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黄鸭升降的秘密》案例分析

来源 :湖北教育·科学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rrej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空气能占据空间吗》一课设置了两个活动:
  活动一是“纸为什么不湿”,通过倒扣在杯底中的纸没有湿的现象,以“是什么阻止水进入杯中”引发学生思考,展开探究,建立空气占据空间的概念;
  活动二是“吹不大的气球”,通过尝试吹大瓶子内的气球以及探究怎样才能吹大气球的实践活动,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空气占据空间。
  这两个活动没有直接的联系,缺乏连贯性,为了让课堂活动更连贯、更吸引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建立空气占据空间的概念,笔者将其创编为“现象教学”课例《小黄鸭升降的秘密》,主要教学流程是“现象引入—探究—发现规律”,先通过实验现象引入,然后利用直观的实验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分析,探究小黄鸭升降的秘密,从而发现 “空气占据空间”的科学规律。
  教学环节一:现象引入
  师:老师今天带来了小黄鸭,你们看,它在水里会浮起来。小黄鸭从来没到过海底去,小黄鸭“水中观光电梯”能让它自由升降,欣赏美丽的海底世界。
  (教师出示去底的塑料瓶,用手捂住瓶口,竖直将水面的小黄鸭压入水底。)
  师:看,小黄鸭成功下降了。你观察到小黄鸭在瓶子的哪个位置?
  生:小黄鸭在瓶底。
  师:瓶内水平面的位置呢?
  生:在瓶子下方。
  师:为了方便记录,我们用一条直线来表示瓶内水平面的位置,用圆圈来表示小黄鸭的位置。(边说边在黑板上记录)小黄鸭升降的秘密是什么呢?为什么小黄鸭能从水底升上来?今天就通过学习一起来解开谜底。
  教学意图:本课运用小黄鸭的水中观光电梯为载体贯穿整节课,以富有童趣的“小黄鸭升降”的现象引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开篇提出核心问题“为什么小黄鸭能从水底升上来”,激发其探究欲望,使其迅速进入学习状态。教师在黑板上示范做记录,指引他们实验时利用符号来做记录,提高效率。
  教学环节二:探究——让小黄鸭升起来
  师:我有办法让小黄鸭从水底升上来,你们看,老师是怎么做的?(演示:②号瓶松手→捂住→松手→捂住)
  生:老师将瓶子竖直地压在水里,用手捂住瓶口,小黄鸭在底下,手松开,小黄鸭就上升了。
  师:说得很完整,非常好!大家想不想動手试试让小黄鸭升起来?
  生:想!
  师:老师给大家准备了这些材料,2个不同的塑料瓶(把两个瓶子举起来),观察①②号瓶有何不同?
  生:①号瓶的瓶口是关的,②号瓶的瓶口是开的。
  师:是的,观察得很仔细。请你将①②号瓶分别竖直地扣在小黄鸭上,将它压入水底,不动瓶子,让小黄鸭从水底升上水面,并记录开始和结束时小黄鸭和瓶内水平面的位置,并写下实验结论。实验时间为6分钟。开始吧!
  教学意图:依据低年段学生的特点“先扶后放”,先演示使小黄鸭升起来,让学生观察、描述现象,再出示有结构性的材料,引导他们进行对比、观察,使课堂的探究更聚焦、有效。
  教学环节三:发现规律——为什么小黄鸭能升起来
  师:哪个小组想分享你们的实验结果?
  生:①号瓶只能让鸭子降下去,不能让鸭子升起来。开始,我们用手捂住了②号瓶的瓶口,鸭子开始在下面,后来我们松手了,鸭子就升上来了。能成功使小黄鸭升起来的是②号瓶。
  师:观察得很仔细,大家发现水平面和小黄鸭之间是什么关系?
  生:水平面在哪儿,小黄鸭就在哪儿。水平面升,小黄鸭升;水平面降,小黄鸭降。
  师:说得太对了。所以想要控制小黄鸭的升降,就得控制?
  生:水平面的升降。
  师:那为什么①号瓶的小黄鸭升不起来?①号瓶子内(指贴的瓶子上方)有什么?
  生:空气。
  生:空气在里面把它压下去了。
  师:说得有道理,我们再看②号瓶,瓶子内的这部分(用手指)是什么?
  生:也是空气。
  师:是的,对比②号瓶前后空气和水的变化?
  生:开始时,瓶内空气多,水少;结束时,瓶内空气少,水多。
  教学意图:对话式引导学生描述、分析实验结果,透过现象分析本质,培养学生交流汇报的能力,注重培养他们科学地操作、科学地描述、科学地表达。及时抓住课堂生成,多一些追问、多一些思考,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逐步构建科学概念。
  师:瓶子里为什么空气会变少?
  生:因为②号瓶是开口的,空气跑掉了。
  师:空气从哪里跑到哪里去了?
  生:从瓶子内跑到瓶子外了。
  师:真的吗?你看见空气跑了吗?你有没有办法让大家都看到空气从瓶子里跑出去了呢?小组讨论2分钟,商量一下办法。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
  生:在瓶口套一个塑料袋,装住跑掉的空气。
  师:塑料袋是个不错的想法,还有没有其他的想法?
  生:用气球!
  师:你真是太聪明了,跟老师想的一样,如果我把气球套到瓶口,如果空气真的从瓶子里跑到外面,这时气球会出现什么现象?
  生:气球会鼓起来。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演示:将气球套进②号瓶口,把小黄鸭压到水底)你看到了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
  生:气球鼓起来了,空气确实从瓶子里跑到瓶子外。
  教学意图:教师及时追问,抓住课堂生成的问题,有效地提问让看不见摸不着的空气直观地被看到,进而强化“空气具有流动性、是透明的”这一概念。
  师:这说明了原来在瓶内的确实是空气。空气占的空间由多变少,水平面就上升了。如果想控制水平面的升降,我们就要控制什么?
  生:瓶子内空气的多少。
  师:是的,你非常善于思考!那谁能解释一下为什么①号瓶不能成功地将小黄鸭升上来吗?   生:原来空气聚集在①号瓶子里,它没有洞,空气跑不出来,空气占瓶子里的空间多,所以小黄鸭就下去了。
  师:你们实在是太厉害了。因为瓶子内的空间是有限的,当空气占据的空间多时,水占据的空间就少;空气占据的空间少,水占据的空间就多。所以,想要控制小黄鸭的升降,关键在于?
  生:控制瓶子内空气占据空间的多少。
  教学意图:“现象教学”使科学探究走向科学实践,从科学实验走向建构科学概念,及时归纳总结,帮助学生构建“空气占据空间”的科学概念。
  案例分析
  1.巧用教具,增添乐趣
  “现象教学”有三个研究的视角,包括现象的真实性、探究的有序性、思维的深刻性。现象的真实性是本课的研究视角之一,以小黄鸭升降电梯的实验现象引入,能吸引低年段学生,使其探究热情持续高涨。解决了空气看不见、摸不着,不好引导学生观察的问题,使实验现象更明顯、直观。
  “现象教学”的特色之一就是以日常的生活现象或直观的实验现象引入,提高学生对科学课的积极性,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其爱上探究、爱上思考、爱上科学课。
  2.及时追问,发展思维
  “现象教学”强调追问,教师要留心倾听学生的发言,要多给他们思考和表达的机会,抓住其中的关键词,抓住核心概念,抓住易混淆的点,及时追问。如本课中学生表示“空气跑出去了”,本课的关键词就是空气,教师抓住空气的性质——看不见、摸不着,追问:“你看见空气了吗?你能让大家都看见空气真的跑出去了吗?”解决这一问题,就让学生理解了“是空气占据了瓶内空间,水平面无法上升;当空气跑掉后,水平面才能上升”这一关键点。通过追问,让学生经历思考的过程,促进他们慢慢形成自主思考的习惯。
  3.丰富评价,有效激励
  “现象教学”注重以有效、多元的评价来激励学生,让学生保持上课热情。评价丰富之余,还要针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回答,使用不同的评价,如:“你观察得真仔细!”“你的想法很有创意!”“概括好完整啊!”“你说得太好了吧!给点掌声……”“我非常欣赏你的表述:准确、严谨!”“补充得很全面。”“汇报非常精彩!”
  评价切忌千篇一律,有效的评价应该是“煽风点火”的,当学生回答激情稍弱、课堂氛围稍冷、只有寥寥小手举起时,教师要“煽风点火”般鼓励他们、表扬他们,使他们热情高涨、敢于表达、敢于质疑。丰富课堂评价,让科学课堂“活”起来。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小学数学的教育教学方式也在不断更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通过生活情境法的方式来进行,可以将原本复杂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当前的生活状态联系起来,有助于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锻炼学生将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本文将从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现状进行问题分析,提出几点关于如何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策略探究,希望能够与广大教育同行共勉。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育教学;问题情境  中图分类号:G6
摘要:暴雨是造成鄂尔多斯市洪涝灾害的主要天气形势,研究适合本地暴雨天气过程的预报方法和预报指标十分必要。本文主要针对2012年7月20~21日这次暴雨过程,分析一些非常规物理量的变化特征,为以后的暴雨预报提供参考。  关键词:暴雨;物理量指标;K-H不稳定;对流有效位能;锋生函数;假相当位温  中图分类号:P4576文献标识码:A  1引言  鄂尔多斯市地处内蒙古中部偏西地区,属于大陆性干旱、半
摘要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改革,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提出了身体韵律的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加强小学音乐教学可以有效引导学生发现和感受美。本文探讨了身体节律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然后分析了身体节律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体态律动;小学音乐;运用;现状;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24-0118-01  体态律动在音乐教
科学课程具有开放性,这就要求科学课教学不能局限于教室,要让学生走出教室,走进自然,在更丰富、更立体、更开放的“自然大教室”里探究科学,真正把学生的学习从校园引向校外,从书本引向社会。因此,不同地区、不同学校如何充分利用本地资源,让科学教育更适合学校、学生实际是个永恒的话题。  在引导学生研究种子的萌发时,我们从学校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地域特色资源——洪湖公园,尝试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创编,取得了不错
摘 要:本文以广西桂林市为例,从游客感知的基础上对桂林市旅游形象进行研究。在大量文献资料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通过信度效度、聚类分析等分析方法,对桂林市游客的形象感知以及感知质量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秀美山水”和“休闲天堂”是游客对桂林市旅游形象的基本感知。不同感知类型游客的人口社会属性不同,对桂林市的感知形象也不尽相同,因此,对桂林旅游形象的感知质量也存在差异,对旅游目的地的体验满意度也
摘要文章首先分析了情感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中渗透的发展趋势,然后提出了几种情感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中渗透的方法,最后提出如何将情感教育渗透在社会生活中。  关键词情感教育;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23-0023-01  在高中教学中,为了提高课堂中的教学效果,需要将道德与法治教学和情感教育相联系。并且,老师需要不
摘 要: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建国以来由于农产品的过度消耗导致我国农业总体水平发展缓慢,同时也影响着我国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发展。过度的依赖传统模式来发展农业无法真正达到世界先进水平,阻碍了农业可持续发展道路的进程。这就要求农业工作者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要研发更好的农业生产技术,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关键词:绿色增产模式;病虫害;统防统治  中图分类号:S436.67 文献标识码:A
摘 要:气象现代化是社会科学进步的一个重要表现,气象为农服务是气象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及时发布气象灾害预警信号是服务中的重点,目前县级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手段主要依靠气象预警大喇叭、电子显示屏、手机短信、微博、微信等方式,其中气象预警大喇叭真正解决了发布预警信号最后1km的难题,本文以东港市气象预警大喇叭发布现状为依据,对具体实施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刻探讨,以促进该地区气象预警大喇叭社会服务效益
摘 要规则意识是我国每个公民都应该具备的素质,需要从学生小时候开始培育,这不光是德育教育的要求,还是学生与社会接轨的必然,如果学生具备一定的规则意识,那么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反之会导致各种社会问题出现,所以说,在新时期的教育教学进程中,小学老师需要把德育教育积极地落实到小学教学活动中,逐步培育小学生的规则意识,强化小学生的道德素养,为小学生今后健康地学习和全面地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摘 要:在20世纪50年代末东北地区引入第1批玉米Reid种质,如M14、W20、W24、B73 等,并很快用于双交种、三交种、单交种的选育。在20世纪70年代末引入第2批国外杂交种3147、3382等,并很快育出5003、7922等优良自交系。5003、7922已在春玉米区应用20多年,选育品种之多、应用时间最长,粮食贡献最大,具有中国育种特色。使Reid种质很快成为东北春玉米区的核心种质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