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初创公司的创业实践过程为载体,将创业教育嵌入至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教学环节,修改课程体系,实现创业与专业教学的融合,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充分了解创业计划、创业项目、创业过程,并将创业转变为学生充分参与的项目化实践,全面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从课程体系、师资队伍、教学模式、评价机制等方面研究建设,探索和构建较完善的基于初创公司的校企合作制的创业人才培养模式。
1引言
2015年,中国实行经济改革,大力推进创新经济,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导向下,创新创业火爆了全国。同时,政府也大力推进创业平台的建设,政府为小微创新企业成长和个人创新创业提供场地、人脉、客户群等优惠政策,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的开放式综合服务平台。在这样一个有利于全民创新创业的政策环境下,一方面促成了大量的创业企业的涌现,另一方面也产生了巨大的创业人才的需求市场。
互联网背景下,电子类的创新创业企业发展迅速,而建立在各种众创空间平台上的创业团队更是层出不穷,以温州为例,截止到2016年9月,温州已建成53家众创空间,分布在鹿城、瓯海、龙湾、瑞安、乐清等,拥有孵化场地面积15多万平方米,入驻创业团队800多家,这些均是新时代下的创业公司。这些成长型的初创公司,迫切需要一定数量的创业人才的加入。
因此,不管是从企业还是从学校角度看,电子类创业人才的培养不仅有市场需求,更有合适的培养条件和环境,学校应该合理利用这一契机和资源,积极开发有成效的创业人才培养模式。
本研究的目的即抓住当前经济快速发展、创业公司涌现的有效形势,合理利用资源,利用初创公司的前期创业经历和优势,开展校企合作,开拓新路子、新方法,探索和实践高校创业人才培养新模式,更好地发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功能。
2电子类创业现状
2.1创业型人才教育现状
创业型人才是指具备丰富的创业知识、优异的创业能力,善于发现、捕捉、追踪、利用商业机会,通过创造性生产或经营活动,优化资源配置,将创造性想法和观点演化为切实的商业行动,进而获取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人员。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是关于创业型人才培养的标准样式,它包括创业类专业设置、创业课程设计、创业型人才培养理念与目标、创业导师、创业教学方法、创业项目、创业教育保障机制、教学组织管理体制等。
创业型教育在国外有较长的历史。美国是最早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国家,20世纪70年代中期创业经济的迅速发展强有力地推动了美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而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又成为促进美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推动美国科技进步的主要动力。美国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尊重个体差异,注重个性发展;开辟多途径提供跨学科学习平台,组建多元化团队,通过科研实践训练,培养创新创业能力。在英国,从政府1987年发起“高等教育创业计划”后,英国高校掀起了从“研究型大学”到“创业型大学”演变的第二次学术革命,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变革卓有成效。法国,第三学年开设创业课程,学生要在系统学习创业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向专业评审团陈述自己的创业计划。之后的一年内,有专家跟踪指导其创业计划,在专家的帮助下,许多学生的创业计划都获得了成功。法国的大学真正成为了大学生创业的孵化器。法国的高校与很多大企业都有着紧密的联系,企业不仅接纳学生实习,还参与学校的教学和学术管理。
我国创业教育起步较晚,近年来,我国的高校创业型人才培养改革也有了较快的进展。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各高校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也存在一些明显的不足,比如创业课程的设置上,部分流于形式,很多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是独立设置的,与专业教育关系不大,导致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分离,不能有效融合。在校企合作上,企业参与度和发挥的作用较之国外显得不足,特别是创业型的小企业,参与度明显不高。
2.2电子类创业企业特点
在当前的创业环境下,电子类创业企业发展迅速,各种众创空间平台上也活跃着众多的创业团队,形成了新时代的初创公司。通过对这些电子类初创公司的调研,发现这些企业在运营、用人方面有一些特点。公司在运作上会遇到创业初期的种种情况,会经历创业项目策划、方案实施执行、创业财务预算、创业团队管理等。这些公司有清晰的产品定位,在发展阶段依赖技术人才,同时注重人才的培养,给新人提供了良好的成长环境,企业的团队往往偏年轻,有着浓厚的学习氛围,个人有强烈的自主学习意愿,组织内部经常分享和沟通,知识碰撞频繁,非常有利于新人的培养和提升,由于新公司的岗位有限,对人才要求高,新人往往面临较大的竞争压力和公司期望,对自身学习能力、表现力以及沟通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要做好时刻被淘汰的紧迫感和警觉性,才能在更大程度上成长和发挥。
3电子类创业人才培养探索
以初创公司的创业实践过程为载体,将创业教育嵌入至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教学环节,修改课程体系,实现创业与专业教学的融合,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充分了解创业计划、创业项目、创业过程,并将创业转变为学生充分参与的项目化实践,全面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3.1构建“基于初创公司的校企合作制”创业课程体系
构建创业课程体系时,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传授不同层次的创业知识,对大一学生进行普及式创业知识传授,主要传授创业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此时,初创公司的创始人的创业常识的学习过程、创业经历、创业感受等均是创业基础课程的实例,还可开设一定数量的讲座。对大二学生进行重点式创業知识传授,开展创业项目了解和初探;在项目化教学的专业课程上,增加项目的创业化包装内容;初创公司的创业项目就是最好的教学项目和案例,可以模拟创业过程,并让学生观摩和感受项目全程。对大三学生则进行实践式创业知识传授,组织有创业意愿和创业潜质的大学生到学校所联系的创业企业实践创业,电子类初创公司本身就是最好的实践场所,结合顶岗实习,学生可借助公司搭建好的平台,直接参与创业实践。 这样以电子类初创公司的经历和项目为载体,来改革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将创业教育融于专业教育中,构建融基础理论学习、专业技能掌握、职业道德培养、创业技能培养,学校与企业共同开发的一体化课程体系。
3.2建设相适应的师资队伍
在构建专业的创业课程体系、商讨教学项目的同时,校企双方增强了专业教师同创业企业的联系和交流。
鉴于初创公司在发展阶段对人才的迫切需求和依赖,校方可以通过建立合理健全的教师下企业锻炼计划,既促使校内专任教师实施为企业技术服务任务,同时也提升校内专业教师的创业能力和创业意识,提高教师自身素质,解决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脱节的问题。
在师资队伍建设上,引入更多创业公司的工程师和企业领导者,除作为技能课程的导师外,更是作为创业导师,言传身教。增强企业导师的参与度和作用,使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融合,共担人才培养的重任。
3.3改革教学模式和方法
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建立“理论学习与实践教学融合”、“学习环境与工作环境融合”、“创业技能与专业技能培养融合”的教学模式。结合初创公司特有的创业近期较完整的体验,使用实际项目案例教学、企业经历发展体验、企业实际需求解决等方式进行教学。通过网络平台、远程视频等现代教学手段,提高教学实施效率。
3.4建立多元教学评价模式
建立学校、企业共同的多元评价和学生、教师、导师、专家共同的多方评价模式,构建专业技能学习、创新意识发挥、创业任务实施等多维的评价体系,确保创业人才培养的质量。
4成效
4.1学生参与企业创业,成为企业创始人之一
专业与初创公司合作,搭建平台,引导学生与初创公司一起创业,实际参与到企业初期的创业。2016学年,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同酷玩科技、扬帆电子、正光智能科技建立合作关系,15名学生进入公司企业实习,真实体验创业。其中参加酷玩科技企业实践的学生,作为企业初创的首批人员,承擔起“酷玩星球创客活动中心”开园的全部工作。董叶萍同学作为酷玩星球创客活动中心店长,与企业股东共同探讨创业方案、管理方案。何升晓、江挺同学作为企业研发工程师,参与扬帆电子产品从设计到量产的全过程。朱贝贝同学在正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作为主力进行研发和推广。
4.2创业项目改造课程体系
有了具体的电子类初创公司的经历和项目后,专业课程的项目有了更实际的背景和应用,项目教学中,也增加了创业教育内容。形成融基础理论学习、专业技能掌握、职业道德培养、创业技能培养,学校与企业共同开发的一体化课程内容。
同时,结合这些电子类企业的特点,引入创业实训项目,在教师创新工作室基础上,对在校生开设选修的创新创业第二课堂,比如2016学年的“趣味电子作品设计及销售”、“LED设计及工程项目”、“核桃壳产品推广”、“景山小学创客课程教学”等,引导专业学生创新实践,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4.3专业成功聘请创业导师
在改造课程体系的同时,专业成功聘请了5位电子类企业的工程师作为专业的创业导师。创业导师不仅指导学生在企业进行创业实践,也参与到本专业的创新创业第二课堂的授课,实现了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
参考文献:
[1]胡松年.国外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发展与特点[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0,(04):13-17.
[2]赵金华,孙迎光.中国高校创业教育20年回顾评析[J].高校教育管理,2012(06).
1引言
2015年,中国实行经济改革,大力推进创新经济,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导向下,创新创业火爆了全国。同时,政府也大力推进创业平台的建设,政府为小微创新企业成长和个人创新创业提供场地、人脉、客户群等优惠政策,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的开放式综合服务平台。在这样一个有利于全民创新创业的政策环境下,一方面促成了大量的创业企业的涌现,另一方面也产生了巨大的创业人才的需求市场。
互联网背景下,电子类的创新创业企业发展迅速,而建立在各种众创空间平台上的创业团队更是层出不穷,以温州为例,截止到2016年9月,温州已建成53家众创空间,分布在鹿城、瓯海、龙湾、瑞安、乐清等,拥有孵化场地面积15多万平方米,入驻创业团队800多家,这些均是新时代下的创业公司。这些成长型的初创公司,迫切需要一定数量的创业人才的加入。
因此,不管是从企业还是从学校角度看,电子类创业人才的培养不仅有市场需求,更有合适的培养条件和环境,学校应该合理利用这一契机和资源,积极开发有成效的创业人才培养模式。
本研究的目的即抓住当前经济快速发展、创业公司涌现的有效形势,合理利用资源,利用初创公司的前期创业经历和优势,开展校企合作,开拓新路子、新方法,探索和实践高校创业人才培养新模式,更好地发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功能。
2电子类创业现状
2.1创业型人才教育现状
创业型人才是指具备丰富的创业知识、优异的创业能力,善于发现、捕捉、追踪、利用商业机会,通过创造性生产或经营活动,优化资源配置,将创造性想法和观点演化为切实的商业行动,进而获取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人员。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是关于创业型人才培养的标准样式,它包括创业类专业设置、创业课程设计、创业型人才培养理念与目标、创业导师、创业教学方法、创业项目、创业教育保障机制、教学组织管理体制等。
创业型教育在国外有较长的历史。美国是最早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国家,20世纪70年代中期创业经济的迅速发展强有力地推动了美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而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又成为促进美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推动美国科技进步的主要动力。美国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尊重个体差异,注重个性发展;开辟多途径提供跨学科学习平台,组建多元化团队,通过科研实践训练,培养创新创业能力。在英国,从政府1987年发起“高等教育创业计划”后,英国高校掀起了从“研究型大学”到“创业型大学”演变的第二次学术革命,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变革卓有成效。法国,第三学年开设创业课程,学生要在系统学习创业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向专业评审团陈述自己的创业计划。之后的一年内,有专家跟踪指导其创业计划,在专家的帮助下,许多学生的创业计划都获得了成功。法国的大学真正成为了大学生创业的孵化器。法国的高校与很多大企业都有着紧密的联系,企业不仅接纳学生实习,还参与学校的教学和学术管理。
我国创业教育起步较晚,近年来,我国的高校创业型人才培养改革也有了较快的进展。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各高校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也存在一些明显的不足,比如创业课程的设置上,部分流于形式,很多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是独立设置的,与专业教育关系不大,导致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分离,不能有效融合。在校企合作上,企业参与度和发挥的作用较之国外显得不足,特别是创业型的小企业,参与度明显不高。
2.2电子类创业企业特点
在当前的创业环境下,电子类创业企业发展迅速,各种众创空间平台上也活跃着众多的创业团队,形成了新时代的初创公司。通过对这些电子类初创公司的调研,发现这些企业在运营、用人方面有一些特点。公司在运作上会遇到创业初期的种种情况,会经历创业项目策划、方案实施执行、创业财务预算、创业团队管理等。这些公司有清晰的产品定位,在发展阶段依赖技术人才,同时注重人才的培养,给新人提供了良好的成长环境,企业的团队往往偏年轻,有着浓厚的学习氛围,个人有强烈的自主学习意愿,组织内部经常分享和沟通,知识碰撞频繁,非常有利于新人的培养和提升,由于新公司的岗位有限,对人才要求高,新人往往面临较大的竞争压力和公司期望,对自身学习能力、表现力以及沟通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要做好时刻被淘汰的紧迫感和警觉性,才能在更大程度上成长和发挥。
3电子类创业人才培养探索
以初创公司的创业实践过程为载体,将创业教育嵌入至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教学环节,修改课程体系,实现创业与专业教学的融合,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充分了解创业计划、创业项目、创业过程,并将创业转变为学生充分参与的项目化实践,全面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3.1构建“基于初创公司的校企合作制”创业课程体系
构建创业课程体系时,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传授不同层次的创业知识,对大一学生进行普及式创业知识传授,主要传授创业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此时,初创公司的创始人的创业常识的学习过程、创业经历、创业感受等均是创业基础课程的实例,还可开设一定数量的讲座。对大二学生进行重点式创業知识传授,开展创业项目了解和初探;在项目化教学的专业课程上,增加项目的创业化包装内容;初创公司的创业项目就是最好的教学项目和案例,可以模拟创业过程,并让学生观摩和感受项目全程。对大三学生则进行实践式创业知识传授,组织有创业意愿和创业潜质的大学生到学校所联系的创业企业实践创业,电子类初创公司本身就是最好的实践场所,结合顶岗实习,学生可借助公司搭建好的平台,直接参与创业实践。 这样以电子类初创公司的经历和项目为载体,来改革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将创业教育融于专业教育中,构建融基础理论学习、专业技能掌握、职业道德培养、创业技能培养,学校与企业共同开发的一体化课程体系。
3.2建设相适应的师资队伍
在构建专业的创业课程体系、商讨教学项目的同时,校企双方增强了专业教师同创业企业的联系和交流。
鉴于初创公司在发展阶段对人才的迫切需求和依赖,校方可以通过建立合理健全的教师下企业锻炼计划,既促使校内专任教师实施为企业技术服务任务,同时也提升校内专业教师的创业能力和创业意识,提高教师自身素质,解决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脱节的问题。
在师资队伍建设上,引入更多创业公司的工程师和企业领导者,除作为技能课程的导师外,更是作为创业导师,言传身教。增强企业导师的参与度和作用,使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融合,共担人才培养的重任。
3.3改革教学模式和方法
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建立“理论学习与实践教学融合”、“学习环境与工作环境融合”、“创业技能与专业技能培养融合”的教学模式。结合初创公司特有的创业近期较完整的体验,使用实际项目案例教学、企业经历发展体验、企业实际需求解决等方式进行教学。通过网络平台、远程视频等现代教学手段,提高教学实施效率。
3.4建立多元教学评价模式
建立学校、企业共同的多元评价和学生、教师、导师、专家共同的多方评价模式,构建专业技能学习、创新意识发挥、创业任务实施等多维的评价体系,确保创业人才培养的质量。
4成效
4.1学生参与企业创业,成为企业创始人之一
专业与初创公司合作,搭建平台,引导学生与初创公司一起创业,实际参与到企业初期的创业。2016学年,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同酷玩科技、扬帆电子、正光智能科技建立合作关系,15名学生进入公司企业实习,真实体验创业。其中参加酷玩科技企业实践的学生,作为企业初创的首批人员,承擔起“酷玩星球创客活动中心”开园的全部工作。董叶萍同学作为酷玩星球创客活动中心店长,与企业股东共同探讨创业方案、管理方案。何升晓、江挺同学作为企业研发工程师,参与扬帆电子产品从设计到量产的全过程。朱贝贝同学在正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作为主力进行研发和推广。
4.2创业项目改造课程体系
有了具体的电子类初创公司的经历和项目后,专业课程的项目有了更实际的背景和应用,项目教学中,也增加了创业教育内容。形成融基础理论学习、专业技能掌握、职业道德培养、创业技能培养,学校与企业共同开发的一体化课程内容。
同时,结合这些电子类企业的特点,引入创业实训项目,在教师创新工作室基础上,对在校生开设选修的创新创业第二课堂,比如2016学年的“趣味电子作品设计及销售”、“LED设计及工程项目”、“核桃壳产品推广”、“景山小学创客课程教学”等,引导专业学生创新实践,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4.3专业成功聘请创业导师
在改造课程体系的同时,专业成功聘请了5位电子类企业的工程师作为专业的创业导师。创业导师不仅指导学生在企业进行创业实践,也参与到本专业的创新创业第二课堂的授课,实现了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
参考文献:
[1]胡松年.国外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发展与特点[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0,(04):13-17.
[2]赵金华,孙迎光.中国高校创业教育20年回顾评析[J].高校教育管理,20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