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是充满情感、充满爱的事业,语文学科更是一门包含情感因素的学科,但现在好多学生怕上语文课,上语文课就头疼。在这种心理状态下,学生很难学好语文,教师也很难发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能力。那么,如何让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呢?教学实践表明:只有教师精心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他们才能主动地探究,自主地获取知识。下面就这一问题谈些粗略的思考。
一、 语文教师要用生命的热情与学生的心灵相融
语文教育,严格地说,是精神人格的教育,语文教育只有把传统文化人格化、情感化,赋予它鲜活灵动的生命活力,学生才能被其吸引,受到感染,获得情感的体验和生命的感悟。离开了精神和人格,语言文字和文化就失去了它赖以寄托的灵魂,当然就更不能点燃学生的思想火花了。一个语文教师,只有把自己的生命与学生的心灵相融,才能绘制富有诗意、富有生机和活力的课堂,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必须以自己的真情、以自己生命的热情在课堂上激发学生潜在的精神生命意识,这样的课堂,就会有激情的飞扬,就会有情感的磁场,就会有师生水乳的交融。例如上海复旦附中的黄玉峰老师在执教鲁迅的《药》一课时,声情并茂地将课文朗读了一遍,学生们一个个听得屏气凝神……当黄老师问同学们有何感受时,学生们竟然能把老师要分析讲解的内容都动情地谈出来。有的说,当老师读到看客们的脖子“仿佛许多鸭被无形的手捏住往上提”时简直就透不过气来,看到了同胞们的麻木;也有的说,老师读到刽子手“撮着一个鲜红的馒头,那红的还在一点一点往下滴”时,我感到了万分的悲痛,革命者为人民牺牲了,可我们的老百姓还要吃他的血;还有位同学说,当老师读到“坟地”一节时,我仿佛听到了小栓的咳嗽声,还听到了夏瑜的呐喊……学生们深刻的理解、动情的发言,感动了所有在场的老师,这样的一堂课,还用的着烦琐的提问和分析吗?学生们已经读懂了《药》。试想,如果没有黄老师用自己的生命体验动情地朗读,能与学生的心灵相融吗?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吗?
二、 善于发现学生在语文方面的特长,创造机会让他成功
现代教育界流行这样一句话: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换句话说,就是世上没有不可救药的孩子,学生们一定会在某一领域闪现着天才的火花,如果执教者能及时捕捉并珍惜,他们就会放出耀眼的光芒。所以作为教育者,我深知,珍惜每个孩子的每次成功并不断激励,即使创造机会也要让他获得这种成就感是多么重要!这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成功的快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善于发现学生的特长,注重运用激励机智拨动愉悦的琴弦,学生怎能不产生乐学的心境呢?
就拿我教的上届学生来说,有的同学擅长写作,我就让他给同学们提供示范;有的同学能说会道,我就把课前三分钟讲演的组织任务交给他;也有的同学酷爱读书,我就开辟了每周一节的“读书”栏目,让他们轮流带领大家走进书的世界等等。这样很多同学在语文课上都能各展其才,享受到成功带来的乐趣,也激发了学生求知的欲望。
三、 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活动,调动积极情绪
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此可见,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直接的动力。因此,教师应寓教于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我在十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摸索出,适当的语文活动是激发学生兴趣的一把金钥匙,是点燃学生求知火种的钥匙。布鲁纳说“活动是发现教学的依托”,而萨曼奇则将活动视为探究教学的基础,这些都充分说明了语文活动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学习告一段落,可组织丰富多彩的竞赛活动,如:语文知识必答、抢答,成语竞猜,故事接龙,广告设计,诗文朗诵,作文大赛等,不仅扩大了语文学习的外延,引导了学生关注生活中语文的作用,更重要的是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在语文课堂上,针对教材特点、学生实际,灵活机动地组织语文活动,能化枯燥为趣味,化腐朽为神奇。如我在讲《我的叔叔于勒》时就组织了招聘导演、演员的活动,使学生在表演中懂得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金钱关系;讲《晋祠》时又组织了“学做导游”活动,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熟读了课文,着实过了把导游的瘾。
总之,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采取各种方式创建开放并有活力的语文课堂,开发挖掘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点燃学生求知的火种!
(滦县第三中学)
一、 语文教师要用生命的热情与学生的心灵相融
语文教育,严格地说,是精神人格的教育,语文教育只有把传统文化人格化、情感化,赋予它鲜活灵动的生命活力,学生才能被其吸引,受到感染,获得情感的体验和生命的感悟。离开了精神和人格,语言文字和文化就失去了它赖以寄托的灵魂,当然就更不能点燃学生的思想火花了。一个语文教师,只有把自己的生命与学生的心灵相融,才能绘制富有诗意、富有生机和活力的课堂,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必须以自己的真情、以自己生命的热情在课堂上激发学生潜在的精神生命意识,这样的课堂,就会有激情的飞扬,就会有情感的磁场,就会有师生水乳的交融。例如上海复旦附中的黄玉峰老师在执教鲁迅的《药》一课时,声情并茂地将课文朗读了一遍,学生们一个个听得屏气凝神……当黄老师问同学们有何感受时,学生们竟然能把老师要分析讲解的内容都动情地谈出来。有的说,当老师读到看客们的脖子“仿佛许多鸭被无形的手捏住往上提”时简直就透不过气来,看到了同胞们的麻木;也有的说,老师读到刽子手“撮着一个鲜红的馒头,那红的还在一点一点往下滴”时,我感到了万分的悲痛,革命者为人民牺牲了,可我们的老百姓还要吃他的血;还有位同学说,当老师读到“坟地”一节时,我仿佛听到了小栓的咳嗽声,还听到了夏瑜的呐喊……学生们深刻的理解、动情的发言,感动了所有在场的老师,这样的一堂课,还用的着烦琐的提问和分析吗?学生们已经读懂了《药》。试想,如果没有黄老师用自己的生命体验动情地朗读,能与学生的心灵相融吗?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吗?
二、 善于发现学生在语文方面的特长,创造机会让他成功
现代教育界流行这样一句话: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换句话说,就是世上没有不可救药的孩子,学生们一定会在某一领域闪现着天才的火花,如果执教者能及时捕捉并珍惜,他们就会放出耀眼的光芒。所以作为教育者,我深知,珍惜每个孩子的每次成功并不断激励,即使创造机会也要让他获得这种成就感是多么重要!这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成功的快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善于发现学生的特长,注重运用激励机智拨动愉悦的琴弦,学生怎能不产生乐学的心境呢?
就拿我教的上届学生来说,有的同学擅长写作,我就让他给同学们提供示范;有的同学能说会道,我就把课前三分钟讲演的组织任务交给他;也有的同学酷爱读书,我就开辟了每周一节的“读书”栏目,让他们轮流带领大家走进书的世界等等。这样很多同学在语文课上都能各展其才,享受到成功带来的乐趣,也激发了学生求知的欲望。
三、 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活动,调动积极情绪
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此可见,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直接的动力。因此,教师应寓教于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我在十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摸索出,适当的语文活动是激发学生兴趣的一把金钥匙,是点燃学生求知火种的钥匙。布鲁纳说“活动是发现教学的依托”,而萨曼奇则将活动视为探究教学的基础,这些都充分说明了语文活动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学习告一段落,可组织丰富多彩的竞赛活动,如:语文知识必答、抢答,成语竞猜,故事接龙,广告设计,诗文朗诵,作文大赛等,不仅扩大了语文学习的外延,引导了学生关注生活中语文的作用,更重要的是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在语文课堂上,针对教材特点、学生实际,灵活机动地组织语文活动,能化枯燥为趣味,化腐朽为神奇。如我在讲《我的叔叔于勒》时就组织了招聘导演、演员的活动,使学生在表演中懂得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金钱关系;讲《晋祠》时又组织了“学做导游”活动,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熟读了课文,着实过了把导游的瘾。
总之,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采取各种方式创建开放并有活力的语文课堂,开发挖掘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点燃学生求知的火种!
(滦县第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