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情境中感知在操作中理解

来源 :启迪与智慧·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dea03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初学图形与几何时,要尽可能创设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实例作为认知背景,让学生在情境中感知,为学生提供较为充分的观察、操作、实验、思考等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在操作中理解。
  【关键词】 情境;感知;操作;理解
  在一次“送教下乡”活动中,我执教了苏科版七年级下册《6.4平行》一课。在多次研讨交流的过程中,让我感悟至深的是:初学图形与几何时,要尽可能创设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实例作为认知背景,让学生在情境中感知,为学生提供较为充分的观察、操作、实验、思考等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在操作中理解。下面,笔者结合《6.4平行》的教学流程,解读教学设计的一些策略与意图。
  一、主要教学流程
  1.情境创设
  请同学们观察右边的四幅图片,图片中哪些线互相平行?
  教室内有哪些线是互相平行的?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小组讨论,为归纳平行线的概念做准备)
  2.认识平行
  (1)概念: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2)表示:如图,两条直线互相平行,记作AB∥CD,读作“直线AB平行于CD ”。
  (3)画法:想一想,小学里怎样用直尺和三角尺画平行线?
  3.探究性质
  (1)读图。观察地图并思考:
  ①图中有哪些道路与建设路平行?利用前面学习的方法加以检验;②过人民广场,并与建设路平行的道路有几条?经过青年广场呢?③过人民广场,能否再修一条与建设路平行的道路?经过青年广场呢?
  (2)画图。如图,点A、B是直线l 外的两点.①过点A画与直线l平行的直线。这样的直线能画几条?②经过点B呢?③通过画图,你有什么发现?
  (3)归纳。学生思考、小组讨论,尝试用语言来描述所发现的基本事实: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4)应用。如图,D是AB的中点。
  ①过点D画直线DE∥BC,交AC于点E,画直线DF∥AC,交BC于点F;
  ②在所画图中,线段AE与EC、线段BF与FC有怎样的数量关系?用刻度尺或圆规检验你的结论。
  4.数学实验
  (1)图中AB与CD、BC与ED、FG与HI互相平行吗?
  (2)在方格纸中过点P分别画AB、BC的平行线。
  二、设计策略与意图
  1.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具体实例中感知平行。对于平行线的概念,小学里是通过实物、图片加以描述的,未介绍平行线的表示方法,还学过利用直尺、三角尺画一条直线的平行线。
  基于小学已学过的平行的知识,这里我们通过一组图片及寻找身边的平行线,进一步丰富了对平行的认识,唤起了学生对平行的回忆。
  2.遵循了从感性到理性,定义平行线
  小学教材里是这样描述的:像这样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其中一条直线叫另一条直线的平行线.本课的教学中,我们让学生思考所找互相平行直线的共同特征,来归纳平行线的概念,遵循了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深化了对两条直线互相平行的认识。
  3.在观察、操作、思考等活动中探索平行线的性质
  这一部分中有四个环节:第一,观察城市地图,在读图的过程中,让学生从生活实际中感知平行线的性质;第二,将建设路看成直线l,人民广场看成点A,青年广场看成点B,这样就转化为一个画图问题,把上述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在操作中思考,让学生从数学内部感知平行线的性质;第三,学生进行有条理的思考与表达,尝试用规范的语言来描述所发现的基本事实;第四,运用平行线的性质解决问题,让学生体会基本事实在数学内部的运用。
  4.通过数学实验,深化平行线性质的认识。这里的活动分为3个层次,第一,用直尺、三角尺画平行线的方法检验图中的有关直线是否互相平行:第二,通过观察、操作活动,探索在方格纸中画平行线的方法;第三,是数学实验活动的核心,意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发现在方格纸中画平行线的一般方法。
  这样的设计一方面基于学生在小学里已有的经验(学过利用方格纸中的横线或竖线画平行线);另一方面,在检验图中的直线是否平行的过程中观察其特点,能引发学生新的思考,发现在方格纸中画平行线的简便方法,发现借助方格纸画平行线的本质就是平移。
  三、两点感悟
  1.创设恰当的情境有助于学生理解
  数学。《课标》指出,应选用合适的学习素材,介绍知识的背景;设计必要的数学活动,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交流、反思等,感悟知识的形成和应用。恰当地让学生经历这样的过程,对于他们理解数学知识与方法、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和应用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学生对图形的认识仅仅限于直观性的识图,以前没有学习图形的表示方法、几何语言的表述和推理,所以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图形、概念、性质,并用几何语言加以表述,是比较困难的。因此,教学中要以现实背景为素材创设情境,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思考、推理等活动过程,积累数学思维和实践活动的经验,让学生亲身实践、感受,掌握概念、懂得画法、尝试用几何语言表述,有助于学生理解数学,这是有效的学习方法。
  2.立足合情推理,发展学生有条理的思考与表达。合情推理是发现结论的一个有效途径。记得华东师大王继延教授说过,培养学生在活动中从数学的角度进行思考,直观地、合情地获得一些结果,这是数学的根本,是得到新结果的主要途径。
  七年级的学生习惯于用小学里的直观来代替推理,对几何语言的运用,对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的相互转化,对探索、归纳、推理的必要性认识不足.因此,教学中,我们应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实验,其目的是为了获得抽象的规律,发展空间想象力和推理能力。学生的认识过程应当是基于操作,又高于操作,经过抽象、概括活动,归纳数学对象的特征,发展有条理的思考与表达。
其他文献
在新课程推进过程中,有些教师由于对“合作学习”理解不深,渐渐走入合作学习的误区。教学中,我们要发现“浮华”背后潜伏的危机,追求扎实有效的“合作学习”。  误区一:合作学习就是讨论。  一次公开课,老师讲行程应用题,出示一道题:同学们,这道题比较难,遇到问题我们该怎么办?学生齐答:小组讨论。讨论后,师生交流将问题解决了。老师又出题,又问:现在怎么办?学生答:小组讨论。  合作学习绝不等于小组讨论。刘
随着我市“15/20/10”有效课堂模式的全面展开,小学体育改革也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广大一线教师不仅注重培养的学生的体育技能,而且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合理渗透德育教育,切实履行了“教书育人”的圣神职责,促使学生在德智体几方面全面发展。笔者认为,小学体育教师只有在教学实践中紧密结合小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和思想品德状况,才能成功渗透德育教育,具体必须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培养集体意识,加强团队合作  
【摘 要】 初中语文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双重特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的放矢的渗透德育教育,有利于全面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有利于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文作者以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为依据,阐述了初中语文教学中合理渗透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自我教育;爱国主义;道德修养;高尚情操  初中语文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双重特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的放矢的渗透德育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阅读教学中要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与浏览。第二学段要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李德成主编《阅读辞典》告诉我们:略读就是泛读,是一种不求深入精研,只求概览大意的读书法,其基本特点是“观其大略”。崔峦说:“略读更接近于平常读书、读文章,以了解大致内容为主要目的。”我认为略读课文教学就是“用锄头开垦土地,选择最大的一两块土地,再用锄头敲打致细”的过程。根据平时的
昨天晚上,我和爸爸妈妈到文化广场去看奶奶打腰鼓。场边的大树上挂着许多黄灯笼,像一个个大桔子,闪烁的霓虹灯把大树装扮得绰约多姿。大树下有许多老年人在打腰鼓,奶奶也在里面欢快地跳着。  奶奶是领队。“咚咚锵,咚咚锵”,伴随着清脆的鼓点,奶奶背着腰鼓,拿着鼓槌,右手一扬,左手一敲,后面的老人们也跟着打了起来。她们时而蹲,时而站,时而扭,时而跳,这边手一扬,那边脚一抬,跳的花样可真不少。队伍后面,许多小朋
在如今教育大发展的事期,各种教育铺天盖地而来,各个方面的教育面面俱到,但是纵观教育,不难发现家庭用餐是常常被教育忽略的角落,然而,作为中国的传统教育,餐桌文化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餐桌是一个社会缩影,在小小餐桌上形成的良好习惯,将使学生受用一生。因此,作为家庭餐桌文化的主阵地,我们应该加强重视家庭餐桌文化对学生思想品德,乃至行为品质的影响。在此,笔者就在家庭用餐中如何体现餐桌文化,如何利用传统的餐桌
【摘 要】 学生的书面表达水平是学生英语素养的一个综合体现,而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与否同教师的反馈效果密切相关。本文从三个方面探讨了如何优化学生英语作文的批改,即在作文批改中,巧妙的使用符号,为作文修改“画脸”;用各式的评语或直接指出错误或启发思维或激励鼓舞,给作文修改“添谱”;创新使用不同的批改方式,让作文修改“变形”,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英语书面表达水平。  【关键词】 英语书面表达;批改;改革;
小学是学习英语的启蒙阶段,小学生刚接触英语,在这个关键时期,兴趣特别重要。然而很多小学生对英语是比较陌生的,同时也不是很感兴趣,学习有较大难度,所以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创造一切条件,采取一切可用的方法:为学生创设听说英语的语言氛围,刺激学生感官,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进来,大胆实践和交际,以达到快乐学习,喜欢学习的目的,这样对培养和提高他们以后的英語学习兴趣也很有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努力为学生创设生动的具体活动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一、创设质疑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儿童在自身活动中获取的知识,比从教科书和他人那里学来得知识要清楚得多,深刻得多。每个人都
【摘要】情趣教学,是指教师用教育和爱心来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一种积极情感;同时,又指教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好奇、好问的求知热情给予尊重和引导,使学习成为学生有情趣的活动。因此,情趣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它是一种温馨的情感交流和智慧潜能的开发,他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社会交往能力的早期培养。  【关键词】小学英语;情趣教学  小学英语是学校英语教学的初始阶段,英语是一门生活性很强的学科,听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