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口语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探析

来源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fzhang9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发展中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中学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口语专门能力,包括听话和说话两个方面,即听说能力。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指出:在语言文字的训练“听、说、读、写四个字中间,‘说’字最基本,说的功夫差不多,听、读、写三项就容易办了”。叶老以精辟的语言阐明了口语训练的重要性和学习语文的基本规律。《语文课程标准》强调“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 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 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把这作为基本理念, 贯穿新课程改革的全过程。这对中学语文口语教学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语文口语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是完成这个任务的必由之路。
  信息技术与语文口语教学整合的理论基础是奥苏贝尔的“学与教”理论和建构主义的“学与教”理论两者的结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学习环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则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要求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全新的教育思想与教学模式、全新的教学方法和全新的教学设计。奥苏贝尔指出,要想实现有意义学习可以有两种不同的途径或方式: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前者主要是依靠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并通过“传递—接受”教学方式来实现;后者则主要是依靠学生发挥认知主体作用,并通过“自主发现”学习方式来实现,他据此提出了“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他还认为,情感因素对学习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动机起作用。
  由此可见,信息技术与语文口语教学的整合,可以极大地激发学习动机、实现自主式学习、探索性学习、协作式学习,为语文为语文口语学习提供有力的保障。
  
  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发挥学生学习主体作用
  
  信息技术具有视听合一的功能和交互的功能,产生出一种新的图文并茂的、丰富多彩的人机交互方式,这种交互方式是信息技术相较于传统教学方式最显著的一个优势,它对于语文口语教学过程具有重要意义,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口语的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学习动机。
  此外,这种交互性还有利于发挥学习的主体作用。在信息技术这样的交互方式学习环境中学生可以按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自由选择所要学习的语文口语内容和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甚至连教学策略也可以自己选择,既可以用个别化的教学策略,也可以用协商讨论的策略。学生在这样的交互式教学环境中有了主动参与语文口语教学的可能,而不是一切都听从老师的摆布。
  
  利用信息技术创设良好的语文口语学习情境
  
  言语实践是情境性的活动,情境是言语活动发生的前提条件。而日常生活中的场景对话就是一种口语学习,如会面、购物、打电话等。但课堂教学与真正的社会生活有一定的距离, 而限于课堂的时间和空间限制,有些情境不可能在课堂中进行模拟,这时教师可以使用信息技术,在互联网上下载一些有关的视频,比如,朱镕基总理答记者问、世界华语大专辩论赛等,让学生真实地体验高层次的、精彩的口语运用。
  
  利用信息技术形成开放式语文口语教学模式
  
  所谓开放式的语文口语教学模式是指学习内容的开放,信息技术下的语文口语教学环境与传统教学环境有一个明显的区别,是可以向学生提供近乎无限的学习资源。例如,立足校园局域网,尽量查找、利用互联网上的语文口语教学资源,采用下载信息或在线等方式欣赏著名播音员和演讲家的精彩口语,既能使学生受到良好的熏陶和口语训练,又能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
  
  利用信息技术实现语文口语教学的远程合作性学习
  
  在使用信息技术进行语文口语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既可能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与合作,更可以实现远程的合作性学习。教师和学生都可以在互联网上建立关于语文口语教学或学习的网站,在网站上可以设置网络讨论、网络讲座、网上留言、保存讨论或留言记录、显示讨论或作业内容等栏目。学生在学习时可根据自己的情况,随时进入网站向教师求教,学生还可以在网站上发布自己关于口语方面的经验、心得以及遇到的问题,供其他学生借鉴。学生也可以把自己的有关口语方面的视频和音频上传到网站上供其他学生欣赏。
  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还可以利用腾讯QQ等软件实现即时的讨论与沟通。
  总之,语文口语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就是要充分利用现有的信息资源,发挥设备的最大潜力,在有限的物质基础上,结合语文口语教学的特点,实施高质量、高效率的教学。
其他文献
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信息文化已经与我们的学习、生活紧密相关,在教学过程中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学习技巧,对学习保持浓厚的兴趣,将信息技术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去,是一个切实可行的有效方法。  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关键却不完全是传授,还有引导,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是教学研究中的一项重要课题。将信息技术引入教学,可以帮助教师将学生有效地集中到一起,最大可能地提高教学效率。尤其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
在1999—2017年逐旬的植被指数(NDVI)和涪陵区1∶1万土地利用现状数据(2017年)的基础上,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行业标准: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中的植被覆盖度指数模型,结合研究区域实际情况,构建了地被指数模型;并借助GIS技术,对重庆市涪陵区的地被指数进行计算分析,得到涪陵区地被指数的空间分布成果。研究结果表明:①从整体上看,涪陵区的地被指数呈从长江和乌江沿岸向四周逐渐增高
目前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正在突飞猛进地发展,它以推进素质教育为目标,以实现教育信息化为特征。而以多媒体、网络化、智能化为主要特征的现代信息技术,正在对传统的课程理念、课
ArcGIS Engine是一套完备的嵌入式GIS组件库和工具库,包含大量的接口,可通过其接口进行符号化,但没有针对单个编辑要素渲染的接口方法,只能对整个图层进行渲染,因此利用ArcGI
创新点    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利用Moodle学平台,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通过自主学习、趣味互动、共同建构、有效拓展等形式,使学生发散思维,乐学活学,激发创造欲望,提升创作能力。教材分析  《奇思妙想》作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艺术》四年级下册的一个主题,旨在打破学生思维上的固化,尽情放飞自己的梦想。但奇思妙想并不是漫无目的空想,要落实到基于生活、高于生活的设计中去,才能激发学
为确保此轮规划修编水平,使专题研究成果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方案编制提供必需的基础性支撑,9月27日,省规划修编办组织省级规划专题研究承担单位讨论了省级规划专题研究成果基本
凡人都有归属和爱的需要,社会归属感是社会成员对环境的认同、满意和依恋程度,全面了解城市流浪人员的社会归属感是实现有效救助的前提;以凉山州部分县市为样本,调查发现城市流浪
通过对四本国外优秀微积分教材在立场、用语、数学方法、科技渗透、应用及习题六个方面的调查研究,对国内文科微积分教材的建设提出了两个方面的建议:教材中定理名称需统一化、
信息化是当今社会发展的趋势,信息技术的发展给教育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新的教学媒体的出现,引起了教育模式的变革。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则是教育信息化的必由之路。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信息技术教育应用于教学更加受到重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