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家园关系的新思路

来源 :早期教育(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jizh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纵观近几年来有关家园合作共育的研究,既有对于家园认识的思考,亦有对家园合作现状的调查,以及对家园合作形式与途径的深入研究,这些研究为理论和实践工作提供了非常有益的帮助。
  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在实践工作中,依然存在诸多不和谐的声音与现象。例如,有些教师会抱怨说“家长很难搞”,“最头疼的就是家长工作”;而园长则常常需要处理家长的各种投诉;家长对教师也是爱恨有加。这些现象反映出,幼儿园和家庭的关系还需要在互相理解、互相支持的基础上获得进一步的良性发展。
  笔者认为,双向的、互惠的和持续的互动与合作,是建立良好家园关系的前提与基础。
  
  一、有效的双向沟通
  
  “双向沟通”是近年来国外学者在论及家园共育时常常提及的一个词组(two-way communication)(Linda&Amy,2009),研究者强调应该采用多种形式,鼓励教师和家长都能主动和对方交流信息,尤其是要重视家长主动和教师的交流。我国研究者李生兰也认为教师应该是儿童家长心声的倾听者,她指出“家园共育成功的经验证明,善于倾听,是教师成为家长亲密伙伴的前提条件。”也有少数一线工作者在实践中得出“我在这几年体会到,家园共育要取得成效,家园双向反馈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每个教师都知道。幼儿在家庭中的已有经验非常重要。为了更好地了解他们,为每个幼儿提供适宜的教育内容和帮助,教师非常有必要经常性地、持续不断地从家长那里获得幼儿的各种信息。并且通过双向的交流,父母也能够对幼儿在园状况有所了解,这样双方才能更好地进行合作,共同为幼儿创造一个和谐的发展环境。
  而目前幼儿园的家长会、家长开放日等许多活动,家长多数扮演的都是倾听者和服从者的角色,例如,李生兰学者关于家长开放日的研究表明,在家长开放日活动中。家长能够服从教师的指令,服从教师的安排。家园天地和家园联系册等教师和家长沟通的主要媒介也多以教师传达幼儿园相关讯息和幼儿发展状况为主。
  笔者认为以双向沟通理念为指导,能够促进和谐家园关系的建立,激发家长的主动性,提升家长的参与水平。(一)在沟通内容上,教师除了向家长介绍幼儿园活动和幼儿在园的状况之外,主动邀请家长提供幼儿在家庭中的相关信息同样重要。这些信息并不是简单地在开学之初,请家长介绍幼儿的兴趣爱好、脾气性格等,而是需要在日常的交流中经常性地就幼儿近期的行为表现进行沟通,只有这样双方才能更好地掌握幼儿的发展状况。(二)在沟通形式上,幼儿园应该创设更多的机会便于家长主动和教师沟通。设置家园信箱、在家长园地设置留言板、鼓励家长通过家园BBS或班级主页和教师沟通,国外已有研究指出,幼儿园对家长的欢迎程度是影响家长参与的一个重要因素,创设友好的、邀请的氛围和条件非常重要,例如张贴出欢迎家长的小标语,教师对家长热情的招呼,一个小小的细节,都可能会对家长的参与行为产生影响。
  
  二、合作的互惠互利
  
  国外研究者以社会交换理论为基础,提出了建立幼儿园和家庭构建伙伴关系的理论框架。该框架认为,幼儿园和家庭均拥有促进幼儿发展的资源,而良好伙伴关系的建立,即二者都以幼儿发展为目的,为幼儿教育贡献自己的资源(Linda&Amy,2009)。这种观念打破了家园互动以幼儿园为主导或是将幼儿园与家庭割裂的观点,而是把幼儿园利用家庭资源提升为幼儿园和家庭双方共同为了孩子的发展而贡献出各自的资源。从社会交换理论的观点来看,家长在贡献资源时(如担当志愿者)会衡量自己的付出与预期的收获(如自己幼儿可能会得到的发展、自己可能得到的收获等),从而决定是否付出。
  已有调查指出,教师和家长在家园工作中所关注的并不一致,“教师关注家长对自己具体的教学及工作的帮助:家长更重视家园共育给自己带来的与幼儿园进行沟通的桥梁作用,以进一步了解自己的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及幼儿园的工作情况”。这种观念和行为,则容易导致教师和家长彼此的付出都得不到预期的结果,从而影响了双方互动的热情和行为。
  互惠互利的观念启示幼儿园教师,在与家长的互动中。应以更加平等的心态对待彼此的想法和需求。对教师来讲,需要意识到家长不是教师的“助手”和幼儿园开展各种活动的利用对象,应该真诚地将家长看作是孩子最重要的教师,本着倾听家长、理解家长的心态与之沟通,才能真正获得对幼儿更多的了解,赢得家长更多的支持与合作,充分发挥教育的合力。在与家长的互动中,教师应该在尊重和理解家长的基础上,正确看待家长真正的、合理的需求,采取相应的措施让家长在与幼儿园的合作中有所收获,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激发家长的参与意识和行为。例如有些家长对幼儿园的伙食和午休状况非常关心。在家长来园参加亲子活动时,教师可以适当安排家长与幼儿一起进餐、参观午休室,满足家长的合理需求;有些家长非常想了解幼儿在集体活动中的表现,那么可以邀请家长来幼儿园担任一天志愿者,在家长对幼儿活动进行观察的基础上,倾听家长的想法,解答家长的疑虑。
  
  三、互动的持续一贯
  
  国外研究者Ferguson et al(2008)指出“仅仅依靠一次家长研习班或是家长会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教师和家长对待参与的认识与行为。”家园共育作为一种合作行为,主要以教师和家长的互动来实现,而人际之间的良性互动则需要双方之间持续的、经常性的交流来维持。
  随着家园共育研究和实践的开展,学者和一线工作者对家园共育的形式与途径展开了深入思考。从家长会、家访这些较为传统的形式,到家长志愿者、家长开放日、网上家长论坛等新型的互动方式,为家园沟通提供了多种选择和便利。对任何一种形式的充分利用,一定程度上都能够起到促进家园关系的作用。但是,应该注意,上述各种形式有其不同的关注点和适应范围,如果单单选择某一种或几种偶尔开展,并不能达到建立持续、良好的家园伙伴关系的目的。
  持续一贯的互动原则启示教师,(一)应该注意整合各种家园合作形式,充分发挥每种形式的特长,从一种互动形式中得到的信息、资源等要充分利用,并贯之在日常的工作中。例如,教师通过家访了解到幼儿家庭和家长的一些基本情况,应该及时将这些信息备案,并熟记在心,作为和家长进行交流、邀请家长参与幼儿园其他活动的重要参考和依据。(二)教师应注意和家长平时的日常沟通。而不单单依靠家访、家长会等正式的活动和场合进行交流。充分利用接送、家长来园参与活动等机会,主动与家长聊一聊、谈一谈。有经验的教师非常注重平时和家长“拉拉家常”,为和谐的伙伴关系加温。教师和家长之间持续的沟通有助于双方及时交换幼儿教育方面的意见,有助于在教师和家长之间建立一种相互信任和理解的关系,这种关系对于增进彼此的合作,消除误会,展开积极对话都能够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其他文献
刀郎风味餐厅具有浓郁的新疆地方特色,在形状和外观上充分融入独具特色的民族图案和花纹样式。整个餐厅以两张清真寺形状的纸板折叠而成,构成一个立体的清真寺框架,并形成四个等分区域,分别为抓饭、拌面、馕和烤肉的制作场景。底座由两个大小不等的圆盘组成,设置为旋转式,方便展示与操作。人物用纸浆和塑料瓶制作而成,在服饰及外形特征上都有较为细致的刻画。在背景的设置上选用新疆最具民族特色的生活场景,利用剪贴、添画、
《机器猫》  吴燕    对托班孩子的奖励如果过于直接,久而久之,他们就会兴趣全无。为此,我将他们喜欢的机器猫引进到奖励活动之中。我自制了一个机器猫,把各种奖励的物品都放在机器猫口袋里。当孩子们良好行为出现时,我会有针对性地奖励他们的具体行为。比如,多多活动时不再与同伴捣乱,机器猫口袋里就会变出一个五角星:铭铭能够自己拿勺子吃饭了,机器猫口袋里就会变出小红花;响响早上入园后能和奶奶开心地说再见,机
在澳洲的昆士兰,有一辆特殊的救护车,它提供的服务叫“心愿”,就是帮助即将离世者实现最后一个愿望,因此人们叫它“遗愿救护车”。  这项服务的灵感来自昆士兰救护中心的工作人员格雷姆 ·库珀的一次善举。那是一天下午,库珀和同事护送一位老人去关怀中心。当车平稳地向前行驶时,老人忽然喃喃地说:“我很想回去看一眼赫维湾,就一眼。”库珀掉转车头,径直开往赫维湾。选了离海最近的一棵树下,库珀把病床推过去。夕阳西下
风,夹杂着几分春的喜悦,吹进了老屋。  山还是山,树还是树,可老屋却变了一副模样——洁白的墙面,玻璃的窗,还有崭新的床,旁边钉着不会掉的门框。厨房里再也没有乱跑出来的火焰。晚上,抬头看,有洁白的月,还有归乡的雁。  奶奶兴奋地坐在电视机前,看起了她最喜欢的节目。她常常坐在桌前磕几粒瓜子,给我们闲述家常:昨天村里的补贴又到了多少,今天村里又发了些什么。她的脸上常常挂着笑容,因为,改革的春风照拂下,村
在幼儿园工作中,教师和家长是一种密切配合的关系。其实,一个孩子做了自己的学生,一个家庭和自己有了交集,这是一件很有缘分的事情。这样的相逢本身就是首歌,动听与否很大一部分取决于教师的行为。    一、真正将每一个孩子放在心里    一个家庭选择了一所幼儿园,相信在前期是有所了解和认同的,因而对于直接和孩子产生密切关系的班级老师来说就是有所期待的。在家长的内心中,无论是年长的老师还是年轻的老师,无论是
别人的活动方案不一定适合自己,别人上得成功,自己不一定能够成功演绎。对于一个现成的方案,教师应结合自己的教学需要、班级幼儿情况以及教学条件等做相应的调整。正如特级教师于漪所说:“哪些东西我没有想到,但人家想到了,学习理解后补进教案。哪些东西我想到了,但人家没想到,我要到课堂上去用一用,是否我想的真有道理。这些可能会成为我的特色。上课和设想的东西不是一回事,所以我会根据上课的具体情况,不断区别哪些地
数字标记  郁玲玲    为了给幼儿提供学习简单数字的生活环境,我把幼儿的小毛巾、小杯子、小床等上面的实物标记改成了数字标记。考虑到有的孩子对两位数不敏感,尤其是12和21、13和31等易混淆的两位数,我便把数字打印在不同颜色的纸上,1~9号红色,10~19号蓝色,20~29号绿色等,让幼儿对色找号,减轻难度。    大鞋小鞋  季红霞    针对一些乐感较差的幼儿合不上节拍的情况,我组织了“大鞋
在网络上看到,有一位英国男子,每天坚持做一件“新事”,并且坚持了365天。他尝试向新邻居介绍自己,去儿童农场逮住逃跑的小猪……他说这样能够让生活总是充满希望。我们也可以每天尝试做一件未曾做过的“新事”,品尝一道新鲜的菜,穿一件平时不敢穿的新衣服,去鄉下的小村庄住一晚,步行去上班,如此等等。记得毕淑敏有篇文章叫《每天都冒一点险》,她说的冒险是冲破束缚的意思。但她的做法可以效仿,上班换一趟新路线,在饭
生活被挤压得喘不过气来,时间犹如钞票升值般珍贵,中学生活竟是如此的不堪重负,天天都被所谓的各科试卷填埋。我真庆幸那一天,遇见了引领我向上的紫藤萝,从此在我心中埋下了那粒种子。  春末夏至,斜阳余辉下,我心情郁闷地低头走在回家的路上。咦,那是什么?有一簇颜色绊住了我,原来是一穗穗鲜艳活泼的紫藤萝,此刻,在太阳余辉的照耀下,她们曼妙的身姿越发显得婆娑有致。  我十分好奇地走过去,一阵风吹过,她们窸窸窣
“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2020年度感动中国人物”的揭晓,在网上掀起了一阵热议。  他们,是身患绝症、与时间赛跑的抗疫英雄张定宇,是救援群众于灾难之中的消防员陈陆;是毕生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的女学者叶嘉莹;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用双脚丈量祖国山河的国测一大队……不管是已经名扬海外的名人大家,还是此前默默无闻的平凡百姓,看着一件件触人心弦的动人事迹,都令我们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