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的有效链接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gjun642244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角形内角和”这节课自己执教过很多次,每次执教后都有点纠结,这种纠结主要来自于对三角形内角和的教学仅停留在学生“知其然”的状态,学生在活动中并不清楚为什么要进行一系列的操作活动。由于没有深度的认同,很多时候学生都是游离于活动之外,最后只是对“三角形内角和是180°”这一结果实现了再次确认而无实质上的认同。因此,如何促使教学向“知其所以然”回归成为再次执教本节课的着力点。
  一、教学前思
  由于教材从学生熟悉的三角尺入手,通过算出每块三角尺三个内角的和,引发学生猜想:其他三角形三个内角和也是180°吗?然后让学生小组合作,通过折一折发现:各类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拼成的都是一个平角,由此获得“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的结论。考虑到教材呈现的是知识静止的过程,限于篇幅也只能把实验的重头戏呈现出来,简缩了学生的很多思维可能。以前每次教学都是按照教材实验步骤去组织,学生可能并不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实验,而怎样去做则完全是按教师的要求亦步亦趋。这样教学回避了学生的经验现状,回避了操作中的问题,尽管学生会得出结论,但对操作实验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充其量是一个“操作工”而已。如果想让学生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那么就应该还原整个实验的全过程,拓宽实验的外延,从而真正提升探究的内涵。
  二、课堂实践
  (在学生计算出两个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后)
  师:是不是所有的三角形内角和都是180°?
  (学生有回答“是”和“不是”)
  师:你能想办法来验证一下自己的猜测吗?
  生:可以量、算。
  师:那要不要把所有的三角形都拿来量一量、算一算呢?
  生1:不要,选几个就行了。
  生2: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各选一个代表就行了。
  师:那请你们选择三角形,然后想办法探索它们的内角和是多少。
  (学生动手操作探究)
  师:是不是每个同学都通过测量,计算得出三角形内角和是180°?
  (学生有的说内角和是175°,有的说是182°,还有的说是185°)
  师:为什么这几个同学得到的结果与大家的不一致?可能哪儿出现问题?
  生3:量角时可能出现一点误差,每个角误差一小点,三个角合起来误差就一大点。
  师:感谢这几位同学实事求是的态度,也感谢他们为大家提供了思考的问题,那就是如何避免这种误差。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吗?
  生4:把三个角拼在一起量。
  师:你的意思是可以把三个角剪下来拼在一起再量?大家可以去试试。
  (学生剪、拼后发现组成一个平角,于是大喊:不要量了,拼成平角了)
  师:其实不剪也可以,我们可通过折的方法把三个角拼在一起,大家可以跟老师一起折折看。
  ……
  三、课后反思
  教学中还原了实验的本来面目,让学生对为什么选择这些三角形有了明确的认识,他们不仅知道为什么去探究,而且知道应该怎样去探究。可以看出,整个实验过程关注“为什么”,立足“怎么办”,真正实现了“知其然”和“知其所以然”的有效链接。
  回顾整个链接过程,首先是丰盈了实验的过程,还原了实验的原始面目,让学生知道了整个活动的来龙去脉。先通过“要不要把所有的三角形都拿来量一量、算一算呢”的问题,促使学生对实验素材选择的思考,再由实验中的误差问题展开。然后通过“如何避免这种误差”,引发学生思考形成把三个内角合起来的思想,从而使学生知道了为什么要通过折把三个角拼在一起,真正使实验的探究活动自主、有效地进行。其次是尊重了学生的经验现状,从学生学习时的思维“最近发展区”出发,顺应了学生的思维发展,让学生真正是结合自己的理解一步一步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很自觉地迈出每一步:量、算——问题(有误差)调整——三个角合在一起量(剪、拼)——问题(不要量)——三个角折在一起拼成平角。学生就是在这种真实、自然的活动中逐步完成了实验验证,实现了“知其然”和“知其所以然”的有机链接,学生的自主探索也就成为名符其实的具有自主性、挑战性的学习活动。
  (责编 杜 华)
其他文献
[摘 要]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是分数计算教学中的重难点内容,只有紧扣算理,设计环环相扣的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探究,学生才能实现对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算理的深入理解。  [关键词]加减法;异分母分数;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0)05-0065-02  分数计算的关键是理解算理,而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进行教学,能帮
[摘 要]教学反思是一个教师成长的必由之路,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学会反思,养成反思的习惯,还要学会利用課前反思深入理解教材与学生,优化教学设计方案;利用课中反思及时调整教学预设,用好生成性资源;利用课后反思,总结经验,不断提升个人的专业素养。  [关键词]反思教学;专业素养;分数除法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26-0042-0
片断一:  (屏幕出示:毫米、厘米、分米、米)  师:在测量篮球场的长时,我们常说80米,却很少说8000厘米,这是因为什么呢?  生1:方便记录。  师:教学楼高20米,沿跑道跑一圈要跑400米,一条高速公路全长280000米,长江全长大约6300000米。看了这些数据,你有什么想法?  生2:用“米”标示公路、长江的长度有点不方便,后面0太多了,读写都容易出错。  师:为了方便记录信息,我们需
过去的夜市,地摊上有很多用油墨私印的小册子卖,吸引不少人蹲在旁边翻阅。最受欢迎的是《五行相书》和《麻衣相术》,里面有各种真真假假的关于相术的故事。  如越王勾践灭吴,范蠡主动隐退,还给另一位功臣文种写信,说勾践面相“长颈鸟喙”,只能共患难,不能共富贵。文种不信,后来被逼自杀。还有《三国演义》里诸葛亮一见魏延,就说他“项生反骨,迟早必反”,其后果然言中。  人们对看相尤感兴趣,或许是受电影影响。以前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最小公倍数”。  教学过程:    一、操作入手,引出概念    师:课前,老师发给大家的信封里有一些长方形纸片。这些长方形有的长10厘米、宽4厘米,有的长5厘米、宽3厘米,有的长8厘米、宽2厘米。下面,请大家从中选择一些来拼成一个最小的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边长会是多少呢?  (学生同桌合作完成操作,并指名学生在黑板上演示拼正方形的过程,同时汇报最小的正方形的边
《数学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因此,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参与学习,亲历学习过程,从而学会学习。  曾听一位教师执教“倍数和因数”一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片断一:直观认识概念  (让学生把12个正方形拼成一个大的长方形,并用一个乘法算式表示出每排个数、排数、总个数之间的关系)  师:你是怎样
[摘 要]审题是影响学生解题能力和解题思路的重要环节,关注细节的能力与审题能力是息息相关的。良好的审题能力可以帮助学生敏锐、准确地提取有效信息,提升解题水平。以关注细节为切入点,探讨审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尝试提出培养学生审题能力的针对性策略。  [关键词]审题能力;细节;策略;儿童成长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26-0
在近期的一次教研活动中,教研组的老师们反映学生对于正方体的展开图这部分知识掌握得不算好。具体举例如下:  1.下面图()不能沿折线围成正方体。  2.如果将下面的正方体展开图沿折线围成正方体,2的对面是()  A.4 B.5 C.6 D.3  以上两题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学生不会正确的分析方法,而是用猜的方法。老师们分析认为,这部分学生思维的空间想象力差,不能建立起正方体与其展开图之间的联系。在商讨相
引子:关于中国摄影的一段对话  “在中国,我感觉到摄影界非常非常热闹。”  “难道在法国感觉不这样?”  “非常不同,法国发明了摄影术,我们确实都喜欢摄影。但是,在法国,摄影似乎是和工作、脑力劳动结合在一起的,而在中国……每个拿着相机的人看上去都那么快乐,人人都在享受摄影……不过,有一点让我感到不可思议:平遥摄影节,居然会在手机摄影方面给予那么大的资金投入,会设那么大的奖项。我想,严肃的摄影不应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