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尊敬的各位领导:
大家上午好!
我是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柳林中心校的一名语文教师,我叫时雅红,今天能够作为“国培计划”的学员代表在这里发言,我感到非常荣幸。我发言的主题是“圆梦之旅”。
“老师,您最大的愿望是什么?”“上大学,感受大学的氛围。”这是我和学生的一次对话。这简单的对话里满含我的愿望:渴望有机会到大学里走一走,聆听专家学者开山震宇的智慧声音,领略大学教授巨灵化境的专业风采,感受大学校园慎思博学的学术氛围。2010年9月我的愿望真的实现了!我有幸被选派到郑州师范学院参加“国培计划”——教师脱产置换研修项目的学习。
还清晰地记得2010年10月12日下午,全体学员聚集在一起,聆听了建班后的第一场报告。三个小时的报告时间如白驹过隙、忽然而已,我们沉醉其中,不能自已。听完后最想说的就是感谢:感谢蔡教授精彩的报告,感谢郑州师院用这样一场精彩的报告拉开我们三个月学习的序幕。
至今我记得王崧舟老师讲授的《诗意语文》。整场报告,王老师的语言亦庄亦谐,他的发言时而引发老师们的静静思考,时而给会场带来轻松的笑声,让人不止一次地在心中慨叹他知识的渊博、思考的深度和对语文教学的执著与痴迷,在座的聆听者都沉浸在语文的精神世界中,有了一种“醍醐灌顶”的彻悟感觉,更使我对语文有了全新的认知。我会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睁开语文的眼睛,看到语文;张开语文的耳朵,去倾听语文;打开语文的心灵,去感受语文;用平和的心境、理性的态度、厚重的积淀去演绎课堂教学的精彩,去创造让学生感受幸福的课堂。
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课还有太多,如北京师范大学朱旭东教授的“基于学术能力的教师专业发展”、厦门大学赖丹凤博士的“建构主义理论与课堂教学”、郑州大学叶青青老师的“动机理论与课堂教学”、全国著名的特级教师吉春亚的现场作课、郑州师范学院刘青老师的“解说偏旁部首”、刘红老师的“从课外阅读到学校特色”、郭莉老师的“说课解读”、张松青老师的“朗读的艺术训练”等等,这些课程不仅引领我们专业成长,而且极大地提升我们知识应用能力及教学实践能力,使我们受益终身。
还记得研修过程中的“场馆学习”,让我们走出课堂到郑州科技馆观摩教学,到河南博物院体验中原文化,树立了大课堂的观念,提升了开发和利用教学资源的能力;“网络平台”,让我们的学习变得随时随地,用班级博客教育叙事、记录成长,用专题论坛探讨问题,交流思想;“行动学习”,让我们在学习与发展共同体中,通过轻松的沙龙分享同伴经验,收获同伴友谊;“课题研究”,让我们从自己的教学问题入手,通过“带题研修”“带课研修”,在“同课异构”“异课同构”中提炼经验、巩固所学。
最让我难忘的还有一个月的“影子教师”实践活动,我有机会到有着60年建校历史的郑州市名校五里堡小学,以师徒“一对一”方式跟随优秀教师如影随形,贴身学习,在真实情境中内化了教学理论,生成了教育智慧。在这里我细细品味课堂上洋溢的浓浓人情味,感受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和谐融洽的真情,更领略了指导教师对教育独到的理解和坚持不懈的探究精神。
三个月的时间转瞬即逝,丰富的国培生活让我回到原来的工作岗位后有两个词出现的频率最高——怀念、不舍!可国培毕竟是结束了,我有什么办法把它留住呢?我给了自己九个字:走出去,带回来,传播开。
首先,我将师院录制的专家讲座录音、视频、课件的光盘进行整理,送给我中心校下属的11所小学,请11所小学的教导主任组织教师们观看、学习。
其次,我将国培专家教授推荐给我的书目进行分类整理,然后按需求、分层次推荐给同事们和学生进行阅读。
再次,我将自己在国培时立的课题“语文视角下小学阅读教学高效性的实践研究”作为学校的语文学科研究课题,校本教研围绕这一课题开展,用我在国培学到的课题研究策略,带领学校的教师共同研究,使我校的教师也能在研究的过程中不断进步,不断成长,向研究型教师迈进。
我还在想,不是所有的教师都像我这样的幸运,可以来师院参加为期三个月的国培学习。教师们都在一线,出去走走看看的机会很少,他们也十分渴望听专家教授当面指导。在郑州师院教师和领导的积极肯定和支持下,我联系到一个将课外阅读做成学校特色的专家,专家不仅热情地答应了我的请求,还带来了他们学校在班级层面做得好的教师,为我校做了一场精彩的报告,同时解答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困惑。
所做的这些事情,我觉得特别有意义,因为我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把国培的光和热辐射到更大的范围,惠及更多的教师。而且我在尽最大的努力使我身边的农村教师践行一句话: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让我们每一位平凡如苔花的农村教师的教育生涯,也能如牡丹般华丽绽放。
最后,我谨代表参加此次国培的全体学员向教育部、财政部对农村教师的重视表示由衷的敬意,对“国培计划”三个月来给我的培养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请允许我代表所有渴望学习提高的一线农村教师恳请教育部、财政部等各级部门的领导:多给农村教师创设条件和机会,帮助他们学习成长,让国培这项利师利生的良策惠及更多的农村一线教师,让农村教师受益,助农村孩子茁壮成长!谢谢!
(责任编辑:郭冰)
大家上午好!
我是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柳林中心校的一名语文教师,我叫时雅红,今天能够作为“国培计划”的学员代表在这里发言,我感到非常荣幸。我发言的主题是“圆梦之旅”。
“老师,您最大的愿望是什么?”“上大学,感受大学的氛围。”这是我和学生的一次对话。这简单的对话里满含我的愿望:渴望有机会到大学里走一走,聆听专家学者开山震宇的智慧声音,领略大学教授巨灵化境的专业风采,感受大学校园慎思博学的学术氛围。2010年9月我的愿望真的实现了!我有幸被选派到郑州师范学院参加“国培计划”——教师脱产置换研修项目的学习。
还清晰地记得2010年10月12日下午,全体学员聚集在一起,聆听了建班后的第一场报告。三个小时的报告时间如白驹过隙、忽然而已,我们沉醉其中,不能自已。听完后最想说的就是感谢:感谢蔡教授精彩的报告,感谢郑州师院用这样一场精彩的报告拉开我们三个月学习的序幕。
至今我记得王崧舟老师讲授的《诗意语文》。整场报告,王老师的语言亦庄亦谐,他的发言时而引发老师们的静静思考,时而给会场带来轻松的笑声,让人不止一次地在心中慨叹他知识的渊博、思考的深度和对语文教学的执著与痴迷,在座的聆听者都沉浸在语文的精神世界中,有了一种“醍醐灌顶”的彻悟感觉,更使我对语文有了全新的认知。我会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睁开语文的眼睛,看到语文;张开语文的耳朵,去倾听语文;打开语文的心灵,去感受语文;用平和的心境、理性的态度、厚重的积淀去演绎课堂教学的精彩,去创造让学生感受幸福的课堂。
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课还有太多,如北京师范大学朱旭东教授的“基于学术能力的教师专业发展”、厦门大学赖丹凤博士的“建构主义理论与课堂教学”、郑州大学叶青青老师的“动机理论与课堂教学”、全国著名的特级教师吉春亚的现场作课、郑州师范学院刘青老师的“解说偏旁部首”、刘红老师的“从课外阅读到学校特色”、郭莉老师的“说课解读”、张松青老师的“朗读的艺术训练”等等,这些课程不仅引领我们专业成长,而且极大地提升我们知识应用能力及教学实践能力,使我们受益终身。
还记得研修过程中的“场馆学习”,让我们走出课堂到郑州科技馆观摩教学,到河南博物院体验中原文化,树立了大课堂的观念,提升了开发和利用教学资源的能力;“网络平台”,让我们的学习变得随时随地,用班级博客教育叙事、记录成长,用专题论坛探讨问题,交流思想;“行动学习”,让我们在学习与发展共同体中,通过轻松的沙龙分享同伴经验,收获同伴友谊;“课题研究”,让我们从自己的教学问题入手,通过“带题研修”“带课研修”,在“同课异构”“异课同构”中提炼经验、巩固所学。
最让我难忘的还有一个月的“影子教师”实践活动,我有机会到有着60年建校历史的郑州市名校五里堡小学,以师徒“一对一”方式跟随优秀教师如影随形,贴身学习,在真实情境中内化了教学理论,生成了教育智慧。在这里我细细品味课堂上洋溢的浓浓人情味,感受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和谐融洽的真情,更领略了指导教师对教育独到的理解和坚持不懈的探究精神。
三个月的时间转瞬即逝,丰富的国培生活让我回到原来的工作岗位后有两个词出现的频率最高——怀念、不舍!可国培毕竟是结束了,我有什么办法把它留住呢?我给了自己九个字:走出去,带回来,传播开。
首先,我将师院录制的专家讲座录音、视频、课件的光盘进行整理,送给我中心校下属的11所小学,请11所小学的教导主任组织教师们观看、学习。
其次,我将国培专家教授推荐给我的书目进行分类整理,然后按需求、分层次推荐给同事们和学生进行阅读。
再次,我将自己在国培时立的课题“语文视角下小学阅读教学高效性的实践研究”作为学校的语文学科研究课题,校本教研围绕这一课题开展,用我在国培学到的课题研究策略,带领学校的教师共同研究,使我校的教师也能在研究的过程中不断进步,不断成长,向研究型教师迈进。
我还在想,不是所有的教师都像我这样的幸运,可以来师院参加为期三个月的国培学习。教师们都在一线,出去走走看看的机会很少,他们也十分渴望听专家教授当面指导。在郑州师院教师和领导的积极肯定和支持下,我联系到一个将课外阅读做成学校特色的专家,专家不仅热情地答应了我的请求,还带来了他们学校在班级层面做得好的教师,为我校做了一场精彩的报告,同时解答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困惑。
所做的这些事情,我觉得特别有意义,因为我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把国培的光和热辐射到更大的范围,惠及更多的教师。而且我在尽最大的努力使我身边的农村教师践行一句话: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让我们每一位平凡如苔花的农村教师的教育生涯,也能如牡丹般华丽绽放。
最后,我谨代表参加此次国培的全体学员向教育部、财政部对农村教师的重视表示由衷的敬意,对“国培计划”三个月来给我的培养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请允许我代表所有渴望学习提高的一线农村教师恳请教育部、财政部等各级部门的领导:多给农村教师创设条件和机会,帮助他们学习成长,让国培这项利师利生的良策惠及更多的农村一线教师,让农村教师受益,助农村孩子茁壮成长!谢谢!
(责任编辑:郭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