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从16世纪古典经济学的创立到20世纪最辉煌的一百年发展,西方经济学经过了几百年的演变,期间主流学说地位更迭、众多学说流派百家争鸣。在不同时期由于客观的实际经济活动的发展和变化,人们提出了、接纳了、怀疑了、抛弃了很多经济学知识体系,在不同时期形成了不同的经济学主流和范式。本文将从历史角度,阐明西方主流经济学的更迭和发展趋势。
关键词 经济学 演变 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F091 文献标识码:A
一、西方主流经济学的演变
在亚当·斯密经济学产生之前,虽然有许多杰出的经济学思想,如洛克以自然权利为基础的地租和利息理论,休漠的货币数量论等,但受其观点逻辑空间的限制,在理论竞争的过程中没有形成逻辑体系。直到亚当·斯密才第一次创立了比较完备的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马克思指出:“在亚当·斯密那里,政治经济学已发展为某种整体,它所包括的范围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形成。
新古典经济学的形成就是以19世纪六七十年代,以门格尔为代表的奥地利学派,以杰文斯和瓦尔拉斯代表的数理学派以及以克拉克为代表的美国学派所进行的“边际学派革命”而展开的,以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的出版而使新古典经济学成为西方经济学的正统。
在新古典经济学确定后的时间里,经济生活中日益增加的垄断与其理论假设前提相矛盾,加之20世纪30年代的大危机爆发,使得以理性人和市场均衡为基础的新古典学派所论证的自由竞争实现资源最优配置的结论不再令人信服,这标志着新古典经济学的危机。针对于此,一部分经济工作者对经济理论进行了两次重大的修正。
凯恩斯主义导致了宏观经济学的诞生,但如何将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使后者的基本概念与理论成为前者的框架,将个量问题与总量研究结合起来,使消费者行为理论、一般厂商理论等引申至宏观经济学,这就成了一代经济学家的历史任务。希克斯、萨缪尔森较好地完成了一次综合,为寻求宏观与微观经济学的沟通而做出了贡献。其中,萨氏试图将马歇尔新古典经济学与凯恩斯主义,即将微观分析与宏观分析糅合在一起,创立了新古典综合派的理论体系,该体系成为后凯恩斯主流经济学,在战后的40年里始终居于正统地位。
20世纪七八十年代后期面对滞涨所表现得束手无策和撒切尔主义与里根经济学的先后诞生,标志着经济学凯恩斯时代的终结。随后,货币主义和供给学派相继丢掉了经济学的正统宝座。理性预期学派作为新自由主义思潮的一个重要流派,其“政府失灵论”的逻辑演绎结果与公共选择等学派共同向凯恩斯主义提出了严重挑战。在20世纪的最后十几年里,人们可以发现,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的概念充斥于经济学文献,它们针锋相对,没有赢家,形成了独特的20世纪末没有经济学主流的理论真空状态,但是值得一提的是第四次凯恩斯的整合。
经济学方法论研究的是有关经济学最基本、整体性和发展趋势方法的问题,因而常受到哲学特别是科学哲学演变的影响,并由此决定经济学方法论的演变趋势。马克·布劳格的名著《经济学方法论》(Blaug,1980)一书把波普尔(Popper,1979)的“证伪主义”推到了经济学方法论争论的中心位置,并使之成为20世纪八九十年代经济学方法论之争的主线。简单地说,波普的证伪主义主要强调了方法论规则对科学研究的重要性,是西方经济学主流方法论的基础。后来库恩(Kuhn,1962)和费耶阿本德(Feyerabend,1981)的“历史主义”对传统科学观念提出了重大挑战。
经济学方法论的演进与肯定并非完全建立在对前一种方法或另一种方法的否定之上,而更多的是随着时代主题和研究角度的变化、随着个人兴趣和专业特长的不同而愈加显示出重要性和独特性。所以20世纪西方经济学的演变中出现的一个十分引人注目的现象是,其研究领域与范围开始逐渐超出了传统经济学的分析范畴,经济分析的对象扩张到几乎所有人类行为,小至生育、婚姻、离婚、家庭、犯罪等,大至国家政治、投票选举、制度分析等。
经济学与数学的结合本来不是始于20世纪,但是战后以来,数学在经济学中的应用是如此的专门化、技术化、职业化甚至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从而使经济学这个大厦更严密,表达更准确,思维更成熟
三、新世纪西方经济学可能的主流——新制度经济学的发展
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是新制度经济学时期,代表人物有科斯、诺斯和布坎南,这时的制度经济学开始向新古典主义回归。新制度经济学利用正统的理论分析制度的构成和运行,并研究这些制度在经济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使经济学的视野和应用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掀起了一场制度的革命。
笔者之所以认为制度经济学有可能发展成主流经济学,主要是它扩大了逻辑演绎前提的内涵和在理论构架上和方法论上的突破。下面,笔者将首先从制度经济学的观念上和方法论予以佐证。
第一,制度经济学试图建立结构模型理论,该模型在解释人类行为时总是仔细地把它纳入制度和文化背景中,并通过假设的制度结构与观察相比较,从而从经验上加以检验,并不断努力调整变为现实;而传统经济学是预言性模型,在解释人类行为时总是陈述假设与预言,接受现实经验检验,却降低了现实的重要性。
第二,制度主义者在建立模型的过程中,把制度作为分析单位,制度主义者力图保持分析单位的现实状态,其模型十分详尽,而传统经济学把厂商或个体作为分析单位,其模型是从现实中抽象出来的。
第三,制度主义者在研究方法上采用行为主义的心理学观点,将人类行为的根基建立在制度结构(标准、工作规则、用法和习惯)上,而不是建立在个人偏好上,特别是对不同社会制度、文化、民族的经济行为则具有更强的指导意义,在某种意义上讲,比现代的主流西方经济学更具有亲和力和张力。□
(作者单位:军事经济学院研究生三队)
关键词 经济学 演变 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F091 文献标识码:A
一、西方主流经济学的演变
在亚当·斯密经济学产生之前,虽然有许多杰出的经济学思想,如洛克以自然权利为基础的地租和利息理论,休漠的货币数量论等,但受其观点逻辑空间的限制,在理论竞争的过程中没有形成逻辑体系。直到亚当·斯密才第一次创立了比较完备的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马克思指出:“在亚当·斯密那里,政治经济学已发展为某种整体,它所包括的范围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形成。
新古典经济学的形成就是以19世纪六七十年代,以门格尔为代表的奥地利学派,以杰文斯和瓦尔拉斯代表的数理学派以及以克拉克为代表的美国学派所进行的“边际学派革命”而展开的,以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的出版而使新古典经济学成为西方经济学的正统。
在新古典经济学确定后的时间里,经济生活中日益增加的垄断与其理论假设前提相矛盾,加之20世纪30年代的大危机爆发,使得以理性人和市场均衡为基础的新古典学派所论证的自由竞争实现资源最优配置的结论不再令人信服,这标志着新古典经济学的危机。针对于此,一部分经济工作者对经济理论进行了两次重大的修正。
凯恩斯主义导致了宏观经济学的诞生,但如何将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使后者的基本概念与理论成为前者的框架,将个量问题与总量研究结合起来,使消费者行为理论、一般厂商理论等引申至宏观经济学,这就成了一代经济学家的历史任务。希克斯、萨缪尔森较好地完成了一次综合,为寻求宏观与微观经济学的沟通而做出了贡献。其中,萨氏试图将马歇尔新古典经济学与凯恩斯主义,即将微观分析与宏观分析糅合在一起,创立了新古典综合派的理论体系,该体系成为后凯恩斯主流经济学,在战后的40年里始终居于正统地位。
20世纪七八十年代后期面对滞涨所表现得束手无策和撒切尔主义与里根经济学的先后诞生,标志着经济学凯恩斯时代的终结。随后,货币主义和供给学派相继丢掉了经济学的正统宝座。理性预期学派作为新自由主义思潮的一个重要流派,其“政府失灵论”的逻辑演绎结果与公共选择等学派共同向凯恩斯主义提出了严重挑战。在20世纪的最后十几年里,人们可以发现,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的概念充斥于经济学文献,它们针锋相对,没有赢家,形成了独特的20世纪末没有经济学主流的理论真空状态,但是值得一提的是第四次凯恩斯的整合。
经济学方法论研究的是有关经济学最基本、整体性和发展趋势方法的问题,因而常受到哲学特别是科学哲学演变的影响,并由此决定经济学方法论的演变趋势。马克·布劳格的名著《经济学方法论》(Blaug,1980)一书把波普尔(Popper,1979)的“证伪主义”推到了经济学方法论争论的中心位置,并使之成为20世纪八九十年代经济学方法论之争的主线。简单地说,波普的证伪主义主要强调了方法论规则对科学研究的重要性,是西方经济学主流方法论的基础。后来库恩(Kuhn,1962)和费耶阿本德(Feyerabend,1981)的“历史主义”对传统科学观念提出了重大挑战。
经济学方法论的演进与肯定并非完全建立在对前一种方法或另一种方法的否定之上,而更多的是随着时代主题和研究角度的变化、随着个人兴趣和专业特长的不同而愈加显示出重要性和独特性。所以20世纪西方经济学的演变中出现的一个十分引人注目的现象是,其研究领域与范围开始逐渐超出了传统经济学的分析范畴,经济分析的对象扩张到几乎所有人类行为,小至生育、婚姻、离婚、家庭、犯罪等,大至国家政治、投票选举、制度分析等。
经济学与数学的结合本来不是始于20世纪,但是战后以来,数学在经济学中的应用是如此的专门化、技术化、职业化甚至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从而使经济学这个大厦更严密,表达更准确,思维更成熟
三、新世纪西方经济学可能的主流——新制度经济学的发展
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是新制度经济学时期,代表人物有科斯、诺斯和布坎南,这时的制度经济学开始向新古典主义回归。新制度经济学利用正统的理论分析制度的构成和运行,并研究这些制度在经济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使经济学的视野和应用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掀起了一场制度的革命。
笔者之所以认为制度经济学有可能发展成主流经济学,主要是它扩大了逻辑演绎前提的内涵和在理论构架上和方法论上的突破。下面,笔者将首先从制度经济学的观念上和方法论予以佐证。
第一,制度经济学试图建立结构模型理论,该模型在解释人类行为时总是仔细地把它纳入制度和文化背景中,并通过假设的制度结构与观察相比较,从而从经验上加以检验,并不断努力调整变为现实;而传统经济学是预言性模型,在解释人类行为时总是陈述假设与预言,接受现实经验检验,却降低了现实的重要性。
第二,制度主义者在建立模型的过程中,把制度作为分析单位,制度主义者力图保持分析单位的现实状态,其模型十分详尽,而传统经济学把厂商或个体作为分析单位,其模型是从现实中抽象出来的。
第三,制度主义者在研究方法上采用行为主义的心理学观点,将人类行为的根基建立在制度结构(标准、工作规则、用法和习惯)上,而不是建立在个人偏好上,特别是对不同社会制度、文化、民族的经济行为则具有更强的指导意义,在某种意义上讲,比现代的主流西方经济学更具有亲和力和张力。□
(作者单位:军事经济学院研究生三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