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途径及策略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p15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儿童少年时期既是学习知识、掌握知识的最佳时期,又是发展智力、提高思维能力的最佳时期。小学数学在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就如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谈谈看法。
  关键词: 小学数学 思维能力 培养策略
  《数学课程标准》把培养数学思考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的目标之一,要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教会他们如何思考,有一双能用数学视角观察世界的眼睛,一个能用数学思维思考世界的头脑。没有数学思考,就没有真正的数学学习,也就是没有效果的教学。因此,在数学各项知识与技能的教学与训练中,应启迪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思考,注重解决问题策略的形成,克服课堂教学形式上生动活泼背后掩盖着的学生思维肤浅和思考苍白的现象。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呢?下面我谈谈看法。
  一、善于创设情境,激活思维动机
  爱因斯坦曾说:“教育应该使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享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要他负担。”教学中,教师应巧妙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产生迫不及待地要获取新知的积极情感,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任何缺乏情感的教学活动,非但不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反而会导致学生厌学。
  例如在讲一道题时,我让学生讨论:一个长方形,长减少一米,宽增加一米,它的面积和周长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这一提问,使学生对问题本身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大家凭感性回答,答案不一,且都不能讲清道理。学生都迫切想知道正确答案,我抓住这启迪思维的最好时机,让学生举例说明。在学生讲明道理后,我进一步提问:“如果你按照这样的变化去思索,能发现什么规律?”这时学生兴趣更浓,经过小组讨论探求很快说出结论:在周长相等的情况下,长与宽越接近,面积越大;长与宽相等时,面积最大;周长相等的长方形和正方形,正方形面积较大。由于我不断设置问题情境,引疑诱导,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学习热情高涨,思维潜力得到深层开发,感觉自己的聪明智慧,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从而更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与此同时,思维的深刻性也得到了培养。
  二、巧用学具操作,发展学生思维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指出:要通过直观教学和实际操作,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在教学实践中,若能恰当地组织学生使用学具,开展实际操作活动,则不仅能较好地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更能使学生的思维得到较好的发展。
  例如:在教学“正方形的认识”时,我发给学生六张纸片(图略),让学生先数数六个图形边的条数和角的个数;归纳出它们的共同点(都是四边形)。再用直尺量量每条边的长度,看谁先指出四条边都相等的图形(菱形和正方形)。接下来,再让学生用三角板比一比这两个图形的角,找出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图形来。这时,再告诉他们,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正方形”。之后,我又发给学生几张大小不等的正方形纸片,让学生数一数(边数),量一量(边长),比一比(角)。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说出正方形的特征。这样,把“正方形”放到“四边形”的整体中去认识,分层揭示正方形的特征,让学生参与了概念形成的思维过程,学生概括起来言之有物,思路清晰,逻辑性强。
  三、联系生活实际,寻求积极思考
  数学教学中,如果把数学知识放在一个生动、活泼的情景中学习,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数学问题情境不仅包含与数学知识有关的信息,而且是沟通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联系的桥梁。同时,我们也认识到:数学知识是抽象的,学习数学是枯燥的,为此结合教材特点、学生特点及学生的生活环境,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积极进行数学思考。
  例如小学数学中的许多概念都可以在现实生活中找到相应的实例。像在常见的数量关系“工作时间×工作效率=工作总量”中的“工作效率”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如果在教学前在班里举行一次缝纽扣比赛,在教学时联系缝纽扣的活动,学生就容易理解“工作效率”就是指单位时间内所作的工作量,单位时间相同情况下,所做工作量多的工作效率就高,反之工作效率就低。由此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问题来源于生活实际,学好数学就可以解决许多生活中碰到的问题。让学生感觉到数学就在每个人身边,从而进一步认识学习数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增强数学意识。
  四、培养表达能力,促进思维发展
  现代心理学、教育学认为,语言的准确性体现着思维的周密性;语言的层次连贯性体现着思维的逻辑性;语言的多样性体现着思维的丰富性。能力和思维相辅相成,而思维的发展同语言的发展又紧密相关,这说明要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就必须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从而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
  例如在教学“算一算”时,我出示情景图,问:“图上画的是什么?请用你的话说出这题的已知条件和问题,用什么方法计算?”像这类应用题我都是先请学生审题,用自己的话说出题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目的是弄清条件与问题之间的数量关系,然后思考解题方法。一年级的学生年龄较小,说话时语言不完整,这时我就引导他们用完整的话表达自己的意思。学生列出算式后,我让他们自己试着动手摆花片计算,然后交流各自的做法。这样引导,启迪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用语言表达自己思维的能力。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实施思维训练,有利于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有利于发展学生思维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参考文献:
  [1]李卫华.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素质教育,2015年1月总第169期.
  [2]陈敏.浅谈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学周刊,2015(9).
其他文献
在不等式的证明中,常采用同向不等式的迭加性和传递性,如证明“a c>b d”可通过“a>b,c>d”由不等式的迭加性去实现.然而在不少问题中出现的是两个异向不等式“a>b,c
翻转课堂是和传统教学模式不同的新型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更加注重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让学生在课外或在家自主完成知识的学习,而课堂则作为师生间、生生间知识运用及答
摘 要: 课堂教学评价是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由于教学评价长此以往都是以教师为主体进行开展,从而造成了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面临三个问题:第一,对学生的关注不够;第二,对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的思考不够;第三,对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视不够。鉴于此,作者认为应增进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模式:第一,在教学设计中融入促进学习的评价;第二,在实际教学中研修实践设计;第三,在教学中运用促进学习的评价模式。  关
摘 要: 素质教育的终极使命即为开发学生的潜力,系统帮助学生锻炼其创新能力。数学作为启智性极强的学科,将会在中学教育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前,众多初中数学教育从业者已经将“怎样在实际施教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重点课题展开研究,希望通过数学施教帮助广大中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形成基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怎样挖掘学生的创新精神,搜寻培养和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开始成为数学施教中一个长盛不衰的
摘 要: 学生的作业质量不高,订正作业所花的时间就很多,再加上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时间久了,学生的学习成绩就会相对下降,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作业效率,就成为最重要的事。“椰壳效应”这个故事给了我启示:只有孩子喜欢的事情,孩子才会乐意去做。只有对感兴趣的事情,孩子的主动性才会更强。  关键词: 教育 效应 积分 数学学习  我产假结束就接了现在教的这个班,那时我的压力很大,这个班的孩子非常活
我是人民日报的一个老读者,每天都要看人民日报。但是到人民日报社来,同报社的这么多同志见面还是第一次。首先,我向人民日报社的全体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谢和亲切的慰问!人民
数学本身就是一种语言,数学学习同样离不开阅读.近年来很多数学知识以“情境性问题”出现,以考查学生对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因此,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好坏将直接影响
摘 要: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提问法的应用一是要注意在不同教学环节中选择适当的时机使用,二是问题内容要和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紧扣,三是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只有这三点都得到满足,提问法的应用才能真正促进教学效果的强化。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 提问法 教学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提问是开启师生互动和激发学生思考的重要手段,对教学效果有较直接的影响。提问得法,提问得当,提问时机恰当,则教学效果增色,
摘 要: 化归思想就是在面对数学问题时用到的一种解决手段,即将复杂的问题变简单,将抽象的问题变具体,将生疏的问题变熟悉,将一些无处下手的问题通过化归思想转化为比较容易解决的问题,能够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化归思想是数学学习中的一种常用思想,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渗透化归思想,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思维能力.  关键词: 初中数学 化归思想 有效作用  化归思想是数学中最基本的思想方法.
“先学后教”的课堂教学模式真正地改变了以往的“填鸭式”、“满堂灌”,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改理念。“先学”的核心是要教会学生学会学习,注重学习习惯和能力的培养,是学生主体作用的充分体现。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先学后教呢?下面我谈谈自己的策略。  一、找准预习切入点,精心设计预习  预习,除了回忆或温习学习新内容所需的旧知识外,还应该了解基本内容,也就是知道要讲些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