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教育反思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raC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因此,建设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作为素质教育实施者的教师进行“教育反思”是其必备的素质。一个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可以自然地成长,但要更快、更好地促进其有效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教师要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地进行教育反思。
  一、教育反思的含义与实质
  所谓教育反思是指教师对自己的修养与实践能力进行的自我检查。即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对一些教育问题进行的思考:教师自己以往的言论和行为体现了什么样的教育观念和教育价值,这样的教育观念和教育价值是不是现代的;教师自己现在需要什么样的教育观念、教育价值和教育行为;今后怎么做才能适应未来教育发展的需要。反思的实质就是自我批判——自己与自己对话,并借助自我对话来检讨自己、改善自己,是教师个人“专业自修”的一种方法、技术。也就是说,一个教师如果想要在专业上尽快地成长起来,那么,他就必须掌握“反思”这种方法,并在实践将其转化为一种内在的能力,即“反思能力”。
  二、反思的形式
  给反思的形式作具体的划分,其目的是更进一步地理解反思的含义,并更有目的性地做好反思的工作。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我们可以将反思划分为各种不同的形式。
  根据在教学的进程,教师所发生的“行为与效果”有即将发生(即将作出)、正在发生和发生后三种形态,其所相对应的反思,我们可以将之称为“前反思、中反思与后反思”三种。所谓的前反思是指在教学前进行反思,这种反思具有前瞻性,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并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学预测和分析能力;中反思是在教学中进行反思,即及时、自动地在行动过程中反思,这种反思具有监控性,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并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调控和应变能力;后反思是在教学后进行的反思,在行动结束后进行有批判地反思,这种反思具有批判性,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并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总结能力和评价能力。
  三、如何进行教育反思呢
  1、教育反思要全面——反思是教师为了把自己所从事的的工作推向新的发展高度,使自己有所建树的一种自我发展的内在要求。所以,教师反思一定要全面,既要进行纵向反思亦要进行横向反思。所谓纵向反思就是教师要经常审视自己,看自己 的理念是否新颖,看自己的设计是否合理,看自己的言行是否带来了积极的影响,通过比较看到自己的进步与不足。当取得成就时要认真总结经验并将其长期付诸于自己的教学活动中,如出现失误则要总结经验教训并重新建构,以免再犯类似错误;当然教师反思离不开同事的帮助和友善的监督,因此,教师在进行纵向反思的同时还须进行横向反思,只有把纵向和横向比较结合起来,才能使自己立足自我,在同事的关怀和帮助下获的新的发展。
  2、教育反思要果断——教育反思是教师旧我与新我的斗争过程。当教师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吸收新的教育观念时,旧的观念与新的观念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已经实施过的教育教学行为与即将产生的教育教学行为就会发生激烈的冲突,进行激烈的斗争,旧的观念和习惯行为要保持它的惯性并企图占据统治地位,而新的观念及由新观念支配的教育教学行为代表着事物发展的方向,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因此,教师要果断的排除定势思维和行为的传统惯性,尤其要勇于否定自我,一旦发现自己 的教育教学行为偏离了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则马上改进,重新探索新的教育教学方式,当然,一旦发现较为肯定的结果,也要毫不犹豫的推广到教育教学活动中并在此过程中不断进行进一步的调整,使其越来越完善,从而把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3、教育反思要及时——反思是教师的自我更新,是教师自身的进步。它往往是教师对自己原有的教育教学行为产生怀疑或肯定时的一种自省。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经常对自己的教育教学的观念和行为进行回顾,对自己教育教学中取得的成就要及时反思并将其作为一种动力,激励自己不断前进,同时对自己原有的不适应新的思想观念的行为习惯要及时反思并努力调整,只有反思及时才能跟上教育教学改革的步伐,才能使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适应未来教育发展的需要。
  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学习是一项伴随人一生的活动,作为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和终生学习的理念。因此,教师只有通过教育反思认识自己,客观评价自己,从而树立自信,并以身作则的去影响学生,才能成为学生模仿学习的榜样。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人只能由人来建树”。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因此,作为教师应努力提高各方面的素质尤其是教育反思素质,只有如此才能适应未来教育发展的更高要求。
其他文献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已成为时代的主题和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成为政治课教育教学的重要目标和任务之一。在我们的政治课教学中,不断优化政治课堂教学模式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载体。   一、创设良好的创新教育,培养创新能力。  美国创造力专家托兰斯认为,创造力的发展必须在自由而安全的气氛中才能进行。也就是说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
问题意识是思维的一种问题性心理品质,指人们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或疑惑的实际问题及理论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促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在数学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善于提问,而且更要满腔热情地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1 加强基础训练,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供必要的知识和能力基础  《标准》强调通
[摘要]历史课程既蕴含丰富的知识,又带有引人入胜的趣味性,那么我们在历史教学中就要充分发挥这门课的这两种特色,即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让学生更容易掌握历史这门课所蕴含的丰富的知识,本文仅就历史教学中应如何处理知识性与趣味性的和谐统一,以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好历史这门课,主要从“历史的知识性”、“历史的趣味性”、“知识性与趣味性的辨证统一”三个方面展开了一些探索。  [关键词] 知识性;趣味性;辩
语文作业设计是语文教学过程的基本环节之一,是实施素质教育、进行课改的重要载体,也是促进学生认知能力、情感全面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新课改走到今天,“转变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体”已成为语文新课程改革的主题,全国各地就此而进行的课堂教学方面的讨论和实践开展得如火如荼且卓有成效。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作为新课程的一个重要方面,语文作业设计问题却一直被有意无意地轻描淡写——被“忽略”了,没有受到应有的
(新华社2016年12月31日电)新年前夕,国家主席习近平通过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电视台(中国环球电视网)和互联网,发表了2017年新年贺词。下面我结合初中思想品德知识对习近平总书记的新年贺词加以阐释,以帮助同学们复习备考。  一、非凡的一年,也是难忘的一年:2016年,对中国人民来说,是非凡的一年,也是难忘的一年,“十三五”实现了开门红。我们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
【摘要】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当前我国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内容和重要目标,重点和难点在于完善农村的公共服务, 本文分析了现阶段我国农村公共服务均等化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如何构建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的一些设想。  【关键词】农村公共服务;政府主导;多元参与    “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已经成为当前我国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内容和重要目标。如何“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亟待回答的重大理论和实践
【关键词】多媒体 学生思维发展 静与动 教材开发    如何处理课堂静与动,更有效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是数学课长期值得研究的课题,笔者认为:巧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把静态的课本知识变成动态的影像,把学生单一的课本学习变为广阔的数学生活空间探索,调动学生主体性,使学生思维灵活、清晰、开放,深刻起来,有效地促进了教学,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使知识得以增值,思维得以碰撞,课堂得以灵动起来。下面是笔者的几点教学体会
人每一个思维过程都有一个与之相反的思维过程,在这个互逆过程中存在着正逆向思维的联结。所谓逆向思维,是指和正向思维方向相反而又相互联系的思维过程,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倒着想”或“反过来想一想”。  逆向思维属于发散性思维的范畴,是一种创造性的求异思维。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对于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水平,使之逐步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具有重要作用。  地理教学往往对正向思维关注较多,长期正向思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模型思想,指出数学学习活动应力求体现“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面对“建模”,我们该做什么?笔者认为要从以下四方面入手。  一、准确理解数学模型与数学建模的涵义  数学模型是指针对或参照某种事物(称为现实原型)的特征或数量关系,用数学语言或符号概括地或近似地表达出来的一种数学结构。广义地说,数学内容本身就是一种数学模型,因此数学也可以说是一门关于模型的
2019年山东菏泽市中考道德与法治试卷在延续往年试题思想性、人文性、开放性、时代性、综合性特点的基础上,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命题依据,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坚持立德树人的整体立意,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强化育人功能,重视考查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注重考查学科能力与学科素养,彰显中考命题的育人功能和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