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徳,是德育的最基础内容。学校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也是青少年学生养成良好文明礼貌行为的重要场所,所以孝敬是学校德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教育手段之一。我校作为重庆市一所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学校,从初中义务教育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根据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关于素质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以邓小平同志的“三个面向”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2001年颁布)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2004年颁布)为主要依据,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全体学生成为合格的接班人。于2007年10月向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成功申报了“十一五”规划课题《以孝敬教育为突破口,创建特色德育学校研究》,将孝敬育纳入了学校的德育工作当中,经过三年的尝试研究,初步尝试了以下几种教育方式,取得了一定实效。
一、以校本课程为依托,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孝敬教育
我们知道,一个人思想意识的形成取决于他对事物的认识程度。为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使学生沿着正确的轨迹成长,我校专设了“孝敬教育”校本课程。以《弟子规》、《孝经》、《三字经》、《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故事》等课外读物为辅助教材对学生进行孝敬的教育。因为这些教材集中华民族美德之精髓,采用典型的历史故事,完整地表达一种思想,赋予一种观念,树立一个榜样。因此,它既具有內容的典型性,又具有形式的形象性。基于教材的这些特点,我校常常利用晨会、班会、以及周二、周三、周四的课外活动时间采取“诵经典、讲故事”等方法,对学生进行孝敬父母、尊老爱幼的教育。课后,常常布置学生熟读孝敬父母的内容,并希望他们能复述出来,回家后再讲给自己的父母或者弟弟妹妹听。这样做不仅锻炼了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在讲故事的同时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熏陶感染。而且懂得了“孝敬父母光荣,不孝敬父母可耻”的道理,愿意做一个体贴、关心、尊敬、热爱父母的孩子。
二、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学科教学渗透孝敬教育
教师在各科教学中结合学科特点,遵循知识传授与思想教育相一致的原则,灵活运用教材内容,有机地进行孝敬教育。
与《思想品德》相课结合,学生在品德学习中知晓为什么这样做,怎样做一个讲文明懂孝敬的中学生。在语文的作文教学中,让学生结合孝敬教育叙写真情体验文章以达到教育的深层效果。如《散步》中,作者背着妈妈过小路就是对妈妈的孝敬;《我的母亲》中,作者写了妈妈的一些生活琐事,就是用来表达自己对妈妈孝敬的情感;《台阶》中作者叙述了父亲用了大半辈子时间修新屋,建高台阶的事迹,看似平实的语言中无不透露出对父亲浓浓的爱。与历史学科结合,常常合理运用教材,结合中国各个时代名人孝敬教育的典型故事,如《元觉劝父孝祖》、《文帝代母尝药》、“黄香替父温床”等故事,引导学生借鉴前人的优点,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结合各学科教学,进行孝敬教育训练,使学生得到了持久的、多方面的、潜移默化的影响,起到激情育意的作用。
三、以日常教育为主渠道,对学生进行形式多样的孝敬教育
日常教育占据学生在校活动的许多时间,是对学生进行教育最经常、最基本的途径之一。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我校结合校实情,找准切入点,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孝敬父母的教育。
从学校层面上努力创设和营造孝敬教育氛围,其具体的做法是:
布置校园文化环境,营造孝敬氛围。每学期出几期有关孝敬长辈的校园宣传专栏,设立孝敬文化墙,班上办孝敬教育专栏。让校园内处处渗透孝敬教育内容,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利用学校广播站、网络等多媒体工具,充分利用国旗下讲话等宣传阵地,宣讲孝敬知识,营造孝敬教育氛围。2009年秋期,学校组织了所有学生观看了著名演讲家邹越演讲的《让生命充满爱》,每场的观看学生都哭成了一片。课题组安排专职教师进行孝敬教育专题讲座,让学生知道在学校、家庭、生活中应该如何孝敬长辈,尊敬老师,还专门聘请在孝敬方面做得好的学生家长如杨翠云等来我校现场给学生传经送宝。
四、以特色活动为载体,对学生进行孝敬父母教育
从学生层面上让学生明白孝敬教育不是教育者将孝敬规范强加于受教育者,而是需要受教育者通过认知、理解而产生的一种正确的、自发性的外在行为表现的活动。因此,我们的孝敬教育必须通过开展一些认知教育活动,让每个学生知道我们为什么要养成良好的孝敬教育行为。
(1)开展《国学》、《三字经》等经典诵读活动,鼓励学生通过阅读经典名著,体会孝敬教育的重要性,从而形成原动力。
(2)利用团队活动日开展孝敬教育。
(3)以主题班队会为契机,开展生动活泼的孝敬教育。
(4)开展同学间互结互帮对子,学习上互帮,生活上互助。在实践中学习处理与老师、同学间的关系,进行尊敬他人,关心他人,以礼助待,团结互助的行为训练。
(5)开展“孝敬长辈在假期”的征文比赛。如给“父母洗一次脚”,或者“今天我当家”等活动,训练养成良好的家庭孝敬习惯。
著名的儿童教育专家关鸿羽说:“习惯培养需要训练”。著名的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论”,重视做中学,实践中养成习惯。任何良好习惯的养成,必须通过学生亲眼看、亲耳听、亲身实践,通过在多次体验中反复积累,最终把外在的行为表现真正内化成稳定的心理品质。
孔子曰:“孝悌为任之本”。可见,孝敬父母,并不是某个时代的产物,而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徳。孝敬父母,也不是要我们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而是从日常生活的细节做起:经常帮助爸爸妈妈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如洗碗、拖地等;或者陪父母看看电视;或者给父母讲一些学校里发生的趣事。孝敬父母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而是一辈子的事情。因此,我们必须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并长期坚持,并善于抓住各种机会反复练习,从小事做起,从身边事做起。我相信只要我们教师善于在教育学生孝敬父母方面创设教育契机,学生的道德认识水平与道德实践水平肯定会在不同程度上有所提升,丰富和提高学生做人的内涵,并为学生走好人生征程,走出一个大写的“人”字奠定丰厚的道德基础。
一、以校本课程为依托,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孝敬教育
我们知道,一个人思想意识的形成取决于他对事物的认识程度。为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使学生沿着正确的轨迹成长,我校专设了“孝敬教育”校本课程。以《弟子规》、《孝经》、《三字经》、《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故事》等课外读物为辅助教材对学生进行孝敬的教育。因为这些教材集中华民族美德之精髓,采用典型的历史故事,完整地表达一种思想,赋予一种观念,树立一个榜样。因此,它既具有內容的典型性,又具有形式的形象性。基于教材的这些特点,我校常常利用晨会、班会、以及周二、周三、周四的课外活动时间采取“诵经典、讲故事”等方法,对学生进行孝敬父母、尊老爱幼的教育。课后,常常布置学生熟读孝敬父母的内容,并希望他们能复述出来,回家后再讲给自己的父母或者弟弟妹妹听。这样做不仅锻炼了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在讲故事的同时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熏陶感染。而且懂得了“孝敬父母光荣,不孝敬父母可耻”的道理,愿意做一个体贴、关心、尊敬、热爱父母的孩子。
二、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学科教学渗透孝敬教育
教师在各科教学中结合学科特点,遵循知识传授与思想教育相一致的原则,灵活运用教材内容,有机地进行孝敬教育。
与《思想品德》相课结合,学生在品德学习中知晓为什么这样做,怎样做一个讲文明懂孝敬的中学生。在语文的作文教学中,让学生结合孝敬教育叙写真情体验文章以达到教育的深层效果。如《散步》中,作者背着妈妈过小路就是对妈妈的孝敬;《我的母亲》中,作者写了妈妈的一些生活琐事,就是用来表达自己对妈妈孝敬的情感;《台阶》中作者叙述了父亲用了大半辈子时间修新屋,建高台阶的事迹,看似平实的语言中无不透露出对父亲浓浓的爱。与历史学科结合,常常合理运用教材,结合中国各个时代名人孝敬教育的典型故事,如《元觉劝父孝祖》、《文帝代母尝药》、“黄香替父温床”等故事,引导学生借鉴前人的优点,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结合各学科教学,进行孝敬教育训练,使学生得到了持久的、多方面的、潜移默化的影响,起到激情育意的作用。
三、以日常教育为主渠道,对学生进行形式多样的孝敬教育
日常教育占据学生在校活动的许多时间,是对学生进行教育最经常、最基本的途径之一。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我校结合校实情,找准切入点,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孝敬父母的教育。
从学校层面上努力创设和营造孝敬教育氛围,其具体的做法是:
布置校园文化环境,营造孝敬氛围。每学期出几期有关孝敬长辈的校园宣传专栏,设立孝敬文化墙,班上办孝敬教育专栏。让校园内处处渗透孝敬教育内容,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利用学校广播站、网络等多媒体工具,充分利用国旗下讲话等宣传阵地,宣讲孝敬知识,营造孝敬教育氛围。2009年秋期,学校组织了所有学生观看了著名演讲家邹越演讲的《让生命充满爱》,每场的观看学生都哭成了一片。课题组安排专职教师进行孝敬教育专题讲座,让学生知道在学校、家庭、生活中应该如何孝敬长辈,尊敬老师,还专门聘请在孝敬方面做得好的学生家长如杨翠云等来我校现场给学生传经送宝。
四、以特色活动为载体,对学生进行孝敬父母教育
从学生层面上让学生明白孝敬教育不是教育者将孝敬规范强加于受教育者,而是需要受教育者通过认知、理解而产生的一种正确的、自发性的外在行为表现的活动。因此,我们的孝敬教育必须通过开展一些认知教育活动,让每个学生知道我们为什么要养成良好的孝敬教育行为。
(1)开展《国学》、《三字经》等经典诵读活动,鼓励学生通过阅读经典名著,体会孝敬教育的重要性,从而形成原动力。
(2)利用团队活动日开展孝敬教育。
(3)以主题班队会为契机,开展生动活泼的孝敬教育。
(4)开展同学间互结互帮对子,学习上互帮,生活上互助。在实践中学习处理与老师、同学间的关系,进行尊敬他人,关心他人,以礼助待,团结互助的行为训练。
(5)开展“孝敬长辈在假期”的征文比赛。如给“父母洗一次脚”,或者“今天我当家”等活动,训练养成良好的家庭孝敬习惯。
著名的儿童教育专家关鸿羽说:“习惯培养需要训练”。著名的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论”,重视做中学,实践中养成习惯。任何良好习惯的养成,必须通过学生亲眼看、亲耳听、亲身实践,通过在多次体验中反复积累,最终把外在的行为表现真正内化成稳定的心理品质。
孔子曰:“孝悌为任之本”。可见,孝敬父母,并不是某个时代的产物,而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徳。孝敬父母,也不是要我们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而是从日常生活的细节做起:经常帮助爸爸妈妈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如洗碗、拖地等;或者陪父母看看电视;或者给父母讲一些学校里发生的趣事。孝敬父母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而是一辈子的事情。因此,我们必须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并长期坚持,并善于抓住各种机会反复练习,从小事做起,从身边事做起。我相信只要我们教师善于在教育学生孝敬父母方面创设教育契机,学生的道德认识水平与道德实践水平肯定会在不同程度上有所提升,丰富和提高学生做人的内涵,并为学生走好人生征程,走出一个大写的“人”字奠定丰厚的道德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