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职学校开设的会计教育对于当代中国的拉动就业率具有一定的实效性,教育是根本,掌握一技之长,拥有立足社会的根本,能够增加学生的就业机会,这也是中职教育的基本目的,但是在中职的会计教育落实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很多,往往背离了初衷,所以针对中职学校的会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分析能够有利于改进中职教育的会计的教育模式,为国家和社会提供更多的有效人才,更多操作性更强的实用型人才。
关键词:会计教育;实用性就业
中图分类号:G71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于经济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也有了更高的期望,在着力发展大中小学阶段性教育的同时,也开启了中职教育的大门,对这个领域的人才培养也越来越注重其社会的容纳性,对于中职教育中的会计教育,更应当给予重视,无论是在创新性上还是在与社会的企事业单位衔接上,都应从历年的教育经验中吸取教训,不断改进和创新,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发展。
一、中职会计教育存在的必要性
中职学校的会计专业教学中,会计实务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为从面向社会的层面上来讲,任何企业和单位都需要有会计或者会计一类的人去掌握和管理资金,才能够获得稳定的收益;让每一笔进账收入和支出都有明确的去向和清单等,这样也是对于公民理财的一种有效规划。同时,对于那些没能通过应试教育进入高等学府的年轻人来讲,选择中职教育不失为一个有效的出路,这样可以为他们的日后就业提供了一个更好的平台。无论是社会的需要还是个人的就业需求,开展中职会计教育都是很必要的。同时,这样一个教育工程的完善也更为重要。但是,因种种原因,学生在学校中所学的理论知识和社会实际渐渐脱轨,通过很多外出实习生的反馈和对毕业已工作的学生的跟踪了解,都表明中职会计教育的有效性并未真正落到实处,还有很多问题尚待完善。所以针对教学质量和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模式方面要全面的剖析,另外对于社会需求标准和社会用人单位的量化标准也要重点考虑,做到成功的对口专业性教育,让人才和社会用人单位的成功交接是教育的最终目的。
二、中职会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招生开放的程度问题
近几年高等院校扩大招生,导致普高异常火爆,学生的选择面大大放宽,而很多人对中职学校存在着偏见和鄙视的态度,认为这种学校的学生都是普通高中筛选下来的劣等生,大批优秀的初中毕业生选择了读高中、上大学的道路,中职学校则没有过多的要求。由于门槛没有过硬的标准,所以进来的学生素质普遍不高且在逐年降低,这是普高的过度开放招生造成的。随着国家重新认识了人才培养的普遍性,对中职教育的重视与支持也加大了力度,以期培养有专业技术的人才来满足社会各方面的需求。同时,社会对合格劳动者需求量的不断增大,在应试教育大潮中被淘汰的学生也纷纷选择了职校,希望能够在其中学到一门过硬的技术,为自己今后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生源良莠不齐,在教学上就更加大了难度。在中职学校中的学生普遍文化底子薄弱,自学能力有限,逻辑能力、提出问题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所以学生对教育的认可和接受要经历一个长期的培养。
(二)课程开放的合理性问题
原有的会计教育中的课程设置与当前会计工作实际需要相脱节。当前学校会计专业开设课程主要有《语文》、《数学》、《英语》,这是基础性课程,要求学生必修。开设了《应用文写作》,为提高学生的文笔和写作能力,或许是考虑了一些会计专业的学生日后可能会做一些报告。还开设了《法律基础》、《基础会计》的课程,掌握入门教育的基础知识。同时还有《企业财务会计》、《财务管理》、《基础会计实习》,就要求学生在这些课程中认识企业的财务状况,强调简单的动手做账等学习,在课程设置中还开有《体育》、《公共卫生学识》的课程,这是为了全面响应国家的号召,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但是往往体育课就成了自由活动课,甚至就是根本就可以不在乎的一门课程,没有严格的考核标准和具体的锻炼内容,效果是不理想的。另外还开设有《统计》、《税收基础》等将近30门课程。每一门课程都有开设的理由,可给中职生带去的是无限的苦恼。样样通,样样松的状况屡见不鲜。这些课程看似多而全,但没有突出专业教学特点,所以学生的专业性并不强。在这个社会上,不够专业,就不可能在专业领域开拓创新,又怎么会在社会的工作岗位站稳脚跟呢?基础课和社会课占用多数课时,响应的都是表面的理念,没有结合自身的发展需要而讲求务实,不够实用,结果就是个学术性的东西,实用性相当欠缺,学生没有兴趣去学,自然每门功课都松松垮垮。此外,专业课安排课时少,不能反复地练习专业知识,无法加强对专业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操作,这也是专业课得不到巩固的原因之一。
在专业课教学方面,我们可以看到专业教育普遍重在书本知识,重点放在传授理论知识上,强调会计核算,轻实践操作,忽视会计管理知识,从就业的全局来讲,这是一个很大的纰漏。比如,学生学习了内部控制制度知识,国家财务会计法律法规知识,却不知道如何应用和管理,怎么会做到应用自如呢?在教学资源和教学模式上总是走老一套,在成绩考核方面,把卷面分数作为评价标准,忽略了学生的品德教育,且对实用性很强的实习操作能力课程安排的课时一般较少或者没有,流于形式,对于分数之外的思想道德和体育锻炼课程并不重视,可视为一种教学摆设。所有的这些问题都是现在中职教育中存在的最普遍的问题。
(三)师资队伍的建设问题
中职学校的教育问题还在一定程度上包括师资队伍建设问题。比如,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设备和设施的投入,学校管理力度,教师在教授专业知识时是否对技能性和实用性很好的掌握和控制。没有高质量和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又何谈教学内容的更新和教学模式的创新,教育思想的转变就更遥遥无期,怎么能向社会输送大批合格的专业性人才?在中职教育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教师要起到一个模范表率的作用。中职生在之前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可能一直没有一个老师对他们倾心、并让他们为之改变的师长,所以在中职教育这个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教师必须在钻研本专业知识及相关知识和实践的熟练操作前提下,加强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让学生认可,成为学生的人生道路上的良师益友,为学生的道德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一个好的老师一定可以影响一个学生或者是一群学生。从这一方面来说,对教师的培养也不可小觑。在会计这个操作性比较强的职业中,教师应具有扎实的实践技能,以备处理学生在模拟实习中提出各种疑难问题,给学生做一个表率的作用,这样才能激发学生不断学习的兴趣和开拓进取的积极性。 (四)学生的社会实践性问题
目前,中职会计专业毕业生,一半以上是作为普通劳动者工作在流水线上,在这样的岗位上工作形同农民工一样的混日子,所学无用的失落会打击一个学生对社会贡献的积极程度。这就是会计专业出现的最大问题——不对口就业,只有少部分学生毕业后从事相关职业。按常理来讲,会计、出纳、库管、收银员、仓管、企业资金管理等相关职位属于会计的对口专业,民营企业、私营企业中都需要这个专业的毕业生,这些毕业生甚至可以在更多的中小企业做一些数据分析和整理。工作虽然简单重复,但也是专业性强的工作,比如记账、算账、做财务表表和分析、报税等一些基础性工作,都是很多单位所不可缺少的。然而由于学生缺乏社会实践性,对企业的具体流程都局限于在课堂和书本的理解,很多学生从未融入过一个真正的企事业中,没有接触和处理过一个的真正账簿,哪怕是一个小小的记账等,这样的实践机会都少得可怜,就更不必提学生在处理数据和账簿时的经验性、灵活性、准确性,同时他们在思维方式、沟通方面也有很大的欠缺,不知道如何在社会实践中与领导和同事相处,也就无法安心处理会计的日常工作,所以不具备实操能力强和团队精神的会计专业的学生又怎能解决企事业单位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呢?由此可想,企事业单位又如何安心把自己的账户管理等交给这些让他们不安心不放心的社会新人呢?因此学生的社会实践,不应当等到毕业之后让他们处处碰壁的去实践,而是应当在在校期间就开展这些模拟训练,或是用案例形式让他们进行操作,这样才能让学生为自己的专业性和操作熟练性感到自信,也会增加他们毕业就业的选择。
三、针对中职会计教育的问题提出的对策
首先是要改善课程设置。要在教学系统中进行深入的改革,在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的取向上都要不断的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采取相应的改进对策。对课程的选择应立足于岗位要求,会计专业课程应由理论课程和实践教课程组成,在课程设置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接纳程度,学习精力和能力。理论课程应通俗易懂,才能够激发学生兴趣并且能够赢得学生内心深层次的认知。实践课程应以工作实用为目标,对操作性有高要求,对专业性的基础实验课,应贴近工作实际,多锻炼,勤动手。对于财务会计实验课程,报税模拟和银行业务模拟等,不仅要到企业认真实践,还要让学生充分熟悉企业相关的管理,让管理和专业相互融合在一起,并且经常进行知识的更新,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其次要做到加强对社会就业的针对性培养,也就是加强学生的综合能力教育。对于学生在应聘过程中的表现要做一个完善的培养计划方案,不仅要专业过硬,还要善于沟通和表达,对于思维灵敏也要具体的表现,学生的素质也要不断的全面提高,要有一个健康的体魄,高尚的道德情操,还要对职业的有一种感恩情怀等等。所以对于中职会计教育的改进是一个长期的实践过程,也是教师和学生以及这个社会面临的重要的挑战。
参考文献:
[1]杨东涛,朱武生;我国当前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1期
[2]常勋,《财务会计四大难题》[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
[3]龚曼君.《管理会计学》[M];暨南大学出版社,1999
关键词:会计教育;实用性就业
中图分类号:G71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于经济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也有了更高的期望,在着力发展大中小学阶段性教育的同时,也开启了中职教育的大门,对这个领域的人才培养也越来越注重其社会的容纳性,对于中职教育中的会计教育,更应当给予重视,无论是在创新性上还是在与社会的企事业单位衔接上,都应从历年的教育经验中吸取教训,不断改进和创新,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发展。
一、中职会计教育存在的必要性
中职学校的会计专业教学中,会计实务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为从面向社会的层面上来讲,任何企业和单位都需要有会计或者会计一类的人去掌握和管理资金,才能够获得稳定的收益;让每一笔进账收入和支出都有明确的去向和清单等,这样也是对于公民理财的一种有效规划。同时,对于那些没能通过应试教育进入高等学府的年轻人来讲,选择中职教育不失为一个有效的出路,这样可以为他们的日后就业提供了一个更好的平台。无论是社会的需要还是个人的就业需求,开展中职会计教育都是很必要的。同时,这样一个教育工程的完善也更为重要。但是,因种种原因,学生在学校中所学的理论知识和社会实际渐渐脱轨,通过很多外出实习生的反馈和对毕业已工作的学生的跟踪了解,都表明中职会计教育的有效性并未真正落到实处,还有很多问题尚待完善。所以针对教学质量和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模式方面要全面的剖析,另外对于社会需求标准和社会用人单位的量化标准也要重点考虑,做到成功的对口专业性教育,让人才和社会用人单位的成功交接是教育的最终目的。
二、中职会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招生开放的程度问题
近几年高等院校扩大招生,导致普高异常火爆,学生的选择面大大放宽,而很多人对中职学校存在着偏见和鄙视的态度,认为这种学校的学生都是普通高中筛选下来的劣等生,大批优秀的初中毕业生选择了读高中、上大学的道路,中职学校则没有过多的要求。由于门槛没有过硬的标准,所以进来的学生素质普遍不高且在逐年降低,这是普高的过度开放招生造成的。随着国家重新认识了人才培养的普遍性,对中职教育的重视与支持也加大了力度,以期培养有专业技术的人才来满足社会各方面的需求。同时,社会对合格劳动者需求量的不断增大,在应试教育大潮中被淘汰的学生也纷纷选择了职校,希望能够在其中学到一门过硬的技术,为自己今后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生源良莠不齐,在教学上就更加大了难度。在中职学校中的学生普遍文化底子薄弱,自学能力有限,逻辑能力、提出问题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所以学生对教育的认可和接受要经历一个长期的培养。
(二)课程开放的合理性问题
原有的会计教育中的课程设置与当前会计工作实际需要相脱节。当前学校会计专业开设课程主要有《语文》、《数学》、《英语》,这是基础性课程,要求学生必修。开设了《应用文写作》,为提高学生的文笔和写作能力,或许是考虑了一些会计专业的学生日后可能会做一些报告。还开设了《法律基础》、《基础会计》的课程,掌握入门教育的基础知识。同时还有《企业财务会计》、《财务管理》、《基础会计实习》,就要求学生在这些课程中认识企业的财务状况,强调简单的动手做账等学习,在课程设置中还开有《体育》、《公共卫生学识》的课程,这是为了全面响应国家的号召,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但是往往体育课就成了自由活动课,甚至就是根本就可以不在乎的一门课程,没有严格的考核标准和具体的锻炼内容,效果是不理想的。另外还开设有《统计》、《税收基础》等将近30门课程。每一门课程都有开设的理由,可给中职生带去的是无限的苦恼。样样通,样样松的状况屡见不鲜。这些课程看似多而全,但没有突出专业教学特点,所以学生的专业性并不强。在这个社会上,不够专业,就不可能在专业领域开拓创新,又怎么会在社会的工作岗位站稳脚跟呢?基础课和社会课占用多数课时,响应的都是表面的理念,没有结合自身的发展需要而讲求务实,不够实用,结果就是个学术性的东西,实用性相当欠缺,学生没有兴趣去学,自然每门功课都松松垮垮。此外,专业课安排课时少,不能反复地练习专业知识,无法加强对专业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操作,这也是专业课得不到巩固的原因之一。
在专业课教学方面,我们可以看到专业教育普遍重在书本知识,重点放在传授理论知识上,强调会计核算,轻实践操作,忽视会计管理知识,从就业的全局来讲,这是一个很大的纰漏。比如,学生学习了内部控制制度知识,国家财务会计法律法规知识,却不知道如何应用和管理,怎么会做到应用自如呢?在教学资源和教学模式上总是走老一套,在成绩考核方面,把卷面分数作为评价标准,忽略了学生的品德教育,且对实用性很强的实习操作能力课程安排的课时一般较少或者没有,流于形式,对于分数之外的思想道德和体育锻炼课程并不重视,可视为一种教学摆设。所有的这些问题都是现在中职教育中存在的最普遍的问题。
(三)师资队伍的建设问题
中职学校的教育问题还在一定程度上包括师资队伍建设问题。比如,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设备和设施的投入,学校管理力度,教师在教授专业知识时是否对技能性和实用性很好的掌握和控制。没有高质量和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又何谈教学内容的更新和教学模式的创新,教育思想的转变就更遥遥无期,怎么能向社会输送大批合格的专业性人才?在中职教育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教师要起到一个模范表率的作用。中职生在之前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可能一直没有一个老师对他们倾心、并让他们为之改变的师长,所以在中职教育这个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教师必须在钻研本专业知识及相关知识和实践的熟练操作前提下,加强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让学生认可,成为学生的人生道路上的良师益友,为学生的道德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一个好的老师一定可以影响一个学生或者是一群学生。从这一方面来说,对教师的培养也不可小觑。在会计这个操作性比较强的职业中,教师应具有扎实的实践技能,以备处理学生在模拟实习中提出各种疑难问题,给学生做一个表率的作用,这样才能激发学生不断学习的兴趣和开拓进取的积极性。 (四)学生的社会实践性问题
目前,中职会计专业毕业生,一半以上是作为普通劳动者工作在流水线上,在这样的岗位上工作形同农民工一样的混日子,所学无用的失落会打击一个学生对社会贡献的积极程度。这就是会计专业出现的最大问题——不对口就业,只有少部分学生毕业后从事相关职业。按常理来讲,会计、出纳、库管、收银员、仓管、企业资金管理等相关职位属于会计的对口专业,民营企业、私营企业中都需要这个专业的毕业生,这些毕业生甚至可以在更多的中小企业做一些数据分析和整理。工作虽然简单重复,但也是专业性强的工作,比如记账、算账、做财务表表和分析、报税等一些基础性工作,都是很多单位所不可缺少的。然而由于学生缺乏社会实践性,对企业的具体流程都局限于在课堂和书本的理解,很多学生从未融入过一个真正的企事业中,没有接触和处理过一个的真正账簿,哪怕是一个小小的记账等,这样的实践机会都少得可怜,就更不必提学生在处理数据和账簿时的经验性、灵活性、准确性,同时他们在思维方式、沟通方面也有很大的欠缺,不知道如何在社会实践中与领导和同事相处,也就无法安心处理会计的日常工作,所以不具备实操能力强和团队精神的会计专业的学生又怎能解决企事业单位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呢?由此可想,企事业单位又如何安心把自己的账户管理等交给这些让他们不安心不放心的社会新人呢?因此学生的社会实践,不应当等到毕业之后让他们处处碰壁的去实践,而是应当在在校期间就开展这些模拟训练,或是用案例形式让他们进行操作,这样才能让学生为自己的专业性和操作熟练性感到自信,也会增加他们毕业就业的选择。
三、针对中职会计教育的问题提出的对策
首先是要改善课程设置。要在教学系统中进行深入的改革,在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的取向上都要不断的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采取相应的改进对策。对课程的选择应立足于岗位要求,会计专业课程应由理论课程和实践教课程组成,在课程设置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接纳程度,学习精力和能力。理论课程应通俗易懂,才能够激发学生兴趣并且能够赢得学生内心深层次的认知。实践课程应以工作实用为目标,对操作性有高要求,对专业性的基础实验课,应贴近工作实际,多锻炼,勤动手。对于财务会计实验课程,报税模拟和银行业务模拟等,不仅要到企业认真实践,还要让学生充分熟悉企业相关的管理,让管理和专业相互融合在一起,并且经常进行知识的更新,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其次要做到加强对社会就业的针对性培养,也就是加强学生的综合能力教育。对于学生在应聘过程中的表现要做一个完善的培养计划方案,不仅要专业过硬,还要善于沟通和表达,对于思维灵敏也要具体的表现,学生的素质也要不断的全面提高,要有一个健康的体魄,高尚的道德情操,还要对职业的有一种感恩情怀等等。所以对于中职会计教育的改进是一个长期的实践过程,也是教师和学生以及这个社会面临的重要的挑战。
参考文献:
[1]杨东涛,朱武生;我国当前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1期
[2]常勋,《财务会计四大难题》[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
[3]龚曼君.《管理会计学》[M];暨南大学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