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者王荣生在谈到如何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时提出,如果没有适切的内容,阅读教学将一事无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语用能力,感受语文的魅力,则要注意语文教学的适切性。对于语文教学来说,各种语文现象便是教学的重点,是最适合进行教学的内容。语文现象包括很多方面,如文章的文体特点、结构特点、语言特点等,只有把握好这些语文现象,才能真正读懂文本。
一、文体引领,把握文体特点
基于语用理论的教育学理论认为,在语文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握住文章的共同特点,注重文本的本质特点。文体正体现了文本的本质特点,因此教师在引导小学生阅读时可以抓住文体特点,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让学生感受到不同文体不同的语言风格。
《滴水穿石的启示》是一篇说理文,在教授这篇文章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切实把握说理文的文体特点,进而尝试创作说理文。教师让学生尝试说说文章中提到了什么内容。很多学生谈到文章讲述了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等人的故事。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作者为何要写这些人的故事呢,难道仅仅只是为了叙述一个故事吗?”学生很快认识到作者的目的并非简单地讲故事,学生找到了这些故事之间的共同点,那就是其中的主人公都具有坚持不懈的性格特点。教师进而让学生关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部分,分析在这些部分写了什么内容,学生很快便发现了文章的中心思想,认识到作者描写这些人的故事是为了证明这个中心思想。由此学生意识到了说理文的文体特点。
二、多元比較,感知精巧结构
除了文体特点以外,不同的文本都有其独特的结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多元比较,在比较中感受不同文体的结构特点,体会作者的布局之美。教师可以让学生从关心文章的句型特点、句子长短开始做起,进而促使学生注意其顺序变换和整个语段的构成特点,搞清楚其联系,这样便能让学生搞清楚作者的创作思路。
《少年王冕》讲述了王冕勤奋好学,最终成为一代著名画家的故事。在教授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分析文章的结构特点。教师可以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既然这篇文章是为了写王冕如何成为画家,那么为何不在一开始时就写其如何观察荷花呢,之前为何要写母亲叫其放牛的内容呢?这样会不会无法体现重点呢?”
在多元比较中,学生能层层深入地探究到文本的结构特点,进而把握文章的语言规律。由此可见,文本结构是语文教学中不容忽视的语文现象,教师在教学中要加以重视。
三、逻辑探究,懂得准确表达
一篇文章的文辞再优美,如果没有清晰的逻辑性,那么也会让阅读者感到摸不着头脑,不知所云。由此可见,文本的逻辑性也是一个重要的语文现象,教师要引导小学生关注文本的语用逻辑。教师可以让学生注意文本排列的逻辑性,体会这种逻辑性对于文本描述和情感再现是否能起到促进作用,这样能让学生更好地懂得如何精巧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公仪休拒收礼物》是一则独幕剧,教师在教授这篇文章时可以让学生尝试分析文章的逻辑线索,“这篇文章讲述了公仪休的故事,而且体现了一定的逻辑性,大家可以找一下,看看文章如何展现逻辑的严密。”有学生表达了自己的看法,认为文章在一开始的地方就讲明了公仪休十分喜欢吃鱼,而后来正好有管家前来送鱼,这种巧合让情节的发展一下子进入矛盾的顶点,公仪休虽然喜欢吃鱼,但还是拒绝了对方的鱼,这能更好地展现其清廉的特点。由此学生发现在戏剧中每一个插曲的出现都是作者精心安排的,体现了一定的逻辑性,这就促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了戏剧的特点,同时也明白了如何在创作中体现逻辑性。此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拓展开来,思考其他文本中是否也有逻辑关系。
在语文学科中还有很多值得关注的语文现象,如修辞手法的运用、词汇的选择等。本文介绍了如何引导学生掌握语言现象的具体策略。教师要通过教学促使学生感受到语用的规律,进而提高阅读能力。例如可以让学生深入感受不同文体的特点,让学生在比较中感受文本的结构特点,让学生探究文本的逻辑性,学习如何正确表达思想。这些方法都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文本的特点加以指导,令学生逐一探究到文本的语言现象,进而感受到如何运用语言表达思想和情感。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星湾学校(215024)
一、文体引领,把握文体特点
基于语用理论的教育学理论认为,在语文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握住文章的共同特点,注重文本的本质特点。文体正体现了文本的本质特点,因此教师在引导小学生阅读时可以抓住文体特点,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让学生感受到不同文体不同的语言风格。
《滴水穿石的启示》是一篇说理文,在教授这篇文章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切实把握说理文的文体特点,进而尝试创作说理文。教师让学生尝试说说文章中提到了什么内容。很多学生谈到文章讲述了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等人的故事。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作者为何要写这些人的故事呢,难道仅仅只是为了叙述一个故事吗?”学生很快认识到作者的目的并非简单地讲故事,学生找到了这些故事之间的共同点,那就是其中的主人公都具有坚持不懈的性格特点。教师进而让学生关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部分,分析在这些部分写了什么内容,学生很快便发现了文章的中心思想,认识到作者描写这些人的故事是为了证明这个中心思想。由此学生意识到了说理文的文体特点。
二、多元比較,感知精巧结构
除了文体特点以外,不同的文本都有其独特的结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多元比较,在比较中感受不同文体的结构特点,体会作者的布局之美。教师可以让学生从关心文章的句型特点、句子长短开始做起,进而促使学生注意其顺序变换和整个语段的构成特点,搞清楚其联系,这样便能让学生搞清楚作者的创作思路。
《少年王冕》讲述了王冕勤奋好学,最终成为一代著名画家的故事。在教授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分析文章的结构特点。教师可以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既然这篇文章是为了写王冕如何成为画家,那么为何不在一开始时就写其如何观察荷花呢,之前为何要写母亲叫其放牛的内容呢?这样会不会无法体现重点呢?”
在多元比较中,学生能层层深入地探究到文本的结构特点,进而把握文章的语言规律。由此可见,文本结构是语文教学中不容忽视的语文现象,教师在教学中要加以重视。
三、逻辑探究,懂得准确表达
一篇文章的文辞再优美,如果没有清晰的逻辑性,那么也会让阅读者感到摸不着头脑,不知所云。由此可见,文本的逻辑性也是一个重要的语文现象,教师要引导小学生关注文本的语用逻辑。教师可以让学生注意文本排列的逻辑性,体会这种逻辑性对于文本描述和情感再现是否能起到促进作用,这样能让学生更好地懂得如何精巧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公仪休拒收礼物》是一则独幕剧,教师在教授这篇文章时可以让学生尝试分析文章的逻辑线索,“这篇文章讲述了公仪休的故事,而且体现了一定的逻辑性,大家可以找一下,看看文章如何展现逻辑的严密。”有学生表达了自己的看法,认为文章在一开始的地方就讲明了公仪休十分喜欢吃鱼,而后来正好有管家前来送鱼,这种巧合让情节的发展一下子进入矛盾的顶点,公仪休虽然喜欢吃鱼,但还是拒绝了对方的鱼,这能更好地展现其清廉的特点。由此学生发现在戏剧中每一个插曲的出现都是作者精心安排的,体现了一定的逻辑性,这就促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了戏剧的特点,同时也明白了如何在创作中体现逻辑性。此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拓展开来,思考其他文本中是否也有逻辑关系。
在语文学科中还有很多值得关注的语文现象,如修辞手法的运用、词汇的选择等。本文介绍了如何引导学生掌握语言现象的具体策略。教师要通过教学促使学生感受到语用的规律,进而提高阅读能力。例如可以让学生深入感受不同文体的特点,让学生在比较中感受文本的结构特点,让学生探究文本的逻辑性,学习如何正确表达思想。这些方法都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文本的特点加以指导,令学生逐一探究到文本的语言现象,进而感受到如何运用语言表达思想和情感。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星湾学校(215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