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pi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推进了高中教育理念的革新发展,从教材编制、教学内容、知识跨度与课程目标等方面进行调整改善,脱离传统“应试教育”的硬性束缚,转变为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与思维能力为主的素质教育,从而达到促进学生发展学科核心素养的目的.在这种形势下,高中数学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课程标准与评价体系都应顺应新课程改革进行革旧创新,使得学生能在正确课程目标的引导下形成终身学习观念.在新的高中数学教学模式中,教师应以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为导向,将教学重点聚焦在培养学生自主性与探究精神上,以促使学生切实通过课程学习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发展创造性数学思维.
  【关键词】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问题与对策
  社会发展模式的变革带动了教育模式的革新,在知识信息迅速膨胀的教育发展趋势下,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与终身学习观念成为热点话题,旨在通过课程教学使学生发展学科核心素养,进而形成适应社会发展的品质与能力.高中数学是一门抽象性强且知识结构呈多元化的学科,对学生思维能力与创新意识的要求较高.在应试教育背景下,教师常利用“知识讲解 题海战术”的方式锻炼学生的问题解析能力,但这种固定枯燥的教学模式难免会让学生失去学习兴趣,且思维能力受到局限.针对这一现状,教师应遵循新课程改革理念,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培养创新探究精神为目标,构建有益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数学课堂,使得学生充分发挥自身主体地位,逐渐形成数学思维[1].
  一、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学习能力方面的问题
  第一,学生对数学学科的认识带有一定的偏见.高中数学知识复杂,各个知识点之间相互渗透、彼此联系,并且由于其包含不易懂的抽象概念,使思维能力较弱的学生学习起来较为困难.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背景下,学生面对枯燥的数学问题常常会形成抵触心理,不能得心应手地学习数学知识,所以难以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
  第二,学生普遍在数学学习中缺乏主动性.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正在逐渐改良教学模式,以及给学生带来丰富的学习体验,进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但教师在一些偏重形式的教学方法中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基础水平和认知能力,且教师的考查方式仍较为传统,以致学生在数学课堂中普遍缺乏主观能动性.
  第三,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不强.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学要面向学生的全面发展,然而由于部分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较差,容易出现偏科现象,尤其是数学这类理性抽象学科,更容易出现明显的班级内部差异.在这种情况下,偏科严重的学生会更少投入精力于数学学习,从而导致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严重不足.
  (二)教师教学方式方面的问题
  第一,教师对新课改教学观念的理解存在偏差.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我国基础教育进入创新发展的阶段,但应试教育影响还未完全消除,致使高中数学教学仍围绕升学率展开.教师为了提高教学效率,使用的教学理念传统、教学方法单调,整体呈现为“讲台上的学习”,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教师在授课中忽视能力的培养设计.高中数学教师面对较大的教学压力,在备课时通常将大量时间用于设计板书、补充素材、分析知识等方面,而忽视了学习能力、思维发展等方面,以至于学生在课堂中只能被动跟听教师的授课过程,很少参与到思维互动,这种教学方式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
  第三,教师在布置作业及课后反思中存在问题.高中生无论是考试次数还是作业内容都较为繁多,许多数学教师为了使学生提升应试能力,便运用题海战术促使学生达到熟能生巧.然而这种高负担、低效率的学習模式不仅会降低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还会导致他们没有时间反思,使得数学作业效果难以达到预期的目标.
  二、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对高中数学教学理念方法的转变
  (一)以学生学习兴趣为基础,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高中生脑部发育尚未完全成熟,思维能力虽然较基础教育阶段有很大提升,但是面对数学的学习,无论是对于优等生还是学困生,学习数学都会感到一定压力.然而高中数学课程对学生的成绩至关重要,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让学生能够愿意学习数学,从数学学习中感受到快乐,从获得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体验到积极的感受,是我们首先要考虑的问题.这也是素质教育背景下,转变教学观念,解决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对数学学科的认识存在偏见问题的首要任务[2].只有在兴趣的促使下,才能催生更多的灵感,发散更灵活的思维来分析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帮助学生提高数学成绩.那么教师究竟应该如何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呢?笔者在此提出一些对策.
  1.利用好数学史融合教学,改变学生认知
  当今数学能取得如此成就,是因为前人的不断努力、不断积累的结果.在高中教学中融合数学史,能够让学生体会到人类从对数学产生认知到将数学运用在生活方方面面的整个过程,感受数学发展过程的曲折,体会数学给人类生活带来的美好和便利,对数学能够有更清晰的认识.教师可以将数学史作为高中课程的导入环节与新知识点进行串联,帮助学生建立系统的认识,也通过数学的发展过程,强化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体验,感受数学发展到现在的高级感,从而更主动地投入数学学习中,充分调动起积极性.
  2.利用数学名人励志故事,强化学生情感
  历史上许多数学家都具备良好的精神品格,能够引起学生们的喜欢和效仿.借助数学名人励志故事,也能够赋予抽象的数学知识以精神价值观和情感温度,帮助学生强化对数学知识的认知,增强学生对数学的情感与兴趣.例如,在学习解析几何的时候,我们可以引入著名数学家笛卡儿的故事,讲述笛卡儿创作的著名心形方程式,讲述“我思故我在”的思想方法论,赋予数学浪漫的情怀和深刻的哲思.学生在数学名人故事的引导下,不仅能更加了解数学家的思维方式,开拓思维,增长见识,也能够被这些数学故事感染,赋予数学更多的人文性,实现“情”与“理”的美妙融合,升华对数学的热爱之情.   3.利用数形结合思维方式,增强具象认知
  学生对数学不感兴趣,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没有体会到数学的奥妙,没有了解到数学的精华,从而没有兴趣研究数学,形成一种固化的认知,觉得数学就是一门又难又无聊的课程,从而失去学习、研究数学的兴趣和信心.要改变这些学生对数学的认知,就要改善教学方式,让他们更多地体会到数学的精妙之处,感受到数学思维的丰富与奥妙,从而对数学产生研究的兴趣,带动学生更深入、更认真地研究数学问题,提高数学成绩.在这方面,教师可以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将高中数学中复杂的逻辑理论转化成形象的图形,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数学图形的规律,从而对“数”与“形”的关联产生兴趣,进一步去研究数学知识.同时,形象的表达可以弱化对数学逻辑理解的难度,帮助一些学生减轻负担,也有利于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4.利用生活化的教学场景,降低学科高度
  纵观数学史会发现,人类对数学的最初意识是从生活现象中来的,而研究数学的最终目的是要运用到生活中.生活是贯穿人类思维与数学世界的纽带和通道,是学习数学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生活化的教学场景,能够把理论的内容变得灵活、具象、直观,打开学生的思路,让其从熟悉的生活场景中去理解知识,从而强化学生对数学的灵活应用,让数学学习更轻松、更容易、更有用.学生找回学习数学的自信,更加喜欢数学,也能在生活中发现数学,主动去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二)以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為目标,强化数学有效学习方法的渗透
  针对学生学习能力不强、无法主动获取数学知识的问题,教师应该增强对于学习方法的渗透,帮助学生掌握轻松获取数学知识、提高解决数学问题能力的方法.况且,高中课业本就繁重,更应该渗透方法,以提高学习效率.因此,我们需要研究有效数学方法的渗透,以解决学生的困惑.有效学习方法的渗透,主要可以通过以下途径:
  1.培养自学能力
  数学就是一门考查思维能力的科目,不能单纯依靠死记硬背,尤其是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更应该以提高学生能力为主要目标.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鼓励他们多动脑,勤动手,善思考,懂总结.遇到问题,首先要开动脑筋,了解问题的考查内容;其次,尝试自己动手解答;再次,在解答的过程中,要不断思考,去寻找最简单的解题方式;最后,要善于总结,不仅要总结题型、解题方法、解题思路,还要善于总结自己的错题,并时常复习和强化.要把这四个环节做扎实,养成一种自学习惯,久而久之,必然会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2.掌握自学方法
  数学学习不仅仅需要思考、需要思维,也需要有效学习方法的指导.从学习数学的过程方面来说,需要把握好数学的预习、学习、练习、复习、总结五个重要环节.预习时要掌握课程重点难点,学习时要重点去听自己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和课程重难点,练习时也要尝试一题多解多角度处理问题,复习时要能够有针对性,对自己的错题进行重点复习.另外还要注意对知识的及时总结强化,知识关联,形成知识体系,并且可以借助思维导图来总结,帮助学生深化理解.这些环节都做到位,能够让数学学习效果更好.从学习数学的细节上来说,可以借助数学错题本、思维导图,数形结合思想等小技巧、小方法,帮助学生强化每一个环节的学习和记忆,实现学习效率和学习深度与强度的有效提升.
  三、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对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思考
  (一)新授课教学模式
  新课程改革指导下的高中数学新授课应突出启发性特点,教师通过问题引导使学生进行简单自学,然后根据学生的自学情况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这种教学模式既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与探究精神,又能在课堂中留下更多促进学生深入思考的时间,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的目的.问题引导通常分为情境创设、问题驱动、独立思考、合作探究、总结巩固五个环节.问题驱动环节是发展学生思维的关键点,思考与探究环节则是提高学生知识生成能力的主要途径,总结巩固环节对点疑解惑、提高教学质量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3].
  在问题引导教学模式中,教师要避免出现过度干预、强制引导的行为,而是运用隐性启发使学生将新知识与旧知识衔接起来,并利用已有思维能力对新知进行提炼与归纳,由此来完成新知的建构与内化.这个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文化素养,但教师要确保例题的选择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发展需求.
  (二)习题课教学模式
  传统高中数学习题课,教师通常采用根据测试反馈进行集中讲解的形式,并且由于高中数学练习题较多,教师在一节课中会讲解多道习题,以至学生在长期被动跟听的情况下仍然无法形成自己的解题思路.新课改要求数学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思维能力,思维能力是促使学生形成解题思路、发展创新意识的内驱力.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自主学习方法,教师应在习题课中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探究如何对数学问题进行举一反三,以此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习题课教学模式应遵循课前自学、教师批改、知识点展示、错题自纠、小组讨论、难题汇总、教师点评、整理内化的过程.学生自学分析出易错题型,再总结知识点后教师进行点拨,随后借助自纠与合作讨论反馈出难点题型,最后结合教师点评与知识内化形成适合自己的解题思路.这种教学模式能够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并能够激发他们的质疑精神.
  (三)复习课教学模式
  复习巩固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复习巩固环节既能帮助学生查漏补缺,将已学知识系统化,又能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意识,使得他们结合反思成果进行自我提升.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复习巩固环节不再是教师的任务,而是学生自我反思并做出阶段总结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师则以引导者的身份协助他们明确认识到自身不足.为此,数学复习课是一个学生总结、师生交流、教师指导、习题加强的过程,教师要给予学生自我反思的时间,并提供复习资源帮助他们完善数学思维的建构,由此来帮助其更准确地找出学习中的问题.   四、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对策
  (一)运用导学案引导课前预习,提高学生的课前自主预习能力
  导学案是教师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制定的流程方案,其具有明确学习内容、目标、形式与方法的功能,以“导读、导思、导做”的作用帮助学生掌握自主学习技巧.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教师应将数学教学的主体地位归还学生.导学案是一种能够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自主探究的辅助工具,合理运用导学案能够对学生的自学能力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目前,学生的课前预习活动往往流于形式.教师便可运用导学案帮助学生在自学过程中找出学习方向与学习目标的衔接点,进而在预习中进行有意义的知识构建[4].
  高中数学导学案的编写要遵循主体性、探究性、引导性与实用性的原则,使得学生能根据导学案逐步认识基础知识,理解知识本质,掌握运用方法,因此,导学案要体现旧知的导入、三维目标的规划与学习方法的指导.例如,在教授“函数及其表示”这节课时,导学案首先让学生复习初中时接触的函数解析式,然后运用生活实例引出函数定义中的自变量和应变量,接着让学生完成导学案中的基础概念并加以整合应用,接下来运用例题解析考查他们的知识应用能力,促使学生通过活学活用,加深对函数定义、图像之间关系的理解,最后做出預习总结并让学生写出学习反馈.
  (二)构建翻转课堂培养自主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探究能力
  翻转课堂是一种以信息技术为载体的教学模式,其将传统课堂流程颠倒,将丰富的线上资源与线下课本知识衔接起来.翻转课堂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构建原则,这种体现自主性与开发性的课堂模式为学生“提出质疑、协作探索、解决质疑、拓展创造”提供了思维空间.翻转课堂体现“以学定教”的特性,可以使学生在课前自学过程中进行独立思考,而后在课堂教学环节展开合作探究,并在教师的辅导下完成知识的构建与积累.翻转课堂模式下数学课堂体现了从知识理解到知识应用的完整过程,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翻转课堂主要由熟悉知识、知识深入、知识创新三部分组成.在课前自主学习环节,教师可利用自主学习任务单帮助学生明确学习内容,课中学习环节主要由小组合作讨论与评价组成.例如:在学习“函数的单调性与最大(小)值”这部分知识时,教师借助自主学习任务单让学生理解函数单调性的概念,并掌握通过函数单调性的定义判断、证明函数单调性的方法.教学环节则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讨证明函数单调性时存在的问题,最后进行课堂小测,并根据他们的反馈对重难点展开集中讲解.
  (三)借助微课集辅助课后复习,促使学生进行个性化自主复习
  在知识迅速膨胀的教育发展形势下,人们愈加追求快捷便利的学习手段,微课便是在这种形势下应运而生的一种信息化教学手段.其具备学习自主、内容适量、主题突出、耗时较短的特性,特别是其“微”的特性更适合现代人的生活节奏,有利于实现学生的泛在学习.将微课作为课后复习素材,可以避免传统教学中的“强制性”,使得课后复习成为学生自主选择的个性化复习模式.这种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性的教学方式能够使他们在自学过程中进行自我计划、监督、判断与改善.
  例如:在进行函数知识点总结时,教师结合课程顺序与网络素材制作微课视频,分别将一次函数、二次函数、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反比例函数、指数函数制作为微课集,每个视频讲解一个重点知识,学生可根据自身知识掌握程度选择相应的微课进行针对性复习.微课中包含基础概念、知识剖析与习题讲解,学生在自主复习过程中可通过重播、暂停等功能对不理解的部分反复观看,以确保通过复习切实能理解与内化数学知识.微课复习相较于传统复习模式来说,既包含丰富的网络资源与动态数学模型,又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并有助于学生构建从基础到拓展的完整知识体系.
  五、结 语
  新课程改革是现代教育改革的理论指导,其以社会发展趋势为目标导向,以学生的社会性发展为核心内容,倡导知识内涵、学习技能与情感价值观的全面提升,旨在缓解当前教育体制中应试化过于明显的问题,以促使教师所使用的教学方法能够满足学生的认知能力与发展需求.在新课程改革理论的指导下,教师应遵循“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将数学教学变成一个开发动态思维、构建知识系统的过程,重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有计划地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其利用创造性数学思维实现知识的灵活迁移运用.
  【参考文献】
  [1]党士铭.试论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16):16.
  [2]李凤连.新课改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对策[J].课程教育研究,2018(33):141.
  [3]郭凤阳,王言纯.浅析新课改下高中数学教学高效课堂的构建[J].中国校外教育,2018(21):153.
  [4]殷邦明.立足知识构建,突出素养提升:浅谈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探究[C].武汉市创读时代出版策划有限公司,2020:15-17.
其他文献
【摘要】各级学校应积极推进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信息化教育资源的开发,构建信息化教学发展体系.结合新时期教育发展要求,高中数学教师应基于信息技术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现状,深入分析信息技术的教育应用价值,并结合数学学科特点探究信息技术的多元化应用,从而为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创造条件.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信息技术;多元化应用  引 言  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的应用与推广,
【摘要】新课标的推进和实施以及义务教育的首要目标,是要帮助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为了能够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在授课期间应根据数学的特点,同时遵循数学课程的教学规律,使学生将书本上的知识运用在实践中,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为使学生能够灵活地将数学知识运用于生活中,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因此培养初中生的数学思想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数学思想;培养  数学一直
【摘要】人类对数的表示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其中最值得探讨的便是人类为何选择了“十进制”.本文从柏拉图的理性直观与康德的感性经验直观出发,分析两人的数学哲学对人类选择进制的影响,认为柏拉图的理性直观是用理性的思维告诉人们选择最优进制;而十个手指确定十进制以及人类最终选择了十进制则可以用康德的感性经验直观来解释.  【关键词】进制;数学哲学;直观  【基金项目】中央高校青年教师科研发展基金(项目编号:2
新一轮课程改革主要凸显了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目标.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也在日常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围绕这一目标优化了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尤其是在新授课的教学中,通过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通过合作与交流进行质疑与反思,促使学生在掌握知识和方法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理解数学概念的本质,从而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而高三复习阶段的教学,主要着力于解题能力的训练,并且学生已经基本掌握
【摘要】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以理论证明和套用公式计算为主,学生对高等数学的认识仅限于枯燥无趣的微积分运算,对高等数学更为深刻的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认识得不够充分,所以有必要将数学文化和数学思想渗透到高职数学教学之中.学生在学习高等数学知识的同时,领会到数学的思想和精神,无形中提高运用数学知识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面对错综复杂的现象能抓住主要矛盾并有效地解决问题,这些数学思想和素养将使学生受益终生.  【
【摘要】极限是高等数学重要的基础工具,贯穿于高等数学学习的始终,而且课程中很多基本概念都是通过极限的方法给出的,比如函数的连续性定义、导数定义及定积分定义等.本文对极限计算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典型错误进行剖析总结,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极限的计算.  【关键词】高等数学;极限计算;典型错误  【基金项目】内蒙古农业大学基础学科科研启动基金项目(JC2017002)  一、引 言  高等数学作为高等院
【摘要】高中数学与高等数学部分内容的重叠与脱节,使得大一学生对高等数学的教学内容和重要性产生误解.本文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以导数的概念教学内容为例题,设计一种问题驱动式的教学模式,在复习高中数学知识的同时,引入高等数学中的同类概念,提升学生对高等数学知识的认识高度.  【关键词】高中数学;高等数学;问题驱动式  我国几十年来的教学改革,不论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手段和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最大的
“教育要学生带走的不仅是书包里的东西,还有超越书本知识的人的素养.”  一、问题提出  3.根据点到直线的距离、垂线段最短,找到最小值的位置.  4.计算.  笔者梳理了最近几年各省市的中考试题,发现部分省市对胡不归模型的考查基本都结合抛物线的图像与性质、特殊角(30°,45°,60°)的三角函数,巧妙地将数学中的代数与几何联系起来.  四、问题反思  数学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问题、
【摘要】《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关于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阐述: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为数学教育指明了方向和目标,基于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教师需要增强为数学学科核心素养而教的意识,分析教学内容所承载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内涵,寻求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实施策略,进而进行相应的教学设计.本文以“函数与方程”教学为例,创设真实的数学情境,使学生经历“问题→作图→观察→猜想→讨论→归纳”环节的探究过
【摘要】充足的数学活动经验是学生学好数学、提高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基础.微课又称微课程,是“互联网 ”时代的新生教学.它能有效调动学生已有活动经验,让学生顺利迁移经验,并利用经验进行自主探究、思考等一系列数学活动.微课的合理利用,能有效地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  【关键词】微课;数学活动;自主个性  2011年新版课标“四基”强调了“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2011年新版教材的编写也为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