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古典诗词,语言工整凝练,短短几个字就能反应一种情景或是一个事件、一种思想。唐宋诗词以她的异彩流光穿越时空,照亮了中国文学的长廊,她滋养了中华民族文化千年。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巧借古诗词,能很好地提高学生作文兴趣。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巧借古诗词;民族文化;意境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7)16-0022-02
《中国诗词大会》《中华好诗词》等栏目的热播掀起了诗词学习的热潮。的确,唐宋诗词以她的异彩流光穿越时空,照亮了中国文学的长廊,她滋养了中华民族文化千年并将继续百代流传。今天,我们既要继承这宝贵的文化遗产,又要努力将她发扬光大。作为酷爱钻研习作教学的诗词爱好者,努力尝试把诗词和习作教学结合起来,巧借诗词之石以攻习作教学之玉。
一、借鉴古诗词的构思
古诗词,尤其是古诗,要在短短几十个字之内反映一个事件,传递一种思想,说明一种理趣,诗人一定要反复斟酌,除了语言的工整凝练,更需在“选材”上下一番功夫。
(一)学习古诗词善用景物描写渲染气氛
苏轼在观赏王维的诗画后评价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可见,诗、画或者说文章和画从来就不分家。的确,无论是“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还是“别路云初起,离亭叶正飞”抑或“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都对下文抒情起到很好的渲染作用,读者尚不知事件却已经油然升起一种或喜或忧的情感。写景时可以想几首与当前景物相关的诗句,把诗中的景色变成自己笔下的景色。如写夏天可以联系“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映池塘。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写秋景可以想“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这样一来就可以“眼”中有物,下笔有話。
(二)学习古诗词用词的准确
《泊船瓜洲》中“绿”使原本看不见的春风有了鲜明的视觉形象,展现在读者眼前一派春风拂煦,百草丛生,千里江岸,满目新绿的春光。“僧敲月下门”更是用反衬手法突出了夜晚的寂静。我曾专门进行过一次动词运用训练,让学生们自己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动词:“蚂蚁们爬上胡蜂的身体,(踢)它的腿,(挖)它的眼,(扯)它的触角,(搔)它的脸;(敲)它的背,(揪)它的脚,(咬)它的肚子,(拽)翅膀。胡蜂……”填完读一读,孩子们都忍不住笑了,原来动词能创造这样有意思的境界。还有一个学生写完“流连彩蝶几时休?漫坡杏子弄风柔。和风几欲迷人眼,幽香渐入醉心头”之后,专门找到我说:“老师,这个‘弄’用得好吧?”可见,学生已经开始在动词使用上用心思了。
二、化用古诗的意境
写文章最难得的就是“意境”二字,对于小学生而言更是不得要领。在教学《村居》一诗时,笔者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把后两句换成继续描写景物或者写成人生活的内容如何。经过反复分析最后得出在春景中加入儿童活动,会使整个画面更加生机蓬勃。笔者适时引出“意境”二字,或许起初学生们并不懂得,但不久后的一次作文却让笔者感到欣慰。笔者带着学生们透过窗户观察大操场的景象,学生们说到阳光明媚,说到天空如洗,说到草坪渐绿……当描绘到操场上三三两两锻炼的人时,一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不如把人写成幼儿园的小朋友,这样不就更令人欣喜吗?”笔者感到很吃惊,即兴赋诗一首“暖风柳枝青色露,芽苞含羞却蒙头。儿童不管春未至,彩衣艳阳逐影走。”学生们的文字更是诗意活泼,充满童真童趣:“冬天还没有离开,春天似乎已经忍耐不住偷偷地来到了校园。看,雾霾溜走了,天空一点云也没有。在明媚的阳光下,草坪显出了一片片的绿色。园丁正在浇水,水花像喷泉一样飞起来,阳光一照,白亮亮的耀人眼,偶尔还能看到一道‘彩虹’。几个人正在锻炼,他们一边甩着肩膀迈着大步走着,一边朗声说笑着。忽然一群幼儿园的小朋友穿着五颜六色的衣服飞跑过来,仿佛对面就是春姑娘,他们正急急地投入春姑娘的怀抱呢!”
“云开山见面,雪化竹伸腰。”曾经一个学生借用这两句的意境写下:“太阳出来了,乌云消散,远处山峰的倩影看得清清楚楚。南墙根栽种着几丛竹子,竹枝上布满了雪,都被压弯了腰。不过,有丛竹子却神气地挺起了俊俏的身子,又露出翠绿的颜色,原来它的位置稍微向阳,雪渐渐融化了。”云散雪融、山映竹挺的景象读起来亲切可感,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活用古诗的语言
文章中恰当地引用或者化用古诗会使语言生动活泼,并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春节后的一场春雪成为许多孩子笔下的素材,大多数学生会引用这首“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其中一个学生写道:大雪一直在持续,到下午上学时竟然纷纷扬扬,打得眼睛都睁不开了。我忽然想起老师教我们的两句诗:“春风不解禁杨花,蒙蒙乱扑行人面。”笔者把它改成“春风无力禁雪花,蒙蒙乱扑行人面。”
四、逆用古诗的思想
好作文之所以深刻,关键是它的新意。逆用古诗的思想“旧瓶装新酒”能使人耳目一新。如唐代高骈的《对雪》“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如今好上高楼望,盖尽人间恶路歧。”诗人希望白雪能消除人世间一切罪恶,使艰难险阻都变成光洁的坦途。但有人却写出在这看似冰清玉洁的世界里是否掩盖着某种罪恶。人们赞美荷花“出淤泥而不染”,仿佛那淤泥“糟糕”至极,“肮脏”透顶,可是偏偏有一位学生在作文中写道:“其实,淤泥更具有令人称颂的好风格,试想,如果不是淤泥勤勤恳恳地提供养料,哪里会有美丽的荷花?尤其可贵的是,淤泥总是一声不响,从不炫耀自己的功劳,就这么默默地奉献着,即使千百年来背了个肮脏的恶名,也无意争辩,这是多么可贵的牺牲精神啊!”
总之,唐诗宋词这座艺术宝库中有取之不尽的资源,只要我们善于发掘它、利用它,就一定能为习作教学添上一抹色彩,为习作教学张开腾飞的双翼。
【责任编辑 李幸阳】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巧借古诗词;民族文化;意境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7)16-0022-02
《中国诗词大会》《中华好诗词》等栏目的热播掀起了诗词学习的热潮。的确,唐宋诗词以她的异彩流光穿越时空,照亮了中国文学的长廊,她滋养了中华民族文化千年并将继续百代流传。今天,我们既要继承这宝贵的文化遗产,又要努力将她发扬光大。作为酷爱钻研习作教学的诗词爱好者,努力尝试把诗词和习作教学结合起来,巧借诗词之石以攻习作教学之玉。
一、借鉴古诗词的构思
古诗词,尤其是古诗,要在短短几十个字之内反映一个事件,传递一种思想,说明一种理趣,诗人一定要反复斟酌,除了语言的工整凝练,更需在“选材”上下一番功夫。
(一)学习古诗词善用景物描写渲染气氛
苏轼在观赏王维的诗画后评价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可见,诗、画或者说文章和画从来就不分家。的确,无论是“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还是“别路云初起,离亭叶正飞”抑或“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都对下文抒情起到很好的渲染作用,读者尚不知事件却已经油然升起一种或喜或忧的情感。写景时可以想几首与当前景物相关的诗句,把诗中的景色变成自己笔下的景色。如写夏天可以联系“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映池塘。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写秋景可以想“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这样一来就可以“眼”中有物,下笔有話。
(二)学习古诗词用词的准确
《泊船瓜洲》中“绿”使原本看不见的春风有了鲜明的视觉形象,展现在读者眼前一派春风拂煦,百草丛生,千里江岸,满目新绿的春光。“僧敲月下门”更是用反衬手法突出了夜晚的寂静。我曾专门进行过一次动词运用训练,让学生们自己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动词:“蚂蚁们爬上胡蜂的身体,(踢)它的腿,(挖)它的眼,(扯)它的触角,(搔)它的脸;(敲)它的背,(揪)它的脚,(咬)它的肚子,(拽)翅膀。胡蜂……”填完读一读,孩子们都忍不住笑了,原来动词能创造这样有意思的境界。还有一个学生写完“流连彩蝶几时休?漫坡杏子弄风柔。和风几欲迷人眼,幽香渐入醉心头”之后,专门找到我说:“老师,这个‘弄’用得好吧?”可见,学生已经开始在动词使用上用心思了。
二、化用古诗的意境
写文章最难得的就是“意境”二字,对于小学生而言更是不得要领。在教学《村居》一诗时,笔者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把后两句换成继续描写景物或者写成人生活的内容如何。经过反复分析最后得出在春景中加入儿童活动,会使整个画面更加生机蓬勃。笔者适时引出“意境”二字,或许起初学生们并不懂得,但不久后的一次作文却让笔者感到欣慰。笔者带着学生们透过窗户观察大操场的景象,学生们说到阳光明媚,说到天空如洗,说到草坪渐绿……当描绘到操场上三三两两锻炼的人时,一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不如把人写成幼儿园的小朋友,这样不就更令人欣喜吗?”笔者感到很吃惊,即兴赋诗一首“暖风柳枝青色露,芽苞含羞却蒙头。儿童不管春未至,彩衣艳阳逐影走。”学生们的文字更是诗意活泼,充满童真童趣:“冬天还没有离开,春天似乎已经忍耐不住偷偷地来到了校园。看,雾霾溜走了,天空一点云也没有。在明媚的阳光下,草坪显出了一片片的绿色。园丁正在浇水,水花像喷泉一样飞起来,阳光一照,白亮亮的耀人眼,偶尔还能看到一道‘彩虹’。几个人正在锻炼,他们一边甩着肩膀迈着大步走着,一边朗声说笑着。忽然一群幼儿园的小朋友穿着五颜六色的衣服飞跑过来,仿佛对面就是春姑娘,他们正急急地投入春姑娘的怀抱呢!”
“云开山见面,雪化竹伸腰。”曾经一个学生借用这两句的意境写下:“太阳出来了,乌云消散,远处山峰的倩影看得清清楚楚。南墙根栽种着几丛竹子,竹枝上布满了雪,都被压弯了腰。不过,有丛竹子却神气地挺起了俊俏的身子,又露出翠绿的颜色,原来它的位置稍微向阳,雪渐渐融化了。”云散雪融、山映竹挺的景象读起来亲切可感,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活用古诗的语言
文章中恰当地引用或者化用古诗会使语言生动活泼,并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春节后的一场春雪成为许多孩子笔下的素材,大多数学生会引用这首“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其中一个学生写道:大雪一直在持续,到下午上学时竟然纷纷扬扬,打得眼睛都睁不开了。我忽然想起老师教我们的两句诗:“春风不解禁杨花,蒙蒙乱扑行人面。”笔者把它改成“春风无力禁雪花,蒙蒙乱扑行人面。”
四、逆用古诗的思想
好作文之所以深刻,关键是它的新意。逆用古诗的思想“旧瓶装新酒”能使人耳目一新。如唐代高骈的《对雪》“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如今好上高楼望,盖尽人间恶路歧。”诗人希望白雪能消除人世间一切罪恶,使艰难险阻都变成光洁的坦途。但有人却写出在这看似冰清玉洁的世界里是否掩盖着某种罪恶。人们赞美荷花“出淤泥而不染”,仿佛那淤泥“糟糕”至极,“肮脏”透顶,可是偏偏有一位学生在作文中写道:“其实,淤泥更具有令人称颂的好风格,试想,如果不是淤泥勤勤恳恳地提供养料,哪里会有美丽的荷花?尤其可贵的是,淤泥总是一声不响,从不炫耀自己的功劳,就这么默默地奉献着,即使千百年来背了个肮脏的恶名,也无意争辩,这是多么可贵的牺牲精神啊!”
总之,唐诗宋词这座艺术宝库中有取之不尽的资源,只要我们善于发掘它、利用它,就一定能为习作教学添上一抹色彩,为习作教学张开腾飞的双翼。
【责任编辑 李幸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