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要任务不只是教会学生如何解题,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要求学生掌握数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与学习能力。本文通过对问题导学法进行分析,为高中数学教学提供借鉴。
关键词: 问题导学法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 教学应用
问题导学法是指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一些有趣、有针对性的问题,帮助学生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对问题进行探索和分析,例如讨论、交流、小组合作学习等,提高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进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一、兴趣式问题导学法
兴趣式问题导学法是指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在对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预习将要学习的内容,让学生对新知产生感性认识,为后续的学习做好准备。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可以采用兴趣式问题导学法,在预习时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自学能力。通过采用生活中的科技实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讲授“椭圆”这一知识点时,可以将我国“嫦娥”系列卫星的运行轨道作为教学出发点,分析我国科技进步,并在适当的时候提出一些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问题,如:“谁知道地球的卫星是怎样围绕运行的?运行的轨道属于什么曲线?”引出椭圆的概念,帮助学生建立本节课学习内容之间的联系。通过科技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能够大胆发言,课堂气氛也就逐渐活跃起来。在学生发言的过程中,教师要能够对学生的积极发言进行肯定,并进行引导,然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的需要,对学生的发言再进行补充和总结,进而展开“椭圆”知识点的教学。这样不仅能对学生进行思想情操的教育,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二、提问式问题导学法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在实际的数学学习过程中,大部分学生缺乏对问题的探索性,缺乏主动学习的精神,被动地接受知识,很难提起学习兴趣。采用提问式问题导学法,教师针对不同的问题进行提问,让学生围绕问题进行讨论与探索,进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例如讲解习题:将一个圆台展开,应该如何计算它的表面积?采用提问式教学法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首先提出一个类似的问题,如圆锥体的侧面展开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图形?圆锥体的表面积应该怎么计算?然后,让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待学生解决上述问题之后,教师可以加深问题的难度,进一步讨论问题,如将圆台的上部分展开,将会是什么样的形状?在学生理解这些问题之后,教师通过对习题进行总结与分析,能够提高学生对问题的理解能力。
三、互动式问题导学法
互动式教学能够促进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到问题的讨论中,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展示不同的问题,让学生通过互动进行解决。在具体教学中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法、分组讨论、小组合作、动手实践等方法进行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互动中。如在学习“直线与平面平行判定”这一知识点时,可以针对下列问题进行互动:空间某直线a与平面之间存在几种位置关系;如何快速地判定直线与平面平行;在判断直线与平面平行时,能否采用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定义进行判定直线与平面平行等问题。在分析这些问题时,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动画的形式,展示各种实例图,在与学生互动的过程中,让学生分组讨论。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具体的事例说明相关的问题,例如教室里的天花板和日光灯可以看出是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关系,教室的门边缘线和门框始终成平行的状态,等等。教师还可以通过互动,利用动手实践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采用实验设备向学生演示关于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实验,然后由学生自己进行动手实践,理解直线与平面平行的相关判断方法。采用互动式问题导学法的应用,能够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与问题的理解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四、生活式问题导学法
高中数学学习是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把数学知识的学习和学生实际生活有机结合在一起进行教学,可以有效缩短学生与教材之间的距离,同时也能够加深学生对数学抽象知识的理解,还能够使学生善于利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如在讲授“排列与组合”知识点时,可应用生活式问题导学法,以生活中的实例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如彩票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利用彩票创设问题情境,能够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可以提出:买彩票时,中一等奖的概率为多少?在计算过程中,如何快速地计算出中一等奖的概率?然后由學生进行讨论回答问题,生活式问题导学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能够加强学生生活与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
五、结语
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也能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成绩。
参考文献:
[1]蔡利敏.问题导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网络财富,2011(12):34-40.
[2]徐跃平.从思维引导的角度探讨高中数学教学[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3(4):90-98.
关键词: 问题导学法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 教学应用
问题导学法是指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一些有趣、有针对性的问题,帮助学生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对问题进行探索和分析,例如讨论、交流、小组合作学习等,提高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进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一、兴趣式问题导学法
兴趣式问题导学法是指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在对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预习将要学习的内容,让学生对新知产生感性认识,为后续的学习做好准备。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可以采用兴趣式问题导学法,在预习时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自学能力。通过采用生活中的科技实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讲授“椭圆”这一知识点时,可以将我国“嫦娥”系列卫星的运行轨道作为教学出发点,分析我国科技进步,并在适当的时候提出一些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问题,如:“谁知道地球的卫星是怎样围绕运行的?运行的轨道属于什么曲线?”引出椭圆的概念,帮助学生建立本节课学习内容之间的联系。通过科技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能够大胆发言,课堂气氛也就逐渐活跃起来。在学生发言的过程中,教师要能够对学生的积极发言进行肯定,并进行引导,然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的需要,对学生的发言再进行补充和总结,进而展开“椭圆”知识点的教学。这样不仅能对学生进行思想情操的教育,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二、提问式问题导学法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在实际的数学学习过程中,大部分学生缺乏对问题的探索性,缺乏主动学习的精神,被动地接受知识,很难提起学习兴趣。采用提问式问题导学法,教师针对不同的问题进行提问,让学生围绕问题进行讨论与探索,进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例如讲解习题:将一个圆台展开,应该如何计算它的表面积?采用提问式教学法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首先提出一个类似的问题,如圆锥体的侧面展开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图形?圆锥体的表面积应该怎么计算?然后,让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待学生解决上述问题之后,教师可以加深问题的难度,进一步讨论问题,如将圆台的上部分展开,将会是什么样的形状?在学生理解这些问题之后,教师通过对习题进行总结与分析,能够提高学生对问题的理解能力。
三、互动式问题导学法
互动式教学能够促进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到问题的讨论中,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展示不同的问题,让学生通过互动进行解决。在具体教学中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法、分组讨论、小组合作、动手实践等方法进行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互动中。如在学习“直线与平面平行判定”这一知识点时,可以针对下列问题进行互动:空间某直线a与平面之间存在几种位置关系;如何快速地判定直线与平面平行;在判断直线与平面平行时,能否采用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定义进行判定直线与平面平行等问题。在分析这些问题时,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动画的形式,展示各种实例图,在与学生互动的过程中,让学生分组讨论。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具体的事例说明相关的问题,例如教室里的天花板和日光灯可以看出是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关系,教室的门边缘线和门框始终成平行的状态,等等。教师还可以通过互动,利用动手实践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采用实验设备向学生演示关于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实验,然后由学生自己进行动手实践,理解直线与平面平行的相关判断方法。采用互动式问题导学法的应用,能够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与问题的理解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四、生活式问题导学法
高中数学学习是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把数学知识的学习和学生实际生活有机结合在一起进行教学,可以有效缩短学生与教材之间的距离,同时也能够加深学生对数学抽象知识的理解,还能够使学生善于利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如在讲授“排列与组合”知识点时,可应用生活式问题导学法,以生活中的实例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如彩票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利用彩票创设问题情境,能够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可以提出:买彩票时,中一等奖的概率为多少?在计算过程中,如何快速地计算出中一等奖的概率?然后由學生进行讨论回答问题,生活式问题导学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能够加强学生生活与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
五、结语
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也能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成绩。
参考文献:
[1]蔡利敏.问题导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网络财富,2011(12):34-40.
[2]徐跃平.从思维引导的角度探讨高中数学教学[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3(4):9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