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低年级统编教材中编入的儿童诗,是低年段课文的重要组成部分。较多教师通常以理解及背诵儿童诗为目标,这不但损伤了儿童诗的情感性,而且打击学生的阅读兴趣。本文从现今开展诗教的作用及现状进行分析,从而提出低年级儿童诗教学策略及要注意的问题,探索有效的儿童诗教学新模式。
【关键词】低年级;儿童诗;教学策略
儿童诗是开展文学欣赏教学的重要内容,情感丰富,读起来朗朗上口,是儿童最喜爱的一种阅读材料。低年级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编入儿童诗,主要目的是为了学生识字及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但大部分教师通常以理解及背诵为目标,破坏了儿童诗的情感性,不仅无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甚至还会使学生在情绪上产生一定的抵触。那么,在小学儿童诗教学中,应该如何引领小学生进行儿童诗的学习,使他们对儿童诗产生浓厚的兴趣,乐于学习的同时深入探究儿童诗的深意呢?以下是笔者在儿童诗教学实践中的几点体会:
一、加强朗读,读出个性
诗歌是文学之母,其词藻优美、内涵丰富、富盈想象。有一位诗评家说:“只读不写,眼高手低;只写不读,眼低手也低。”这句话生动地说明了朗读在整个童诗教学中不可估量的重要地位。因此,开展诗教,必须从引导学生读诗入手。让儿童沉浸在诗的年华中,反复诵读诗歌、鉴赏诗歌,让诗意和情怀渗透心灵,这便是教师通过语言美赠与儿童在懵懂时最精美的礼物。
由于学生各方面的差异性较大,因此他们在阅读儿童诗时,对诗歌的韵律、重音以及节奏和停顿等方面的理解、把握都不同。作为语文教师,应善于发现和巧妙利用学生个体的差异性,鼓励和引导学生不断地感悟,读出自己的理解,张扬自己的个性。
比如,在《四季》的教学中,由于诗歌所独有的语言亲切性和生动性,因此可以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诵方法,在读准音的基础上,不断反复诵读,让学生领悟出诗歌具有其它文学所没有的独特之处。全文共4个小节,通过大量使用叠词并运用拟人化的写法,使得全诗赋予童趣且朗朗上口。在教学“草芽尖尖、荷叶圆圆、谷穗弯弯”的叠词时,为了让学生读出趣味性,可以提前出示相应图片,观察小草、荷叶、谷穗的样子,再配上动作读出它们“尖尖”“圆圆”“弯弯”的感觉。读好人物说的话也是教学中的重难点,通过引导学生注意“就是”一词,觉悟最后一节的表达与前三节不一样。再者,可鼓励学生使用自己喜欢的情感和语调,带着动作或神态,一边朗读一边表演,读出不同季节事物的不同语气。春天生机盎然,句子要读得欢快一点;夏天花繁叶茂,要读出热闹的感觉;秋天的句子要读出谷穗弯腰有礼貌的感觉;冬天的句子要读出雪人大肚子一挺的可爱。由于儿童诗就是用最简洁的语言表达心中的愿望、传递美好的情感,可以充分利用课文结构严谨的优势,在个性化朗读体会语言表达形式的基础上,鼓励学生模仿句式自由表达。
二、细琢细磨,领悟意象
儿童诗里藏着丰富的想象精灵,具有很大的想象空间。面对儿童诗这种特殊的文体,作为语文教师必须要非常重视,要让学生充分感受诗歌的语言、韵律之美,体验诗中的情感,呵护学生纯真的想象和灵性。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体会诗歌语言、理解诗歌内涵的基础上,将学生带入无限的想象空间之中,让学生在想像的世界中遨游。
《小小的船》对于学生们来说已是耳熟能详,但学生们对诗意的理解可深可浅就要论语文教师的教学策略了。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课文,可以利用插图来进行指导。首先引领学生认真看图,一般情况下,他们都能大致说出:晚上,在一片蓝天里飘着几朵云朵,一颗颗明亮的星星好像眨着眼睛,一个小朋友坐在弯弯的月亮上。紧接着再说一说月亮有什么特征,会让人联想起什么东西。随后出示小船的图片,说说他们有什么相似之处,引出比喻句的使用手法,但只能简单交代,不求深挖。最后让学生发挥想象:小女孩坐在月亮上看到了哪些美丽的夜色?引导学生大胆创新,进行文本对话,充分地想象,以此作为理解课文的基础。
站在学生理解的角度来看,全诗一共四行两句话,虽然看似简单,但如果不发挥想象是难以读透诗中的意境。比如第一行“弯弯的月亮,小小的船”是理解的难点。可以出示月亮和小船的图片,让学生察觉,这句话不是说月亮弯,船很小的表面意思,而是把弯弯的月亮比作小小的船。可能会有学生问道:为什么一定要是小小的船,不能是大大的船,弯弯的船。老师可以解释为:因为月亮离我们非常遥远,所以看上去就显得很小,所以说“小小的”,而“弯弯的、两头尖”其实都在说月亮和小船形状相似的地方。让学生明白,第二、三行中的“小小的船”指的是“月亮”。
在教学“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时,可以引导学生说一说在一望无际、美丽的夜空下,他们会看到什么?还会做些什么?等学生回答后,再请学生朗读课文,理解作者的想象之合理性,并借助插图或视频感受坐在月亮上看着美丽的星空时候的绝妙体验。
三、把握学情,有效延伸
通常,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了儿童诗的特点之后,老师都会启发学生进行续写,使用的方法各有不同,有的是补充一小节,有的是模仿几句话,有的是自己創作。然而,激发学生进行拓展延伸必须循序渐进,不得揠苗助长。
首先,我们应让学生明白,这么有趣的儿童诗,作者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写出来的,创作的灵感源于我们熟悉的生活。所以,写儿童诗并不难,它的选材广泛,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可以作为我们写诗的素材。通过指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事物,走近大自然,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大胆运用身边的点滴作为写作的对象,慢慢地在补充诗句的基础上提高难度,补充小节到创作全篇。
《听听,秋的声音》是三年级上册语文课文中的一首儿童诗,作者抓住秋天里大自然的一些声响,用诗的语言,赞美了秋天。诗歌语言精练优美,富有韵味。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从秋天的音响中,想象秋天景色的美好,让学生多读多悟,通过仿照诗歌的形式续写诗文。但有较多学生会说,想不到秋天里的其它事物,对于创作十分抗拒。针对这样的学生,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给予适当的表扬和激励,不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巧妙处理课堂上预设和生成的关系。比如,启发学生以游戏接龙形式自由续诗,并鼓励他们大胆想象。之后,又出示原诗的句子,引导学生在比较和品味中感受诗的灵气,还告诉学生,诗歌是美好的,诗歌的世界是奇妙的,永远也没有对错之分、好坏之别。每一个人都能在诗中找到自己的快乐,但必须要热爱生活,对生活充满希望,乐于探究,善于思考,敢于用文字记录下心动的瞬间,一起遨游在美好的诗海。进行一番疏导之后,老师再鼓励学生想想看,秋天还有哪些声音呢?学生可能会说,“哗哗哗”秋雨快活地下;“嘿哟嘿哟”小蚂蚁正忙着准备粮食过冬呢;“呱呱呱呱”青蛙加紧挖洞……学生们肯定会说得很好,合起来又是一首小诗了。
在让学生下笔写诗之前先想想,学生是否已经把握诗歌方向,是否已经与诗歌产生心灵交流,是否已初步感知儿童诗的内涵美,如果没有梳理好这个学习过程,学生写下来的也称不上创作,充其量只是个应付式的作业。想让学生亲近儿童诗并有效达到拓展延伸的效果,教师应注意使用儿童诗教学策略,讲究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原则,以免矫枉过正。让花季儿童在诗歌的花海中与传统对话,在想象中走进文本,切实感悟诗歌所表达的意境和神韵,创作属于自己的小诗。
参考文献:
[1]徐云峰.亲近儿童诗,让学生恋上阅读[J].小学教学参考, 2017(25).
[2]枕流漱石的博客.浅谈小学语文中的儿童诗教学[OL].http://blog.sina.com.cn/s/blog_b24c2c7f0102v84w.html.
【关键词】低年级;儿童诗;教学策略
儿童诗是开展文学欣赏教学的重要内容,情感丰富,读起来朗朗上口,是儿童最喜爱的一种阅读材料。低年级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编入儿童诗,主要目的是为了学生识字及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但大部分教师通常以理解及背诵为目标,破坏了儿童诗的情感性,不仅无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甚至还会使学生在情绪上产生一定的抵触。那么,在小学儿童诗教学中,应该如何引领小学生进行儿童诗的学习,使他们对儿童诗产生浓厚的兴趣,乐于学习的同时深入探究儿童诗的深意呢?以下是笔者在儿童诗教学实践中的几点体会:
一、加强朗读,读出个性
诗歌是文学之母,其词藻优美、内涵丰富、富盈想象。有一位诗评家说:“只读不写,眼高手低;只写不读,眼低手也低。”这句话生动地说明了朗读在整个童诗教学中不可估量的重要地位。因此,开展诗教,必须从引导学生读诗入手。让儿童沉浸在诗的年华中,反复诵读诗歌、鉴赏诗歌,让诗意和情怀渗透心灵,这便是教师通过语言美赠与儿童在懵懂时最精美的礼物。
由于学生各方面的差异性较大,因此他们在阅读儿童诗时,对诗歌的韵律、重音以及节奏和停顿等方面的理解、把握都不同。作为语文教师,应善于发现和巧妙利用学生个体的差异性,鼓励和引导学生不断地感悟,读出自己的理解,张扬自己的个性。
比如,在《四季》的教学中,由于诗歌所独有的语言亲切性和生动性,因此可以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诵方法,在读准音的基础上,不断反复诵读,让学生领悟出诗歌具有其它文学所没有的独特之处。全文共4个小节,通过大量使用叠词并运用拟人化的写法,使得全诗赋予童趣且朗朗上口。在教学“草芽尖尖、荷叶圆圆、谷穗弯弯”的叠词时,为了让学生读出趣味性,可以提前出示相应图片,观察小草、荷叶、谷穗的样子,再配上动作读出它们“尖尖”“圆圆”“弯弯”的感觉。读好人物说的话也是教学中的重难点,通过引导学生注意“就是”一词,觉悟最后一节的表达与前三节不一样。再者,可鼓励学生使用自己喜欢的情感和语调,带着动作或神态,一边朗读一边表演,读出不同季节事物的不同语气。春天生机盎然,句子要读得欢快一点;夏天花繁叶茂,要读出热闹的感觉;秋天的句子要读出谷穗弯腰有礼貌的感觉;冬天的句子要读出雪人大肚子一挺的可爱。由于儿童诗就是用最简洁的语言表达心中的愿望、传递美好的情感,可以充分利用课文结构严谨的优势,在个性化朗读体会语言表达形式的基础上,鼓励学生模仿句式自由表达。
二、细琢细磨,领悟意象
儿童诗里藏着丰富的想象精灵,具有很大的想象空间。面对儿童诗这种特殊的文体,作为语文教师必须要非常重视,要让学生充分感受诗歌的语言、韵律之美,体验诗中的情感,呵护学生纯真的想象和灵性。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体会诗歌语言、理解诗歌内涵的基础上,将学生带入无限的想象空间之中,让学生在想像的世界中遨游。
《小小的船》对于学生们来说已是耳熟能详,但学生们对诗意的理解可深可浅就要论语文教师的教学策略了。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课文,可以利用插图来进行指导。首先引领学生认真看图,一般情况下,他们都能大致说出:晚上,在一片蓝天里飘着几朵云朵,一颗颗明亮的星星好像眨着眼睛,一个小朋友坐在弯弯的月亮上。紧接着再说一说月亮有什么特征,会让人联想起什么东西。随后出示小船的图片,说说他们有什么相似之处,引出比喻句的使用手法,但只能简单交代,不求深挖。最后让学生发挥想象:小女孩坐在月亮上看到了哪些美丽的夜色?引导学生大胆创新,进行文本对话,充分地想象,以此作为理解课文的基础。
站在学生理解的角度来看,全诗一共四行两句话,虽然看似简单,但如果不发挥想象是难以读透诗中的意境。比如第一行“弯弯的月亮,小小的船”是理解的难点。可以出示月亮和小船的图片,让学生察觉,这句话不是说月亮弯,船很小的表面意思,而是把弯弯的月亮比作小小的船。可能会有学生问道:为什么一定要是小小的船,不能是大大的船,弯弯的船。老师可以解释为:因为月亮离我们非常遥远,所以看上去就显得很小,所以说“小小的”,而“弯弯的、两头尖”其实都在说月亮和小船形状相似的地方。让学生明白,第二、三行中的“小小的船”指的是“月亮”。
在教学“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时,可以引导学生说一说在一望无际、美丽的夜空下,他们会看到什么?还会做些什么?等学生回答后,再请学生朗读课文,理解作者的想象之合理性,并借助插图或视频感受坐在月亮上看着美丽的星空时候的绝妙体验。
三、把握学情,有效延伸
通常,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了儿童诗的特点之后,老师都会启发学生进行续写,使用的方法各有不同,有的是补充一小节,有的是模仿几句话,有的是自己創作。然而,激发学生进行拓展延伸必须循序渐进,不得揠苗助长。
首先,我们应让学生明白,这么有趣的儿童诗,作者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写出来的,创作的灵感源于我们熟悉的生活。所以,写儿童诗并不难,它的选材广泛,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可以作为我们写诗的素材。通过指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事物,走近大自然,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大胆运用身边的点滴作为写作的对象,慢慢地在补充诗句的基础上提高难度,补充小节到创作全篇。
《听听,秋的声音》是三年级上册语文课文中的一首儿童诗,作者抓住秋天里大自然的一些声响,用诗的语言,赞美了秋天。诗歌语言精练优美,富有韵味。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从秋天的音响中,想象秋天景色的美好,让学生多读多悟,通过仿照诗歌的形式续写诗文。但有较多学生会说,想不到秋天里的其它事物,对于创作十分抗拒。针对这样的学生,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给予适当的表扬和激励,不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巧妙处理课堂上预设和生成的关系。比如,启发学生以游戏接龙形式自由续诗,并鼓励他们大胆想象。之后,又出示原诗的句子,引导学生在比较和品味中感受诗的灵气,还告诉学生,诗歌是美好的,诗歌的世界是奇妙的,永远也没有对错之分、好坏之别。每一个人都能在诗中找到自己的快乐,但必须要热爱生活,对生活充满希望,乐于探究,善于思考,敢于用文字记录下心动的瞬间,一起遨游在美好的诗海。进行一番疏导之后,老师再鼓励学生想想看,秋天还有哪些声音呢?学生可能会说,“哗哗哗”秋雨快活地下;“嘿哟嘿哟”小蚂蚁正忙着准备粮食过冬呢;“呱呱呱呱”青蛙加紧挖洞……学生们肯定会说得很好,合起来又是一首小诗了。
在让学生下笔写诗之前先想想,学生是否已经把握诗歌方向,是否已经与诗歌产生心灵交流,是否已初步感知儿童诗的内涵美,如果没有梳理好这个学习过程,学生写下来的也称不上创作,充其量只是个应付式的作业。想让学生亲近儿童诗并有效达到拓展延伸的效果,教师应注意使用儿童诗教学策略,讲究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原则,以免矫枉过正。让花季儿童在诗歌的花海中与传统对话,在想象中走进文本,切实感悟诗歌所表达的意境和神韵,创作属于自己的小诗。
参考文献:
[1]徐云峰.亲近儿童诗,让学生恋上阅读[J].小学教学参考, 2017(25).
[2]枕流漱石的博客.浅谈小学语文中的儿童诗教学[OL].http://blog.sina.com.cn/s/blog_b24c2c7f0102v84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