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活实例
29岁的李先生,5年前因左侧肩背部脂肪瘤行手术切除治疗,创伤愈合后,遗留红色瘢痕,并且在5年中缓慢增大,渐渐超过原创伤部位,近似椭圆形,隆起于皮肤表面,且有不规则突起,边缘呈蟹足状向四周伸展,长3厘米,宽1厘米,表面潮红发亮,质地坚实,出现明显疼痛、瘙痒感。不得已去医院就诊,医生考虑为“瘢痕疙瘩”,予以药物治疗。治疗初期,李先生不适症状渐渐好转,之后瘢痕疙瘩逐渐变平,颜色转暗。
修复瘢痕药物,效果好吗?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胡瑞铭 杨勤萍教授
瘢痕是皮肤创伤愈合的必然产物,是损伤部位纤维组织增生修复创面的结果,对损伤而言,瘢痕是一种不完善的替换,不具备正常的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除了手术外,瘢痕还常常由于烧伤、深烫伤、创伤、注射、纹身,或感染如毛囊炎,以及机体局部代谢失调等原因引起。
根据组织学和形态学特点,瘢痕分为四类,即浅表性瘢痕、增生性瘢痕、萎缩性瘢痕和瘢痕疙瘩。其中,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统称为病理性瘢痕,是纤维组织修复过度的结果,也是患者求医的常见原因,尤其是瘢痕疙瘩,与增生性瘢痕不同的是,它常常超出原损伤的边缘,一般不会自行消退,即使手术切除,复发率也相当高,好发于上胸部、背部、肩部、耳廓及下颌部,常见于瘢痕体质患者,并有一定的家族遗传倾向。
瘢痕不仅影响美观,也常对患者的心理产生不良影响,尤其是发生在面颈部暴露部位的瘢痕。还有,若发生在功能部位如关节部位,严重的萎缩性瘢痕或增生性瘢痕均可引起关节活动障碍。瘢痕一旦产生,应该如何处理呢?目前,用于治疗瘢痕的药物种类繁多,有糖皮质激素、硅凝胶、抗肿瘤药物、免疫调节药物、抗有丝分裂药物、钙离子通道阻滞剂、中药等。
1.糖皮质激素瘢痕内注射
激素具有抑制纤维组织增生、抗炎、抗过敏作用,可使瘢痕变平,痛痒感减轻或消失,疗效确切,目前是治疗瘢痕疙瘩和增生性瘢痕的一线方法,常用的有曲安奈德注射液、得保松(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使用浓度常为10~20毫克/毫升,每平方厘米瘢痕组织内注射0.5毫升,多点注射。
使用注意事项:曲安奈德一般每隔2周注射1次;得保松为长效制剂,每月注射1次。药物使用浓度和疗程取决于患者的年龄、瘢痕大小和部位及治疗反应。为避免产生全身和局部不良反应,医生会严格控制药物总剂量和疗程。不过,即使出现不良反应,停药后会逐渐减轻或消退。若瘢痕较大,医生还会联合5-氟脲嘧啶(一种抗肿瘤药物)皮损内注射,以增强疗效,减少单用药物的不良反应。
2.硅凝胶制品贴附或涂抹
硅凝胶制品,如美皮护(硅凝胶贴剂)、芭克(硅凝胶软膏),通过水和高氧通透性等作用,使瘢痕变平、延展性增加,并软化瘢痕。此外,
使用注意事项:贴剂需妥善贴附于瘢痕表面,中间不可有间隙,每天坚持使用12~24小时,时间越长越好。膏剂须在皮肤清洁擦干后涂抹,数分钟后可自干形成护膜,每天2次。硅凝胶制剂连续使用时间至少4个月,越久越好。
3.复方肝素钠尿囊素凝胶涂抹
康瑞保凝胶(复方肝素钠尿囊素凝胶)含有洋葱提取物、肝素及尿囊素,有抑制纤维母细胞增生、抗炎、增加组织水合能力等作用,也是目前常用的软化瘢痕组织的药物。
使用注意事项:将凝胶涂抹于瘢痕部位,每天3~4次,轻揉直到药物完全吸收。若为陈旧性或质地较硬的瘢痕,可以在涂药后用敷料(如保鲜膜)封包过夜,使药物充分发挥作用。根据瘢痕的大小和治疗反应,疗程常需数周至数月不等。
4.其他 其他种类药物有钙离子通道拮抗剂,如异搏定的霜剂或凝胶;免疫调节剂,如5%咪喹莫特霜;抗有丝分裂药物,如维甲酸、秋水仙素瘢痕内注射;某些具有活血化瘀功效的中药,如积雪苷、丹参、雷公藤、当归、红花等,都对瘢痕有一定治疗作用。
使用注意事项:用药时,患者需严格遵守医嘱,以防止不良反应发生。
除了药物以外,一些物理疗法如冷冻治疗、激光治疗和局部近距离放射治疗,均对瘢痕尤其是瘢痕疙瘩有较好的疗效;手术切除瘢痕、植皮修复等方法,可有效缓解瘢痕所致的功能障碍和畸形,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外观,但是也可能由于再次创伤愈合失控而导致复发,再次形成瘢痕疙瘩。因此,术后需立即与药物、物理疗法联合应用,以预防复发。
总之,创伤愈合后,要积极采取预防措施,抑制瘢痕形成。在瘢痕快速生长期,应避免物理刺激,如剧烈地按摩或搔抓、过度寒冷或紫外线照射。一旦瘢痕产生,应尽早就医,根据瘢痕的类型、大小和患者的具体情况,医生会采取综合治疗措施。
预防瘢痕产生更为重要!
瘢痕治疗非常棘手,故预防极为重要。治疗瘢痕的药物也可用于预防瘢痕的产生,而且在创伤愈合早期应用药物预防瘢痕产生,比瘢痕形成后再行治疗的效果更好。比如硅凝胶制剂,是比较推荐的预防瘢痕药物,可改善伤口愈合中的痛痒不适、色素沉着和牵拉感。需要注意的是,硅凝胶制剂应待伤口完全愈合后方可使用,如行手术治疗,须在拆线后1周才可使用,连续使用时间同样越长越好。
除了药物以外,加压疗法也是预防瘢痕形成的方法,加压造成局部缺氧,使成纤维细胞增生受到抑制。在创面愈合后早期,尚未形成瘢痕即可使用,有助于减轻增生性瘢痕形成。常用方法有穿戴弹力织物、捆绑弹力绷带等,治疗时间每天应至少18个小时,持续4~9个月乃至更久,加压的压力需要适当,过松会降低疗效,过紧则影响血供。加压疗法联合药物治疗效果更佳。
29岁的李先生,5年前因左侧肩背部脂肪瘤行手术切除治疗,创伤愈合后,遗留红色瘢痕,并且在5年中缓慢增大,渐渐超过原创伤部位,近似椭圆形,隆起于皮肤表面,且有不规则突起,边缘呈蟹足状向四周伸展,长3厘米,宽1厘米,表面潮红发亮,质地坚实,出现明显疼痛、瘙痒感。不得已去医院就诊,医生考虑为“瘢痕疙瘩”,予以药物治疗。治疗初期,李先生不适症状渐渐好转,之后瘢痕疙瘩逐渐变平,颜色转暗。
修复瘢痕药物,效果好吗?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胡瑞铭 杨勤萍教授
瘢痕是皮肤创伤愈合的必然产物,是损伤部位纤维组织增生修复创面的结果,对损伤而言,瘢痕是一种不完善的替换,不具备正常的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除了手术外,瘢痕还常常由于烧伤、深烫伤、创伤、注射、纹身,或感染如毛囊炎,以及机体局部代谢失调等原因引起。
根据组织学和形态学特点,瘢痕分为四类,即浅表性瘢痕、增生性瘢痕、萎缩性瘢痕和瘢痕疙瘩。其中,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统称为病理性瘢痕,是纤维组织修复过度的结果,也是患者求医的常见原因,尤其是瘢痕疙瘩,与增生性瘢痕不同的是,它常常超出原损伤的边缘,一般不会自行消退,即使手术切除,复发率也相当高,好发于上胸部、背部、肩部、耳廓及下颌部,常见于瘢痕体质患者,并有一定的家族遗传倾向。
瘢痕不仅影响美观,也常对患者的心理产生不良影响,尤其是发生在面颈部暴露部位的瘢痕。还有,若发生在功能部位如关节部位,严重的萎缩性瘢痕或增生性瘢痕均可引起关节活动障碍。瘢痕一旦产生,应该如何处理呢?目前,用于治疗瘢痕的药物种类繁多,有糖皮质激素、硅凝胶、抗肿瘤药物、免疫调节药物、抗有丝分裂药物、钙离子通道阻滞剂、中药等。
1.糖皮质激素瘢痕内注射
激素具有抑制纤维组织增生、抗炎、抗过敏作用,可使瘢痕变平,痛痒感减轻或消失,疗效确切,目前是治疗瘢痕疙瘩和增生性瘢痕的一线方法,常用的有曲安奈德注射液、得保松(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使用浓度常为10~20毫克/毫升,每平方厘米瘢痕组织内注射0.5毫升,多点注射。
使用注意事项:曲安奈德一般每隔2周注射1次;得保松为长效制剂,每月注射1次。药物使用浓度和疗程取决于患者的年龄、瘢痕大小和部位及治疗反应。为避免产生全身和局部不良反应,医生会严格控制药物总剂量和疗程。不过,即使出现不良反应,停药后会逐渐减轻或消退。若瘢痕较大,医生还会联合5-氟脲嘧啶(一种抗肿瘤药物)皮损内注射,以增强疗效,减少单用药物的不良反应。
2.硅凝胶制品贴附或涂抹
硅凝胶制品,如美皮护(硅凝胶贴剂)、芭克(硅凝胶软膏),通过水和高氧通透性等作用,使瘢痕变平、延展性增加,并软化瘢痕。此外,
使用注意事项:贴剂需妥善贴附于瘢痕表面,中间不可有间隙,每天坚持使用12~24小时,时间越长越好。膏剂须在皮肤清洁擦干后涂抹,数分钟后可自干形成护膜,每天2次。硅凝胶制剂连续使用时间至少4个月,越久越好。
3.复方肝素钠尿囊素凝胶涂抹
康瑞保凝胶(复方肝素钠尿囊素凝胶)含有洋葱提取物、肝素及尿囊素,有抑制纤维母细胞增生、抗炎、增加组织水合能力等作用,也是目前常用的软化瘢痕组织的药物。
使用注意事项:将凝胶涂抹于瘢痕部位,每天3~4次,轻揉直到药物完全吸收。若为陈旧性或质地较硬的瘢痕,可以在涂药后用敷料(如保鲜膜)封包过夜,使药物充分发挥作用。根据瘢痕的大小和治疗反应,疗程常需数周至数月不等。
4.其他 其他种类药物有钙离子通道拮抗剂,如异搏定的霜剂或凝胶;免疫调节剂,如5%咪喹莫特霜;抗有丝分裂药物,如维甲酸、秋水仙素瘢痕内注射;某些具有活血化瘀功效的中药,如积雪苷、丹参、雷公藤、当归、红花等,都对瘢痕有一定治疗作用。
使用注意事项:用药时,患者需严格遵守医嘱,以防止不良反应发生。
除了药物以外,一些物理疗法如冷冻治疗、激光治疗和局部近距离放射治疗,均对瘢痕尤其是瘢痕疙瘩有较好的疗效;手术切除瘢痕、植皮修复等方法,可有效缓解瘢痕所致的功能障碍和畸形,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外观,但是也可能由于再次创伤愈合失控而导致复发,再次形成瘢痕疙瘩。因此,术后需立即与药物、物理疗法联合应用,以预防复发。
总之,创伤愈合后,要积极采取预防措施,抑制瘢痕形成。在瘢痕快速生长期,应避免物理刺激,如剧烈地按摩或搔抓、过度寒冷或紫外线照射。一旦瘢痕产生,应尽早就医,根据瘢痕的类型、大小和患者的具体情况,医生会采取综合治疗措施。
预防瘢痕产生更为重要!
瘢痕治疗非常棘手,故预防极为重要。治疗瘢痕的药物也可用于预防瘢痕的产生,而且在创伤愈合早期应用药物预防瘢痕产生,比瘢痕形成后再行治疗的效果更好。比如硅凝胶制剂,是比较推荐的预防瘢痕药物,可改善伤口愈合中的痛痒不适、色素沉着和牵拉感。需要注意的是,硅凝胶制剂应待伤口完全愈合后方可使用,如行手术治疗,须在拆线后1周才可使用,连续使用时间同样越长越好。
除了药物以外,加压疗法也是预防瘢痕形成的方法,加压造成局部缺氧,使成纤维细胞增生受到抑制。在创面愈合后早期,尚未形成瘢痕即可使用,有助于减轻增生性瘢痕形成。常用方法有穿戴弹力织物、捆绑弹力绷带等,治疗时间每天应至少18个小时,持续4~9个月乃至更久,加压的压力需要适当,过松会降低疗效,过紧则影响血供。加压疗法联合药物治疗效果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