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也是一种特定情境下的人际交往活动。无论是处于教学主导地位的教师,还是处于教学主体地位的学生,都是有血有肉、有情有感的个体。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有认知方面的信息传递,而且有情感方面的信息交流。如何重视教学中的情感因素,发挥其积极作用,以增进教学活动的科学性和艺术性,获得最佳的教学效益,是当今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课题。情感,作为非智力因素的核心,对人的发展和成长有着不可忽略的影响。情感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同样是不可估量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化学学科特点和学生情感发展的规律,以学生情感的发展作为教学的依托和支撑,努力沟通师生间、学生间的感情,对培养并提高学生的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大有帮助的。
一、情感是学生学好化学的重要因素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将情感通过语言、眼神、肢体动作等途径传递给学生,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产生一定的感染作用和激励作用。当形成了师生情意交融的氛围,课堂上任何心理疲惫和厌倦情绪都将被冲淡,教与学便成了一种享受。
教师应及时了解学生的情感状态,注意培养学生情感的稳定性。大量事实证明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自信、惊奇、责任心等积极的情感能够成为学生学习强大的推动力。相反,冷漠、惧怕、厌倦学习等消极情感将会大大削弱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影响他们的学习进取心。成绩好的学生学习情绪一般是稳定的,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得比较自信、积极,也善于问;成绩差的学生常常烦燥不安,甚至自暴自弃,表现为消极、忧愁;中等成绩的学生有向上表现,也有些畏难情绪。针对这些情况,教师应努力寻找方法加以解决。
1.在思想上沟通。多与学生交流、谈心,与他们多进行一些学习方法、技巧的探讨和总结。帮助他们分析存在的问题,鼓励成绩较好的同学积极向上,成绩略差点的同学振作精神,变消极情感为积极情感。
2.在要求上明确。对学优生不断激励,定目标;对学困生不放弃,不歧视;对中等生多鼓励,找对手。有动力,学生情感潜能就可能被激发出来。总之,教师应该相信:好学生是被激励出来,而非骂出来的。
3.在教法上尽可能采用分层教学。上课时同等对待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尽量多提问。当这些学生回答遇到困难时,应注意耐心启发,设置问题时尽量铺设台阶,让学生有能力回答,尤其不能遗忘答题后的肯定,使这些同学感到未被老师遗忘,同时产生一些成就感,渐渐地对老师产生信任感、亲近感,逐步提高学习兴趣。
4.在学法上,对学困生多予以指导,尽可能增加面批作业的数量。根据目前上课多采用多媒体教学的特点,上课允许学生离位听课,后面的同学可以到前排就坐,提倡多互帮互助,为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情感提供机会,以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二、情感教学的实施
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要充分认识教师的情感效能这种外因对学生的积极作用,充分发挥情感的主导作用,并善于从情意领域给学生以推动力,激其情、奋其志,从细微处潜移默化地使学生受到情感教育,使他们的学习进入良性循环。
1.以境育情。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情境中的各种因素往往对情感的产生起综合的作用,此即“情感的情境触发规律”。根据这一规律,在化学教学中,可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相应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或如临其境,有直观的形象可以把握,有浓烈的氛围可以感受,有愉快的活动可以参与,触“境”生情,引发学生的积极情感体验,促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
2.以知育情。情感与认识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规律。教师首先要善于以知育情,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端正和加强其情感的倾向性、深刻性和稳定性,让理智支配情感。其次要善于以情促知,针对学生苦学、厌学现象,要发挥情感的动力功能,增强教育内容和方法的情趣,提高教学艺术,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使苦学、厌学转化为“乐学”、“好学”。对许多知识难点的分化,教师必须运用恰当的方法,做到深入浅出,让学生易学、易记,使学生在认知过程中,非但不感到艰涩、困苦,反而能够饱尝成功学习的欢乐。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必须善于探索,积极改进教学方法,做到寓学法训练于教学之中。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成功之处就在于运用典型范例,指导思想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逐步学会学习,增强学好化学的信心。
3.以理育情。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教师应注意挖掘和利用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和科学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爱科学的情感,这是化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在这一点上,化学较其它学科有着许多独特的优势。但必须采取适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方式、方法,做到有理、有据,以理育情。例如,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融化学原理和规律于工农业生产实际和社会生活的应用中,一方面让学生了解学习化学知识的重要性,另一方面用具体生动的事例向学生证明,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中国化学工业获得了飞跃发展,我国的化学科技工作者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以此激发学生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
4.以需育情。情感与需要具有相互制约的规律。一方面情感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另一方面情感又可以调节一个人的需要。一般地说,凡是与主观需要相符合,并能使之得到满足的事物,就会产生肯定的、积极的情感;反之,则会产生否定的、消极的情感。如果学生将学习活动、求知欲望作为自己的优势需要,他们就会产生热爱学习、追求真理的情感。一个有严重厌学情绪的学生,会将学习看作是一种沉重的负担或累赘。在学习活动中,学生必须明确学习目的,培养合理正当的需要,以利于形成自己的高尚情操;同时,又必须使自己的较为低级的情绪变成较为高级的情操,从而使自己的需要受到这种高尚情操的支配和调节。在化学教学中,可联系生产、生活及科学实验的实际,提出一些学生熟悉的,却又难以解释或解决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
总之,在化学教学中加强对学生情感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很多,教师应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积极探索和不断创新,寓教于情、寓教于乐,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共同探索、相互交流、实现再创造的愉快活动过程。
一、情感是学生学好化学的重要因素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将情感通过语言、眼神、肢体动作等途径传递给学生,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产生一定的感染作用和激励作用。当形成了师生情意交融的氛围,课堂上任何心理疲惫和厌倦情绪都将被冲淡,教与学便成了一种享受。
教师应及时了解学生的情感状态,注意培养学生情感的稳定性。大量事实证明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自信、惊奇、责任心等积极的情感能够成为学生学习强大的推动力。相反,冷漠、惧怕、厌倦学习等消极情感将会大大削弱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影响他们的学习进取心。成绩好的学生学习情绪一般是稳定的,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得比较自信、积极,也善于问;成绩差的学生常常烦燥不安,甚至自暴自弃,表现为消极、忧愁;中等成绩的学生有向上表现,也有些畏难情绪。针对这些情况,教师应努力寻找方法加以解决。
1.在思想上沟通。多与学生交流、谈心,与他们多进行一些学习方法、技巧的探讨和总结。帮助他们分析存在的问题,鼓励成绩较好的同学积极向上,成绩略差点的同学振作精神,变消极情感为积极情感。
2.在要求上明确。对学优生不断激励,定目标;对学困生不放弃,不歧视;对中等生多鼓励,找对手。有动力,学生情感潜能就可能被激发出来。总之,教师应该相信:好学生是被激励出来,而非骂出来的。
3.在教法上尽可能采用分层教学。上课时同等对待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尽量多提问。当这些学生回答遇到困难时,应注意耐心启发,设置问题时尽量铺设台阶,让学生有能力回答,尤其不能遗忘答题后的肯定,使这些同学感到未被老师遗忘,同时产生一些成就感,渐渐地对老师产生信任感、亲近感,逐步提高学习兴趣。
4.在学法上,对学困生多予以指导,尽可能增加面批作业的数量。根据目前上课多采用多媒体教学的特点,上课允许学生离位听课,后面的同学可以到前排就坐,提倡多互帮互助,为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情感提供机会,以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二、情感教学的实施
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要充分认识教师的情感效能这种外因对学生的积极作用,充分发挥情感的主导作用,并善于从情意领域给学生以推动力,激其情、奋其志,从细微处潜移默化地使学生受到情感教育,使他们的学习进入良性循环。
1.以境育情。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情境中的各种因素往往对情感的产生起综合的作用,此即“情感的情境触发规律”。根据这一规律,在化学教学中,可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相应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或如临其境,有直观的形象可以把握,有浓烈的氛围可以感受,有愉快的活动可以参与,触“境”生情,引发学生的积极情感体验,促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
2.以知育情。情感与认识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规律。教师首先要善于以知育情,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端正和加强其情感的倾向性、深刻性和稳定性,让理智支配情感。其次要善于以情促知,针对学生苦学、厌学现象,要发挥情感的动力功能,增强教育内容和方法的情趣,提高教学艺术,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使苦学、厌学转化为“乐学”、“好学”。对许多知识难点的分化,教师必须运用恰当的方法,做到深入浅出,让学生易学、易记,使学生在认知过程中,非但不感到艰涩、困苦,反而能够饱尝成功学习的欢乐。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必须善于探索,积极改进教学方法,做到寓学法训练于教学之中。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成功之处就在于运用典型范例,指导思想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逐步学会学习,增强学好化学的信心。
3.以理育情。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教师应注意挖掘和利用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和科学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爱科学的情感,这是化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在这一点上,化学较其它学科有着许多独特的优势。但必须采取适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方式、方法,做到有理、有据,以理育情。例如,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融化学原理和规律于工农业生产实际和社会生活的应用中,一方面让学生了解学习化学知识的重要性,另一方面用具体生动的事例向学生证明,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中国化学工业获得了飞跃发展,我国的化学科技工作者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以此激发学生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
4.以需育情。情感与需要具有相互制约的规律。一方面情感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另一方面情感又可以调节一个人的需要。一般地说,凡是与主观需要相符合,并能使之得到满足的事物,就会产生肯定的、积极的情感;反之,则会产生否定的、消极的情感。如果学生将学习活动、求知欲望作为自己的优势需要,他们就会产生热爱学习、追求真理的情感。一个有严重厌学情绪的学生,会将学习看作是一种沉重的负担或累赘。在学习活动中,学生必须明确学习目的,培养合理正当的需要,以利于形成自己的高尚情操;同时,又必须使自己的较为低级的情绪变成较为高级的情操,从而使自己的需要受到这种高尚情操的支配和调节。在化学教学中,可联系生产、生活及科学实验的实际,提出一些学生熟悉的,却又难以解释或解决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
总之,在化学教学中加强对学生情感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很多,教师应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积极探索和不断创新,寓教于情、寓教于乐,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共同探索、相互交流、实现再创造的愉快活动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