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社会和经济不断在发展,教育也在不断地发展,体育教学在小学课程中越来越重要。体育是一门可以强健体魄,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团结协作,坚韧容忍精神的重要课程之一,它关乎小学生的学习和成长。体育教学和其他科目有所不同,它教学的场地在室外,有很大的活动区间,可以很好地缓解学习压力,同时锻炼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小学体育教师要积极地寻求有效的教学方式。基于此,文章就核心素养视角下如何提升小学体育教学展开了分析和探究,并提出了相关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体育教学;有效路径
一、 引言
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体育课是他们最喜爱的课程之一。他们喜欢在运动和比赛,但是却排斥体育锻炼。在日常的时间里,他们会开心地奔跑、跳跃、游戏,但是在体育课上,他们却无精打采,被动地进行着教师要求的体育锻炼。体育课也成了他们眼中无聊的、枯燥的课程。造成这一现状的主要原因和教师的教学方式有直接的关系。部分小学教师还是秉持着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轻理论、重实践,教学方式陈旧老套,始终是“教师示范—学生模仿—教师纠正—学生练习”这样始终不变的模式。此外,在教学内容上也很落后,教学内容跟不上时代发展,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些原因导致体育课堂效率低下,对这种情况,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务必要多反思,及时地改善、不断地创新。
二、 核心素养下开展小学体育教学的价值
(一)促进学生运动能力的发展
小学体育学科的核心素养包含了运动能力、体育品德和健康行为。小学生只有具备了体育核心素养,才能够在体育运动的过程中克服困难,具备一定的心理调节能力。小学阶段是学生身体发育的重要阶段,经常会发现不同学生的身体状况是不同的,进而他们表现出来的运动能力甚至学习能力都不同。因此,有效地展开体育教学不仅对发展学生的运动能力有促进作用,而且对学生的学习能力也有积极的影响。
(二)帮助学生养成健康的行为习惯
展开体育教学还有一个最重要的目的:通过有效的体育教学来促进学生的体育意识,然后渐渐培养小学生形成良好的、健康的行为习惯。只要学生形成了一定的体育意识,就会把这种意识无意地运用在体育活动中,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体育效率,还对小学生的行为习惯产生良好的影响,形成良好的体育品格。
三、 现阶段的小学体育教学
(一)教学目标不够明确
体育教师是体育教学的指导者,对体育教学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决定着一堂课的教学效果。教师有明确的教学目标、较强的教学能力,这节课就一定会有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也会在这节课中有所收获。但是,就中国当前的小学体育教学来说,还是存在较多的问题。部分小学体育教师都不是专业的体育教师,他们自身缺乏专业的体育能力和体育素养,这就会导致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时,缺乏教学目标,教学方法也单一枯燥,无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展开教学活动。
此外,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小,认知浅,缺乏生活阅历,他们对事物的认知就会有所局限,对体育的重要性和价值缺乏正确的认识。教师对教学的模式也会影响学生对体育的认识,让他们觉得体育课是一门不重要的随意的课程,体育课上也只有自由活动而已,这对小学体育教学十分不利。有很多小学生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对体育的错误认识,都是因为体育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没有正确地去引导学生,没有给学生清晰的教学目标,没有让学生正确地认识到这门课程,了解这门课程的价值和意义。如此,便会导致体育课教学效率低下,学生体育素养无法得到提升和强化。
(二)教学内容不够细致
虽然说中国的体育教育正在不断地前进和发展,教师和家长对体育教学的重视也在逐步地上升。但是,就目前来看,体育教学内容仍然是传统的那一套:准备活动—操场跑步—自由活动。这种单一枯燥的教学内容,不仅无法激发小学生对体育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还会对培养小学生的体育能力和体育素养产生消极的影响。这种传统陈旧的教学模式并没有很好地落实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和要求,对培养和提升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都十分不利。
此外,教学内容还存在“一片倒”的问题,教学不够喜欢,不管哪个年级都是相同的一套教学内容。而且小学体育教师在教学上很少估计到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因此也不会根据学生的差异去设置教学的内容。因材施教是当前体育教学中极为缺乏的,很多体育教师在进行教学时都是采取传统的教学方式,对所有的学生都采用相同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这从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一部分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 核心素养下小学体育教学效率提高策略
(一)教师提高自我素养
在素质教育的理念中,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是教学活动的领导者,教师的指导作用非常的重要。特别是在进行小学体育教学时,教师是否进行了正确的指导决定了学生是否会受到不必要的身体伤害,是否能够用正确的方法去进行体育锻炼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因此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对实现体育教学高质量就至关重要了。这就需要学校对教师进行科学规范的定期培训,不断地强化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此外,教师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也需要不断地进行教学反思和教学创新。在教学之前精心地准备设计出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内容;在日常教学中加强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不断地对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进行調整和优化,更好地去创设一个积极的教学氛围,最大化地调动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将学习积极性转换为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的体育能力和身心健康都能够得到进一步的强化。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新课改的教学背景下要求教师要本着“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展开教学活动。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在展开体育教学活动的时候,要关注学生的个体性,尊重他们的主体地位,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用于当今的体育教学,它无法保证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所以,为了提升体育课堂的教学效率,就需要教师积极地去转变教学理念,让每一个学生主动地去进行学习,这样才可以最大化地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比如,在进行体育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去充当体育教师的角色,让学生去安排他们喜欢的体育教学内容,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有效地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对提升学生的体育综合水平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此外,因为教学内容是由当教师的学生来决定的,所以不同的学生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都会有所区别,这样就可以让这节体育课充满了不确定性和新颖性,让学生也可以在他人的教学中产生兴趣和好奇,进而提高体育课的课堂效率。 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学习的最大动力。学习兴趣会促使学生学习更加主动积极。在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中,教师示范—学习—指导—练习的模式单一乏味,缺少生气。对年龄阶段较小,活泼好动的小学生来讲,沉闷呆板,枯燥乏味。因此,教师应该大胆地创新教学模式,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育教学的方式应该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应该大胆地进行改革和创新。比如,教师可以采取现代的多媒体技术展开教学,通过直观形象的图片和视频来演示体育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让学生更加清晰明了地了解掌握体育活动的关键点和难点。体育教师还可以采取游戏教学法,体育课应该是一门极具实践性和趣味性的课程,教师利用游戏可以适当地放大这种趣味性,将教学内容和游戏适当地结合在一起,真正做到寓教于乐。此外,体育教师在展开教学活动的时候,也可以采取情景教学法。教师通过创造相关的教学情境去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还可以让学生在相关的教学情境中有更好的学习体验,这对提高体育课堂效率也有积极的作用。
(三)基础教学,提高核心素养
小学体育学科的核心素养包含了良好的运动能力和体育品格。具备良好的体育核心素养,会对小学生以后的发展都有积极深远的影响。因此小学体育教师应该重视基础教学,不同年级的教学内容和重点都有所不同,教师只有帮助学生打好每一阶段的基础,才会真正提高小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因此,体育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不同阶段的体育技能、知识水平、兴趣、体能等因素,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夯实体育基础。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提高小学生的各种体育技能和知识,以及学生的身心发育水平。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明确规定低年级(小学1~2年级)的学生体育测试内容包括:肺活量、BMI、50米短跑、一分钟跳绳和坐位体前屈。为了更好地保证低年级学生完成体质健康测试,体育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分级设项的教学方式。对一年级的学生,教师可以安排跳短绳的项目;对二年级的学生,教师可以安排跳长绳的项目。通过这样科学地设置练习项目,可以更好地发展不同阶段学生的灵敏性、柔韧性和平衡能力,从而更好地培养体育核心素养。但是,一二年级的学生年龄过小,注意力极为不集中,情绪也不够稳定。所以,教师在实施分级设项教学时可以适时地加入游戏,以此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例如,笔者在对一年级学生进行体育教学的时候,会结合一年级的练习内容跳短绳,对教学过程进行合理科学的安排。笔者首先会带着学生模仿打乒乓球动作、游泳动作和打网球等各类运动的动作,让学生的各个关节部位都能够充分地活动到。然后,笔者会组织学生进行一个“踩蛇头”的小游戏,把所有学生分成两人一小组。每组安排两名学生抓住短绳的头和尾,其中抓住绳头的同学要不停地抖动绳子,剩下的一名学生则需要尝试着去踩住绳尾。笔者会在学生注意集中之后,去对跳短绳的方法和要领清楚地讲解,然后去要求学生对跳短绳的动作进行模仿和练习。最后,笔者会组织全班学生展开跳绳接力游戏,在向学生说清楚规则之后,正式进入游戏环节。通过实践,这样的教学更贴近低年级学生贪玩爱动的特点,还能够最大化地调动他们对跳短绳的学习积极性,有效地锻炼学生的协调性和灵敏性,从而更好地实现核心素养下的分级设项的教学目标。
在针对中年级(3~4年级)学生进行体育基础教学的时候,教师应该充分地去调动学生的运动兴趣,提升学生的体能。核心素养要求中年级学生要练习乒乓球项目和武术操项目。这一类的项目与中年级阶段的学生的体能水平相匹配,有利于锻炼和发展小学生的灵敏性、柔韧性、力量和速度,更多地掌握体育运动技能。同样,教师在对中年级学生进行教学时,也要充分地考虑这个阶段学生的特点,可以适当地安排一些强度稍微加强的练习。如此,才能够更加有效地发展体育学科的核心素养,逐渐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运动能力。
例如,笔者在对四年级学生进行体育教学的时候,笔者会结合四年级的练习内容——武术操。在课前,笔者首先会为学生仔细地讲解武术操相关的注意事项。在准备阶段,笔者会带领学生进行控制呼吸和摆臂动作的练习。在课堂上,笔者会先给学生示范动作,比如在讲解“踢腿运动”时,笔者会在我示范动作的时候要求学生认真观摩。在学生掌握动作要领之后,让学生配合节拍进行练习。在练习的途中,笔者会仔细观察学生的动作和节奏,然后及时地纠正和规范。接着,以之前分好的小组为准,进行分组练习,小组成员之间互相监督和纠正。最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动作验收。整个教学的过程中,练习的强度始终保持在中小强度,这样更有利于学生掌握多种运动技能,实现体育核心素养的发展。
在针对高年级(5~6年级)学生进行体育基础教学的时候,要根据高年级学生的发展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规划。高年级的学生相比于其他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因此,五年级的练习内容为篮球,六年级的练习内容是排球。在实际练习中,高年级的学生是可以较快地掌握动作要领的,因此,教师可以多设计一些合作性、团队性的练习内容,以此来促进他们更好地在团队中表现自己,更好地发展体育学科的核心素养。
例如,笔者在对五年级学生进行体育教学时,根据五年级的练习内容——篮球,安排一些具有团队性质的练习内容。比如,在传接篮球的时候,笔者会要求传球的学生要把篮球传到位,而接球的学生要跑到位,这样才能够实现有效的传接球。但在实际教学中,经常会出现传球的同学和接球的同学彼此责怪。于是,笔者创设了一个积极热烈的打球氛围,笔者让学生想象自己是一个球技高超的NBA球员,并让一个学生都把自己想象为一个特定的NBA球星。然后把这次体育活动当作是一个传接球特训,最后选举出“优良Team”。这样,学生一下子变得兴趣盎然,十分投入,还能够让学生学会包容和理解,学会倾听对方的观点,对不同意见能够平和、有条理地表达自己,在这样一来一往的配合中,寻求出最有效的合作方法。
五、 結语
总而言之,体育教学的方式有很多,小学体育教师应该从自身做起,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和专业素养。在教学中不断地进行反思,大胆地改革和创新教学模式,推陈出新,设计出符合小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模式,最大化地提高体育课堂的效率,促使每一个小学生体育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李明贞.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体育教学有效性提升策略探究[J].新课程导学,2020(35):67-68.
[2]王芳.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体育教学有效性提升策略探究[J].小学生,2020(9):94.
[3]万鹏.核心素养视角下提升小学体育游戏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J].才智,2020(7):48.
[4]时玉房.核心素养视角下提升小学体育游戏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体育风尚,2019(10):178.
[5]施佳琦.核心素养视角下提升小学体育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J].新课程:综合版,2019(8):38.
[6]王国峰.核心素养视角下提升小学体育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新课程,2019(5):87.
作者简介:
张信,江苏省无锡市,无锡市天一实验小学。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体育教学;有效路径
一、 引言
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体育课是他们最喜爱的课程之一。他们喜欢在运动和比赛,但是却排斥体育锻炼。在日常的时间里,他们会开心地奔跑、跳跃、游戏,但是在体育课上,他们却无精打采,被动地进行着教师要求的体育锻炼。体育课也成了他们眼中无聊的、枯燥的课程。造成这一现状的主要原因和教师的教学方式有直接的关系。部分小学教师还是秉持着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轻理论、重实践,教学方式陈旧老套,始终是“教师示范—学生模仿—教师纠正—学生练习”这样始终不变的模式。此外,在教学内容上也很落后,教学内容跟不上时代发展,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些原因导致体育课堂效率低下,对这种情况,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务必要多反思,及时地改善、不断地创新。
二、 核心素养下开展小学体育教学的价值
(一)促进学生运动能力的发展
小学体育学科的核心素养包含了运动能力、体育品德和健康行为。小学生只有具备了体育核心素养,才能够在体育运动的过程中克服困难,具备一定的心理调节能力。小学阶段是学生身体发育的重要阶段,经常会发现不同学生的身体状况是不同的,进而他们表现出来的运动能力甚至学习能力都不同。因此,有效地展开体育教学不仅对发展学生的运动能力有促进作用,而且对学生的学习能力也有积极的影响。
(二)帮助学生养成健康的行为习惯
展开体育教学还有一个最重要的目的:通过有效的体育教学来促进学生的体育意识,然后渐渐培养小学生形成良好的、健康的行为习惯。只要学生形成了一定的体育意识,就会把这种意识无意地运用在体育活动中,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体育效率,还对小学生的行为习惯产生良好的影响,形成良好的体育品格。
三、 现阶段的小学体育教学
(一)教学目标不够明确
体育教师是体育教学的指导者,对体育教学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决定着一堂课的教学效果。教师有明确的教学目标、较强的教学能力,这节课就一定会有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也会在这节课中有所收获。但是,就中国当前的小学体育教学来说,还是存在较多的问题。部分小学体育教师都不是专业的体育教师,他们自身缺乏专业的体育能力和体育素养,这就会导致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时,缺乏教学目标,教学方法也单一枯燥,无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展开教学活动。
此外,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小,认知浅,缺乏生活阅历,他们对事物的认知就会有所局限,对体育的重要性和价值缺乏正确的认识。教师对教学的模式也会影响学生对体育的认识,让他们觉得体育课是一门不重要的随意的课程,体育课上也只有自由活动而已,这对小学体育教学十分不利。有很多小学生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对体育的错误认识,都是因为体育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没有正确地去引导学生,没有给学生清晰的教学目标,没有让学生正确地认识到这门课程,了解这门课程的价值和意义。如此,便会导致体育课教学效率低下,学生体育素养无法得到提升和强化。
(二)教学内容不够细致
虽然说中国的体育教育正在不断地前进和发展,教师和家长对体育教学的重视也在逐步地上升。但是,就目前来看,体育教学内容仍然是传统的那一套:准备活动—操场跑步—自由活动。这种单一枯燥的教学内容,不仅无法激发小学生对体育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还会对培养小学生的体育能力和体育素养产生消极的影响。这种传统陈旧的教学模式并没有很好地落实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和要求,对培养和提升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都十分不利。
此外,教学内容还存在“一片倒”的问题,教学不够喜欢,不管哪个年级都是相同的一套教学内容。而且小学体育教师在教学上很少估计到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因此也不会根据学生的差异去设置教学的内容。因材施教是当前体育教学中极为缺乏的,很多体育教师在进行教学时都是采取传统的教学方式,对所有的学生都采用相同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这从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一部分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 核心素养下小学体育教学效率提高策略
(一)教师提高自我素养
在素质教育的理念中,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是教学活动的领导者,教师的指导作用非常的重要。特别是在进行小学体育教学时,教师是否进行了正确的指导决定了学生是否会受到不必要的身体伤害,是否能够用正确的方法去进行体育锻炼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因此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对实现体育教学高质量就至关重要了。这就需要学校对教师进行科学规范的定期培训,不断地强化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此外,教师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也需要不断地进行教学反思和教学创新。在教学之前精心地准备设计出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内容;在日常教学中加强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不断地对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进行調整和优化,更好地去创设一个积极的教学氛围,最大化地调动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将学习积极性转换为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的体育能力和身心健康都能够得到进一步的强化。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新课改的教学背景下要求教师要本着“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展开教学活动。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在展开体育教学活动的时候,要关注学生的个体性,尊重他们的主体地位,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用于当今的体育教学,它无法保证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所以,为了提升体育课堂的教学效率,就需要教师积极地去转变教学理念,让每一个学生主动地去进行学习,这样才可以最大化地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比如,在进行体育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去充当体育教师的角色,让学生去安排他们喜欢的体育教学内容,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有效地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对提升学生的体育综合水平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此外,因为教学内容是由当教师的学生来决定的,所以不同的学生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都会有所区别,这样就可以让这节体育课充满了不确定性和新颖性,让学生也可以在他人的教学中产生兴趣和好奇,进而提高体育课的课堂效率。 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学习的最大动力。学习兴趣会促使学生学习更加主动积极。在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中,教师示范—学习—指导—练习的模式单一乏味,缺少生气。对年龄阶段较小,活泼好动的小学生来讲,沉闷呆板,枯燥乏味。因此,教师应该大胆地创新教学模式,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育教学的方式应该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应该大胆地进行改革和创新。比如,教师可以采取现代的多媒体技术展开教学,通过直观形象的图片和视频来演示体育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让学生更加清晰明了地了解掌握体育活动的关键点和难点。体育教师还可以采取游戏教学法,体育课应该是一门极具实践性和趣味性的课程,教师利用游戏可以适当地放大这种趣味性,将教学内容和游戏适当地结合在一起,真正做到寓教于乐。此外,体育教师在展开教学活动的时候,也可以采取情景教学法。教师通过创造相关的教学情境去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还可以让学生在相关的教学情境中有更好的学习体验,这对提高体育课堂效率也有积极的作用。
(三)基础教学,提高核心素养
小学体育学科的核心素养包含了良好的运动能力和体育品格。具备良好的体育核心素养,会对小学生以后的发展都有积极深远的影响。因此小学体育教师应该重视基础教学,不同年级的教学内容和重点都有所不同,教师只有帮助学生打好每一阶段的基础,才会真正提高小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因此,体育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不同阶段的体育技能、知识水平、兴趣、体能等因素,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夯实体育基础。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提高小学生的各种体育技能和知识,以及学生的身心发育水平。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明确规定低年级(小学1~2年级)的学生体育测试内容包括:肺活量、BMI、50米短跑、一分钟跳绳和坐位体前屈。为了更好地保证低年级学生完成体质健康测试,体育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分级设项的教学方式。对一年级的学生,教师可以安排跳短绳的项目;对二年级的学生,教师可以安排跳长绳的项目。通过这样科学地设置练习项目,可以更好地发展不同阶段学生的灵敏性、柔韧性和平衡能力,从而更好地培养体育核心素养。但是,一二年级的学生年龄过小,注意力极为不集中,情绪也不够稳定。所以,教师在实施分级设项教学时可以适时地加入游戏,以此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例如,笔者在对一年级学生进行体育教学的时候,会结合一年级的练习内容跳短绳,对教学过程进行合理科学的安排。笔者首先会带着学生模仿打乒乓球动作、游泳动作和打网球等各类运动的动作,让学生的各个关节部位都能够充分地活动到。然后,笔者会组织学生进行一个“踩蛇头”的小游戏,把所有学生分成两人一小组。每组安排两名学生抓住短绳的头和尾,其中抓住绳头的同学要不停地抖动绳子,剩下的一名学生则需要尝试着去踩住绳尾。笔者会在学生注意集中之后,去对跳短绳的方法和要领清楚地讲解,然后去要求学生对跳短绳的动作进行模仿和练习。最后,笔者会组织全班学生展开跳绳接力游戏,在向学生说清楚规则之后,正式进入游戏环节。通过实践,这样的教学更贴近低年级学生贪玩爱动的特点,还能够最大化地调动他们对跳短绳的学习积极性,有效地锻炼学生的协调性和灵敏性,从而更好地实现核心素养下的分级设项的教学目标。
在针对中年级(3~4年级)学生进行体育基础教学的时候,教师应该充分地去调动学生的运动兴趣,提升学生的体能。核心素养要求中年级学生要练习乒乓球项目和武术操项目。这一类的项目与中年级阶段的学生的体能水平相匹配,有利于锻炼和发展小学生的灵敏性、柔韧性、力量和速度,更多地掌握体育运动技能。同样,教师在对中年级学生进行教学时,也要充分地考虑这个阶段学生的特点,可以适当地安排一些强度稍微加强的练习。如此,才能够更加有效地发展体育学科的核心素养,逐渐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运动能力。
例如,笔者在对四年级学生进行体育教学的时候,笔者会结合四年级的练习内容——武术操。在课前,笔者首先会为学生仔细地讲解武术操相关的注意事项。在准备阶段,笔者会带领学生进行控制呼吸和摆臂动作的练习。在课堂上,笔者会先给学生示范动作,比如在讲解“踢腿运动”时,笔者会在我示范动作的时候要求学生认真观摩。在学生掌握动作要领之后,让学生配合节拍进行练习。在练习的途中,笔者会仔细观察学生的动作和节奏,然后及时地纠正和规范。接着,以之前分好的小组为准,进行分组练习,小组成员之间互相监督和纠正。最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动作验收。整个教学的过程中,练习的强度始终保持在中小强度,这样更有利于学生掌握多种运动技能,实现体育核心素养的发展。
在针对高年级(5~6年级)学生进行体育基础教学的时候,要根据高年级学生的发展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规划。高年级的学生相比于其他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因此,五年级的练习内容为篮球,六年级的练习内容是排球。在实际练习中,高年级的学生是可以较快地掌握动作要领的,因此,教师可以多设计一些合作性、团队性的练习内容,以此来促进他们更好地在团队中表现自己,更好地发展体育学科的核心素养。
例如,笔者在对五年级学生进行体育教学时,根据五年级的练习内容——篮球,安排一些具有团队性质的练习内容。比如,在传接篮球的时候,笔者会要求传球的学生要把篮球传到位,而接球的学生要跑到位,这样才能够实现有效的传接球。但在实际教学中,经常会出现传球的同学和接球的同学彼此责怪。于是,笔者创设了一个积极热烈的打球氛围,笔者让学生想象自己是一个球技高超的NBA球员,并让一个学生都把自己想象为一个特定的NBA球星。然后把这次体育活动当作是一个传接球特训,最后选举出“优良Team”。这样,学生一下子变得兴趣盎然,十分投入,还能够让学生学会包容和理解,学会倾听对方的观点,对不同意见能够平和、有条理地表达自己,在这样一来一往的配合中,寻求出最有效的合作方法。
五、 結语
总而言之,体育教学的方式有很多,小学体育教师应该从自身做起,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和专业素养。在教学中不断地进行反思,大胆地改革和创新教学模式,推陈出新,设计出符合小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模式,最大化地提高体育课堂的效率,促使每一个小学生体育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李明贞.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体育教学有效性提升策略探究[J].新课程导学,2020(35):67-68.
[2]王芳.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体育教学有效性提升策略探究[J].小学生,2020(9):94.
[3]万鹏.核心素养视角下提升小学体育游戏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J].才智,2020(7):48.
[4]时玉房.核心素养视角下提升小学体育游戏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体育风尚,2019(10):178.
[5]施佳琦.核心素养视角下提升小学体育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J].新课程:综合版,2019(8):38.
[6]王国峰.核心素养视角下提升小学体育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新课程,2019(5):87.
作者简介:
张信,江苏省无锡市,无锡市天一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