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多元智能理论是一种有关人类智能结构的理论,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评价是一种多元化和情境化的评价,它为学生体育课成绩评价的实施提供了新的视角。结合体育教学改革和当前体育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建立以多元智能为指导的新的评价方法,可丰富和完善小学体育课的评价内容和方法。
[关键词]多元智能;体育课程;评价
[中图分类号]{G40-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3)23-0090-05
[作者简介]黄勃(1975—),男,江苏扬州人,本科,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龙川小学教师,小学一级。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引起了很多教育家的关注。“多元智能”理论对传统的“一元智能”理论提出了挑战,它促使我们以新的视角重新思考当前的教育问题。“多元智能”理论视野下的学生评价正是顺应了新世纪对教育评价的要求。体育课程作为学校教育的基础类课程和重要内容,对培养具有新型人格素质的学生和知识社会所需要的人才起着重要的作用。我国教育领域在进入新世纪之初,正深入、全面地进行这新一轮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与构建。在经历了以知识本位为中心的、以甄别评价为主的评价过程后,要求建立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的、以人格和谐为主旨的、符合时代精神的、体现新课程要求的新型学生评价观的呼声越来越高。
传统的体育教学评价重视运动技能的发展,以测试为评价的唯一形式,过分注重对运动能力的考查,导致了课堂教学以学习技能、技术为中心的局面,严重地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体育课程标准从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评价理念出发,提倡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主张评价要有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有利于学生自主的个性化、多元化的发展。通过评价,让学生感受成功和发展,从而保护和激励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这就需要改革传统的评价体系,建立以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
一、多元智能理论的主要观点
多元智能理论是由美国哈佛大学的发展心理学家加德纳于1983年在《智力的结构》一书中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打破传统的将智力看作是以语言能力和逻辑—数理能力为核心的整合的能力的认识,而认为人的智力是由言语/语言智力、逻辑/数理智力、视觉/空间关系智力、音乐/节奏智力、身体/运动智力、人际交往智力、自我反省智力、自然观察智力和存在智力等九种智力构成的。可见,与传统智力理论相比,多元智能理论不仅揭示了一个更为宽泛的智能体系,而且提出了新颖实用的智能概念。尽管每一个个体都是上述9种智力的组合,但这9种智力在每个个体身上的表现形式、发展程度各不相同。在正常条件下,只要有适当的外界刺激和个体本身的努力,每一个体都有可能加强自己的任何一种智力。
二、传统体育课的成绩评价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智力观主要关注个体的认知能力,而忽视个体其他方面的能力,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智力应用的范围和效果。体育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过分注重成绩,把高度、远度、速度、技巧等运动成绩作为学生体育成绩评价的尺度,强调“统一性”标准,忽视了学生生理、心理等各方面的个体差异性,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个性发展与学生的自主性,忽视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兴趣、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以及体育能力、个体的进步度等难以量化的因素。可见,传统的一元化评价中缺乏形成性的评价,忽视了通过评价来促进学生发展的价值目标。
三、建立以多元智能为指导的新的评价方法
多元智能理论为我们在体育课教学中确立新的学生评价观提供了理论依据。体育教学中应面向全体学生,根据学生的先天条件、个体差异、兴趣爱好、健康状况、性格特征等做到区别对待,因材施教,保证绝大多数学生能完成课程学习目标。不同的教学对象要有不同的教学目标,不同的评价目标应配有不同的评价方法。
(一)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
在体育课程中,定量评价比较适合于评定学生的体能和运动技能,但很难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习惯、合作精神等。顺应“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教师主观定性评价和学生自我评价等都应围绕这一指导思想去建立评价体系。
体育课在室外环境中上,受干扰较大,教师往往很难自始至终顾及每一位学生。长此以往,容易使一些学困生掉队。为了增加每个学生练习的机会,笔者把学生组织在学习小组内,组内学生按程度互补搭配。每节课后,笔者让小组成员对各自课堂表现进行自评、互评,主要包括专注听讲、回答问题、运动技能、团队精神、积极参与等(见表1),以获得的星数进行评价,并记录在学习册内。这样,学生形成了更团结有力的一个小集体,优势互补,发挥每个人的作用。在这种促进机制下,每个组都在进步与成长。
(二)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
课堂是实施、实现教学活动的载体。体育课堂过程的形成性评价更是体现以人为本、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体育《课程标准》强调:“评价学生的体育学习成绩应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进行,即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随时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知识和技能,探究与实践能力,合作、交流与分享,情感与价值观等进行各方面评价。”针对小学生自我约束能力较差的特点,教师引入学生“小组积分制法”对学生进行评价。学生“小组积分制法”是指导型的合作学习方式,它强调教师在运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的指导作用和中心地位。学生小组积分制法的实施主要包括4个要素:小组组建、课堂授课、教学评分和小组奖励。
1.小组组建
根据我校小班授课的特点(一班有30个学生)和体育课集合成4列横队的情况,合作学习小组通常由7—8个学生组成。
小组组建是学生“小组积分制法”主要的特征。在整个体育教学过程中,始终都要强调小组成员都必须为小组获得本节课的“优秀小组”的称号尽自己的最大努力,还要强调组内的成员相互支持和帮助。在分组时,男女生按个子的大小各排一排,然后报数,随机分成4个组。在日后的教学中,若发现组之间的综合能力相差较大,可以适当地进行调整,保证组与组之间实力的平衡,避免打击实力弱的一组的信心。然后,每组确定一个组长和一个副组长,其方式由学生自选和教师任命相结合,学生在自选时,如果意见比较统一,教师必须支持;如果学生之间的分歧较大,由教师结合学生情况和自己的观察直接任命。强调组长与副组长的责任:组长管理好本组的纪律,计算累积分数,并随时准确向教师报告本组的分数,结合教师的教学任务,督促组员练习,统一分歧的意见等;副组长协助组长完成以上任务。组员在练习时相互支持、相互关心,共同讨论,在同伴有困难或出现错误时还要相互帮助纠正,也有义务计算本组的分数。
[关键词]多元智能;体育课程;评价
[中图分类号]{G40-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3)23-0090-05
[作者简介]黄勃(1975—),男,江苏扬州人,本科,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龙川小学教师,小学一级。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引起了很多教育家的关注。“多元智能”理论对传统的“一元智能”理论提出了挑战,它促使我们以新的视角重新思考当前的教育问题。“多元智能”理论视野下的学生评价正是顺应了新世纪对教育评价的要求。体育课程作为学校教育的基础类课程和重要内容,对培养具有新型人格素质的学生和知识社会所需要的人才起着重要的作用。我国教育领域在进入新世纪之初,正深入、全面地进行这新一轮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与构建。在经历了以知识本位为中心的、以甄别评价为主的评价过程后,要求建立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的、以人格和谐为主旨的、符合时代精神的、体现新课程要求的新型学生评价观的呼声越来越高。
传统的体育教学评价重视运动技能的发展,以测试为评价的唯一形式,过分注重对运动能力的考查,导致了课堂教学以学习技能、技术为中心的局面,严重地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体育课程标准从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评价理念出发,提倡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主张评价要有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有利于学生自主的个性化、多元化的发展。通过评价,让学生感受成功和发展,从而保护和激励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这就需要改革传统的评价体系,建立以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
一、多元智能理论的主要观点
多元智能理论是由美国哈佛大学的发展心理学家加德纳于1983年在《智力的结构》一书中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打破传统的将智力看作是以语言能力和逻辑—数理能力为核心的整合的能力的认识,而认为人的智力是由言语/语言智力、逻辑/数理智力、视觉/空间关系智力、音乐/节奏智力、身体/运动智力、人际交往智力、自我反省智力、自然观察智力和存在智力等九种智力构成的。可见,与传统智力理论相比,多元智能理论不仅揭示了一个更为宽泛的智能体系,而且提出了新颖实用的智能概念。尽管每一个个体都是上述9种智力的组合,但这9种智力在每个个体身上的表现形式、发展程度各不相同。在正常条件下,只要有适当的外界刺激和个体本身的努力,每一个体都有可能加强自己的任何一种智力。
二、传统体育课的成绩评价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智力观主要关注个体的认知能力,而忽视个体其他方面的能力,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智力应用的范围和效果。体育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过分注重成绩,把高度、远度、速度、技巧等运动成绩作为学生体育成绩评价的尺度,强调“统一性”标准,忽视了学生生理、心理等各方面的个体差异性,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个性发展与学生的自主性,忽视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兴趣、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以及体育能力、个体的进步度等难以量化的因素。可见,传统的一元化评价中缺乏形成性的评价,忽视了通过评价来促进学生发展的价值目标。
三、建立以多元智能为指导的新的评价方法
多元智能理论为我们在体育课教学中确立新的学生评价观提供了理论依据。体育教学中应面向全体学生,根据学生的先天条件、个体差异、兴趣爱好、健康状况、性格特征等做到区别对待,因材施教,保证绝大多数学生能完成课程学习目标。不同的教学对象要有不同的教学目标,不同的评价目标应配有不同的评价方法。
(一)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
在体育课程中,定量评价比较适合于评定学生的体能和运动技能,但很难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习惯、合作精神等。顺应“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教师主观定性评价和学生自我评价等都应围绕这一指导思想去建立评价体系。
体育课在室外环境中上,受干扰较大,教师往往很难自始至终顾及每一位学生。长此以往,容易使一些学困生掉队。为了增加每个学生练习的机会,笔者把学生组织在学习小组内,组内学生按程度互补搭配。每节课后,笔者让小组成员对各自课堂表现进行自评、互评,主要包括专注听讲、回答问题、运动技能、团队精神、积极参与等(见表1),以获得的星数进行评价,并记录在学习册内。这样,学生形成了更团结有力的一个小集体,优势互补,发挥每个人的作用。在这种促进机制下,每个组都在进步与成长。
(二)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
课堂是实施、实现教学活动的载体。体育课堂过程的形成性评价更是体现以人为本、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体育《课程标准》强调:“评价学生的体育学习成绩应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进行,即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随时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知识和技能,探究与实践能力,合作、交流与分享,情感与价值观等进行各方面评价。”针对小学生自我约束能力较差的特点,教师引入学生“小组积分制法”对学生进行评价。学生“小组积分制法”是指导型的合作学习方式,它强调教师在运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的指导作用和中心地位。学生小组积分制法的实施主要包括4个要素:小组组建、课堂授课、教学评分和小组奖励。
1.小组组建
根据我校小班授课的特点(一班有30个学生)和体育课集合成4列横队的情况,合作学习小组通常由7—8个学生组成。
小组组建是学生“小组积分制法”主要的特征。在整个体育教学过程中,始终都要强调小组成员都必须为小组获得本节课的“优秀小组”的称号尽自己的最大努力,还要强调组内的成员相互支持和帮助。在分组时,男女生按个子的大小各排一排,然后报数,随机分成4个组。在日后的教学中,若发现组之间的综合能力相差较大,可以适当地进行调整,保证组与组之间实力的平衡,避免打击实力弱的一组的信心。然后,每组确定一个组长和一个副组长,其方式由学生自选和教师任命相结合,学生在自选时,如果意见比较统一,教师必须支持;如果学生之间的分歧较大,由教师结合学生情况和自己的观察直接任命。强调组长与副组长的责任:组长管理好本组的纪律,计算累积分数,并随时准确向教师报告本组的分数,结合教师的教学任务,督促组员练习,统一分歧的意见等;副组长协助组长完成以上任务。组员在练习时相互支持、相互关心,共同讨论,在同伴有困难或出现错误时还要相互帮助纠正,也有义务计算本组的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