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智障儿童由于心理、生理上的缺陷,不能预知自己行为的后果,常会表现出一些不符合社会要求的行为。如何对智障儿童进行德育教育,本文认为行之有效的途径是建立起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实施多渠道、多样化联合教育。
关键词:智障儿童;德育教育;联合教育
智障儿童由于心理、生理上的缺陷,对事物的认识往往带有片面性、表面性和直观性,加之他们不能预知自己行为的后果,常会表现出一些不符合社会要求的行为,严重的还会导致其犯罪。因此,加强智障儿童的德育教育,是不容忽视的。对智障儿童进行德育教育,笔者认为可以从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入手。
一、学校发挥好主阵地作用
1.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各科教材都有一些很好的德育内容,教师可利用教材,结合学生实际,进行德育渗透。如利用“孔融让梨”的故事,引导学生向小孔融学习尊老爱幼,学做、争做“小孔融”。常朗读与讲解《三字经》,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学礼仪,懂规矩。
2.教师要为人师表,做学生的标杆
每个学生都有一颗模仿的心,教师的一言一行都直接影响学生。弯腰捡起地上的纸屑、整理孩子的衣领、擦掉他们嘴角的口水,这些看似不经意的动作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3.重视主题班会
通过观看表演、倾听故事、共同探讨等多种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寓教于乐。如“幸福生活哪里来”的主题班会,以表演的形式,教育学生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同时也要把我们的爱传向远方,帮一帮贫困山区的儿童,可以給他们捐书、捐衣物和学习用品,也可以写信表达问候。
4.树立榜样,培养自信心和责任感
利用“清明节”“国庆节”、学雷锋活动日等讲各类榜样故事,激励学生要自立自强,有所担当,树立品德才是成才的关键的意识。
二、家庭做好后方阵地
1.家校联动
邀请家长做辅导员,参加学生的集体活动,用孩子的进步感染、激励家长。班级经常举行“自理小能手”的比赛,孩子看到父母在场,个个跃跃欲试,家长连连点头,赞不绝口,孩子笑颜如花,兴致高涨。
2.更新教育观念
多数家长觉得智障孩子做事碍手碍脚,常常呵斥他们不要动这动那,这极大地扼杀了孩子的积极性和上进心。孩子每天都在变化,只是家长的心理期望值太高,缺少发现的眼睛。家里要有孩子的空间,让他们尽情展现,比如和妈妈一起打扫卫生;跟爸爸讲讲学校里的事。父母要弯下腰多倾听,多制造机会交流,这样才能促进孩子的发展。
3.注重言传身教
父母的修养就是孩子的教养。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只有家长以身作则,有规范的言行、良好的素养,才能给孩子树立好的学习榜样,才会有益于孩子健康地成长、成才。
4.定期召开家长会,不定期打电话回访
教师要多和家长交流孩子在校、在家的表现情况及思想动态,讨论如何进一步发展孩子的技能等。
三、充分发挥社会实践大课堂的教育作用
1.开展正能量活动
通过看影片、照片以及参观展览馆等形式,让智障儿童能胸怀祖国,热爱我们的国家。利用故事和表演剧,讲雷锋叔叔助人为乐的事,鼓励他们争做现代小雷锋。
2.组织学生外出参观、游览
好玩是儿童的天性,我们要善于抓住契机进行思想教育。如初春带领学生去踏春,让学生体会到家乡的美丽,激发他们建设美好家园的热情。常领学生参观工厂、超市、银行等,启迪他们热爱劳动的思想。总之,教师要多制造一些现场教育机会,多让学生置身其中,亲身体验。
3.开展与普通学校的联谊活动
以一对一和一对多等形式,与普通学生联谊,可以书信交流、互访家庭,也可以互赠学习用具,互相勉励。鼓励智障儿童学习他们的优良品质,树立“我能行”的信念。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一个能力低、智力差的儿童应当比教育正常儿童有百倍的细致、耐心和同情心。”培养智障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社会公德,无疑是一项非常艰巨的工作,这不仅要有坚持不懈的决心和慈母般的爱心、耐心和责任心,更要有行之有效的途径,那就是建立学校、家庭和社会相结合的联合教育模式,有步骤、有重点地进行。
关键词:智障儿童;德育教育;联合教育
智障儿童由于心理、生理上的缺陷,对事物的认识往往带有片面性、表面性和直观性,加之他们不能预知自己行为的后果,常会表现出一些不符合社会要求的行为,严重的还会导致其犯罪。因此,加强智障儿童的德育教育,是不容忽视的。对智障儿童进行德育教育,笔者认为可以从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入手。
一、学校发挥好主阵地作用
1.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各科教材都有一些很好的德育内容,教师可利用教材,结合学生实际,进行德育渗透。如利用“孔融让梨”的故事,引导学生向小孔融学习尊老爱幼,学做、争做“小孔融”。常朗读与讲解《三字经》,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学礼仪,懂规矩。
2.教师要为人师表,做学生的标杆
每个学生都有一颗模仿的心,教师的一言一行都直接影响学生。弯腰捡起地上的纸屑、整理孩子的衣领、擦掉他们嘴角的口水,这些看似不经意的动作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3.重视主题班会
通过观看表演、倾听故事、共同探讨等多种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寓教于乐。如“幸福生活哪里来”的主题班会,以表演的形式,教育学生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同时也要把我们的爱传向远方,帮一帮贫困山区的儿童,可以給他们捐书、捐衣物和学习用品,也可以写信表达问候。
4.树立榜样,培养自信心和责任感
利用“清明节”“国庆节”、学雷锋活动日等讲各类榜样故事,激励学生要自立自强,有所担当,树立品德才是成才的关键的意识。
二、家庭做好后方阵地
1.家校联动
邀请家长做辅导员,参加学生的集体活动,用孩子的进步感染、激励家长。班级经常举行“自理小能手”的比赛,孩子看到父母在场,个个跃跃欲试,家长连连点头,赞不绝口,孩子笑颜如花,兴致高涨。
2.更新教育观念
多数家长觉得智障孩子做事碍手碍脚,常常呵斥他们不要动这动那,这极大地扼杀了孩子的积极性和上进心。孩子每天都在变化,只是家长的心理期望值太高,缺少发现的眼睛。家里要有孩子的空间,让他们尽情展现,比如和妈妈一起打扫卫生;跟爸爸讲讲学校里的事。父母要弯下腰多倾听,多制造机会交流,这样才能促进孩子的发展。
3.注重言传身教
父母的修养就是孩子的教养。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只有家长以身作则,有规范的言行、良好的素养,才能给孩子树立好的学习榜样,才会有益于孩子健康地成长、成才。
4.定期召开家长会,不定期打电话回访
教师要多和家长交流孩子在校、在家的表现情况及思想动态,讨论如何进一步发展孩子的技能等。
三、充分发挥社会实践大课堂的教育作用
1.开展正能量活动
通过看影片、照片以及参观展览馆等形式,让智障儿童能胸怀祖国,热爱我们的国家。利用故事和表演剧,讲雷锋叔叔助人为乐的事,鼓励他们争做现代小雷锋。
2.组织学生外出参观、游览
好玩是儿童的天性,我们要善于抓住契机进行思想教育。如初春带领学生去踏春,让学生体会到家乡的美丽,激发他们建设美好家园的热情。常领学生参观工厂、超市、银行等,启迪他们热爱劳动的思想。总之,教师要多制造一些现场教育机会,多让学生置身其中,亲身体验。
3.开展与普通学校的联谊活动
以一对一和一对多等形式,与普通学生联谊,可以书信交流、互访家庭,也可以互赠学习用具,互相勉励。鼓励智障儿童学习他们的优良品质,树立“我能行”的信念。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一个能力低、智力差的儿童应当比教育正常儿童有百倍的细致、耐心和同情心。”培养智障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社会公德,无疑是一项非常艰巨的工作,这不仅要有坚持不懈的决心和慈母般的爱心、耐心和责任心,更要有行之有效的途径,那就是建立学校、家庭和社会相结合的联合教育模式,有步骤、有重点地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