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由于我国特殊的国情,独生子女越来越多,他们享受着家人的宠爱,社会的宠爱,加上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人际关系复杂,造成学生心理问题日渐增多。当前,学生的心理问题越来越被人们关注,心理健康教育不容忽视。国家教委新颁布的德育大纲第一句话就明确地提出:“德育即政治、思想、道德、与心理健康教育。”明确地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德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试就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提出一些浅见。
【关键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十多年前,某大学学生马加爵因琐事与同学积怨,先后将4名同学残忍杀害。2011年某学院学生药家鑫驾车撞人后又将伤者刺了八刀致其死亡。2015年,“复旦大学医学院学生投毒案”的罪犯林森浩被依法执行死刑。不知从何时起,一直被人们视为纯净的大学突然就成了“很暴力”的重灾区。马、药、林事件凸显当代学生心理问题的严重!除了马加爵、药家鑫和林森浩严重案例外,平时我们也不难发现,在我们身边也不乏心理上有问题的学生:他们有的沉默寡言,做事没有信心,怀疑同学看不起他;别人在一起说笑,也怀疑在讥讽他,议论他。有的专挑别人的毛病,讥笑别人,从来不知自己也有短处;有的凡事都以“自我”为中心,对他人他事漠不关心或蛮不讲理;有的处事偏激,对所见所闻极易做出过激行为;有的过分追求分数和排名,以至于心理失去平衡;有的对任何人、任何事都大大咧咧、心不在焉;而有的则凡事斤斤计较、心胸狭隘等等。这些学生心理上都存在一定的问题,要是我们不及时发现并给予帮助,任其发展下去,有谁能保证他们将来不会出现严重问题?
小学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奠定孩子心理健康的基础阶段。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应该如何对孩子进行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呢?以下几个方面我以为是必须做到的。
一、培养学生的亲情
爱是孩子的天性,他不但应得到别人的爱与关注,同时也应学会爱父母、爱亲人、爱朋友。为此,教育者应教育孩子学会爱父母。亲人和老师。全球首富比尔盖茨说过一句话:“我最不能等待的就是孝敬父母。”家长可将每年的三月份定为孝敬父母月,要求孩子为父母或亲人的生日准备礼物,在外吃饭时点父母爱吃的菜,为父母夹菜等。
二、要善于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对其进步要多予以鼓励和赞扬
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同和赞扬,学生更是如此。我们要培养的是热爱生活、热爱学习、心理健康的人才,多给一点笑脸,多给一点赞扬,可以令学生充满信心。对成绩优异的学生给予赞扬不难,面对那些后进生我们更要挖掘他们的闪光点,多给予一些关爱和赏识,因为他们更需要鼓励,更需要信心。我曾教过一位学生——小文,其语文、数学的期末成绩都不及格,平时作业几乎没完成,上课时要么精神不集中,要么干脆睡觉。其他一些老师善意地提醒我:要是他不交作业,上课打瞌睡也无需再批评他,因为再怎么对他进行教育也只会是徒劳无功(有老师曾多次向小文的家长反映其在校情况,但由于家长自身能力及工作繁忙等原因,对小文也管教不了)。在老师善意的提醒下,我每次上课时,反而悄悄地对他关注更多。当然,只要他不违反纪律,不骚扰到其他同学的学习,即使不完成作业,我还是尽量不去“打扰”他。我是想寻找一个机会,帮助他点燃热爱学习的火苗。我在上英语课时采用“寓教于游戏中”的方法,让学生在参加游戏中慢慢对英语学习产生兴趣。游戏对孩子充满吸引力。果然,小文也很乐意跟着全班同学一起参与游戏学习,甚至主动举手争取回答问题。把握住这个契机,我毫不吝啬地表扬他的勇敢和主动。在第一次单元测验中,小文的成绩仍是不及格,但我发现他的试卷上虽然有很多地方是一片空白,但凡是他有回答的题目基本上都答对了。因此在评讲试卷时,我对他答对的地方给予肯定,同时特别指出他成绩不好的原因是平时不勤奋,太懒惰,让他知道自己并不比别人笨,鼓励他只要努力学习,一定能迎头赶上。后来,第二次单元测验成绩出来了,我欣喜地看到,小文的成绩有很大的飞跃,从原来不及格一下子跳到了70多分。虽然这个成绩在班里仍旧是排在后头,但是对他来说却是一个不小的进步!于是,我在班里大力表扬了小文的进步,同学们都情不自禁地为他鼓掌并投以赞许的目光。此后小文对英语学习一直保持着浓厚兴趣,学习成绩不断提高。
对于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可以常常鼓励他们向更高的目标努力,而对于学习较差的学生则不要歧视,要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点,充分发挥他们的长处。小文的例子说明了:对待后进生,只要他们有进步,哪怕是微小的一步,我们都要用放大镜去看,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这样对提高“差生”自信心可以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这也是我们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方法。
三、培养学生的挫折感
现代家庭物質条件优越,一些孩子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生活中出现一点小麻烦或困难,往往不能很好地应对。为了避免孩子将来可能遇到难以应付的境况,家长在平时可不时地给孩子制造一些挫折,让他们不时地去面对一些小小的挫折,学会自己应付。
四、让学生学会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考虑别人的感受
现在的学生大都是“皇帝子”“皇帝女”,在家里有几个大人伺候、宠爱着。在这种环境中,自我、任性、自私的性格也极容易形成。他们往往只考虑自己,很少想到该怎样对待别人。这些不健康的心理特性对他们以后在社会中生存和发展无疑是一块绊脚石。
一些任性、自私的孩子在学校中动辄辱骂同学,抢夺同学东西,甚至打同学。遇到这种学生,我就对他说:要是你被别人辱骂了,抢了你的东西,或是被人打了,你会有什么感受?你是高兴,气愤,还是害怕?让孩子学会换位思考,从而明白“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当我看到有的孩子主动帮助别人做好事时,我总是不失时机地加大力度表扬这些孩子,并告诉他们:这些好行为会使受帮助的人开心和感动,就如自己受到别人的帮助也会开心和感动是一样的。采用以上的办法,目的在于使孩子们自小就形成一种正确对人对己的健康心理。
五、加强家、校合作,形成合力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面对孩子的成长,许多家长认为学校是专门教育人的场所,听老师的话就能成才,而家庭教育则无关紧要,或者说关系不大。这种认识是片面的,也是不负责任的。学校教育确实是责无旁贷,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他们拥有健康的心理素质,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因此家庭教育也非常重要。苏霍姆林斯基说:“最完备的社会教育是学校—家庭教育。”在影响孩子成长的各种因素中,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最重要的两个。整合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形成教育合力,对孩子的健康发展非常必要,这也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方面。常言道:“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课堂。”孩子出生后,首先接触并受其影响的就是家庭环境。家庭中家长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他们是孩子第一任乃至终身的老师。家长的素质如何直接影响到家长对子女教育和对学校工作的支持程度。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少年儿童成长的摇篮,又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因此,培养孩子的健康心理,也对孩子的父母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从心理方面来说,孩子入学前受到家庭的影响,家长们应尊重孩子的个性,给孩子自信肯定及自由的空间,激发孩子的各种表现能力,提供良好的教育、生活空间,帮助孩子养成健康、快乐心理。站在家、校合作的平台上,学校可以指导家庭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父母要多与孩子交流,成为孩子心声的忠实倾听者;家长自己要保持积极的情绪,言行要得体;要创设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家庭心理环境;家长要用“赏识”的眼光看待孩子。家庭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而学校教育则是有明确计划的。学校教育应当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各科教学及日常管理中去。作为教育工作者,教师要认真负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使他们养成健康的心理素质,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十多年前,某大学学生马加爵因琐事与同学积怨,先后将4名同学残忍杀害。2011年某学院学生药家鑫驾车撞人后又将伤者刺了八刀致其死亡。2015年,“复旦大学医学院学生投毒案”的罪犯林森浩被依法执行死刑。不知从何时起,一直被人们视为纯净的大学突然就成了“很暴力”的重灾区。马、药、林事件凸显当代学生心理问题的严重!除了马加爵、药家鑫和林森浩严重案例外,平时我们也不难发现,在我们身边也不乏心理上有问题的学生:他们有的沉默寡言,做事没有信心,怀疑同学看不起他;别人在一起说笑,也怀疑在讥讽他,议论他。有的专挑别人的毛病,讥笑别人,从来不知自己也有短处;有的凡事都以“自我”为中心,对他人他事漠不关心或蛮不讲理;有的处事偏激,对所见所闻极易做出过激行为;有的过分追求分数和排名,以至于心理失去平衡;有的对任何人、任何事都大大咧咧、心不在焉;而有的则凡事斤斤计较、心胸狭隘等等。这些学生心理上都存在一定的问题,要是我们不及时发现并给予帮助,任其发展下去,有谁能保证他们将来不会出现严重问题?
小学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奠定孩子心理健康的基础阶段。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应该如何对孩子进行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呢?以下几个方面我以为是必须做到的。
一、培养学生的亲情
爱是孩子的天性,他不但应得到别人的爱与关注,同时也应学会爱父母、爱亲人、爱朋友。为此,教育者应教育孩子学会爱父母。亲人和老师。全球首富比尔盖茨说过一句话:“我最不能等待的就是孝敬父母。”家长可将每年的三月份定为孝敬父母月,要求孩子为父母或亲人的生日准备礼物,在外吃饭时点父母爱吃的菜,为父母夹菜等。
二、要善于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对其进步要多予以鼓励和赞扬
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同和赞扬,学生更是如此。我们要培养的是热爱生活、热爱学习、心理健康的人才,多给一点笑脸,多给一点赞扬,可以令学生充满信心。对成绩优异的学生给予赞扬不难,面对那些后进生我们更要挖掘他们的闪光点,多给予一些关爱和赏识,因为他们更需要鼓励,更需要信心。我曾教过一位学生——小文,其语文、数学的期末成绩都不及格,平时作业几乎没完成,上课时要么精神不集中,要么干脆睡觉。其他一些老师善意地提醒我:要是他不交作业,上课打瞌睡也无需再批评他,因为再怎么对他进行教育也只会是徒劳无功(有老师曾多次向小文的家长反映其在校情况,但由于家长自身能力及工作繁忙等原因,对小文也管教不了)。在老师善意的提醒下,我每次上课时,反而悄悄地对他关注更多。当然,只要他不违反纪律,不骚扰到其他同学的学习,即使不完成作业,我还是尽量不去“打扰”他。我是想寻找一个机会,帮助他点燃热爱学习的火苗。我在上英语课时采用“寓教于游戏中”的方法,让学生在参加游戏中慢慢对英语学习产生兴趣。游戏对孩子充满吸引力。果然,小文也很乐意跟着全班同学一起参与游戏学习,甚至主动举手争取回答问题。把握住这个契机,我毫不吝啬地表扬他的勇敢和主动。在第一次单元测验中,小文的成绩仍是不及格,但我发现他的试卷上虽然有很多地方是一片空白,但凡是他有回答的题目基本上都答对了。因此在评讲试卷时,我对他答对的地方给予肯定,同时特别指出他成绩不好的原因是平时不勤奋,太懒惰,让他知道自己并不比别人笨,鼓励他只要努力学习,一定能迎头赶上。后来,第二次单元测验成绩出来了,我欣喜地看到,小文的成绩有很大的飞跃,从原来不及格一下子跳到了70多分。虽然这个成绩在班里仍旧是排在后头,但是对他来说却是一个不小的进步!于是,我在班里大力表扬了小文的进步,同学们都情不自禁地为他鼓掌并投以赞许的目光。此后小文对英语学习一直保持着浓厚兴趣,学习成绩不断提高。
对于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可以常常鼓励他们向更高的目标努力,而对于学习较差的学生则不要歧视,要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点,充分发挥他们的长处。小文的例子说明了:对待后进生,只要他们有进步,哪怕是微小的一步,我们都要用放大镜去看,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这样对提高“差生”自信心可以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这也是我们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方法。
三、培养学生的挫折感
现代家庭物質条件优越,一些孩子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生活中出现一点小麻烦或困难,往往不能很好地应对。为了避免孩子将来可能遇到难以应付的境况,家长在平时可不时地给孩子制造一些挫折,让他们不时地去面对一些小小的挫折,学会自己应付。
四、让学生学会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考虑别人的感受
现在的学生大都是“皇帝子”“皇帝女”,在家里有几个大人伺候、宠爱着。在这种环境中,自我、任性、自私的性格也极容易形成。他们往往只考虑自己,很少想到该怎样对待别人。这些不健康的心理特性对他们以后在社会中生存和发展无疑是一块绊脚石。
一些任性、自私的孩子在学校中动辄辱骂同学,抢夺同学东西,甚至打同学。遇到这种学生,我就对他说:要是你被别人辱骂了,抢了你的东西,或是被人打了,你会有什么感受?你是高兴,气愤,还是害怕?让孩子学会换位思考,从而明白“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当我看到有的孩子主动帮助别人做好事时,我总是不失时机地加大力度表扬这些孩子,并告诉他们:这些好行为会使受帮助的人开心和感动,就如自己受到别人的帮助也会开心和感动是一样的。采用以上的办法,目的在于使孩子们自小就形成一种正确对人对己的健康心理。
五、加强家、校合作,形成合力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面对孩子的成长,许多家长认为学校是专门教育人的场所,听老师的话就能成才,而家庭教育则无关紧要,或者说关系不大。这种认识是片面的,也是不负责任的。学校教育确实是责无旁贷,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他们拥有健康的心理素质,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因此家庭教育也非常重要。苏霍姆林斯基说:“最完备的社会教育是学校—家庭教育。”在影响孩子成长的各种因素中,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最重要的两个。整合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形成教育合力,对孩子的健康发展非常必要,这也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方面。常言道:“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课堂。”孩子出生后,首先接触并受其影响的就是家庭环境。家庭中家长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他们是孩子第一任乃至终身的老师。家长的素质如何直接影响到家长对子女教育和对学校工作的支持程度。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少年儿童成长的摇篮,又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因此,培养孩子的健康心理,也对孩子的父母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从心理方面来说,孩子入学前受到家庭的影响,家长们应尊重孩子的个性,给孩子自信肯定及自由的空间,激发孩子的各种表现能力,提供良好的教育、生活空间,帮助孩子养成健康、快乐心理。站在家、校合作的平台上,学校可以指导家庭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父母要多与孩子交流,成为孩子心声的忠实倾听者;家长自己要保持积极的情绪,言行要得体;要创设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家庭心理环境;家长要用“赏识”的眼光看待孩子。家庭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而学校教育则是有明确计划的。学校教育应当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各科教学及日常管理中去。作为教育工作者,教师要认真负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使他们养成健康的心理素质,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