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土文化是本民族的习惯和思维方式沉淀的结晶,是本地区的文化历史资源。这些本土文化本身都是非常生动的美术资源。市头醒狮是广东醒狮的一种,有着悠久的传承,把本土文化带进美术课堂,教师积极学习和探索美术课堂中的本土文化特色,让学生们了解自己身边的文化历史,并通过艺术表现出来,在传承文化的同时,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用“文化眼光”关注身边的世界。
【关键词】本土文化;美术课堂;醒狮
广州市番禺区南村镇市头村有一支有名的醒狮,市头醒狮是广东醒狮的一种,从民间开始,市头村内宗族父老聘请民间拳师到祠堂教授子弟习武和传承醒狮。1990年以后,市头醒狮团在蒋冠华带领下,阵容和门脉不断壮大,研习传统醒狮之余,于2000年加入香港柔功门,学到“南狮北舞”理念,培养出一批批狮艺精英。在市头狮队里面还有一支非常活跃的女子舞龙队。女子舞龙队和市头醒狮一起组成的市頭狮团,已成为南村镇的文化名片和民间舞品牌。但是很多在南村镇上学的学生们根本不知道市头醒狮,更谈不上了解。
根据《美术课程标准》中提到“学生积极参与文化的传承”,将学生们身边的本土文化“市头醒狮”搬到美术课堂中,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以主动、积极的学习态度获得对市头醒狮的认识,并通过自我的感受表现我眼中的醒狮,领略市头醒狮的文化魅力。
一、自主学习,激发学习动机
学生对于地方文化的记忆和认知通常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对当地生态环境即物质形态的直观感受,另一个是知识记忆的过程,是对当地文化,包括语言,传说,逐渐记忆犹新的过程。通过南村地方文化的教学,可以使学生的认知和记忆不仅见证南村文化变迁,更可以持续性地传播当地文化的精髓,更重要的是建构学生对当地地域文化的认同,继而通过共同的认同感去维系文化,去传播和使用地方文化,最终树立为南村发展而努力的学习动机。
在教学《我眼中的醒狮》第一课时“醒狮的由来”,笔者先让学生课前带着这个问题自主收集资料,分小组总结,课堂上分小组分别阐述醒狮的由来。通过学生自主学习,了解到有关醒狮的起源,比较全面的一小组对醒狮的传说阐述是:相传在明代,佛山一带有一只独角怪兽,眼大口阔,发出“连连”的怪叫声,百姓称为“连兽”。这怪兽时常夜出糟蹋农作物,残害禽畜,弄得鸡犬不宁,于是百姓相议要消灭怪兽,就根据称为兽中之王的狮子形象特点,用竹篾、彩纸制成形状凶猛的狮子,再用彩布做成狮身,挑选精壮汉子戴着狮头,带着锣鼓,埋伏在怪兽出没的地点。当怪兽出现时,锣鼓齐鸣,“群狮”猛向怪兽冲去,那怪兽吓得拔腿就逃。此后,怪兽再没有出现过了。因此,舞狮驱邪便相沿成俗,逐渐在汉族民间流传开来。至清代乾隆年间,佛山已设有"狮头"制作行,不少地方、团体定做佛山狮头。作为汉族民间传统娱乐形式,比武竞技活动遍及华南、港澳和东南亚地区,及至欧美的华人地区也常见这一汉族民俗活动。每个小组分角色讲醒狮由来的传说故事,有的负责讲有的负责扮演醒狮有的负责扮演怪兽,生动有趣的讲“我眼中的醒狮”,同学们积极主动,丝毫不觉得枯燥乏味。
接着教师让学生观看《广府文化趣谈——市头醒狮》视频,让学生感受市头醒狮文化底蕴,对醒狮有了更为直观的认识。他们感叹原来我们身边有这样一种文化,非常的厉害,我们要向他们的自强不息的精神学习。通过故事和视频的诱导,激发学生的美术创作兴趣。
二、深入分析,探索醒狮审美情趣
狮子舞的种类很多,大体上可分为两大类,既南狮与北狮,南狮则流行于华南一带,北狮则流行于华北等地。我们主要表现南醒狮。
在教学《我眼中的醒狮》第二课时,笔者通过多媒体幻灯片图片,先让学生对比南北狮的造型特点,学生们发现“南狮”和“北狮”最根本的区别在于:“北狮”四平八稳,比较稳重,注重的是形态美,即狮子摆动的形态;我们“南狮”表现的是威武有力、灵巧等,所以手脚都要用上。外形上看,“北狮”形态比较腰肢、肥胖;“南狮”非常健硕、非常凶猛。从颜色上看南狮的颜色一般以黄、红、黑三色为主,分别代表三国的刘、关、张,他们的忠、义、仁、勇素为民族的典范,用三种颜色代表他们,既表示对他们的崇敬及对其正义精神的赞赏;还演变有彩狮、金狮等等,其颜色五彩缤纷,金光闪闪,鲜艳美丽,增添了狮子的观赏性。然后笔者挑选几张有特点的南醒狮头图片让学生仔细观察、分析,抓住醒狮的特点:额高而窄、眼大而能转动传神、口阔、鼻塌面颊饱满、露牙等特点,引导学生进行醒狮头部的正面造型的临摹。
三、勇于创作,我眼中的醒狮头
在指导学生创作醒狮时,启发学生通过夸张、装饰、添加等手段,使原来的醒狮有新的变化。注意构图饱满,重点突出:大眼、双腮、圆唇、明牙、震舌,两边嘴角后面还有细腮和9只细翅。同学们迫不及待的想表现自己眼中的醒狮,有的表现醒狮温柔可爱、有的威武凶猛、有的滑稽搞笑,学生们觉得现在没有传说中的“连兽”了,舞狮更多的是观赏性,需要多样化的醒狮造型迎合大众的审美。
通过对市头醒狮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引发学生的心灵共鸣,开展丰富多彩的美育活动,这无疑可以对儿童感受美、实践美开辟新途径。
四、大胆展现,醒狮文化魅力
展一展同学的醒狮头作品把它粘贴在头饰上戴在头上,全班同学跟着视频模仿醒狮的主要动作舞动起来,老师负责喊口令左左、右右、前前、后后、摇一摇,同学们在浓厚的艺术氛围中感受到醒狮的魅力。
五、结语
在课堂最后,笔者提出学生课后和家长讨论如何让广东醒狮在南村继续传承下去?值得我们每一位生活在南村的人们思考。告诉学生们我们身边不仅有市头醒狮,南村历史文化还有广府建筑、诞会文化、龙舟文化、跷色文化、纸通公仔、广绣艺术、传统武术、广彩瓷艺等等,在以后的课程中,多营造富有特色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体验到本土文化的艺术魅力。启发孩子们用“文化眼光”关注身边的世界,从而形成健康、有内涵的人格品质。
把本土文化带进美术课堂,是个不断探索,不断改进的过程,课题从无到有,从粗浅到精细,对本土文化深度的挖掘与打磨,也需要教师的不断学习和创新。
参考文献:
[1]朱光文.南山记忆——南村镇历史文化通识读本(下册)[Z].广州:中华传媒出版社,2015:1-86.
[2]尹少淳.美术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7.
[3]简文静.舞狮文化的无限魅力——探索小学美术第二课堂创作教学的本土特色[J].珠江教育论坛,2011.3.
【关键词】本土文化;美术课堂;醒狮
广州市番禺区南村镇市头村有一支有名的醒狮,市头醒狮是广东醒狮的一种,从民间开始,市头村内宗族父老聘请民间拳师到祠堂教授子弟习武和传承醒狮。1990年以后,市头醒狮团在蒋冠华带领下,阵容和门脉不断壮大,研习传统醒狮之余,于2000年加入香港柔功门,学到“南狮北舞”理念,培养出一批批狮艺精英。在市头狮队里面还有一支非常活跃的女子舞龙队。女子舞龙队和市头醒狮一起组成的市頭狮团,已成为南村镇的文化名片和民间舞品牌。但是很多在南村镇上学的学生们根本不知道市头醒狮,更谈不上了解。
根据《美术课程标准》中提到“学生积极参与文化的传承”,将学生们身边的本土文化“市头醒狮”搬到美术课堂中,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以主动、积极的学习态度获得对市头醒狮的认识,并通过自我的感受表现我眼中的醒狮,领略市头醒狮的文化魅力。
一、自主学习,激发学习动机
学生对于地方文化的记忆和认知通常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对当地生态环境即物质形态的直观感受,另一个是知识记忆的过程,是对当地文化,包括语言,传说,逐渐记忆犹新的过程。通过南村地方文化的教学,可以使学生的认知和记忆不仅见证南村文化变迁,更可以持续性地传播当地文化的精髓,更重要的是建构学生对当地地域文化的认同,继而通过共同的认同感去维系文化,去传播和使用地方文化,最终树立为南村发展而努力的学习动机。
在教学《我眼中的醒狮》第一课时“醒狮的由来”,笔者先让学生课前带着这个问题自主收集资料,分小组总结,课堂上分小组分别阐述醒狮的由来。通过学生自主学习,了解到有关醒狮的起源,比较全面的一小组对醒狮的传说阐述是:相传在明代,佛山一带有一只独角怪兽,眼大口阔,发出“连连”的怪叫声,百姓称为“连兽”。这怪兽时常夜出糟蹋农作物,残害禽畜,弄得鸡犬不宁,于是百姓相议要消灭怪兽,就根据称为兽中之王的狮子形象特点,用竹篾、彩纸制成形状凶猛的狮子,再用彩布做成狮身,挑选精壮汉子戴着狮头,带着锣鼓,埋伏在怪兽出没的地点。当怪兽出现时,锣鼓齐鸣,“群狮”猛向怪兽冲去,那怪兽吓得拔腿就逃。此后,怪兽再没有出现过了。因此,舞狮驱邪便相沿成俗,逐渐在汉族民间流传开来。至清代乾隆年间,佛山已设有"狮头"制作行,不少地方、团体定做佛山狮头。作为汉族民间传统娱乐形式,比武竞技活动遍及华南、港澳和东南亚地区,及至欧美的华人地区也常见这一汉族民俗活动。每个小组分角色讲醒狮由来的传说故事,有的负责讲有的负责扮演醒狮有的负责扮演怪兽,生动有趣的讲“我眼中的醒狮”,同学们积极主动,丝毫不觉得枯燥乏味。
接着教师让学生观看《广府文化趣谈——市头醒狮》视频,让学生感受市头醒狮文化底蕴,对醒狮有了更为直观的认识。他们感叹原来我们身边有这样一种文化,非常的厉害,我们要向他们的自强不息的精神学习。通过故事和视频的诱导,激发学生的美术创作兴趣。
二、深入分析,探索醒狮审美情趣
狮子舞的种类很多,大体上可分为两大类,既南狮与北狮,南狮则流行于华南一带,北狮则流行于华北等地。我们主要表现南醒狮。
在教学《我眼中的醒狮》第二课时,笔者通过多媒体幻灯片图片,先让学生对比南北狮的造型特点,学生们发现“南狮”和“北狮”最根本的区别在于:“北狮”四平八稳,比较稳重,注重的是形态美,即狮子摆动的形态;我们“南狮”表现的是威武有力、灵巧等,所以手脚都要用上。外形上看,“北狮”形态比较腰肢、肥胖;“南狮”非常健硕、非常凶猛。从颜色上看南狮的颜色一般以黄、红、黑三色为主,分别代表三国的刘、关、张,他们的忠、义、仁、勇素为民族的典范,用三种颜色代表他们,既表示对他们的崇敬及对其正义精神的赞赏;还演变有彩狮、金狮等等,其颜色五彩缤纷,金光闪闪,鲜艳美丽,增添了狮子的观赏性。然后笔者挑选几张有特点的南醒狮头图片让学生仔细观察、分析,抓住醒狮的特点:额高而窄、眼大而能转动传神、口阔、鼻塌面颊饱满、露牙等特点,引导学生进行醒狮头部的正面造型的临摹。
三、勇于创作,我眼中的醒狮头
在指导学生创作醒狮时,启发学生通过夸张、装饰、添加等手段,使原来的醒狮有新的变化。注意构图饱满,重点突出:大眼、双腮、圆唇、明牙、震舌,两边嘴角后面还有细腮和9只细翅。同学们迫不及待的想表现自己眼中的醒狮,有的表现醒狮温柔可爱、有的威武凶猛、有的滑稽搞笑,学生们觉得现在没有传说中的“连兽”了,舞狮更多的是观赏性,需要多样化的醒狮造型迎合大众的审美。
通过对市头醒狮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引发学生的心灵共鸣,开展丰富多彩的美育活动,这无疑可以对儿童感受美、实践美开辟新途径。
四、大胆展现,醒狮文化魅力
展一展同学的醒狮头作品把它粘贴在头饰上戴在头上,全班同学跟着视频模仿醒狮的主要动作舞动起来,老师负责喊口令左左、右右、前前、后后、摇一摇,同学们在浓厚的艺术氛围中感受到醒狮的魅力。
五、结语
在课堂最后,笔者提出学生课后和家长讨论如何让广东醒狮在南村继续传承下去?值得我们每一位生活在南村的人们思考。告诉学生们我们身边不仅有市头醒狮,南村历史文化还有广府建筑、诞会文化、龙舟文化、跷色文化、纸通公仔、广绣艺术、传统武术、广彩瓷艺等等,在以后的课程中,多营造富有特色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体验到本土文化的艺术魅力。启发孩子们用“文化眼光”关注身边的世界,从而形成健康、有内涵的人格品质。
把本土文化带进美术课堂,是个不断探索,不断改进的过程,课题从无到有,从粗浅到精细,对本土文化深度的挖掘与打磨,也需要教师的不断学习和创新。
参考文献:
[1]朱光文.南山记忆——南村镇历史文化通识读本(下册)[Z].广州:中华传媒出版社,2015:1-86.
[2]尹少淳.美术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7.
[3]简文静.舞狮文化的无限魅力——探索小学美术第二课堂创作教学的本土特色[J].珠江教育论坛,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