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的思考和实践

来源 :新基础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ithernor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教社小学数学部主任王永春在《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教学论》中指出: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是在面对真实情境的问题和数学活动中,通过体验、感悟和反思,抽象出数学概念、命题和结构,建立数学模型,并运用逻辑推理和运算解决问题的一种综合性特征。
  现实的数学课上,大部分老师通常是一个例题接着一个例题地讲,学生一个例题接着一个例题地跟着学,学到的知识是零散的,无法形成知识结构。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教师要关注到数学知识内部的逻辑关系,进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使学生从单元整体上把握知识,形成技能。
  在小学阶段,对于自然数概念的学习,不能仅仅停留在从实物到数的抽象,而是要引导学生将自然数概念运用到运算中,在运算中深入理解数的概念和性质。下面,我就以《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这个内容为例,谈一谈我是如何进行数学单元整体建构的。
  一、阅读课本,梳理单元内容
  (一)明确单元学习任务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内容。课上,教师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梳理出这个单元主要包括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和进位加法,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和退位减法,两位数的连加、连减混合运算以及两位数加减法估算等内容。让学生明白:把以上内容都学明白,就完成了“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这个单元的学习任务。
  (二)关注知识的前后关联
  教师引发学生回忆旧知:关于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我们在一年级学习了哪些内容呢?然后组织复习一年级所学内容。教师接着启发学生推理:关于加法和减法,我们今后还要学习哪些内容呢?学生通过推理,马上想到还要学习100以外的加法和减法。
  二、激发兴趣,探讨研究路径
  乐学善学是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十八个要点之一。为了让学生具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落實核心素养中乐学善学这个要点,我们从研究的角度出发,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寻找研究的路径。
  首先,教师鼓励学生列出不同的加法和减法算式,只要求两数之“和”不超过100。在学生列出大量算式之后,教师引导学生给算式分类:可以根据书上的小标题把这些算式先分成两类: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还可以把加法算式分成不进位加法和进位加法;把减法算式分为不退位减法和退位减法。
  通过这样列式及分类的学习过程,学生就会对“100以内”加减法这个单元的学习内容建立起整体的印象,便于形成知识结构。
  第二步,尊重选择权,从最简单的算式开始研究。学习是有章可循的,特别是数学的学习,更强调知识前后的顺序性、基础性。在学生一番讨论过后,学生们大都会同意从最基础的算式开始研究。如22+22、54+28等等。
  第三步:依据算式编数学故事。理解算式含义的过程,实际上是学生把抽象的算式转化为生活情境的过程。例如22+22=这个算式,教师启发学生创编符合生活实际的数学故事。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评价这个故事是不是符合生活实际,是不是用加法来解决问题的,这样学生对加法的意义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第四步:探究算理算法。学生已经理解了算式的意义,下面我们要做的事情就是这个算式的到底等于多少?怎样得到这个结果的?这样计算的理由是什么?也就是探究加法的算法,理解算理。例如55+14这个算式,学生用多种方法来计算,如数的分解组成、画小棒和列竖式的方法都能算出55+14=69。教师引导学生们观察不同方法的相同点是什么。学生通过观察发现不管用哪种方法算,都是个位上的数字和个位上的数字相加,十位上的数字和上的数字相加。这是计算的方法。教师追问:这样算的理由是什么呢?学生说不清楚的时候会用具体的实例给大家分享自己的理解。通过大家的分享,学生理解了数字相加必须数位相同。
  通过这五步的研究路径,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交流分享研究了不进位加法的算理和算法。
  三、举一反三,总结研究方向
  今天我们研究了不进位加法的算理和算法,明天我们要研究什么呢?怎么去研究呢?学生根据黑板上梳理的脉络知道下节课要研究进位加法的算理和算法。这节课解决完一个问题,我们就知道下节课要解决哪个问题,不断在研究中思考实践。
  通过对《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这个单元进行逻辑大单元整体建构,学生初步学会了阅读课本,讨论出研究路径,能根据路径进行研究,掌握了研究的方法。在这样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中激发了学生乐学善学的学习兴趣和勇于探究的科学精神,落实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这也是适应国际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
其他文献
让真实的世界成为孩子的课堂是未来学习的新样态—让学习与生活发生关联,从真实社会、生活中学习。尊重儿童学习的主体,树立全纳理念。保师附校构建“以生活现象为主题”,开放的超学科学习,在一定的情境中将相近的学科知识重新编排形成学科融合式的学习,始于问题学习。让孩子们带着兴趣、问题去生活中寻找答案,让学习自然发生。  保师附校在党史学习教育中运用这种方式,实现了理念之變,通过超学科“大思政”让党史教育可思
期刊
好的班级就像美丽的大自然,有挺拔的大树,有芬芳的鲜花,有活泼的小鸟,还有静静流淌的小溪,每一个孩子都以自己独有的样态和其他成员共融共生,整个班级的生态系统就这样慢慢建立起来了。而我就是他们的幸福守护者。  一、耐心等待,陪伴成长  每一朵花都有绽放的权利,每一个生命都值得敬畏和尊重。作为一名班主任我就是要耐心的陪伴每一个孩子,激发每一个孩子的潜能,唤醒每一个孩子的信心。  这学期,我中途接手了一个
期刊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校长是一所学校的灵魂,要想评论一所学校,先要评论校长。”的确,学校发展的关键在校长,校长是学校的第一发言人、责任人,其既是学校发展的设计师,又是服务师生的贴心人,其领导力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学校发展水平层次。因此,校长不但要顶天立地,以身作则,同时还要擅长处理学校内的人际关系。  一、做“顶天立地”型的校长  1.校长要“顶天”  所谓“顶天”,是指校长要对学校的发展进行顶层设计
期刊
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在课堂上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是我经常运用的一种形式。因为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较为轻松和不受威胁的环境,有利于培养学生交往的能力。学生在组内不用担心犯错误,能更积极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并使自己得到更主动和广泛的发展。这样的学习效果要比学生单独自学或高度竞争下的学习效果好得多,因此我尝试在小组中进行不同方式的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让学生成为评
期刊
山不辞土,故能成其高,风雨兴其中;树无束缚,故能成其大,撑起一片天。我认为真正的教育即自由生长。思想自由表达,精神自由生长,灵魂自由发育,是教育的最高境界。这种“自由”,不是为所欲为的任性,不是毫无节制的放纵,更不是罔顾规律的驰骋。而是一种在自然规律、客观真理、道德法则的制约下,天性得以回归,兴趣得以延展,品位得以生成,美感得以超越,人格得以升华。  温州高铁新城实验学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公办学校,
期刊
在教学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越来越多的教师重视课堂中问题设计的研究,以问题引领教学板块,主问题、高阶问题在学习中体现出相当高的价值。但是,由于绝大部分问题来自于教师的精心设计,主要是教师问、学生答,学生还是被动“接球”,学生的思维只是教师思维的模仿、后续、迁移,思维的发展依然受到桎梏,学生主体地位依然没有得到充分提升。  “问”是探求,“津”指渡口。“问津课堂”,以“问”引学、以学促“问”,让学生在
期刊
文化回应性教学(culturally responsive teaching)的研究起源于上世纪70年代的美国,这个理论的提出与美国社会存在大量外来移民的因素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如何使来自不同种族,有着不同文化背景和宗教信仰的学生积极有效地参与到课程学习中去,在课堂中获得更好的教学体验和教学效果,在知识、情感、社会等方面有更加优秀的表现,成为了一个值得探讨和研究的课题。  一、文化回应性教学的目标
期刊
一、一个场景引发思考:  我观摩了22届市学生艺术节舞蹈展演活动,在某校的演出楼举办,学校的硬件环境真是没的说,剧场外的大厅干净明亮、剧场内的红色地毯、红色座椅舒适宽敞。活动间隙去了一次洗手间,所见场景与外部环境截然不同,我随手拍了这张照片,记录下了当时的这个场景。洗手池子上满是沾着粉底、口红等痕迹的用过的湿纸巾、纸巾,假睫毛、皮筋、卡子也散落到了地上……其实两个大垃圾桶就在我拍照时站立的位置。 
期刊
一、引言  动手操作是新课程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之一。提高动手操作的有效性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关键,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发挥指导者的作用,设计合理的合作实践活动,创设适宜的教学环境,才能确保动手操作的有效性。本文概述了“采用动手实践教学方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和优势,让数学课堂活起来。  二、“采用动手实践教学方法”的特征  (一)动手操作  “动手实践
期刊
前言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也指出:学校要举办多种多样的群体体育活动,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和坚强毅力。国际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中指出:健康不仅是生理、心理的健康,还包括对社会的良好适应(即团队合作能力、人际交往关系)。可以说学生团队精神的有无、合作能力的高低、人际关系的好坏,是衡量一个人是否健康的重要标准之一。《全日制义务教育体育课程标准(实验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