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物理教学中,积极创设一些真实情景,可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行质疑探究.学生通过主动、合作参与探究活动,亲历探究过程,感受物理情景,体验科学探究成功带来的乐趣.学生通过完成探究去感知物理知识、认识物理规律,不仅发挥了能力,还获得了学习自信,并在探究中潜移默化养成科学思维习惯,让学生学物理更给力.
关键词:实验情景;认知冲突;探究能力;思维习惯
物理源于生活,学生探究欲望的源泉则源自于兴趣.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学生只有对物理感兴趣,才想学、爱学,才能学好.因此,教学中设法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形成一种融洽愉悦的学习气氛,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使他们“进发”出想象的“火花”.学生通过主动、合作参与探究活动,亲身经历探究过程,体验科学探究过程的曲折和乐趣.不仅培养了探究能力,还收获了学习自信,并在探究中潜移默化地养成科学思维习惯,有助于学生更深的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下面,笔者结合多年来的教学实践,营造给力物理课堂,谈谈几点体会和做法.
一、求奇、设疑,激发兴趣,给力物理课堂
在教学中巧妙地创设一些能够引发学生思维碰撞的真实实验情景,使学生的认知结构产生激烈的思维冲突,然后再引导学生对认知冲突进行探究,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就能增强学生进一步探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教学的效率.
例如,在讲授“自感”现象时,我们用变压器的线圈(或者光管的镇流器)做“千人震”实验,让每个学生感受自感电流,再进入新课讲授.如图1所示,先问两节干电池两端电压是几伏?学生都知道式3V.人接干电池有危险吗?不会.将两节干电池按图1所示连接好,叫几位同学手拉手接到镇流器的两个接线柱,闭合开关瞬间,安然无恙,毫无感觉;然后突然断开开关(注意手与镇流器的两接线柱始终不脱离)几位同学受到电击而跳起来,甚至大叫起来.这个实验不但从感官上,还是从思维上都给学生带来强大的刺激,与学生的认知产生了冲突和矛盾,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并会急切地想了解其中的奥秘,带着问题进入新课的学习,也让学生给力学物理.
巧妙地运用学生在生活中的感知,迎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有利于物理知识的学习和理解.用生活的场景现象和生活中学生常用到的、常见到的物品来组织物理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让生活走进物理,让物理走向社会.
二、联系生活实际,突破教材束缚,给力物理课堂
在教学中,教师如果能结合教学内容,立足教材,整合已有的教学资源,突破教材束缚,设置一些学生想答不能而又迫切想了解的、与生活实际密切关联的教学情景,把学生置于研究现实、未知问题的气氛中,将会诱发学生的探究动机,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在十分迫切的要求下学习,从而解决自己认知上的冲突,达到建构知识的目的.
例如,在讲授物理必修①“摩擦力”时,设置一个真实的实验情景,让学生自主合作和体验,对建立摩擦力的概念和对概念的理解有很大的作用.如图2所示,同桌的两位同学把物理课本一页间一页的交叉叠放在一起,然后平放在课桌上分别抓住自己的课本的一端用力往外拉.拉不开,心有不甘,自然萌发探究欲望.
探究式教学注重过程、注重情感、注重交流与合作、注重科学精神.通过设置合理的思维阶梯,引导学生通过手的操作、眼的观察,亲身感受物理情景,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激活的探索状态,充分感受到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愉悦感和成就感.这样学物理自然给力.
例如,在讲授物理必修①“力的分解”时,我设置了一组极富感染力、又能对学生造成很大冲击力的实验.实验装置如图3所示.
(1)先展示一条细钢丝,请两位男同学上来对拉(用毛巾包住手掌再拉),花了很大的力气都不能把钢丝拉断;
(2)将细钢丝系在两辆实验小车上,两辆小车分别放在由两张课桌拼成的实验台上,用一个安装门窗的合页将两块薄木板合接做成一个铰链,木板的另一端卡在小车系钢丝处,再请一位女同学上来,朝铰链结合部轻轻一掌拍下,连接小车的钢丝居然被一位弱不禁风的女同学给打断了.
“一掌断钢丝”的真实情境,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主动地提出问题——为什么二人都拉不断的钢丝,一位女同学却能一掌打断呢?奥秘在哪里?实验给力,学生自然凸显的情绪反应和课堂活跃程度均超于预期.
然后再增设实验,如图4所示.
(1)先请一位同学上讲台,把木棍放在他的右腰和右臂间,右手提一重物,演示完毕,让这位同学谈自己的受力感觉.
(2)然后全班同学都参与,两个学生一组,在原座位上,一人右手(或左手)叉腰,另一人向下拉他的肘部,然后交换,体会拉力对手臂产生的两个作用效果.
“学源于思”.常有思考,才会有探究创新.此小实验不仅简单易做,而且不需用任何实验器材,打破常规.当一个同学在演示时,其他同学的大脑也处于积极思考的状态,他们在想象、在分析,当这个同学谈感受时,其他同学都会把自己的分析结果与之进行对比,实现物理环境(或物理情景)通过观察刺激,当感知的物理现象与原有认知结构不一致时,引发思维冲突,就能增强学生进一步探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最后全体同学进行的分组探究,给每位同学提供了一次亲身体验,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获得新的认知.还能让学生通过游戏实验,活跃课堂,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游戏实验中切身感受物理,对物理增强感情认识,使其自觉完成由感性到理性认识的升华,化难为易,水到渠成,同时让学生学会观察实验现象,学会与人合作,体验实验探究的快乐.
综上所述,在物理教学中,营造给力物理课堂,创设给力实验情景,引导学生质疑探究,使学生获得有意义的学习经历,使学生学到了物理学的科学研究方法,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感受主动和他人交流、合作及尊重他人的快乐,并使学生逐步养成认真、仔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拥有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产实践的意识和勇气.学生在质疑中发现问题、在探究中提出问题并独立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学生逐步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将对学生的终身学习和从事科学研究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起到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实验情景;认知冲突;探究能力;思维习惯
物理源于生活,学生探究欲望的源泉则源自于兴趣.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学生只有对物理感兴趣,才想学、爱学,才能学好.因此,教学中设法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形成一种融洽愉悦的学习气氛,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使他们“进发”出想象的“火花”.学生通过主动、合作参与探究活动,亲身经历探究过程,体验科学探究过程的曲折和乐趣.不仅培养了探究能力,还收获了学习自信,并在探究中潜移默化地养成科学思维习惯,有助于学生更深的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下面,笔者结合多年来的教学实践,营造给力物理课堂,谈谈几点体会和做法.
一、求奇、设疑,激发兴趣,给力物理课堂
在教学中巧妙地创设一些能够引发学生思维碰撞的真实实验情景,使学生的认知结构产生激烈的思维冲突,然后再引导学生对认知冲突进行探究,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就能增强学生进一步探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教学的效率.
例如,在讲授“自感”现象时,我们用变压器的线圈(或者光管的镇流器)做“千人震”实验,让每个学生感受自感电流,再进入新课讲授.如图1所示,先问两节干电池两端电压是几伏?学生都知道式3V.人接干电池有危险吗?不会.将两节干电池按图1所示连接好,叫几位同学手拉手接到镇流器的两个接线柱,闭合开关瞬间,安然无恙,毫无感觉;然后突然断开开关(注意手与镇流器的两接线柱始终不脱离)几位同学受到电击而跳起来,甚至大叫起来.这个实验不但从感官上,还是从思维上都给学生带来强大的刺激,与学生的认知产生了冲突和矛盾,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并会急切地想了解其中的奥秘,带着问题进入新课的学习,也让学生给力学物理.
巧妙地运用学生在生活中的感知,迎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有利于物理知识的学习和理解.用生活的场景现象和生活中学生常用到的、常见到的物品来组织物理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让生活走进物理,让物理走向社会.
二、联系生活实际,突破教材束缚,给力物理课堂
在教学中,教师如果能结合教学内容,立足教材,整合已有的教学资源,突破教材束缚,设置一些学生想答不能而又迫切想了解的、与生活实际密切关联的教学情景,把学生置于研究现实、未知问题的气氛中,将会诱发学生的探究动机,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在十分迫切的要求下学习,从而解决自己认知上的冲突,达到建构知识的目的.
例如,在讲授物理必修①“摩擦力”时,设置一个真实的实验情景,让学生自主合作和体验,对建立摩擦力的概念和对概念的理解有很大的作用.如图2所示,同桌的两位同学把物理课本一页间一页的交叉叠放在一起,然后平放在课桌上分别抓住自己的课本的一端用力往外拉.拉不开,心有不甘,自然萌发探究欲望.
探究式教学注重过程、注重情感、注重交流与合作、注重科学精神.通过设置合理的思维阶梯,引导学生通过手的操作、眼的观察,亲身感受物理情景,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激活的探索状态,充分感受到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愉悦感和成就感.这样学物理自然给力.
例如,在讲授物理必修①“力的分解”时,我设置了一组极富感染力、又能对学生造成很大冲击力的实验.实验装置如图3所示.
(1)先展示一条细钢丝,请两位男同学上来对拉(用毛巾包住手掌再拉),花了很大的力气都不能把钢丝拉断;
(2)将细钢丝系在两辆实验小车上,两辆小车分别放在由两张课桌拼成的实验台上,用一个安装门窗的合页将两块薄木板合接做成一个铰链,木板的另一端卡在小车系钢丝处,再请一位女同学上来,朝铰链结合部轻轻一掌拍下,连接小车的钢丝居然被一位弱不禁风的女同学给打断了.
“一掌断钢丝”的真实情境,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主动地提出问题——为什么二人都拉不断的钢丝,一位女同学却能一掌打断呢?奥秘在哪里?实验给力,学生自然凸显的情绪反应和课堂活跃程度均超于预期.
然后再增设实验,如图4所示.
(1)先请一位同学上讲台,把木棍放在他的右腰和右臂间,右手提一重物,演示完毕,让这位同学谈自己的受力感觉.
(2)然后全班同学都参与,两个学生一组,在原座位上,一人右手(或左手)叉腰,另一人向下拉他的肘部,然后交换,体会拉力对手臂产生的两个作用效果.
“学源于思”.常有思考,才会有探究创新.此小实验不仅简单易做,而且不需用任何实验器材,打破常规.当一个同学在演示时,其他同学的大脑也处于积极思考的状态,他们在想象、在分析,当这个同学谈感受时,其他同学都会把自己的分析结果与之进行对比,实现物理环境(或物理情景)通过观察刺激,当感知的物理现象与原有认知结构不一致时,引发思维冲突,就能增强学生进一步探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最后全体同学进行的分组探究,给每位同学提供了一次亲身体验,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获得新的认知.还能让学生通过游戏实验,活跃课堂,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游戏实验中切身感受物理,对物理增强感情认识,使其自觉完成由感性到理性认识的升华,化难为易,水到渠成,同时让学生学会观察实验现象,学会与人合作,体验实验探究的快乐.
综上所述,在物理教学中,营造给力物理课堂,创设给力实验情景,引导学生质疑探究,使学生获得有意义的学习经历,使学生学到了物理学的科学研究方法,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感受主动和他人交流、合作及尊重他人的快乐,并使学生逐步养成认真、仔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拥有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产实践的意识和勇气.学生在质疑中发现问题、在探究中提出问题并独立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学生逐步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将对学生的终身学习和从事科学研究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起到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