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是人文学科,语文教学必须贯穿情感教育这一理念。情感教育可以从教师课堂言行;创设情境,重视朗读;善于在课文中找到与社會的联系点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注重练笔和开展各种语文活动等四方面入手提高学生的情商。
关键词:语文教学;人文学科;情感教育
我们常说:“语文是人文学科”,它对塑造学生的素质有着重要的作用。而在我们的语文教学过程中,身为语文老师的我们往往片面强调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而忽略了它的人文性。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教学呈现出教条化,模式化和功利化。教学目标似乎也有一个,就是“考什么,教什么”。于是越来越多学生对语文这一传统美学失去了兴趣。语文成绩也难以提高,也就更谈不上情感体验了。试想,在这个讲究和谐、人文、协作的社会发展中,学生怎能适应社会的多种需求。所以我们语文教师必须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人格。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的追求。”课程改革时刻提醒我们要让学生“注重情感体验”,“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时刻渗透情感教育,找到多把钥匙去开启学生的情感世界。
第一把钥匙:就是教师必须自己要先动情于课文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讲的话带有审美色彩,这是一把最精致的钥匙。”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自己要先投入情感,让自己成为学生与文章的桥梁。中学语文教材中的文章都是古今中外的典范作品,它们有的简洁自然,有的朴素飘逸,有的风趣幽默,有的沉郁顿挫。这无形中也要求语文老师要以生动活泼的语言去向学生讲述一篇课文,所以我们老师必须借助于丰富的情感语言和肢体语言去为学生解读课文,相信这样子的教学方式必定能让学生激起情感上的共鸣,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在教学中,用渊博的知识,以热烈的情绪,真挚的情感,生动的语言去吸引学生,使其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情的感染,美的陶冶,理的启迪,必能让学生顿生倾慕之心,从而使学生感受到语文的动人魅力。正如《学记》里说的“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
第二把钥匙:就是创设情境,重视朗读,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文学是借助语言来描写的,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都蕴含着美的情感给读者赏心悦目的美感。所以朗读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只有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才能熟悉课文内容,从而受到灵魂的洗礼,情感的熏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应根据不同的作品的不同特点,创设恰如其分的情境,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并激发学生的想象与联想,让学生在情感的氛围中产生情感体验,进而发展认识,陶冶心灵。在一个浓郁的气氛中让学生的自由朗读,在琅琅的书声中,学生对文章的真情实感自有体会,教学效果自然也就大大提高了。例如在《雨霖林》的教学中,我先让学生观看一段离别的视频,然后让学生自由朗读体会,再播放名家朗诵视频,让学生细心揣摩词句的感情色彩和作者的情绪变化,在缓急曲直的声调中,融入自己的感情,声情并茂地朗读,以体现作品的音乐美和情韵美,更好的把握作品所要表现的情感。从而达到共鸣。
第三把钥匙:就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在课文中找到与社会的联系点,对学生进行思想情感的教育
选入课文的文章很多都是社会生活的总结和反映,老师要能够从中找到彼此之间的联系点,这样既能让学生充分理解课文的意蕴,又能对活生生的社会有更理性深刻的理解。例如在讲经济类的篇章时,我会将现今社会热点带进课文讲解中,让学生了解股灾爆发的原因,泡沫经济是怎么形成的,现今世界的局势,从而让学生的知识面得到扩展,对社会的某些方面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同样他们也会意识到原来语文不仅仅是硬绑绑的文字。在讲到有关于如《陈情表》这些亲情类文章时,我会讲讲感动中国人物事迹,让学生明白不要以贫富论亲疏,学会感恩。在讲《我很重要》这类自我认识的文章时,我会结合当今青少年的的追求,困惑等问题,让学生明白自我的价值所在。又如,在诗歌教学中,我会给学生看一些诗人的生平资料视频,让学生了解诗人所处的社会环境及个人遭遇,从而深切体会作者的情感,使学生产生共鸣。有时也会播放一些谱曲的诗歌让学生去欣赏,让学生更能对诗歌产生兴趣,也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情趣与审美。教师只要通过各种恰当的教学方法,就能生动再现作者的思想情感,使文章如出我口,如出我心,如抒我情。
第四把钥匙:就是注重练笔和开展各种语文活动,让学生在练笔和各种语文活动中沉淀情感与审美
学生在阅读中获得的感悟和积蓄的情感,必须及时记录下来,所以练是不可忽略的。及时练笔能将这种情感,感悟沉淀下来,久而久之就凝结成学生的思想。我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让学生动笔写一写,说一说,谈谈自己的体会,提高他们情感上的认识。
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开展各种语文活动,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是十分重要的。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需要明确的是,课外阅读并不完全是课内阅读的延伸,它应该是在情趣性萌发、情感性熏陶的前提下,恰当地教给若干读书方法,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状态下自发阅读,在无意记忆中吸纳与积累语言,熏陶情感,扩大知识面,从而提高语文素质。所以我会在课外让学生观看《百家讲坛》积累文化知识,观看经典名著,了解不同时期的社会生活。同时开展读书汇报活动。通过学生写心得体会、做读书卡片、主题演讲等形式交流读书的收获,促进阅读活动的深入开展。
名篇佳作之所以传诵不衰,散发出永久的艺术魅力,是因为作家在作品中倾注了自己的心血与生命,所以我们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重视并挖掘语文教材的人文性,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最终实现“文以载道”。
参考文献
[1]李志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之我见[J].魅力中国,2010(06).
[2]钱爱兰.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中学生语数外(教研版),2009(07).
关键词:语文教学;人文学科;情感教育
我们常说:“语文是人文学科”,它对塑造学生的素质有着重要的作用。而在我们的语文教学过程中,身为语文老师的我们往往片面强调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而忽略了它的人文性。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教学呈现出教条化,模式化和功利化。教学目标似乎也有一个,就是“考什么,教什么”。于是越来越多学生对语文这一传统美学失去了兴趣。语文成绩也难以提高,也就更谈不上情感体验了。试想,在这个讲究和谐、人文、协作的社会发展中,学生怎能适应社会的多种需求。所以我们语文教师必须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人格。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的追求。”课程改革时刻提醒我们要让学生“注重情感体验”,“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时刻渗透情感教育,找到多把钥匙去开启学生的情感世界。
第一把钥匙:就是教师必须自己要先动情于课文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讲的话带有审美色彩,这是一把最精致的钥匙。”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自己要先投入情感,让自己成为学生与文章的桥梁。中学语文教材中的文章都是古今中外的典范作品,它们有的简洁自然,有的朴素飘逸,有的风趣幽默,有的沉郁顿挫。这无形中也要求语文老师要以生动活泼的语言去向学生讲述一篇课文,所以我们老师必须借助于丰富的情感语言和肢体语言去为学生解读课文,相信这样子的教学方式必定能让学生激起情感上的共鸣,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在教学中,用渊博的知识,以热烈的情绪,真挚的情感,生动的语言去吸引学生,使其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情的感染,美的陶冶,理的启迪,必能让学生顿生倾慕之心,从而使学生感受到语文的动人魅力。正如《学记》里说的“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
第二把钥匙:就是创设情境,重视朗读,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文学是借助语言来描写的,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都蕴含着美的情感给读者赏心悦目的美感。所以朗读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只有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才能熟悉课文内容,从而受到灵魂的洗礼,情感的熏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应根据不同的作品的不同特点,创设恰如其分的情境,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并激发学生的想象与联想,让学生在情感的氛围中产生情感体验,进而发展认识,陶冶心灵。在一个浓郁的气氛中让学生的自由朗读,在琅琅的书声中,学生对文章的真情实感自有体会,教学效果自然也就大大提高了。例如在《雨霖林》的教学中,我先让学生观看一段离别的视频,然后让学生自由朗读体会,再播放名家朗诵视频,让学生细心揣摩词句的感情色彩和作者的情绪变化,在缓急曲直的声调中,融入自己的感情,声情并茂地朗读,以体现作品的音乐美和情韵美,更好的把握作品所要表现的情感。从而达到共鸣。
第三把钥匙:就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在课文中找到与社会的联系点,对学生进行思想情感的教育
选入课文的文章很多都是社会生活的总结和反映,老师要能够从中找到彼此之间的联系点,这样既能让学生充分理解课文的意蕴,又能对活生生的社会有更理性深刻的理解。例如在讲经济类的篇章时,我会将现今社会热点带进课文讲解中,让学生了解股灾爆发的原因,泡沫经济是怎么形成的,现今世界的局势,从而让学生的知识面得到扩展,对社会的某些方面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同样他们也会意识到原来语文不仅仅是硬绑绑的文字。在讲到有关于如《陈情表》这些亲情类文章时,我会讲讲感动中国人物事迹,让学生明白不要以贫富论亲疏,学会感恩。在讲《我很重要》这类自我认识的文章时,我会结合当今青少年的的追求,困惑等问题,让学生明白自我的价值所在。又如,在诗歌教学中,我会给学生看一些诗人的生平资料视频,让学生了解诗人所处的社会环境及个人遭遇,从而深切体会作者的情感,使学生产生共鸣。有时也会播放一些谱曲的诗歌让学生去欣赏,让学生更能对诗歌产生兴趣,也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情趣与审美。教师只要通过各种恰当的教学方法,就能生动再现作者的思想情感,使文章如出我口,如出我心,如抒我情。
第四把钥匙:就是注重练笔和开展各种语文活动,让学生在练笔和各种语文活动中沉淀情感与审美
学生在阅读中获得的感悟和积蓄的情感,必须及时记录下来,所以练是不可忽略的。及时练笔能将这种情感,感悟沉淀下来,久而久之就凝结成学生的思想。我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让学生动笔写一写,说一说,谈谈自己的体会,提高他们情感上的认识。
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开展各种语文活动,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是十分重要的。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需要明确的是,课外阅读并不完全是课内阅读的延伸,它应该是在情趣性萌发、情感性熏陶的前提下,恰当地教给若干读书方法,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状态下自发阅读,在无意记忆中吸纳与积累语言,熏陶情感,扩大知识面,从而提高语文素质。所以我会在课外让学生观看《百家讲坛》积累文化知识,观看经典名著,了解不同时期的社会生活。同时开展读书汇报活动。通过学生写心得体会、做读书卡片、主题演讲等形式交流读书的收获,促进阅读活动的深入开展。
名篇佳作之所以传诵不衰,散发出永久的艺术魅力,是因为作家在作品中倾注了自己的心血与生命,所以我们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重视并挖掘语文教材的人文性,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最终实现“文以载道”。
参考文献
[1]李志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之我见[J].魅力中国,2010(06).
[2]钱爱兰.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中学生语数外(教研版),20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