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课文《一封信》是儿童故事类选文,此类课文的教学容易出现两个问题:一是没有“发现儿童”,代之以成人的视角评判文本,得出不符合实际的观念;二是教学方法失当,没有整体关注文本,深入理解人物,用简单的标签曲解文本。针对以上问题,本文进行具体的分析与反思,提出改进建议,阐述语文教学中“发现儿童”的价值。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课文《一封信》是儿童故事类选文,此类课文的教学容易出现两个问题:一是没有“发现儿童”,代之以成人的视角评判文本,得出不符合实际的观念;二是教学方法失当,没有整体关注文本,深入理解人物,用简单的标签曲解文本。针对以上问题,本文进行具体的分析与反思,提出改进建议,阐述语文教学中“发现儿童”的价值。
其他文献
<正>统编教材在语文要素的编排上,是一体呈现的。不仅体现在课文和课后习题上,语文园地的诸多栏目也处处对应着单元语文要素。以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为例,本单元安排的语文要素是“学会简要复述”,语文园地除了在“交流平台”总结“简要复述”的方法之外,还在“词句段运用”栏目再次设置了“简要复述”的训练题型。那么,教师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如何引导学生学会“长话短说”呢?
童话具有道德养成、普及知识、游戏锻炼、幻想审美和理解生活等综合育人价值。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的童话,分布于各学段,涵盖多种童话类型。小学童话教学应以综合育人为导向,以核心素养统整三维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实现育德、启智、健体、润美、促劳等育人价值。
<正>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要立足于生本的原则,积极探究教学理念和策略转变的有效路径,在深耕课堂的基础上向课堂要知识、向教学要效率,在知行合一、因材施教中助力学生成长,在共建共享、深化改革中推进教与学的融合发展。一、生本阅读,品质成长教师要在学生无能为力的时刻才能提供帮助。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
<正>统编教材的编者把提问作为阅读策略安排在特殊单元学习,意在让学生学会在阅读中提出自己的问题,帮助自己深入阅读文本。有些教师认为让学生多提问题,既是体现语文要素目标的重要阅读策略,又能够体现以生为主的学习理念,主张教师在课堂上尽量不要提什么问题。这种看法是有失偏颇的,
<正>语文,也是学生的母语,从其出生开始就已经融入他们的生活。语文教学,也应基于学生的生活实际,立足于他们的语感,尊重他们的体验,让语文成为学生传承文化,进行交际创新的重要工具。一、在体验中丰富语感语文预习,需要的不是死记硬背,而是一种灵感,换句话说,也是语感。语感的形成,需要教师创造条件,搭建平台,通过激发学生想象等方式丰富学生的语感。
<正>主持人:话题导入丁炜(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小学阶段的习作与口语交际评估是语文教学研究的重要领域。关注小学生的习作与口语交际评估,不仅有益于揭示学生语言学习的现状与发展路径,而且有助于教师深入了解学生,有的放矢地开展学习指导,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与语文素养的提升。然而,语言与语言学习的复杂性给习作与口语交际的科学评估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低年级的语文要素隐含于课后练习题和“泡泡语”中,教师要深入解读教科书,明确单元语文要素,并从整体上把握教科书,梳理语文要素横向与纵向关联的基础上,立足单元,借助课后练习,展开教学设计,以促进低年级语文要素的落实。
习作支架是指对学生习作具有辅助作用的概念框架。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为学生提供了习作的内容支架、方法支架和评改支架,让师生在习作教学和学习中教有目标、学有抓手、练有重点、评有方向。习作教学要以教学目标为统领,关注教、学、练、评的一致性,使其形成合力,从而提高习作教学的效益。
古代诗文的字词、词组、句、句群、段落、篇章,都有内容分层时需要涉及的要素,诗文的内容分层,除了采用“意合法”进行分析,还可以寻找形式标志。寻找形式标志帮助内容分层,可以克服“意合法”分层带来的不确定性。以诗歌为例,诗歌的字数、句数、奇偶、押韵、对偶、语音技巧等在诗歌的内容分层中都能成为形式标志,能帮助我们了解诗歌的内容分层,并重点分析押韵、对偶和排比、语音技巧三种形式标志,举出一些例子,证明它们在
综合性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地位,它是围绕一个主题,将语文学习与生活紧密结合而开展的一系列活动,强调学生在活动中综合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问题,促进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在教学实践中,建构“主题统领的任务驱动式综合性学习活动”,既能为学生言语技能和策略运用提供语境,又能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教师应把握综合性学习的特征,以语文方法和技能贯穿活动始终,促进学生在真实的任务情境下,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