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教学中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本文从选题适中,有的放矢;设置梯度,主动参与;多元分组,灵活调控三个方面进行阐述,意在优化历史教学中的小组合作,提升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一、选题适中,有的放矢
小组合作是指3~6人聚集在一起共同完成一个任务,组员间相互配合的一种合作形式。小组合作以共同完成某一个任务为主要方式。小组合作学习之前,以往我们对小组合作的选题更加侧重于符合所学的知识,而对是否符合学生的现状比较疏忽,导致一些小组合作的效果不明显。在小组合作的现状分析中,我们从学生心理和接受能力入手,选择合适的任务,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有很多的教学内容都能够作为小组合作的主题。比如:在讲解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内容后,我将学生划分小组,开展探究活动。由于这部分内容主要是儒家思想文化的相关内容,我将小组合作的主题定为“儒家思想文化的内涵”,我给每个小组一个任务,在课余时间里通过查阅资料、互联网搜索,找出儒家一些思想观点,然后小组内交流。考虑到高中生对儒家思想已经有接触,在搜集资料时,我要求学生要挑选自己没有接触过的,并要求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相互交流。在交流中,很多学生都能说出自己的观点,如讲到儒家思想的“用仁政管理国家,政治家们以此为根据,限制土地过分集中,建立完善的道德体系”内容时学生就对“仁政”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从学生的思想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合适的选题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二、设置梯度,主动参与
小组合作模式是一项共同参与的模式,每个成员都要参与其中。然而学生有不同的思想和不同的状态,我们对学生的教育不能仅仅设置在一个层面上,要考虑学生的差异性,设置具有梯度的小组合作任务,让每个成员都有一定的发挥空间。笔者在教学中,对小组合作的梯度设置非常重视,经常会设置不同难度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笔者会选择一些由浅入深的问题,让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都能参与进来。比如:在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内容里有一节活动课,我组织学生分小组探究“中国民生百年的变迁”,并设置具有梯度的问题作为任务的导引:“中国民生百年变迁是从什么时候到什么时候?”“中国民生百年变迁都有哪些代表性的时间和事件?”“从中国民生的百年变迁中,你有怎样的想法?”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程度设计问题。梯度的设置比较有难度,我们要把握好“度”,否则梯度设置过高会影响学生的发挥。
三、多元分组,灵活调控
合理分组是保证小组合作效果的元素之一。在小组合作的人员配置中,我们应该考虑到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性格特点,采取异质分组的原则,将不同学习成绩、不同学习能力、不同性格特点、不同性别的学生分在同一组,让每一组学生都涵盖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
多元化的分组方式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考虑。比如:在讲解《破解生命的起源之谜》这部分内容时,涉及学生的探究、培养兴趣、探究成果,我们应该根据学生成绩和学习能力来进行分组,让每一组成员中都有成绩优异生、成绩中等生和后进生,以此在合作中相互学习,共同提升。在开展“马克思主义思想之我见”的小组交流中,我就会按照学生的性格特点进行小组的划分,促进学生间的相互交流。通过多元的分组方式,教師对学生可以灵活掌控,提升小组的学习和探究能力。
合适的分组要建立在教师对学生足够了解的基础上,而这项内容需要教师平时对学生细心观察,从学习成绩和日常表现中对学生有一定掌握。同时,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分组时,要注意对学生的探究前培训,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方法。
小组合作的成功表现在对小组合作成果的有效评价成功,要经常采取鼓励性评价,让学生体会到被他人认可的感觉,努力提升自己,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
作者单位江苏省宜兴市丁蜀高级中学
一、选题适中,有的放矢
小组合作是指3~6人聚集在一起共同完成一个任务,组员间相互配合的一种合作形式。小组合作以共同完成某一个任务为主要方式。小组合作学习之前,以往我们对小组合作的选题更加侧重于符合所学的知识,而对是否符合学生的现状比较疏忽,导致一些小组合作的效果不明显。在小组合作的现状分析中,我们从学生心理和接受能力入手,选择合适的任务,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有很多的教学内容都能够作为小组合作的主题。比如:在讲解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内容后,我将学生划分小组,开展探究活动。由于这部分内容主要是儒家思想文化的相关内容,我将小组合作的主题定为“儒家思想文化的内涵”,我给每个小组一个任务,在课余时间里通过查阅资料、互联网搜索,找出儒家一些思想观点,然后小组内交流。考虑到高中生对儒家思想已经有接触,在搜集资料时,我要求学生要挑选自己没有接触过的,并要求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相互交流。在交流中,很多学生都能说出自己的观点,如讲到儒家思想的“用仁政管理国家,政治家们以此为根据,限制土地过分集中,建立完善的道德体系”内容时学生就对“仁政”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从学生的思想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合适的选题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二、设置梯度,主动参与
小组合作模式是一项共同参与的模式,每个成员都要参与其中。然而学生有不同的思想和不同的状态,我们对学生的教育不能仅仅设置在一个层面上,要考虑学生的差异性,设置具有梯度的小组合作任务,让每个成员都有一定的发挥空间。笔者在教学中,对小组合作的梯度设置非常重视,经常会设置不同难度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笔者会选择一些由浅入深的问题,让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都能参与进来。比如:在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内容里有一节活动课,我组织学生分小组探究“中国民生百年的变迁”,并设置具有梯度的问题作为任务的导引:“中国民生百年变迁是从什么时候到什么时候?”“中国民生百年变迁都有哪些代表性的时间和事件?”“从中国民生的百年变迁中,你有怎样的想法?”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程度设计问题。梯度的设置比较有难度,我们要把握好“度”,否则梯度设置过高会影响学生的发挥。
三、多元分组,灵活调控
合理分组是保证小组合作效果的元素之一。在小组合作的人员配置中,我们应该考虑到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性格特点,采取异质分组的原则,将不同学习成绩、不同学习能力、不同性格特点、不同性别的学生分在同一组,让每一组学生都涵盖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
多元化的分组方式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考虑。比如:在讲解《破解生命的起源之谜》这部分内容时,涉及学生的探究、培养兴趣、探究成果,我们应该根据学生成绩和学习能力来进行分组,让每一组成员中都有成绩优异生、成绩中等生和后进生,以此在合作中相互学习,共同提升。在开展“马克思主义思想之我见”的小组交流中,我就会按照学生的性格特点进行小组的划分,促进学生间的相互交流。通过多元的分组方式,教師对学生可以灵活掌控,提升小组的学习和探究能力。
合适的分组要建立在教师对学生足够了解的基础上,而这项内容需要教师平时对学生细心观察,从学习成绩和日常表现中对学生有一定掌握。同时,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分组时,要注意对学生的探究前培训,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方法。
小组合作的成功表现在对小组合作成果的有效评价成功,要经常采取鼓励性评价,让学生体会到被他人认可的感觉,努力提升自己,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
作者单位江苏省宜兴市丁蜀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