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作者认为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是处于以动作、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阶段。作者认为:一是愉悦、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环境是开启学生思维之门的钥匙;二是良好的问题情境设计是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源泉;三是及时的鼓励和积极性的评价是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强劲动力。
【关键词】 小学低年级 逻辑思维 教学环境探讨
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复杂、庞大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很多方面。小学中低年级学生的思维是处于以动作、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阶段。那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呢?我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开启学生思维之门的钥匙是愉悦、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环境
学生的性格各种各样,有的内向有的外向,前者在课堂学习中沉默寡言、回答问题低声、胆小,后者胆大、爱张扬,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学生的知识起点和智力水平也不尽相同,起点高的孩子回答问题自信,起点低的孩子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怕出错。针对这样一个大家庭,作为教师,要给教学营造一个愉悦、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环境,要让那些胆小内向的孩子放下怕错的思想包袱,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以至敢于和大家交流自己的想法。那么怎样才能营造出一个愉悦、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环境呢?首先,教师要有亲和力。古人云:亲其师,则信其道。教师的亲和力,可以赢得学生的尊敬和信任,可以拉近师生间的距离,特别是小学一二年级的孩子,教师的形象在他们的心目中是至高无上的,他们可以不听父母的话,但绝对不会不听老师的话。如果某教师整天绷着脸、自视甚高,不顾学生的感受,表现出很威严的摸样,试想谁还敢和他交往,见到他不避而远之才怪呢?其次,要允许学生独树一帜,允许学生与教师争论,允许学生随时质疑,鼓励学生不唯书,敢于标新立异,学生的认识无论正确与否,都有机会得到真实的展示。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无所顾虑的、大胆的敞开心扉,思维会更加活跃。
二、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源泉是良好的问题情境设计
思维总是从问题开始的。用质疑激发学生的思维是最基本的训练方法。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师提问的性质和方式直接影响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及其效果。在了解学生原有知识水平,理解能力和个体之间差异的基础上,一方面教师巧妙地提问引起学生联想和思考。另一方面要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向教师质疑,教师对学生每一问都给予赞扬,学生受到鼓励,将更积极思考,去发现更多疑问,这样久而久之,学生将养成由质疑而进行思维的习惯。一个好的问题设计我想应满足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中低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方向发展的阶段,以形象思维为主,当学生遇到比较抽象的数学知识时,往往很难说出它的算理算法,但当我们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和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联系在一起,把其形象化、直观化,学生就比较容易对算法算理进行描述了,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也就得到了提升。二是要符合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既要有一定的挑战性又要不能太难。也就是说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要“跳一跳”才能摘到,要留给学生积极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当然太难也不行,若问题本身的难度远远超出了学生的实际水平,则会严重的打击学生学习的信心。
三、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强劲动力是及时的鼓励和积极性的评价
不要吝啬你的赞扬。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对学生的鼓励、赏识,使学生感觉到老师对他的信任与肯定,从而激发学生不负老师所望,要积极思考、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的心理。在课堂中,我们可以多用一些诸如:“老师相信你一定行”、“真了不起”、“你说得越来越好了”、“你的方法真特别”……等鼓励赏识性的语言,或一个微笑或一个点头的动作都能激发学生主动积极的去思考问题。另外,要容许学生犯错。人人都会犯错,更何况是只有八九岁的小学生,当学生出错时,我们不能嘲笑、讽刺,不仅如此有时还要表扬学生敢于回答问题的勇气。著名教师吴正宪老师曾经在一堂公开课中,碰到了一位很腼腆的学生因回答问题错误而受到同学们的嘲笑,这时她面带微笑走到这位学生面前,轻轻地拍了拍他的肩膀,然后大声的对他说:“谢谢你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不同的观点”,就这样简短的一句话,使这位性格内向的孩子在后续的学习中始终保持积极主动学习的心态,精神饱满的上完了一节课。如果教师遇到这种情况敷衍了事,可想而知,这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打击是多么的严重!在后续的学习中,该生还会积极思考吗?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是教学的核心。 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途径很多,在实际教学中,需要教师认真学习理解《新课标》的理念,紧扣教学目标,设计符合自己学生现状且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学设计,切实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 《小学儿童心理学》,陈威、张民选、惠中 著,中国人民出版社,2009年8月
[2]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
【关键词】 小学低年级 逻辑思维 教学环境探讨
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复杂、庞大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很多方面。小学中低年级学生的思维是处于以动作、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阶段。那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呢?我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开启学生思维之门的钥匙是愉悦、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环境
学生的性格各种各样,有的内向有的外向,前者在课堂学习中沉默寡言、回答问题低声、胆小,后者胆大、爱张扬,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学生的知识起点和智力水平也不尽相同,起点高的孩子回答问题自信,起点低的孩子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怕出错。针对这样一个大家庭,作为教师,要给教学营造一个愉悦、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环境,要让那些胆小内向的孩子放下怕错的思想包袱,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以至敢于和大家交流自己的想法。那么怎样才能营造出一个愉悦、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环境呢?首先,教师要有亲和力。古人云:亲其师,则信其道。教师的亲和力,可以赢得学生的尊敬和信任,可以拉近师生间的距离,特别是小学一二年级的孩子,教师的形象在他们的心目中是至高无上的,他们可以不听父母的话,但绝对不会不听老师的话。如果某教师整天绷着脸、自视甚高,不顾学生的感受,表现出很威严的摸样,试想谁还敢和他交往,见到他不避而远之才怪呢?其次,要允许学生独树一帜,允许学生与教师争论,允许学生随时质疑,鼓励学生不唯书,敢于标新立异,学生的认识无论正确与否,都有机会得到真实的展示。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无所顾虑的、大胆的敞开心扉,思维会更加活跃。
二、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源泉是良好的问题情境设计
思维总是从问题开始的。用质疑激发学生的思维是最基本的训练方法。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师提问的性质和方式直接影响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及其效果。在了解学生原有知识水平,理解能力和个体之间差异的基础上,一方面教师巧妙地提问引起学生联想和思考。另一方面要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向教师质疑,教师对学生每一问都给予赞扬,学生受到鼓励,将更积极思考,去发现更多疑问,这样久而久之,学生将养成由质疑而进行思维的习惯。一个好的问题设计我想应满足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中低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方向发展的阶段,以形象思维为主,当学生遇到比较抽象的数学知识时,往往很难说出它的算理算法,但当我们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和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联系在一起,把其形象化、直观化,学生就比较容易对算法算理进行描述了,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也就得到了提升。二是要符合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既要有一定的挑战性又要不能太难。也就是说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要“跳一跳”才能摘到,要留给学生积极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当然太难也不行,若问题本身的难度远远超出了学生的实际水平,则会严重的打击学生学习的信心。
三、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强劲动力是及时的鼓励和积极性的评价
不要吝啬你的赞扬。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对学生的鼓励、赏识,使学生感觉到老师对他的信任与肯定,从而激发学生不负老师所望,要积极思考、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的心理。在课堂中,我们可以多用一些诸如:“老师相信你一定行”、“真了不起”、“你说得越来越好了”、“你的方法真特别”……等鼓励赏识性的语言,或一个微笑或一个点头的动作都能激发学生主动积极的去思考问题。另外,要容许学生犯错。人人都会犯错,更何况是只有八九岁的小学生,当学生出错时,我们不能嘲笑、讽刺,不仅如此有时还要表扬学生敢于回答问题的勇气。著名教师吴正宪老师曾经在一堂公开课中,碰到了一位很腼腆的学生因回答问题错误而受到同学们的嘲笑,这时她面带微笑走到这位学生面前,轻轻地拍了拍他的肩膀,然后大声的对他说:“谢谢你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不同的观点”,就这样简短的一句话,使这位性格内向的孩子在后续的学习中始终保持积极主动学习的心态,精神饱满的上完了一节课。如果教师遇到这种情况敷衍了事,可想而知,这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打击是多么的严重!在后续的学习中,该生还会积极思考吗?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是教学的核心。 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途径很多,在实际教学中,需要教师认真学习理解《新课标》的理念,紧扣教学目标,设计符合自己学生现状且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学设计,切实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 《小学儿童心理学》,陈威、张民选、惠中 著,中国人民出版社,2009年8月
[2]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