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传统文化促进学生成才

来源 :成才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yg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民族文化底蕴深厚。戏曲音乐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是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奇葩。受诸方面的影响,在音乐课堂中忽略了民族文化中戏曲音乐的渗透。有必要通过戏曲教学发挥艺术教育优势,让学生在陶冶情操的同时,培养他们爱国、爱民的思想感情,促进学生成才。
  关键词:培养;引导;提高;成才
  随着各种高科技电子产品的更新换代,社会生活的飞速发展,人们对精神世界的要求也日益强烈。在音乐领域,中学生对流行音乐的青睐占据绝对主流地位,中国传统戏曲艺术,正在一步步走向衰弱。笔者小时候时常能观赏到的地方剧团已销声匿迹。爷爷奶奶这辈人中,能唱上越剧的比比皆是,可是到了笔者这一辈,会唱越剧的屈指可数。上虞有着深厚的越剧底蕴,时至今日,可又有多少学生,能确切地说出越剧的发源地这个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的问题呢?他们都忘记了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如果有一天,一个外国人问你,你们这里的传统戏曲是什么,你怎么回答呢?……
  鉴于此,作为一名音乐教育工作者深深感觉到可否在学校的音乐课堂上应该做点什么呢?
  一、渗透戏曲教学,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
  中国的戏曲艺术在世界艺坛中独树一帜,是一个博大精深的艺术体系,含有丰富生动的历史知识。戏曲文化的发展史也体现了中国民族音乐文化发展过程。
  本人在平时上课、听课中发现,音乐课堂教学更多的是歌唱性乐曲教学及常见的中外名曲欣赏。现在的中学生对网络流行的歌曲、歌手兴趣浓厚,对中国民族音乐文化发展有着进步意义的戏曲艺术知之甚少。本人曾在课上、课后闲聊时得知,他们对戏曲的了解知之甚微,不知道它的发源地,不知道什么是四大名旦、四大须生,更不了解诸如戏曲名著《西厢记》《窦娥冤》《白毛女》的具体内容,何谈学习其中蕴含的民族精神呢。针对这种现状,本人觉得可以根据当地所特有的戏曲文化,将其渗入教学中,不但丰富了音乐课堂的教学内容,而且传承了当地的戏曲文化。因此,在中学音乐课堂进行戏曲教育渗透,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了解民族音乐的知识,而且能促进学生学习祖国传统的音乐文化,是培养他们民族自豪感的有效途径。
  二、渗透戏曲教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在戏曲艺术教学中,我们应该挖掘作品的思想精髓,并引导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这主要体现在戏曲典型的艺术形象。例如,《岳母刺字》《穆桂英挂帅》等剧目歌颂了民族英雄可歌可泣的爱国主义事迹。《铡美案》《赵氏孤儿》等剧目则讴歌了主人公刚正不阿、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因此,在中学音乐课堂渗透戏曲教学,通过学生传唱、了解作品,可以学习先人的精神品质,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能够促进学生成才。这种潜移默化的教育是普通社会课所不能替代的。
  三、渗透戏曲教学,提高学生鉴赏能力和演唱才能
  中学音乐课堂渗透戏曲教学,是提高学生艺术鉴赏能力的有效途径。本人在音乐课堂上,将戏曲教学内容分为两个阶段进行渗透。第一阶段,主要是从戏曲的发源、形成、发展进行讲解,了解经典剧目、剧中人物、著名表演艺术家的生平等内容,让学生感觉到戏曲文化的博大内涵,引导学生逐步进入对戏曲音乐的欣赏。第二阶段要求赏析与学唱、学做结合起来。本人通过让学生欣赏一些著名的戏曲艺术家的表演视频,如袁雪芬、范瑞娟等有代表性的唱段。根据学生的基础及喜好,选择一些易学、易唱、易做的剧目进行学唱与学做。例如,越剧《红楼梦》中“天上掉下个林妹妹”片段,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中“十八相送”片段。学生只有通过亲身体验,才能提升鉴赏能力。
  四、渗透戏曲教学的几点建议
  教师应该掌握大量的所要研究的剧种资料,掌握学生对此了解的情况,以此为基础进行研究,并重点细化实验操作过程。在此,本人根据自己的操作过程,提出以下建议。
  (1)在学校范围内进行戏曲知识的调查,根据学生掌握戏曲的程度,契合当地的戏曲音乐特色,制定切实可行的渗透教学教案,并选择好实验班级。由点带面,让典型带动一般。
  (2)在音乐课堂上,对实验对象先进行戏曲知识的了解,然后欣赏名段与学唱简单的作品同步进行,步入戏曲教唱。
  (3)在操作过程中,以培养学生兴趣为主,教师应该注意教学的多样化。在欣赏戏曲时,教师应该侧重引导学生关注剧目中的一些正面人物,激发学生学习剧中人物的思想情操,让学生对此产生崇拜,并衍生对这部戏曲的热爱。
  (4)争取学校领导的支持。在校园中,要利用好各种媒体进行戏曲音乐的渗透和传播,例如,学校电视台、广播台等。尝试举办全校范围的戏曲知识竞赛和戏曲演唱比拼,尽可能地让学生进行登台演出,在更多学生中逐渐营造热爱戏曲、爱唱戏曲的良好氛围,促进戏曲艺术的普及教学。
  (5)让戏曲进出校园。上虞有小百花越剧团,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传播途径,可以通过欣赏表演、邀请讲座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地方戏曲的传播,培养学生对越剧的兴趣,增强他们对家乡的热爱。
  总之,中国戏曲文化是我国艺术宝库的一颗明珠,需要我们发扬和传承。在发扬传承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促进学生成才。
  (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百官中学)
其他文献
幼儿期是培养创造力的关键时期。教师的引导与启迪,是幼儿创造力发展的重要因素。绘画作为一种以发展形象思维为主要内容的教学活动,可以有效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幼儿的认知能力。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培养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一、学前儿童的创造教育  什么是创造教育,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其目标是要起“引爆”的作用,旨在释放人类的潜能,并强调开发潜能要同培养人的优秀品质和积极人生态度相结
摘 要:后进生,一个让班主任头疼的名词;然而对于后进生而言,他们也不希望这样,更希望奋发向上,绽放青春。因此,班主任应该从细微处入手,慢慢走进后进生的心灵,以期能够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关键词:小学生;后进生;转化  后进生的转化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时时刻刻都不放松,但是却效果甚微。有的班主任甚至抱怨:“除非是分分秒秒地盯着他,稍不留神就会惹出麻烦。”然而这样的付出学生却不改变,依然我行
18. 斯宾塞  一、生平介绍  赫伯特·斯宾塞(1820—1903),19世纪后半期英国著名的教育家、实证主义哲学家和社会学家。他出生于英格兰德化郡的一个风景秀丽的乡村里,其父亲、叔父、祖父都是教师。  斯宾塞少年时代在家庭接受父亲的教育,自幼对动植物感兴趣。13岁时被送到叔父家接受更严格的科学训练,经过三年的学习,他掌握了欧几里得几何学、三角学、拉丁文、希腊文、机械学、化学等课程的知识。  斯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教学目标中明确提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古诗这一颗集中华文化精华于一身的璀璨明珠已经越来越受到教学界的重视。  一、古诗教学的意义  古诗,通过古代文人墨客独有的气质内涵与深邃的思想情境,利用精炼的文字探寻出了丰富的艺术效果,其乐感上的文字美感,已经逐渐转换成人们精神中最为重要的补品。我国古代很长一段时间皆以诗为尊,那些伟大的诗人利用他们妙笔给后人传递了
大家都知道,美术教学可以教育学生树立审美观念,培养学生审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它所独具的以上特性是其他教学所不能替代的。传统的美术教学方式往往会使学生感到无趣,为此我们要着眼育才通过平时教学工作的经验积累以及课外的学习探索实践,通过适当改变传统来丰富小学美术课堂的教学手段。以下是笔者在教学“谁画的鱼最大”过程中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科学运用多媒体  一年级的小朋友如果你用一种教学方式去让孩子反复学习
摘 要:幼儿教育是整个教育历程中最基础的教育,具有较强的特殊性,这对从事幼儿教育的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现代儿童自身的特点,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教育教学的需要,因此,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促进幼儿园教学效率的提升。  关键词:情景教学法;幼儿园教学;具体运用  幼儿是祖国的花朵,代表着民族的希望。由于时代的快速发展,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家长们对于孩子也就有了更高的期望,普遍
摘 要:我国现代创造教育思想的鼻祖陶行知,他的教育理论给后来的众多研究者以深刻的启迪,他对中国创新教育的影响非常深远。立足于陶行知的创造教育理论与实践思想,将他的思想运用到儿童教育领域中进行探索和研究,用来启迪幼儿发现智慧,指导幼儿创新教育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陶行知;儿童创新教育;启示  幼儿教育最能反映教育的潜力,中国幼儿教育的发展应该在幼儿的创造力发现与培养上下功夫,中国著名教育家陶
写作是运用语言传递书面信息的手段,它要求学生在充分理解、吸收并灵活运用所学知识,通过参与、合作、交流、体验、实践和探究等方式达到有效输出的目的。初中英语每个单元中的Reading就是写作前的一次有效语言输入,处理好阅读材料,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有效阅读,确保能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语言输出。笔者在9A Unit 5 Reading尝试了一下在实际教学中如何将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结合起来。  一、诵读经典
特级教师窦桂梅在执教《游园不值》这首诗后的教学反思中,提出了“宽度、深度、温度”的“三维概念”,从而为语文教学的三重维度的践行和推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以《爱如茉莉》一文为例,从“宽度、深度、温度”三个维度和学生共同叩问文本内核。  一、拓展宽度——在类型文本的聚合中提升阅读兴趣  叶圣陶先生曾说:“课文只是个例子。”文本是教师实施语文教学的凭借,是学生学习语文的载体。《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
当2013年的诺贝尔物理奖花落研究“上帝粒子”多年的恩格勒和希格斯时,很多人并不知道,在发现这一粒子的过程中,12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参与其中并做出贡献。2011年,中美印三国科学家烹制宇宙大爆炸“夸克汤”荣膺世界物理学十大进展之一,确定从普通物质到夸克物质的相变温度的,也是中国科大的博士生,名叫罗晓峰。  在国际顶尖科研舞台“亮剑”,对很多中国科大研究生来说并不陌生:博士生在《科学》《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