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小学生提出数学问题能力的培养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bug_cor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爱因斯坦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一个新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它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可见,创新能力与提出问题能力是息息相关的,特别是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提出数学问题是创新的前提,只有提出了问题创新才成为可能,才有的放矢”。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在运用新教材中,我们发现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内容不再是单纯地给出问题、提出问题,而是以创设富有生活气息的情境或者主题图的形式出现的,这就给学生学习新知识提出了新要求,那就是从主题图或情境图中找出本节课要学习的新问题。根据这一要求和课堂教学活动的需要,我十分注重培养学生发现数学问题、提出数学问题和解决数学问题能力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下面我谈谈培养学生提出数学问题能力的一些做法。
  一、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营造和谐氛围,使学生愿问
  世界上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鸡蛋,世界上也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世界因多样而异彩纷呈,学生也因各有特色而显现无穷活力。教师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如果我们都把学生当做自己的孩子去教,让学生像自己孩子那样想问什么问什么,只要问,问错了、问偏了都不要紧,给他问的时间、问的权利,课课问、天天问,长期坚持,学生就会越来越会问,也越来越敢问。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一课时,为了锻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上课一开始我就开门见山地说:“今天我们学习《三角形的内角和》,看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学生经过思考后,有的问:“什么是三角形的内角和?”“老师认为这个问题提得非常好,能够紧扣课题。”有的问:“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真好,问得越来越有深度。”大家猜一猜三角形的内角和可能是多少度?学生大胆猜测。对那些积极提出问题的同学,教师要多给展示的机会,辅以表扬鼓励,使其始终保有兴趣,愿意问问题,巩固一批。对于那些胆小不善于发言的同学,只要举手,一定要给他机会,说得对的适时给予奖励,说得不对的委婉指出,不管他说得沾边不沾边,只要肯说,就是进步,几句夸赞让他尝到展示自己探究成果的成功和喜悦,发展一批;对于不发言的,营造氛围,吸引一批。慢慢的,让所有的学生都开口问问题,学会提问题。另外,教师要营造宽松、自由的教学氛围,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问,激发学生求新求异,并正确对待学生的提问,不讥讽、不嘲弄,挖掘其可贵之处。特别要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教学中“少一些不准,多一些允许”,让学生在课堂上能“自由地呼吸”,敢想、敢说、敢做,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只有这样,才为问题意识这颗种子的生长提供充足的阳光、水分、适宜的土壤,有利于其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二、创设质疑情境,让学生想问
  亚里士多德说:“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这就是说,质疑是思维的导火索,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它能使学生的求知欲由潜在状态转入活跃状态。对于疑和问,疑是条件,问是结果。因此,课堂上要使学生乐于提问,教师就要培养学生质疑的兴趣,使他们自觉地在学中问、在问中学。学生只有对学习探究发生兴趣,才会产生学习探究的内驱力,才会去思考、去发现。毫无疑问,学生自己发现并提出的问题,最有兴趣、最有动力深入探究。这是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之一。在小学阶段,无论哪部分内容,我们所教学的往往都是最基础的知识,要寻找知识的来源,确实有提不完的问题。只怕学生不会提问题,不怕学生没有问题提。所以教师的指导工作,重点应该放在设计让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的情景上,而不是放在设计问题本身上,应着力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新课程强调了知识不是被学生消极接受的,而是通过学生自身在实践中以富有创造意识的积极性主动地探求获取的,其实质就是让学生经历自己发现问题、自主探索问题、自行解决问题这一互动、自主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要革除陈旧的教学理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顺应学生的学习思路,只有学生自己主动提出问题,主体作用才能得以真正发挥,才能体现自主探究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师要随时注意挖掘教材中隐藏的“发现”因素,创设使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情境,启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索知识,以激发学生想问,使教学过程围绕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问题而展开。从而帮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从“要我问”转变为“我要问”。
  例如:教学“加法交换律”时,先让学生观察情景图,说说图中画了什么,从中提炼出“李叔叔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这一问题,让学生想想该怎么做,得到两个算式:40 56=96(千米);56 40=96(千米)。让学生说说算理,然后引导学生比较两个算式的异同,提出问题:是不是所有的加法都是这样的呢?经过反复比较、讨论,最后学生归纳得出了加法的交换律,并能用自己喜欢的符号表示。这样,学生主动地提出数学问题、探究解决问题,体验到了自主参与探究的快乐和成功,自然一发而不可收,不会再怯场了。
  古人云:“授之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之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在数学教学中,答案可能是唯一的,也可能是多维的,解决方法更是多样的。教给方法就是“授之以渔”。方法、技巧是世界上最有用的知识,学习的目的之一就是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动脑的方法。经常注意培养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提出数学问题,用数学思维剖析生活中的现象,数学就和生活融合了,学生也就能很好地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就能逐渐形成用数学思想方法观察生活、认识世界的习惯。
其他文献
摘 要: 数学学习重在学生数学学习能力、思维和品质的培养,而“数”与“形”是初中数学教与学的重点和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学会和运用数形结合思想,能够提高解题能力,提升数学思维能力和学习品质。  关键词: 初中数学 数学思维 数形结合 思维训练 能力培养  数学是一门揭示数量与形体之间本质关系的学科,“数”“形”之间是矛盾统一的关系,“数形结合”是数学学习和提高的必由之路。在初中数学学习和问题
摘 要: 数学教学在培养创新型人才,提高学生科学素养方面显示出重要的作用。作为新时代的数学教师,我们要以学生为学习主体,在不断探寻中摸索数学知识,深化教育改革,创新教学方法,创新数学教学新模式,增加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运用信息技术巧设情境,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欲望,从而大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 数学教学 人才培养模式 动手实践 自主探索 创新能力  随着全球科学技术的增长,经济、
“情境 问题串”是北师大第四版教材的标志。问题串就是跟随情境一连串问题,每个问题都是学生思维的阶梯,引导学生步步深入地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有效构建知识、发展能力、积淀经验,感悟思想,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读懂问题串不仅要读懂问题串本身,还要读懂问题串背后的内容,我认为在把握问题串的时候要做到三个弄清。  一、弄清问题和目标的关系  问题串的一般由2—5个问题组成,每个问题都服务于一个或者几个目标
在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为数不少的课堂气氛沉闷,过程乏味,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效率低下,效果不佳。即使现在新课程得以有效实施,教学中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成学习的引导者,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了许多,也仍然存在高耗低效、缺乏策略的现象,表面上学生积极性提高了,实际上并没有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如何让新课程的理念渗透于教学,从而有效地进行教学,才是教学中必须面对的问题。“有效教学”是
一  21世纪是知识爆炸的时代,新时代的发展需要人才,特别是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人才。而人才的培养需要教育,如何打破传统教育教学观念,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高效课堂改革,挑战新型教学模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学习数学,则成为当前数学教师在新形势下的目标和任务。高效课堂改革实行分组教学,让学生进行分组—合作—交流,从而进行自主学习,主动探索、归纳获得新知识,但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有些学生没有积
摘 要: 复习之前根据实际情况制订可行的计划,然后根据计划稳步推进。在复习时,要做到:分清主次,突出重点;梳理知识,促进建构;关注全体,提高能力。这样学生的认知结构才能在复习中进一步完善,数学能力得到发展,温故而知新。  关键词: 制订计划 分清主次 梳理知识 提高能力 数学总复习教学  复习课是建立在新授课基础上的一种课型。通过新授课,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但学生掌握的
摘 要: 教师必须用尊重、平等的情感感染学生,使课堂充满“爱”的气氛,只有在轻松愉快的情绪氛围下,学生才能对所学知识产生深厚的兴趣,才能积极参与“探究、尝试”。教师必须在教学中始终把学生看做是学习的主人,让他们积极参与教学。只有这样,教学的自主化才可能有落脚点,才可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关键词: 小学数学 自主化教学 教学模式  素质教育是注重开发人的智慧和潜能,重视人个性发展的教育。唤起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