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数学教学中,人们更多关注的是认知因素,而轻视情绪因素的存在。这违背了数学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从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来看,需要从“为了获取科学知识”转向为“为了获取科学知识的本领和态度”,也即是要激励学生主动去探完,获取知识,解决学习中的困难。因此,关注学生的学习情绪是非常必要的。
关键词:数学 活力课堂 情趣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1-8437-(2009)4-01 13-01
怎样关注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情绪体验,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数学知识,从而激发出数学课堂的活力呢?下面就此题目谈一些粗浅的体会。
1 建立主题情境,引发学习情趣
1.1 故事激趣
在教学中由故事引人,导出课堂教学的课题。让学生对课堂内容产生一定的兴趣。如在教学《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时。课前三分钟教师出示《狄青百钱定军心》的故事,请学生默读,通过问题引入,引发学生思考。教师抓住故事的情节,以这样几个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问题一:让我们用数学的眼光来审视这个故事,抛100钱币,有没有可能全部正面朝上?问题二:100枚全部正面朝上的可能性你认为有多大呢?在学生的争执中导人课题——可能性的大小。
1.2 竞赛激趣
竞赛主题有师生竞赛、男女生竞赛、小组竞赛等,类型很多,每一种都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兴趣,下面主要来谈一下我在课堂教学中经常用到的小组竞赛。竞赛的设计:(1)以小组为单位,人数均匀,优劣得当。(2)备教案时,合理设计习题与得分。题目回答类型,一般分抢答与必答,题目编排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必答为基础、技能题,面向中下生,抢答则设置有一定思维力度的题目,面向优等生。必答轮回,每组机会均等,抢答学生直接起立回答。讲究“抢”字。(3)竞赛除知识能力外,还可开展“挑刺”活动,加强学生间的相互评价。对板演的过程、字迹、板演学生的态度、书写格式。还有对回答问题时声音、说话的完整性、条理性作出评价。(4)竞赛的奖励:每次评出优胜组,每月评出冠军组,可适当物质奖励。
2 优化师生关系,引发学习情绪
2.1 互动激趣
学会互助与交换是今世社会所必须的,也是数学学习历程中应当提倡的。生理学研究发现,小学生具有爱与人来往,好表现自己的生理特性。因此,教学中教师要提供探索素材,在勉励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有计划地引导他们举行相助探究。以形成团体探究的气氛,学生的相助精神。以教学《圆锥体积》为例。圆锥体体积的推导要领是由圆柱体的体积实验推导出来的,其中包罗“等底等高”和“1/3”两个要点。本人在教学这一内容时,一开始是全班同学看教师的操作。一段时间后,学生总是丢三落四,不是忘记底和高,就是忘了乘1/3。在后来教学时先分组实验,再分别讨教实验成果,效果就会两样。相互探究、群体交换,不光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更能培养他们友好相处、协同学习、取长补短的良好品格,使他们逐渐养成具有相助意识。又具有竞争意识的团队精神。。
2.2 游戏激趣
采用游戏,创造宽松愉快的环境,易于消除疲劳,使学生在兴奋、和谐的气氛中学习知识、巩固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如在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的练习课上,教师设计了一个游戏。学号能被2整除的同学请站起来,学生站了起来。学号是3的倍数的同学请站起来。学号中有约数5的同学请站起来;学号能被2,3整除的同学请站起来;学号中有约数3,5的同学请站起来;学号是2,3,5倍数的同学请站起来。站起来的同学由多到少,最后只剩下一个,而课堂气氛越来越热烈。学生兴趣盎然,每个人的思维都得到了最大限度的调动。
2.3 语言激趣
2.3.1 幽默
教师幽默用得好,能激发情趣,活跃气氛,师生配合默契,情感上交流更贴近。如一位数学教师在讲课时,发现个别为学生精神不振、情绪低落,于是灵机一动,说:“我们教室飞进了一只虫。”学生一阵悚然,惟恐虫子落在自己身上。师笑道:“对那‘瞌唾虫’早已无影无踪了。”学生会意一笑。
2.3.2 设疑
在教学中采取设置悬念的办法,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如教学“比例的意义,”适时设疑:“中国的土地这么大,到底是谁把它缩小在这么小的地图上呢?”一句话,立即引起学生强烈的兴趣,为下面的学习开了好头。只要善于发掘,巧设悬念,不仅可激发兴趣,还有助于学生把握知识的内涵和外延,发展思维能力。
3 发掘教学资源。引发学习热情
3.1 以错激趣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抓住课本内容的重点、难点或学生容易错误的地方,引导学生去探究、纠正,对激发课堂活力很有利益。如教学“平行线”时,教师通过在桌面上摆小棒,得出: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有的同学看了书后马上反对,教师则“坚持错误”。要求学生拿出依据来。学生兴趣很高,通过现实操作小组讨论。跟老师据理力争,教师终于“认输”,并向学生“致谢”。学生通过主动探究活动,经过跟老师的一番“屠杀”,最终战胜老师,“夺取”知识,增强了立体空间的观念。这样的活动,学生得到的不光仅是知识,更多的是自尊和科学的探究精神。
3.2 实践激趣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实践,因此教学时有必要把数学知识和生活现实紧密讨论起来,激发学生学习情趣。如学习“比例”后,我引导学生来到学校旗杆旁,让学生研究学校的旗杆有多高。学生提出了多种丈量要领:有学生提出爬上去量,有同学提出量旗杆的绳子,又有同学提出去丈量旗杆左右楼房的高度,还有同学提出用影长与竿长的比例关系去丈量和计算。最后筛选几种较为公正的办法,分组丈量、计算、汇总、交换讨论。这样的探究活动,让学生领会到生活中随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渐渐培养他们把数学作为观察周围事物、研究种种具体物体的工具的意识,增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本事。
总之,作为新一代的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是一个教学的构造者、引导者、激励者。我们的重要使命是建立情境,发现问题,营造良好的气氛,引发学生的学习情绪,促使学生积极探究。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关注每位学生的情绪体验,充分调动情绪因素,形成良好的“情绪磁场”,实现认知历程的“情绪化”。使认知和情绪协调发展,到达“情知和谐”的理想境界,这样才能激发出数学课堂的教学活力。
关键词:数学 活力课堂 情趣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1-8437-(2009)4-01 13-01
怎样关注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情绪体验,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数学知识,从而激发出数学课堂的活力呢?下面就此题目谈一些粗浅的体会。
1 建立主题情境,引发学习情趣
1.1 故事激趣
在教学中由故事引人,导出课堂教学的课题。让学生对课堂内容产生一定的兴趣。如在教学《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时。课前三分钟教师出示《狄青百钱定军心》的故事,请学生默读,通过问题引入,引发学生思考。教师抓住故事的情节,以这样几个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问题一:让我们用数学的眼光来审视这个故事,抛100钱币,有没有可能全部正面朝上?问题二:100枚全部正面朝上的可能性你认为有多大呢?在学生的争执中导人课题——可能性的大小。
1.2 竞赛激趣
竞赛主题有师生竞赛、男女生竞赛、小组竞赛等,类型很多,每一种都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兴趣,下面主要来谈一下我在课堂教学中经常用到的小组竞赛。竞赛的设计:(1)以小组为单位,人数均匀,优劣得当。(2)备教案时,合理设计习题与得分。题目回答类型,一般分抢答与必答,题目编排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必答为基础、技能题,面向中下生,抢答则设置有一定思维力度的题目,面向优等生。必答轮回,每组机会均等,抢答学生直接起立回答。讲究“抢”字。(3)竞赛除知识能力外,还可开展“挑刺”活动,加强学生间的相互评价。对板演的过程、字迹、板演学生的态度、书写格式。还有对回答问题时声音、说话的完整性、条理性作出评价。(4)竞赛的奖励:每次评出优胜组,每月评出冠军组,可适当物质奖励。
2 优化师生关系,引发学习情绪
2.1 互动激趣
学会互助与交换是今世社会所必须的,也是数学学习历程中应当提倡的。生理学研究发现,小学生具有爱与人来往,好表现自己的生理特性。因此,教学中教师要提供探索素材,在勉励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有计划地引导他们举行相助探究。以形成团体探究的气氛,学生的相助精神。以教学《圆锥体积》为例。圆锥体体积的推导要领是由圆柱体的体积实验推导出来的,其中包罗“等底等高”和“1/3”两个要点。本人在教学这一内容时,一开始是全班同学看教师的操作。一段时间后,学生总是丢三落四,不是忘记底和高,就是忘了乘1/3。在后来教学时先分组实验,再分别讨教实验成果,效果就会两样。相互探究、群体交换,不光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更能培养他们友好相处、协同学习、取长补短的良好品格,使他们逐渐养成具有相助意识。又具有竞争意识的团队精神。。
2.2 游戏激趣
采用游戏,创造宽松愉快的环境,易于消除疲劳,使学生在兴奋、和谐的气氛中学习知识、巩固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如在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的练习课上,教师设计了一个游戏。学号能被2整除的同学请站起来,学生站了起来。学号是3的倍数的同学请站起来。学号中有约数5的同学请站起来;学号能被2,3整除的同学请站起来;学号中有约数3,5的同学请站起来;学号是2,3,5倍数的同学请站起来。站起来的同学由多到少,最后只剩下一个,而课堂气氛越来越热烈。学生兴趣盎然,每个人的思维都得到了最大限度的调动。
2.3 语言激趣
2.3.1 幽默
教师幽默用得好,能激发情趣,活跃气氛,师生配合默契,情感上交流更贴近。如一位数学教师在讲课时,发现个别为学生精神不振、情绪低落,于是灵机一动,说:“我们教室飞进了一只虫。”学生一阵悚然,惟恐虫子落在自己身上。师笑道:“对那‘瞌唾虫’早已无影无踪了。”学生会意一笑。
2.3.2 设疑
在教学中采取设置悬念的办法,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如教学“比例的意义,”适时设疑:“中国的土地这么大,到底是谁把它缩小在这么小的地图上呢?”一句话,立即引起学生强烈的兴趣,为下面的学习开了好头。只要善于发掘,巧设悬念,不仅可激发兴趣,还有助于学生把握知识的内涵和外延,发展思维能力。
3 发掘教学资源。引发学习热情
3.1 以错激趣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抓住课本内容的重点、难点或学生容易错误的地方,引导学生去探究、纠正,对激发课堂活力很有利益。如教学“平行线”时,教师通过在桌面上摆小棒,得出: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有的同学看了书后马上反对,教师则“坚持错误”。要求学生拿出依据来。学生兴趣很高,通过现实操作小组讨论。跟老师据理力争,教师终于“认输”,并向学生“致谢”。学生通过主动探究活动,经过跟老师的一番“屠杀”,最终战胜老师,“夺取”知识,增强了立体空间的观念。这样的活动,学生得到的不光仅是知识,更多的是自尊和科学的探究精神。
3.2 实践激趣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实践,因此教学时有必要把数学知识和生活现实紧密讨论起来,激发学生学习情趣。如学习“比例”后,我引导学生来到学校旗杆旁,让学生研究学校的旗杆有多高。学生提出了多种丈量要领:有学生提出爬上去量,有同学提出量旗杆的绳子,又有同学提出去丈量旗杆左右楼房的高度,还有同学提出用影长与竿长的比例关系去丈量和计算。最后筛选几种较为公正的办法,分组丈量、计算、汇总、交换讨论。这样的探究活动,让学生领会到生活中随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渐渐培养他们把数学作为观察周围事物、研究种种具体物体的工具的意识,增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本事。
总之,作为新一代的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是一个教学的构造者、引导者、激励者。我们的重要使命是建立情境,发现问题,营造良好的气氛,引发学生的学习情绪,促使学生积极探究。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关注每位学生的情绪体验,充分调动情绪因素,形成良好的“情绪磁场”,实现认知历程的“情绪化”。使认知和情绪协调发展,到达“情知和谐”的理想境界,这样才能激发出数学课堂的教学活力。