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兴趣是学生在学习数学活动中的一个重要心理因素。学生对数学是否有兴趣,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数学的效果。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在当前可以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学习得轻松愉快,而且对学生的长远发展将产生持续性的影响。
关键词 数学 爱 兴趣 游戏
兴趣是学生在学习数学活动中的一个重要心理因素。学生对数学是否有兴趣,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数学的效果。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在当前可以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学习得轻松愉快,而且对学生的长远发展将产生持续性的影响。但是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是天生的,而要靠后天的引导和培养。创造生动的、愉悦的学习气氛是数学教学的关键环节,同时也是诱发学生求知欲望,产生内学学习动力的前提。下面,结合本人教学实践,就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谈几点体会。
一、以爱动其心,以情激趣
在数学教学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教师只有以全身心的爱去对待学生,学生才会喜欢老师,才会以十足的干劲来学习老师所教的功课。以爱动其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对待学困生更要注意这一点。“差”是相对的,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转化的。转化的条件之一就是兴趣。
平时我在教学中注意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课堂提问、作业、测验,我都根据学困生的实际制定评价标准。做对了,及时表扬,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做错了,也不指责,耐心讲解,不让他们产生气馁情绪,鼓励他们奋发向上。在学习上要教会他们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如在解应用题时,我经常鼓励他们画图、观察、认真分析数量关系、多打几次比方,还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知识经验,亲自说一说。这样半扶半放式教学,使他们逐渐走向成功,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另外,教师还要善于观察,适时发现学困生的闪光点,增强他们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如我教过的一位叫王晶的学困生,半个学期以来一连三个单元测验都不及格。在第四单元测验时出乎意料,他竟然得了76分,其中一个难度较大的应用题,他居然做对了。我在评讲试卷时说:“最后的一道题只有三个同学做对,其中一个就是王晶同学,他进步了!”同学们都向他投去赞许的目光。他高兴极了。谁知这个场面竟成了他学习数学的转折点,从此他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上课专心听讲,常举手回答问题。一学年后,他的数学成绩从原来的不及格提高到90多分,成为班上的优等生。
教师的及时表扬和鼓励,使学生进入从成功到生趣,再到成功这样的良性循环。事实证明: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学生对学习数学知识产生兴趣的基础。
二、直观教学,诱发兴趣
小学生的抽象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依赖于具体事物,思考问题往往离不开事物的具体形象,他们对事物的直观形象感兴趣。在教学中,我在课堂上经常采用直观手段进行教学,课前准备充分的教具、学具,特别重视电教手段的运用,让学生感到学习数学并不枯燥乏味;问题的引入尽量从他们熟悉的事物出发,让抽象的数学概念生动化、生活化,抓住小学生的认识规律和思维特点,进而,让他们感到学习数学是一件快乐的事。
在“求平均数”应用题的教学时,我先把准备好的三个碟子放在讲台上,并分别装上2个、7个和3个的塑料苹果,放好后,引导学生观察。提问:谁能把他们移动几下,使每个碟子里装着的苹果一样多?指名学生上讲台操作,并讲述操作过程。接着又问刚才那位同学是怎样移动的?为什么?为什么从第二个碟子中去移?通过学生直观演示,亲自操作,联系熟悉的生活例子,学生体会到:在总数不变的情况下移多补少,使他们变成相同数,这个数就是原来几个数的平均数。演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愉快的气氛中理解了求平均数的概念。
三、引入游戏,强化兴趣
游戏是小学生最喜爱的活动。把游戏引入课堂,使数学教学同游戏有机结合起来,这样使学生在想、做、玩、练中,理解知识,扩展思维,保持兴趣,并受到正确的数学思维方法的熏陶。
1 计算过关夺红旗。数的计算比较枯燥,学生常常不感兴趣。我在教学“两位数加法”时,在巩固练习中,为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依照障碍跑的形式,在黑板前的一段距离内设若干个关卡,每个关卡由一名学生把守,预备好有趣的计算题目,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只有做对了题的小组才能过关;在终点处插一红旗,先夺红旗者为胜。
2 设置“登楼梯”游戏。把计算题目分为三个等次。登一相关阶梯计算一个等次的习题为100分,以此类推。全做完了在本子上画一颗红五星,并写上300分。这时教师应抓住学生对分数格外看重的心理因素因势引导。这种游戏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能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此外,我还把“数学接力赛”“玩纸牌”“数学套圈”等游戏引进课堂,使学生在喜悦中求知。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从儿童生理、心理特点出发,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做学习的真正主人,使每节数学课都能情贯其中、趣寓其里,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从而全面提高学生数学素质。
关键词 数学 爱 兴趣 游戏
兴趣是学生在学习数学活动中的一个重要心理因素。学生对数学是否有兴趣,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数学的效果。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在当前可以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学习得轻松愉快,而且对学生的长远发展将产生持续性的影响。但是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是天生的,而要靠后天的引导和培养。创造生动的、愉悦的学习气氛是数学教学的关键环节,同时也是诱发学生求知欲望,产生内学学习动力的前提。下面,结合本人教学实践,就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谈几点体会。
一、以爱动其心,以情激趣
在数学教学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教师只有以全身心的爱去对待学生,学生才会喜欢老师,才会以十足的干劲来学习老师所教的功课。以爱动其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对待学困生更要注意这一点。“差”是相对的,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转化的。转化的条件之一就是兴趣。
平时我在教学中注意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课堂提问、作业、测验,我都根据学困生的实际制定评价标准。做对了,及时表扬,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做错了,也不指责,耐心讲解,不让他们产生气馁情绪,鼓励他们奋发向上。在学习上要教会他们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如在解应用题时,我经常鼓励他们画图、观察、认真分析数量关系、多打几次比方,还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知识经验,亲自说一说。这样半扶半放式教学,使他们逐渐走向成功,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另外,教师还要善于观察,适时发现学困生的闪光点,增强他们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如我教过的一位叫王晶的学困生,半个学期以来一连三个单元测验都不及格。在第四单元测验时出乎意料,他竟然得了76分,其中一个难度较大的应用题,他居然做对了。我在评讲试卷时说:“最后的一道题只有三个同学做对,其中一个就是王晶同学,他进步了!”同学们都向他投去赞许的目光。他高兴极了。谁知这个场面竟成了他学习数学的转折点,从此他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上课专心听讲,常举手回答问题。一学年后,他的数学成绩从原来的不及格提高到90多分,成为班上的优等生。
教师的及时表扬和鼓励,使学生进入从成功到生趣,再到成功这样的良性循环。事实证明: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学生对学习数学知识产生兴趣的基础。
二、直观教学,诱发兴趣
小学生的抽象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依赖于具体事物,思考问题往往离不开事物的具体形象,他们对事物的直观形象感兴趣。在教学中,我在课堂上经常采用直观手段进行教学,课前准备充分的教具、学具,特别重视电教手段的运用,让学生感到学习数学并不枯燥乏味;问题的引入尽量从他们熟悉的事物出发,让抽象的数学概念生动化、生活化,抓住小学生的认识规律和思维特点,进而,让他们感到学习数学是一件快乐的事。
在“求平均数”应用题的教学时,我先把准备好的三个碟子放在讲台上,并分别装上2个、7个和3个的塑料苹果,放好后,引导学生观察。提问:谁能把他们移动几下,使每个碟子里装着的苹果一样多?指名学生上讲台操作,并讲述操作过程。接着又问刚才那位同学是怎样移动的?为什么?为什么从第二个碟子中去移?通过学生直观演示,亲自操作,联系熟悉的生活例子,学生体会到:在总数不变的情况下移多补少,使他们变成相同数,这个数就是原来几个数的平均数。演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愉快的气氛中理解了求平均数的概念。
三、引入游戏,强化兴趣
游戏是小学生最喜爱的活动。把游戏引入课堂,使数学教学同游戏有机结合起来,这样使学生在想、做、玩、练中,理解知识,扩展思维,保持兴趣,并受到正确的数学思维方法的熏陶。
1 计算过关夺红旗。数的计算比较枯燥,学生常常不感兴趣。我在教学“两位数加法”时,在巩固练习中,为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依照障碍跑的形式,在黑板前的一段距离内设若干个关卡,每个关卡由一名学生把守,预备好有趣的计算题目,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只有做对了题的小组才能过关;在终点处插一红旗,先夺红旗者为胜。
2 设置“登楼梯”游戏。把计算题目分为三个等次。登一相关阶梯计算一个等次的习题为100分,以此类推。全做完了在本子上画一颗红五星,并写上300分。这时教师应抓住学生对分数格外看重的心理因素因势引导。这种游戏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能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此外,我还把“数学接力赛”“玩纸牌”“数学套圈”等游戏引进课堂,使学生在喜悦中求知。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从儿童生理、心理特点出发,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做学习的真正主人,使每节数学课都能情贯其中、趣寓其里,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从而全面提高学生数学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