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针对中职学校的学生不喜欢上语文课的特点,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从“让学生认识到语文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重视学生的语文体验”“允许学生对问题有不同的见解”等方面提出自己的见解,希望通过这几种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关键词】职校语文;积极性;自主;探究
随着普通高中教育的普及,职校学生的生源素质呈逐年下降的趋势,职校教学的难度也逐渐增大,特别是作为职校文化课的语文课,因为很多学生不喜欢语文课,上课的难度就更大了。但是,语文是学生学习的基础,语文学不好,学生也无法完成专业课的学习,而且语文对学生今后的生活和未来的就业也是有着积极的影响。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认真学习语文呢?笔者认为,必须通过以下几种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首先,必须抓住契机,结合专业特点,让学生认识到语文的重要性。
“重应用专业轻基础学科、重技术轻人文的倾向,使一些职校生畸形发展 ,虽然专业课考分不低,但文字能力、口头表达能力 、社交能力跟不上”职校的学生往往会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学习专业技能上,觉得学习文化课对他们的专业没有帮助,尽管老师们想尽办法,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但是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依然不高,面对这种情况,笔者认为,可以结合专业特点,抓住一些契机,借机向学生阐明语文的重要性。例如,对计算机专业班的学生,可以借助计算机课本里面比较难理解的教学内容,向学生阐明语文是他们理解课本内容的工具;对电子商务班的学生,可以借助淘宝客服语言艺术的课程内容,让学生认识到学习语文的重要性;对会计班的学生,可以借机向他们讲述书写准确的财务语言对财务人员的重要性,从而让他们明白学习语文对他们是非常重要的。通过这些方法,让学生认识到语文是百科之母,并不是与他们的专业无关,不是可有可无的,以这样的方式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规律,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才能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中职语文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专列了一条“教学中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所以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根据各自的特点和需要,自觉调整学习心态和策略,探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途径。如何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关键在于教师,教师能不能在教学中认真贯彻课程标准,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这是能否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关键。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语文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它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将语文教学定位于“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学是多边活动,是师生的共同活动,师生是平等互助的关系,这就改变了以前老师一言堂的现象。但是,由于传统的教学模式缺少自主、合作、探究的训练,一时三刻要学生进入状态,适应新的课堂模式是比较困难的。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就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规律。在刚开始接触的时候,教师提出的问题要切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要避免提一些高难度的问题,而是要提一些相对简单但不是没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这样学生比较容易入手,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兴趣也就被调动起来。这时再提高问题的难度,就避免了一开始问题的难度太高,学生觉得难以入手,严重挫伤了学生自主探究的积极性,使自主探究无法顺利开展下去。
第三,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教师还必须重视学生的语文体验,用心倾听学生提出的问题。
斯宾塞在《教育论》中指出给学生“讲的应该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去发现的应该尽量多些” 《中职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教师要为学生的阅读实践创设良好环境,引导学生正确阅读,充分关注学生阅读态度的主动性、多样性、独特性,尊重学生个人的见解,应鼓励学生批判质疑,发表不同意见”这就要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充分肯定学生问题的价值,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主要是教学影响的客体,致使他们在一定程度上处在教学过程观众的位置,而不能主动地参与其中以获得最直观、最深刻的体验,学生的能动性是被动而有限的。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创设与学生交流的平台,不只是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更应该提倡教师从学生提出的问题中筛选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共同探讨,这样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阅读教学中,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总是被否定,学生总是觉得自己提出的问题没有价值,总是处于被压抑的状态,学习的积极性就会受到挫伤,探究问题的兴趣就会丧失。中职生正处于心理发展的渴求期,他们渴望时时有展示的机会,渴望被认同接受,只有充分挖掘学生问题的价值,让学生看到自己提出问题的意义,他们才能增强勇气,并逐渐形成积极参与的学习态度和主动探究的学习方式。
而且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可能更切合学生的实际情況,教师在课前虽然能够认真备课,但难免有疏漏的地方。有时课堂上学生提出的问题,正是教师没有想到的,而又是学生感到困惑的地方,那么这些问题就是非常有价值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有时学生的问题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教学。
第四,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还必须允许学生对问题有不同的见解。
笔者记得多年前在上中师课本里面的《快乐王子》这一课时,就文中的句子“我的心虽然是铅做的,我也忍不住哭了”让学生思考这个句子的言外之意。不少学生的看法是:连铅做的心都哭泣了,可见社会不公平和丑恶到什么程度!但是有一位学生不这样认为,她的看法是:这句话具有讽刺的意味,是讽刺那些富人虽然有一颗人心,但还比不上快乐王子的这一颗铅心。接着她又阐述了她的理由。受她的启发,其他同学也调整思维的角度,互相交流他们的阅读心得。交流这些经验,可以给课文阅读增添无穷的韵味,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发挥集体学习的优势,尊重学生的不同意见,促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对话交流,从而带动更深层次的体验。
但是,课堂上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并不是可以忽视教师的作用,在课堂上,教师还是必须发挥教学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而不是放任自流。实际上,由于学生的知识面和社会阅历的关系,看问题时难免会出现一些偏见,甚至是有悖于伦理道德的观点,缺少理性的分析。这时教师如果不开展批判性的教学对话,把学生引入“正途”,那已经是失职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具有敏锐的洞察力,能够及时发现学生的谬论,要善于开展批判性的教学对话,对学生的谬论加以指正,促使学生对自己的情感体验加以反思,从而帮助学生全面而清晰地看问题。
总之,教师只有真正了解中职生的学习特点,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意识,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才能在教学中更好引导学生认真学习语文,完成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梁晓波.要注重职校生语文素质的提高[N].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4
[2]斯宾塞.教育论.人民教育出版社[M],1962:62
[3]贺义廉.论语文体验教学的建构[J].教育与教学研究,2009.11
【关键词】职校语文;积极性;自主;探究
随着普通高中教育的普及,职校学生的生源素质呈逐年下降的趋势,职校教学的难度也逐渐增大,特别是作为职校文化课的语文课,因为很多学生不喜欢语文课,上课的难度就更大了。但是,语文是学生学习的基础,语文学不好,学生也无法完成专业课的学习,而且语文对学生今后的生活和未来的就业也是有着积极的影响。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认真学习语文呢?笔者认为,必须通过以下几种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首先,必须抓住契机,结合专业特点,让学生认识到语文的重要性。
“重应用专业轻基础学科、重技术轻人文的倾向,使一些职校生畸形发展 ,虽然专业课考分不低,但文字能力、口头表达能力 、社交能力跟不上”职校的学生往往会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学习专业技能上,觉得学习文化课对他们的专业没有帮助,尽管老师们想尽办法,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但是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依然不高,面对这种情况,笔者认为,可以结合专业特点,抓住一些契机,借机向学生阐明语文的重要性。例如,对计算机专业班的学生,可以借助计算机课本里面比较难理解的教学内容,向学生阐明语文是他们理解课本内容的工具;对电子商务班的学生,可以借助淘宝客服语言艺术的课程内容,让学生认识到学习语文的重要性;对会计班的学生,可以借机向他们讲述书写准确的财务语言对财务人员的重要性,从而让他们明白学习语文对他们是非常重要的。通过这些方法,让学生认识到语文是百科之母,并不是与他们的专业无关,不是可有可无的,以这样的方式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规律,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才能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中职语文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专列了一条“教学中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所以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根据各自的特点和需要,自觉调整学习心态和策略,探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途径。如何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关键在于教师,教师能不能在教学中认真贯彻课程标准,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这是能否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关键。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语文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它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将语文教学定位于“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学是多边活动,是师生的共同活动,师生是平等互助的关系,这就改变了以前老师一言堂的现象。但是,由于传统的教学模式缺少自主、合作、探究的训练,一时三刻要学生进入状态,适应新的课堂模式是比较困难的。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就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规律。在刚开始接触的时候,教师提出的问题要切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要避免提一些高难度的问题,而是要提一些相对简单但不是没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这样学生比较容易入手,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兴趣也就被调动起来。这时再提高问题的难度,就避免了一开始问题的难度太高,学生觉得难以入手,严重挫伤了学生自主探究的积极性,使自主探究无法顺利开展下去。
第三,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教师还必须重视学生的语文体验,用心倾听学生提出的问题。
斯宾塞在《教育论》中指出给学生“讲的应该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去发现的应该尽量多些” 《中职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教师要为学生的阅读实践创设良好环境,引导学生正确阅读,充分关注学生阅读态度的主动性、多样性、独特性,尊重学生个人的见解,应鼓励学生批判质疑,发表不同意见”这就要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充分肯定学生问题的价值,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主要是教学影响的客体,致使他们在一定程度上处在教学过程观众的位置,而不能主动地参与其中以获得最直观、最深刻的体验,学生的能动性是被动而有限的。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创设与学生交流的平台,不只是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更应该提倡教师从学生提出的问题中筛选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共同探讨,这样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阅读教学中,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总是被否定,学生总是觉得自己提出的问题没有价值,总是处于被压抑的状态,学习的积极性就会受到挫伤,探究问题的兴趣就会丧失。中职生正处于心理发展的渴求期,他们渴望时时有展示的机会,渴望被认同接受,只有充分挖掘学生问题的价值,让学生看到自己提出问题的意义,他们才能增强勇气,并逐渐形成积极参与的学习态度和主动探究的学习方式。
而且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可能更切合学生的实际情況,教师在课前虽然能够认真备课,但难免有疏漏的地方。有时课堂上学生提出的问题,正是教师没有想到的,而又是学生感到困惑的地方,那么这些问题就是非常有价值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有时学生的问题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教学。
第四,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还必须允许学生对问题有不同的见解。
笔者记得多年前在上中师课本里面的《快乐王子》这一课时,就文中的句子“我的心虽然是铅做的,我也忍不住哭了”让学生思考这个句子的言外之意。不少学生的看法是:连铅做的心都哭泣了,可见社会不公平和丑恶到什么程度!但是有一位学生不这样认为,她的看法是:这句话具有讽刺的意味,是讽刺那些富人虽然有一颗人心,但还比不上快乐王子的这一颗铅心。接着她又阐述了她的理由。受她的启发,其他同学也调整思维的角度,互相交流他们的阅读心得。交流这些经验,可以给课文阅读增添无穷的韵味,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发挥集体学习的优势,尊重学生的不同意见,促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对话交流,从而带动更深层次的体验。
但是,课堂上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并不是可以忽视教师的作用,在课堂上,教师还是必须发挥教学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而不是放任自流。实际上,由于学生的知识面和社会阅历的关系,看问题时难免会出现一些偏见,甚至是有悖于伦理道德的观点,缺少理性的分析。这时教师如果不开展批判性的教学对话,把学生引入“正途”,那已经是失职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具有敏锐的洞察力,能够及时发现学生的谬论,要善于开展批判性的教学对话,对学生的谬论加以指正,促使学生对自己的情感体验加以反思,从而帮助学生全面而清晰地看问题。
总之,教师只有真正了解中职生的学习特点,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意识,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才能在教学中更好引导学生认真学习语文,完成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梁晓波.要注重职校生语文素质的提高[N].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4
[2]斯宾塞.教育论.人民教育出版社[M],1962:62
[3]贺义廉.论语文体验教学的建构[J].教育与教学研究,20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