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kurabb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我国经济转型、民办高等教育的改革,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企业需求之间的差异愈发凸显,文章以无锡太湖学院这一实例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法研究企业需求与学校培养之间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即从知识—能力—素质三个层次变革教学内容和方法,以便培养企业需求的专业人才。
  关键词: 民办高校 工商管理 培养模式 实例分析
  一、引言
  2016年11月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民办教育促进法》修正案,体现我国政府对于民办高等教育的重视程度,民办高校的改革势在必行。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和社会需求的扩大,不仅80%以上的(500多所)本科院校开设了工商管理专业[1],某些专职学校也开始开设此专业,专业的趋同化越来越明显。
  如何能够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专业人才,是民办高校需要思考的问题,本文从实证角度出发,采取调查问卷方法分别对学生和企业进行研究,探析学校培养的人才与企业需求的人才之间是否契合,找出差异之处并提出解决方案。
  二、民办高校工商管理人才社会需求状况分析
  为了更好地分析企业对民办高校工商管理人才的需求情况,作者采取调查问卷法,由教师和学生组队,分别向153家企业发放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50份占98%。调查对象覆盖无锡及周边城市的各类性质企业,行业涉及制造业、零售业、服务业、信息技术类等。通过EXCEL表格并利用相关统计工具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得出调查结果。调查发现不同性质、不同规模的企业对工商管理类人才的未来需求较为可观,90%以上的企业都有该类人才的空缺,但从目前情况来看,民办高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无论是知识、能力还是素质方面都与企业实际需求存在较大差距。
  (一)基础知识扎实,专业知识欠缺。
  由于高校在初期注重基础知识的培养,因此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基础知识较扎实,但专业知识方面则无法满足企业的需求,企业对工商管理人才的知识需求集中在市场营销管理、计算机知识、电子商务管理、创新创业管理等方面。民办高校对于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集中在理论知识或资格考试方面,忽略了进入企业后的知识运用和动手操作。
  (二)社会实践经验匮乏,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不足。
  调查结果显示,企业对民办高校工商管理人才的能力需求排名前三的实践实习能力占22.93%,专业能力占22.13%,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占21.60%。企业最注重实践能力、专业技能和协作沟通能力,而目前民办高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大多偏向于知识技能的培养,社会实践较少,导致学生社会实践经验不足,难以认识到团队协作与沟通的重要性。
  (三)专业素养有待提高,综合素质略显不足。
  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已经不仅局限于知识和能力,素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由于工商管理类人才要在企业中占据重要管理岗位,因此对他们的素质要求更高。从调查数据分析,企业除了关注专业素养外还注重道德伦理素质及综合能力素质,而企业现有的工商管理人才则表现出专业素养不高、综合素质较低的现状,这就需要企业提高学生素质的不足,对企业而言,加强素质方面的培养是民办高校而非企业的职责。
  三、民办高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笔者以无锡太湖学院工商管理专业学生为调查對象,对除大一外的各级学生共发放815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610份,回收率75%,分别针对专业课程设置、能力培养和就业指导方面进行调查,虽然学生对于学校各方面的满意度总体较好,但一些问题也凸显出来。
  (一)专业课程无特色、考核方式缺少灵活性。
  无锡太湖学院的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和其他民办高校一样,专业课程大同小异,都是管理学、西方经济学、市场营销学、人力资源管理、会计学等,没有独特的课程,只有个别方向如企业管理、物流管理等有一定的选修课程,但这类选修课程只是学生选择方向后“必修”的,而不是完全自主选择的,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选修课。
  课程考核方式是以考试或考查为主,考试课以试卷为主,虽然要求主观题比例较高,但题型无外乎几种固定题型,学生只能死记硬背应付考试而不能真正掌握知识理论;考查课多以报告或论文形式考查,难以全面考核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及能力提高情况。
  (二)教学方法单一、能力培养有待增强。
  调查结果显示,80%以上的学生认为教师讲课应以理论、实验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目前民办高校甚至公办高校仍以直接传授方式为主,虽然某些高校已经采用了互动式教学、案例教学、体验式教学和启发式教学[2],但只是个别案例,并未普及,目前学生还是以被动接受为主,难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于目前专业课程的学习,分析判断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最能得到较大幅度提高,领导能力、组织能力和调研能力提高幅度较小;从学生主观认识出发,社会实践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是它们最渴望提高的能力。
  (三)实践实习环节少、就业指导不足。
  从专业课程对就业帮助方面数据统计显示,学生普遍认为一般(3.47,总分5),尤其是大四学生满意度最低(3.3),对即将步入社会的学生而言,找工作是其面临的重要人生选择,而过多的挫败导致学生自信心明显下降,所学知识对就业帮助不大,尤其是缺少实践实习经历导致一些学生难以适应角色转变,企业希望学生多些社会经历,能够快速进入状态,学生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都无法满足,除了自身原因外,学校对于就业指导方面缺少专业性培训是重要原因。
  四、民办高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之间存在的问题
  从上述两者的调查研究发现,民办高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与企业人才需求之间存在较大差异,主要从知识、能力和素养三个层次分析。
  (一)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之间知识结构不匹配。
  企业对工商管理人才要求包括基础扎实,专业性强,能够具备岗位所需的全部知识。研究表明2000家亏损企业中由于经营与管理不善导致亏损的占87.7%[3],可见企业经营管理类人才的重要性,但是民办高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趋同性强,难以针对企业的需求去培养,课程设置大而广。这就导致学生毕业后基本都是从事市场营销或人力资源等工作,不如对应专业人才更符合岗位需求,对于企业管理、项目管理等管理类岗位缺乏系统全面的知识学习,因此民办高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应在知识结构方面加以完善。   (二)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之间能力水平不匹配。
  工商管理专业人才不仅要有专业知识的积累,还要具备管理者应有的能力,企业对能力的需求包括实践实习能力、专业能力和合作与沟通能力,但是大学生在上大学之前一直是独立完成学习的,进入大学后以被动接受知识为主,这种灌输式教学方式忽略了学生的兴趣和差异,只是单纯地提高分析判断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对管理者较重要的领导能力、组织能力和创新能力均未能得到提高。从学生自身角度出发,社会实践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是他们迫切需求的,这与企业的需求有吻合也有差异,民办高校应看到这些不匹配之处,结合学生的兴趣和企业实际需求综合考虑如何弥补不足。
  (三)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之间人文素养不匹配。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培养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企业不会让没有人文素养的人担任要职,国家素质教育向来把“德”放在首要地位,民办高校要将素质教育作为首位抓,这也是教育机构的职责所在。但从目前民办高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素质水平来看却与企业要求存在较大差距,道德素质低、心理素质差、专业素质不高、综合素质一般,这是民办高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普遍的现状,这从毕业生就业态度就可看出,眼高手低,好高骛远是部分学生的写照。如何提高素质水平以符合企业需求是民办高校管理层应纳入重点考虑范畴。
  五、民办高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议
  如何解决民办高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之间的差异,笔者认为应从知识、能力和素养三个层次着手。
  (一)开展特色课程与全方位考核方式相结合提高学生知识掌握程度。
  民办高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不如公办高校的生源好,因此应该建设有特色的课程体系,针对目标行业或企业的实际需求,有目的性地开展教学。另外,从毕业生就业区域、就业岗位等内容出发,如江浙沪地区经济发展快,第三产业发展迅猛,民办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可分为不同培养方向(如企业管理、项目管理、电子商务等),为企业培养专业化人才,区别于统一模式培养出来的全面人才;除了针对企业培养特色人才外,还应考虑学生兴趣,开展各类特色课程供学生自由选择。
  目前高校考核方式只有考试和考查两种类型,无论哪种类型考核方式都比较单一,一些学生为了成绩而学习,而不是为了学习而学习,观念上错误扭曲了大学教育的初衷,导致最后毕业后学生感觉什么都没学到,进入企业还要重新培训,为此民办高校在课程设置和考核时应结合课程特点与学生个性,自由选择灵活考核,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二)加强实践实训环节,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提升学生能力水平。
  企业和学生二者都深刻意识到实践实习的重要性,缺少实践实训环节是民办高校甚至公办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本科院校在实践实训环节上不如专科院校,专科院校在各阶段学习过程中都伴随实习实训环节,因此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民办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应将理论学习和实训操作课程相结合,最后一学年安排学生进企业实习或实训基地学习,全面了解企业运作过程,发现问题并运用所学理论解决问题,这样既可比公办本科学生实践经历丰富,又可比职业学院学生理论知识充实,取得竞争优势。
  除了实践实习能力外,其他能力的缺失是需要平时教学过程中培养的,这就需要教师改变“灌输”式教学方法。民办高校办学模式灵活更易变革,教学主体由教师过渡为学生,让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参与,理论结合案例、软件、实验等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去发现问题,提高团队合作沟通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创新能力等。无论是实践还是教学都变学生被动为主动,提高学生能力,整体提高学生的能力水平。
  (三)提高教学质量,培养综合素质人才,加强对人文素养的教育。
  作为国家人才规划重点培养的经营管理人才,培养质量高、素质好的民办高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是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具有创新精神综合素质高的专业人才是企业竞争的焦点,民办高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教育质量亟待提高,提升基础知识水平、加强特色专业教学、深入开展素质文化教育是改革突破口,只有三管齐下才能保证培养出高素质人才。
  在就业指导方面,民办高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应开展就业指导、心理分析、模拟就业等多方面的课程或培训,引进企业专家走进高校开展专题讲座,指引学生走进企业参观学习全面了解企业运营,双向交流能保证毕业生摆正心态,做好心理准备积极面向社会快速融入新环境,适应新角色。较高的人文素养是企业对学生的基本要求,对于民办高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更应加强对人文素养的培养教育。
  六、结语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已步入转型创新创业阶段,迫切需要加快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为经济提质增效和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4]。民办高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作为创新创业人才的主力军也成为高校教育改革的重点,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正逐渐走向大众化,从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角度改进教育教学内容和方法,培养企业所需人才是民办高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改革路径之一,供相关院校参考。
  参考文献:
  [1]杨足膺.基于动态过程的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5(3):266-268.
  [2]王丽杰.本科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析[J].科教导刊,2015(7):64-65.
  [3]杨辉.论高等农业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2):151-153.
  [4]张有声.从供给侧改革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思路[J].中国高等教育,2016(1):37-41.
其他文献
摘 要: 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需要功能完善、开放共享的基地承载。在推进职业教育民族文化传承创新基地建设的过程中,校企合作是必由之路。通过校企双方在管理运行机制、条件设施建设、专业教师团队构建、教学资源共建等方面的全面合作,将为提高基地建设的质量和水平提供坚实的保障。  关键词: 民族文化 传承创新 基地建设 路径选择  职业教育是民族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载体,在民族文化传承创新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
摘 要: 高职教育进入内涵式发展阶段之后,培育富有个性特征的大学精神,是使学校具有大学品位、高职特色、持续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努力学习,精益求精”的学院精神贴近淮安地方文化、遵循高职目标定位、集成学校历史传统,是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特色的生动诠释,必将在学院特色人才培养实践中发挥引领作用。  关键词: 高职教育 大学精神 人才培养 建构逻辑  大学精神即大学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精神品质、价值取向、行为
摘 要: 王磐作为明代著名散曲家,以传统士人精人为核心的人格特质有着深刻的明代社会变革的印迹,同时具有鲜明的自我特征。其淡泊、刚正、不屈权势与仁心济世的人格特征直接影响到他的散曲艺术特色。这种奇峻清丽的曲风既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魅力又是他鲜明人格特色的表现形式。  关键词: 王磐 散曲 人格特征 艺术特色  一、散曲兴起及明散曲概述  近年来,随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复兴,社会上出现了“文化热”、“国学
摘 要: 在说明文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阅读说明文,培养学生探索科学的精神,将说明文阅读、写作与实践相结合;配合其他学科教师开展各种活动,并形成文字材料;结合学生家庭养殖情况,指导学生观察动植物,写观察日记;给学生介绍最前卫的科技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关键词: 语文教学 科学素养 培养方法  说明文是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难题。初中教材所选课文照应了方方面面的因素,但是,说明文本身和记叙文等文体
摘 要: 《道德颂》是女作家盛可以近年发表的较有影响的一部长篇小说,关于这部小说的专门研究尚少。本文从人物形象塑造、以景衬情的叙事策略和带有深厚哲学寓意的“白色野菊花”意象这三个角度探析《道德颂》的美学意蕴,挖掘其独特的艺术价值。  关键词: 道德颂 人物形象 叙事策略 美学意蘊  《道德颂》是湖南新生代作家盛可以在2007年发表的一部长篇小说。由于小说所涉及的婚外恋题材及婚姻道德伦理观念,曾在评
摘 要: 学生资助工作不仅要保障贫困生上学,更要发挥立德树人的载体作用。目前我国已经建立较完整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但从学生资助工作案例中可见,一些高校困难学生存在惰性思想、诚信教育感恩教育缺失、心理健康等问题,需要实现从物质帮扶到精神帮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高校要不断健全资助体系,开展诚信、感恩教育,给予困难学生及时的心理疏导与正确的价值引领,以发展性的资助理念培养困难学生发展各项
摘 要: 本文以2016年首尔大学赴北京师范大学暑期汉语进修项目4班学生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听说课教师以跨文化交际知识为准备,为建立和谐而有助于汉语教学的师生关系做出的实践及情况反馈,同时以此为切入口向对韩汉语教学的教师工作者提出一些跨文化交际方面浅薄的建议,希望对对韩汉语教学课堂内外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和培养起到积极的帮助作用。  关键词: 跨文化交际 对韩汉语教学 师生关系  在当下特别强调以人
摘 要: 高一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可能会遇到学生对某一知识点貌似学过却不甚其解的情形,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原因可能出在初中课堂教学上,高一地理老师需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学情。作者利用现任高一地理教师的机会,根据本地区初高中地理部分知识的不同要求作了四个层面的比较,并总结出了相关信息,以期为高中地理教学服务和参考。  关键词: 合科 分科 地理教学 自然地理  一、引言  在高一新生的地理课堂上,很
摘 要: 任何教学模式都是在一定的教育理论或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构建的。本文首先阐述了探究式教学形成与发展、独特内涵及该教学理论的最新进展等三个基本理论问题,在此基础上,以投资学专业课堂教学改革实践为例,剖析了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授受式教学模式的特征、运行过程及存在的问题,论证探究式教学模式应用于投资学专业教学的必要性与迫切性,构建以创设情境为起点,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为主线的探究式教
摘 要: 《现代汉语词典》作为目前国内最权威的中型语文词典之一,其早期版本(试用本)和最新版本(第6版)对外来词的释义方式既有共性,又有变化。本文试用本和第6版中外来词主要释义方式分为3种类型,从释义方式的变化分析共有外来词的变化,并对变化原因进行剖析。  关键词: 现代汉语词典 外来词 释义  词条释义一直是语文词典的重要组成部分,外来词来源于其他语言,其释义影响人们的理解和使用。《现代汉语词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