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以上海市本科院校为调研蓝本,通过对问卷结果的科学分析,揭示当今大学生学业规划存在的主要问题,对产生问题的原因进行了详细剖析,并提出了相关对策,旨在为有效开展大学生学业规划教育、保证学生发展与成才提供理论上的指导。
关键词:大学生;学业规划;对策分析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9-0071-02
本科院校大学生学业规划现状调研
大学生学业规划是近年来提出的一个全新理念,也是一种新型的人才成长观念。大学生学业规划关系着学生能否在4年大学生涯中准确地定位自己,充分发挥潜能,走向成功。同时,学业规划教育对学校的长期发展和社会进步也有重要意义。
笔者于2012年设计了一份《关于大学生学业规划及学业规划教育的调查》问卷,对上海市的本科院校进行了调研。共发放调查问卷1600份,回收有效问卷1446份,有效率为90.38%。调查的学生涵盖理工类、师范类、艺术类、财经类、人文社科类等。在1446份有效问卷中,男女大学生之比为782︰664。一年级至四年级被调查学生人数分别占总人数的28.77%、24.90%、24.07%、22.26%。为了提高问卷的信度,抽取了30名学生在7天后进行了复测,测试信度达到97.4%,信度和效度均能满足本研究的需要。
大学生学业规划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调研,发现在本科院校大学生学业规划方面及高校学业规划教育方面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学生自我认知不清、自我定位不准 自我评估是学业规划过程中的一个起始环节,全面、客观的评估是科学进行学业规划的前提,对环境分析、目标制定、生涯策略、学业评估等环节及其连续过程的进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自我评估的内容应包括自己的兴趣、性格、特长、学识、技能、智商、情商、需求等方面。而大学生往往对自我认知不清,自我定位也不准确。如在调查中发现,有79.88%的学生“不清楚自身兴趣、优势和劣势”;仅有15.35%的学生“对专业的认知比较清晰,多方了解情况并建立较全面的认识”;有70.61%的学生“对专业的认知有些了解,但不太系统”;有14.04%的学生“对专业完全不了解”;高达53.87%的学生认为自己“本科就读专业与兴趣不太一致”;10.24%的学生“考虑转专业或升学时考取其他专业,或者已经实现转学或升学成功”。
缺乏规范的学业规划,奋斗目标不明确 调研显示,有80.01%的学生认为“学业规划有必要”;学生在被问及“是否做过学业规划”时,仅有26.90%的学生回答“有清晰的学业规划,对专业的认知很清晰,对适应将来的需要也很清楚,做好了充分准备”,73.10%的学生则“没有规划”或“没想过”;仅有12.79%的学生“会为学业设定近期和远期分阶段的目标和规划”;仅有8.86%的学生“制定学业规划后,能够坚持执行下去”;在学业规划阶段目标完成后,仅有6.43%的学生“能做及时的评估与调整”。以上数据在某一层面反映出缺乏系统的学业规划使得很多学生步入高校后奋斗目标变得模糊,对大学4年没有合理的规划。另外,一些学生虽然对未来有所打算,但认识也仅停留在表面上,并没有将目标进一步细分到各个阶段,缺乏可行性和可调整性。
学校缺乏专业化师资队伍和系统化课程设置 多数院校没有专门的学业规划教师或学习指导教师,一般由做学生工作的教师或思想政治辅导员对学生进行学业指导,而这些指导者往往缺乏专业的学业规划知识和技能,致使对大学生的学业规划指导达不到应有的效果。调查显示,仅有13.28%的学生“对学校开展的学业生涯课感到满意”;46.68%的学生认为学业规划课程“内容枯燥,难以产生兴趣”;48.27%的学生认为其“授课形式单调,很难激发自身的积极性”;54.43%的学生认为“缺乏实用性,难以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中”;24.48%的学生认为“缺乏针对性,对自身没有起到作用”;33.33%的学生认为“没有受到普遍重视,体系不够科学完善”。上海的高校尝试积极引入社会资源,对大学生进行学业生涯辅导,如“女性职业飞翔计划进高校”项目对大学生了解、认识生涯规划就是一种较好的途径。但在实际工作中,可能出现以下三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辅导内容重复,多家培训机构谈一个内容,导致资源浪费;二是辅导的针对性弱,社会专业机构研究对象大都是企业员工,同一个模板拿到大学生身上未必适合,导致生涯规划辅导的作用减弱;三是这种生涯规划辅导只能解决基础性的知识,对大学生而言,没有与自己的兴趣、学科背景相结合,比较空泛,很难收到实际效果。
学校学业规划指导体系不完善 高校学业规划教育尚处于起步阶段,没有融入学校的整体教育体系中,与专业教育尚未形成有机联系。首先,上海多数高校的学业规划教育仅作为新生入学教育的一个环节开展,时间短,效果差,没有形成自身的理论体系和长效的实践模式。其次,我国大学生学业规划的普及工作远远滞后。在问到“你曾经听过学业就业方面的讲座吗”时,有76.34%的学生回答“偶尔”;12.68%的学生回答“有过一两次”;2.44%的学生回答“从不”。当问及“您的专业认知与学习规划信息的主要来源”时,回答“通过社交网站、bbs、媒体等获得”的学生占38.46%;回答“学长的经验介绍”和“与同学交流所得”的学生分别占40%和34.64%;仅有10.62%的学生“通过专业课教师授课及平时交流”获得;仅有5.60%的学生在学业规划遇到阻碍时解决方式是“询问专业咨询师”。
以上调查结果都反映出高校对学业规划教育的重要性和相关的专业知识没有向大学生进行有效普及;学校给大学生提供的学业规划信息不足,信息系统建设有待改进;专业辅导人员非常匮乏,队伍建设亟待加强;高校与社会的生涯教育实践服务体系尚不完善,沟通渠道有待拓宽。
有效开展大学生学业规划教育,
满足学生成长成才需要
关键词:大学生;学业规划;对策分析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9-0071-02
本科院校大学生学业规划现状调研
大学生学业规划是近年来提出的一个全新理念,也是一种新型的人才成长观念。大学生学业规划关系着学生能否在4年大学生涯中准确地定位自己,充分发挥潜能,走向成功。同时,学业规划教育对学校的长期发展和社会进步也有重要意义。
笔者于2012年设计了一份《关于大学生学业规划及学业规划教育的调查》问卷,对上海市的本科院校进行了调研。共发放调查问卷1600份,回收有效问卷1446份,有效率为90.38%。调查的学生涵盖理工类、师范类、艺术类、财经类、人文社科类等。在1446份有效问卷中,男女大学生之比为782︰664。一年级至四年级被调查学生人数分别占总人数的28.77%、24.90%、24.07%、22.26%。为了提高问卷的信度,抽取了30名学生在7天后进行了复测,测试信度达到97.4%,信度和效度均能满足本研究的需要。
大学生学业规划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调研,发现在本科院校大学生学业规划方面及高校学业规划教育方面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学生自我认知不清、自我定位不准 自我评估是学业规划过程中的一个起始环节,全面、客观的评估是科学进行学业规划的前提,对环境分析、目标制定、生涯策略、学业评估等环节及其连续过程的进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自我评估的内容应包括自己的兴趣、性格、特长、学识、技能、智商、情商、需求等方面。而大学生往往对自我认知不清,自我定位也不准确。如在调查中发现,有79.88%的学生“不清楚自身兴趣、优势和劣势”;仅有15.35%的学生“对专业的认知比较清晰,多方了解情况并建立较全面的认识”;有70.61%的学生“对专业的认知有些了解,但不太系统”;有14.04%的学生“对专业完全不了解”;高达53.87%的学生认为自己“本科就读专业与兴趣不太一致”;10.24%的学生“考虑转专业或升学时考取其他专业,或者已经实现转学或升学成功”。
缺乏规范的学业规划,奋斗目标不明确 调研显示,有80.01%的学生认为“学业规划有必要”;学生在被问及“是否做过学业规划”时,仅有26.90%的学生回答“有清晰的学业规划,对专业的认知很清晰,对适应将来的需要也很清楚,做好了充分准备”,73.10%的学生则“没有规划”或“没想过”;仅有12.79%的学生“会为学业设定近期和远期分阶段的目标和规划”;仅有8.86%的学生“制定学业规划后,能够坚持执行下去”;在学业规划阶段目标完成后,仅有6.43%的学生“能做及时的评估与调整”。以上数据在某一层面反映出缺乏系统的学业规划使得很多学生步入高校后奋斗目标变得模糊,对大学4年没有合理的规划。另外,一些学生虽然对未来有所打算,但认识也仅停留在表面上,并没有将目标进一步细分到各个阶段,缺乏可行性和可调整性。
学校缺乏专业化师资队伍和系统化课程设置 多数院校没有专门的学业规划教师或学习指导教师,一般由做学生工作的教师或思想政治辅导员对学生进行学业指导,而这些指导者往往缺乏专业的学业规划知识和技能,致使对大学生的学业规划指导达不到应有的效果。调查显示,仅有13.28%的学生“对学校开展的学业生涯课感到满意”;46.68%的学生认为学业规划课程“内容枯燥,难以产生兴趣”;48.27%的学生认为其“授课形式单调,很难激发自身的积极性”;54.43%的学生认为“缺乏实用性,难以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中”;24.48%的学生认为“缺乏针对性,对自身没有起到作用”;33.33%的学生认为“没有受到普遍重视,体系不够科学完善”。上海的高校尝试积极引入社会资源,对大学生进行学业生涯辅导,如“女性职业飞翔计划进高校”项目对大学生了解、认识生涯规划就是一种较好的途径。但在实际工作中,可能出现以下三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辅导内容重复,多家培训机构谈一个内容,导致资源浪费;二是辅导的针对性弱,社会专业机构研究对象大都是企业员工,同一个模板拿到大学生身上未必适合,导致生涯规划辅导的作用减弱;三是这种生涯规划辅导只能解决基础性的知识,对大学生而言,没有与自己的兴趣、学科背景相结合,比较空泛,很难收到实际效果。
学校学业规划指导体系不完善 高校学业规划教育尚处于起步阶段,没有融入学校的整体教育体系中,与专业教育尚未形成有机联系。首先,上海多数高校的学业规划教育仅作为新生入学教育的一个环节开展,时间短,效果差,没有形成自身的理论体系和长效的实践模式。其次,我国大学生学业规划的普及工作远远滞后。在问到“你曾经听过学业就业方面的讲座吗”时,有76.34%的学生回答“偶尔”;12.68%的学生回答“有过一两次”;2.44%的学生回答“从不”。当问及“您的专业认知与学习规划信息的主要来源”时,回答“通过社交网站、bbs、媒体等获得”的学生占38.46%;回答“学长的经验介绍”和“与同学交流所得”的学生分别占40%和34.64%;仅有10.62%的学生“通过专业课教师授课及平时交流”获得;仅有5.60%的学生在学业规划遇到阻碍时解决方式是“询问专业咨询师”。
以上调查结果都反映出高校对学业规划教育的重要性和相关的专业知识没有向大学生进行有效普及;学校给大学生提供的学业规划信息不足,信息系统建设有待改进;专业辅导人员非常匮乏,队伍建设亟待加强;高校与社会的生涯教育实践服务体系尚不完善,沟通渠道有待拓宽。
有效开展大学生学业规划教育,
满足学生成长成才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