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与通人

来源 :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nb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专家是近年来的一个流行名词,凡受高等教育的人都希望能成专家。专家的时髦性可说是今日学术界的最大流弊。学问分门别类,除因人的精力有限之外,乃是为求研究的便利,并非说各门之间真有深渊相隔。学问全境就是一种对于宇宙人生全境的探索与追求,各门各科不过是由各种不同的方向与立场去研究全部的宇宙人生而已。政治学由政治活动方面去观察人类的全部生活,经济学由经济活动方面去观察人类的全部生活。但人生是整个的,支离破碎之后就不是真正的人生。为研究的便利,不妨分工;但我们若欲求得彻底的智慧,就必须旁通本门以外的知识。各种自然科学对于宇宙的分析,也只有方法与立场的不同,对象都是同一的大自然界。在自然科学的发展史上,凡是有划时代的贡献的人,没有一个是死抱一隅之见的人。如牛顿或达尔文,不只精通物理学或生物学,他们各对当时的一切学术都有兴趣,都有运用自如的理解力。他们虽无哲学家之名,却有哲学家之实。他们是专家,但又超过专家;他们是通人。这一点总是为今日的一些专家或希望作专家的人所忽略。
  假定某人为考据专家,对某科的某一部分都能详述原委,作一篇考证文字,足注能超出正文两三倍;但对今日政治经济社会的局面完全隔阂,或只有幼稚的观感,对今日科学界的大概情形一概不知,对于历史文化的整个发展丝毫不感兴趣。这样一个人,只能称为考据匠,若恭维一句,也不过是“专家”而已。又如一个科学家,终日在实验室与仪器及实验品为伍,此外不知尚有世界。这样一个人,可被社会崇拜为大科学家,但实际并非一个全人,他的精神上之残废就与身体上之足跛耳聋没有多少分别。
  再进一步。今日学术的专门化,并不限于科门之间,一科之内往往又分化为许多的细目,各有专家。例如一个普通所谓历史专家,必须为经济史专家,或汉史专家,甚或某一时代的经济史专家,或汉代某一小段的专家。太专之后,不只对史学以外的学问不感兴味,即对所专以外的史学部分也渐疏远,甚至不能了解。此种人或可称为历史专家,但不能算为历史家。片段的研究无论如何重要,对历史若真欲明了,却非注意全局不可。
  今日学术界所忘记的,就是一个人除作专家外,也要作“人”,并且必须作“人”。一个十足的人,在一般生活上讲,是“全人”,由学术的立场讲,是“通人”。我们时常见到喜欢说话的专家,会发出非常幼稚的议论。这就是因为他们只是专家,而不是通人,一离本门,立刻就要迷路。他们对于所专的科目在全部学术中所占的地位完全不知,所以除所专的范围外,若一发言,不是幼稚,就是隔膜。
  学术界太专的趋势与高等教育制度有密切的关系。今日大学各系的课程,为求“专精”与“研究”的美名,舍本逐末,基本的课程不是根本不设,就是敷衍塞责,而外国大学研究院的大部课程在我们只有本科的大学内反倒都可以找到。学生对本门已感应接不暇,当然难以再求旁通。一般的学生,因根基的太狭太薄,真正的精通既谈不到,广泛的博通又无从求得;结果各大学每年只送出一批一批半生不熟的智识青年,既不能作深刻的专门研究,又不能正当地应付复杂的人生。近年来教育当局与大学教师,无论如何地善于自辩自解,对此实难辞咎。抗战期间,各部门都感到人才的缺乏。我们所缺乏的人才,主要的不在量,而在质。雕虫小技的人才并不算少。但无论做学问,或是做事业,所需要的都是眼光远大的人才。
  凡人年到三十,人格就已固定,难望再有彻底的变化,要做学问,二十岁前后是最重要的关键,这正是大学生的在校时期。品格、风趣、嗜好,大半要在此时来做最后的决定。此时若对学问兴趣立下广泛的基础,将来的工作无论如何专精,也不至于害精神偏枯病。若在大学期间,就造成一个眼光短浅的学究,将来若要再作由专而博的功夫,其难真是有如登天。今日各种的学术都过于复杂深奥,无人能再望做一个活的百科全书的亚里士多德。但对一门精通一切,对各门略知梗概,仍当是学者的最高理想。二十世纪为人类有史以来最复杂最有趣的时代,今日求知的时会也可谓空前;生今之世,而甘作井底之蛙,岂不冤枉可惜?因为人力之有限,每人或者不免要各据一井去活动,但我们不妨时常爬出井外,去领略一下全部天空的伟大!
  (本文最初发表于1940年2月4日《大公报(重庆版)》)
其他文献
自主学习是学生自己主宰自己的学习,也是目前教育界提倡的一种学习方式。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给自主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支撑作用。本文从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的特点出发,结合《土壤学》学科的知识特点和教学案例,提出了自主学习教学设计的原则及设计方法。  《土壤学》课程与网络环境发展  《土壤学》作为土地科学最重要的基础理论学科和农学类专业本科教育的一门专业概论课程,是研究土壤的形成与演变、分类与分布规
对外交往中,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可;与此同时,大家也深刻意识到大学生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缺失已经称为一个严重的问题。本文阐述了中国传统文化因素融入英语课堂教学的重要意义,在分析高职院校学生中国文化知识的掌握程度后,提出了一些改进与解决的对策。  文化因素融入英语教学的意义  文化这一概念涵盖了文化知识、信仰、风俗、法律、艺术、道德以及人作为社会成员而获得的其它能力和习惯。它记录
为将中职学校培养的计算机专业学生与就业市场进行对接,适应市场需求,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也在向市场转变,从传统的以学科体系设置向以工作过程为主的课程体系转变,以职业岗位为导向,根据岗位需求构建基于岗位工作过程的模块式课程体系,使得课堂的教学方式更加丰富,教师由“主角”向“配角”转变,学生由“被动学习”向“主动承担”转变,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由“相脱离”向“相吻合”转变。坚持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课程设置
上好实习课,是职业学校培养合格人才和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目标所要求的。要提高计算机实习课的教学效果,教学方法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相对于普通教育方式,职业技术教育有很大的优点,它重视实习操作,能够让学生眼、手、脑并用,从而通过自己动手操作更直观、形象地掌握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然而,目前职业学校的计算机教材,很大程度上偏重于理论,加上目前对口升学采用笔试的因素,更加剧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鉴于此种情况
作家通过小说创作,向人们展现出人类社会的生活面貌,通过小说人物的命运可以让读者认识社会,达到审美的目的。小说教学在语文教材中占有相当的比例,与诗歌、散文等其它文学样式相比,它更受学生的喜爱。在课堂上,学生通过对人物形象充分理解之后,最终多元化地探索小说所要表达的主题。因此,小说教学的得失,对于语文教学关系重大,从而也成就了语文教师通过小说教学、分析小说的女性形象来帮助青春期女生树立正确女性观的重大
翻译课是高校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的一门重要课程。在中医院校对外交流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学好中医翻译课能够为进一步学好中医典籍英译,并对培养学生认识英汉及汉英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起到很大的作用。因此,中医翻译课程的教学重点应该放在认识英汉两种语言差异及对中医翻译中国传统文化英译策略的掌握上。本文以中医翻译教学中学生所做练习为典型例子,分析了其中的错误,以探讨翻译教学中的重点及中医翻译的标准。  中医翻译教
成仿吾是中国20世纪优秀知识分子的传奇人物。1910年,13岁的成仿吾留学日本,后入东京帝国大学读造兵科,立志富国强兵。1918年段祺瑞政府与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军事协定,成仿吾愤怒地放弃了帝国大学的毕业考试而回国,由学兵工转向文学,以诗歌作投枪,抨击封建愚昧和帝国主义:“我知道这现实的压迫……一天都不能甘受”,“我觉得全身火一般地烧着,”要“推动世界飞一般的前走……”1921年6月,成仿吾与郭沫若
韩国的经济高速发展,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职业技术教育被称为韩国经济发展的秘密武器。进入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韩国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开始获得快速发展。韩国高职教育秉承了其职业教育的一贯特征,十分重视技能人才及其职业能力的培养,其教育模式以培养“就业者”为目标,在培养模式、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方面颇有值得我们借鉴之处。  校企合作培养人才  在韩国的高等教育体系中,从层次结构上看,包括专科大学、本
美国马里兰大学是华盛顿地域一所大型综合公立高等院校,成立于1856年。到了20世纪80年代末,该校将自身定位从教学型大学转变成为追求卓越,建设国内卓越、世界一流的公立研究型大学。这个战略目标使该校获得了从农科为主发展到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的根本动力,从此步入快速发展的机遇期,学术地位和影响迅速崛起。目前,该校因其卓越的教学及研究实力而享有盛誉,她被认为是美国发展最快的综合性研究大学之一。现已成为美国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