出现了一些问题。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对此问题的一些认识。
   一、问题产生原因的初步分析
   (一)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飞跃使学生思维产生断层
   初中生的思维在很大程度上属于经验型,他们往往要借助生活中的亲身感受或习惯观念等进行思维活动。而高中生的思维则要形成抽象思维,属于理论型的。对他们的要求是能够利用理论做指导,来归纳综合各种事实材料,掌握一定的逻辑思维程序,利用判断推理等手段扩大自己的知识领域,并形成一定的知识体系。有研究表明从初二开始学生的思维开始由经验型水平向理论型水平转变,到了高二年级这种转变初步完成。但是由于新教育大纲的实施,初中历史大量降低了理论思维水平,更多的强调知识的传授,因此高一阶段就成为学生思维的转型期。有转型就有阵痛,其具体表现为很多同学上历史课跟不上节奏,成绩也像水中的木头,忽上忽下,大起大落。因而学生就容易苦闷和迷茫,对历史失去信心。从而导致一部分学生一见历史就怕,越怕就越难,越难越怕。以上分析说明,学生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飞跃的过程中产生了思维断层。而高一历史新教材中恰恰注重了对学生的历史思维训练,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加了新的课型,改变了单一授课形式,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这些能力要求在学生思维断层的情况下很难落实。
   (二)被动记忆向自主探索的转变使学习方法的衔接出现拐点
   初中生依赖性较强,普遍养成了“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考试考什么”的学习模式。但是,高中教材内容多,课时紧,学生要在教师指导下,以自学为主,必须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才能完成学习任务。而有的同学还以老一套的被动学习方法对待高中历史学习,结果是上课听不懂,跟不上,不能很好的理解知识。高一学生的学习方法在从被动记忆向自主探索转变过程中出现了拐点,这使得学生在学习历史时感到深奥难懂。总体看初中学生情况:第一,缺乏高中新教材预设的基础知识;第二,欠缺思维的深度、广度和严谨度;第三,没有较好的学习习惯差。而高中历史新课程的特点和学习要求是:1.知识量大;2.能力要求高;3.理论性强;4.综合性增强。以上这些充分表明了从初中进入高中学习的高一学生是不可能一步到位的适应高中的历史教学,这无形之中就要求教师:在高一教学中即要完成课程标准的要求,又要让学生很快地从初中的学习方式转变过来。怎样能完成这个艰巨的任务,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些尝试。
   二、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的一些方法
   (一)教学观念方面
   教师应先转变观念,从初高中新课程标准的角度看待和进行教学衔接,尊重学生实际认知水平,低起点、缓坡度、勤反馈,实现初高中衔接平稳过渡。
   (二)教学内容方面
   1.承前启后,高一补充通史学习。为顺应高中历史的专题学习,高一教师在入学之初,应制定专门的计划对学生进行通史教学,有了通史的基础,才能较好的去理解和学习高中专题史教学。2.整合教材,帮助学生构建历史知识体系。教师可以从教学实际出发,对教材内容进行重新整合提供了依据。此外,作为高一历史教师,在传授历史知识时,应注意帮助学生形成历史知识体系,将政治文明、经济文明和文化科技内容融会贯通,将中外历史在宏观的空间中相嫁接。
   (三)教学方式方面
   1.激发学生的兴趣,缩短适应期。体现在高一教学中,首先要把枯燥的历史理论变成生动的历史情境,激发学生了解和思考的欲望。教师应尽可能知识简单化、条理化、层次化,让学生学得懂。多鼓励学生,给予成功的满足感。有了兴趣,学生才会对历史学科充满求知欲。2.渗透历史思维能力培养,使学生尽快入门。新课改下的历史思维能力有:阅读和提取历史信息的能力;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历史事实的能力;运用已知信息解决新问题的能力。高一历史教师应首先以历史知识为载体,运用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其次,充分利用历史材料,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应注意总结历史规律,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变通性。纵观当前高中历史新课改的知识和能力目标,就是要求教师们在教学中渗透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这一目的,使学生真正学会学习,学会领悟学习历史的真谛。3.改革师生互动方式,营造和谐融洽教学氛围。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重建立和諧融洽的师生、生生互动关系,创设一个有助于充分发挥学生潜能的氛围,对学生提出的不同意见、看法、观点不随便斥责或施加压力,而是要予以肯定和鼓励,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尽可能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教学相长、共同发展的过程。 4.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采取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内驱动力,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热情;加强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还可以根据新大纲要求让学生在课堂上讨论、辩论,收集历史资料撰写历史小论文、历史人物小传,开展社会调查撰写调查报告,编演历史剧,制作历史题材的音像作品或计算机课件等。5.灵活运用课程资源和多样化、现代化的教育技术。在高一历史教学中,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和时间十分有限,教学任务难以完成。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合理安排教学,讲求课堂效益,要灵活运用课程资源,较好地实现课程目标要求。另外,历史学科本身具有不可再现性的特点,如何发挥多媒体的教学功能,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教师还要设法加大学习信息量,通过图文信息加强对某一阶段历史史实、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直观解读,以弥补学生课只从教材获取信息的不足。
   综上所述,解决初高中历史的教学衔接问题,任重道远,这需要每一个历史老师的努力,初中老师要注意培养好学生的历史基础,高中老师要注意发展历史学科的功能,只有有效的过渡,才能实现最优的衔接,发挥历史人文学科的功能。
其他文献
<正> 外语院校每年总有不少应届毕业生用翻译代替论文,以取得学士学位。两年来,我先后担任了十八名学生的指导教师。其中写论文的六人,做翻译的十二人。这十二人的选
<正> 德语动词配价(die Valenz deutscher Verben)的概念,在国外编写的教材及德语作为外语教学的实践中已开始应用。我国自己编写的教材及某些院校在三年级以上的高年级教学实践中也已程度不同地采用了。由于“配价”这一概念在理论上和实践中与传统的语法概念有许多不一致的地方,在教学中难免产生一些概念上的混乱。传统语法在我国德语教学中仍然具有强
<正> 1982年秋季,北京外国语学院英语系开设了一门新的选修课:中国文化简史。讲课和讨论用英语进行。课程的主要内容为文、史、哲三方面,也涉及一点音乐和美术。所谈到的时代是从殷商到五四运动的三千年。发给学生的材料有两种:一部分是中国古典名著的英文译文,另一部分是英、美汉学家对中国文化的评介。教师的讲解主要根据最近国
【摘 要】在新课程不断深入改革的今天,高中数学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是无比关键的,是学生提高自身能力与思维习惯的必备科目。但现如今许多高中数学教师还在沿用旧时的讲授制教学,不太重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导致有些学生畏惧数学,厌恶高中数学。“核心素养”是立德树人目标实现的具体化途径,同时也是学习一门学科的基本思维品质,更是发展终身学习的一种必备能力,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聚焦核心素养的教学,是
[目的]研究配方打叶不同掺配模式的均质性。[方法]选取关键工艺点的掺配方法,组成不同的掺配模式,通过正交试验,用常规化学成分分析各掺配方法对配方打叶均质性的影响。[结果
【摘 要】小学数学是基础数学教育,它的作用是为初、高中数学的教育打好基础,其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为了能够让学生获得更好的小学数学教育,教师提出了构建生活化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方法,因此接下来本篇文章将对如何构建生活化数学课堂做一个简单探讨。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 小学数学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
【摘 要】学校教育在教育中起决定性作用,其主要特点是学生为主体,教师占主导作用。而班主任作为学生课堂教育的任课者,同时也作为学生学习、校园生活的管理者及主导者,其工作具有复杂性和特殊性,本文即简要论述初中班主任工作开展的重点。  【关键词】初中班级 管理工作 教学探索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11.195 
摘要:无赖派文学,灵魂憔悴破败之音。顾名思义,无赖派文学在日本主要是指以自虐的态度来表现战后日本战败社会与现代人精神与感官世界的双重委靡,疏远于主流之外,以颓废抵抗社会化,现代人身陷其中而又难以脱离的异化被一再抵制,由此“无赖派”对战后日本文学的影响深远。  关键词:太宰治;人间失格;无赖派文学  1太宰治是谁  太宰治(明治42年6月19日昭和23年6月13日)日本小说家、作家。本名津岛修治,出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我国当今农业发展面临着新的问题和矛盾,而农业产业化经营是解决该问题的现实选择。本文简要从理论上对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及存在问题和对策作了
【摘 要】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如今国家对于未来的发展有了新的规划,但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人,而人的整体素质又包括人文素质和身体素质,当下社会教育普及率大大提高,国民文化素质较上一代有了质的飞跃,但是现代社会的人身体素质却不能和当下时代发展所匹配。因此,国家提出了“全民健身计划”来督促和帮助全体人民参与到增强身体素质的行列中,力图建立起适应现代化新社会的体育教育体系,所以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